一种具有产品自动顶出结构的球墨铸铁消失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1320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8 1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产品自动顶出结构的球墨铸铁消失模,包括上磨具,以及上磨具上表面中端开设有进料口,且上磨具下表面的左右两端连接有伸缩杆,而且上磨具下表面中端开设有上膜腔,并且上膜腔顶部连通进料口下端;所述伸缩杆下端分别设置于模座左右两端内部,且模座中端设置有下模具,而且下模具左右两侧固定安装有卡块,并且卡块嵌合连接有模座;所述下模具中端开设有下模腔,且下模腔位于升降槽内部,而且升降槽左右两嵌合连接有电动升降杆。该具有产品自动顶出结构的球墨铸铁消失模设置有电动升降杆,通过两个电动升降杆与托举架下端固定连接,使得消失模顶出时所需要的顶出连杆减少,从而使得在对该设置进行拆解时较为简便。解时较为简便。解时较为简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产品自动顶出结构的球墨铸铁消失模


[0001]本技术涉及消失模
,具体为一种具有产品自动顶出结构的球墨铸铁消失模。

技术介绍

[0002]消失模是将一种与铸件尺寸形状相似的泡沫通过刷涂耐火涂料后,再埋进沙子中进行造型,使模具进行气化并让液体金属占据模具原有的位置并进行冷却的铸件过程,而现在消失模具的制造的过程中多是使用从底部向上进行直接顶出的方式将消失模推出,例如CN216152965U电机壳消失模模具自动顶出结构,该装置模具底部设置有多个顶出杆结构,在将产品推出的过程中顶杆与产品接触面积较大,可降低在顶出时,因产品顶出位置排布不均匀而导致受力不平衡而产生的形变,但该模具在使用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
[0003]该装置在模具底部设置的多顶出杆结构,虽然经过多个顶出结构分摊了模具本身的重量,并且减轻了每个连杆向下所受的压力,但因连杆本身就有细长的特征,导致连杆并不能完全消除向上时对消失模具产生形变的可能性,且设置有多连杆导致在对该设置进行组装和清理时较为繁琐,并不能很好的契合实际生产中简洁高效的生产理念;
[0004]因此我们便提出了具有产品自动顶出结构的球墨铸铁消失模能够很好的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产品自动顶出结构的球墨铸铁消失模,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目前市场上消失模具自作时容易变形和较为繁琐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产品自动顶出结构的球墨铸铁消失模,包括上模具,以及上模具上表面中端开设有进料口,且上模具下表面的左右两端连接有伸缩杆,而且上模具下表面中端开设有上膜腔,并且上膜腔顶部连通进料口下端;
[0007]还包括:
[0008]所述伸缩杆下端分别设置于模座左右两端内部,且模座中端设置有下模具,而且下模具左右两侧固定安装有卡块,并且卡块嵌合连接有模座;
[0009]所述下模具中端开设有下模腔,且下模腔位于升降槽内部,而且升降槽左右两端嵌合连接有电动升降杆,并且升降槽两侧的下模具上表面均开设有嵌合槽;
[0010]所述电动升降杆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托举架,且电动升降杆下端固定安装于模座内部,而且托举架上表面低于下模腔上表面。
[0011]优选的,所述下模具中端的上表面低于下模具两侧上表面,且下模具嵌合连接于模座中端内。
[0012]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有利于上模具与下模具进行接口对接防止上模具与下模具对接时出现偏差。
[0013]优选的,所述托举架呈圆环状,且托举架下表面开设有固定槽,而且托举架内圈直径与下模腔直径相同。
[0014]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有利于托举架向上推出消失模,并减少对消失模外表面的破坏。
[0015]优选的,所述固定槽的直径小于托举架的外圈直径,且固定槽的宽度大于固定圈的宽度。
[0016]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有利于固定槽可下降置于固定槽上方,不至于影响下模腔与上膜腔贴合时产生间隙。
[0017]优选的,所述电动升降杆设置有两个,且两个电动升降杆均贯穿下模具,而且两个电动升降杆位于下模腔左右两侧。
[0018]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以便于电动升降杆将托举架向上推动。
[0019]优选的,所述升降槽上表面设置有固定圈,且下模具位于两个电动升降杆之间,而且固定圈直径大于下模腔,并且固定圈与固定槽相对应。
[0020]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以便于将升降槽与托举架进行嵌合,防止在托举架产生位移影响消失模的注塑成型。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具有产品自动顶出结构的球墨铸铁消失模,通过电动升降杆向上推动托举架使托举架内的消失模能能够自动向上移出下模腔,进而降低在消失模出模时产生变形的可能,其具体内容如下:
[0022](1)设置有托举架,将消失模套设进托举架内,使得在电动升降杆向上推动托举架时能够带动消失模同时向上移动出下模腔,有利于消失模在向上移动时能够降低传统从底部向上顶出的出模导致变形的风险;
[0023](2)设置有电动升降杆,通过两个电动升降杆与托举架下端固定连接,使得消失模顶出时所需要的顶出连杆减少,从而使得在对该设置进行拆解时较为简便。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正剖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推出消失模时的正剖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技术模座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本技术托举架仰视结构示意图;
[0028]图5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1、上模具;2、进料口;3、模座;4、伸缩杆;5、卡块;6、下模具;601、升降槽;7、嵌合槽;8、电动升降杆;9、托举架;10、消失模;11、下模腔;12、上膜腔;13、固定槽;14、固定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具有产品自动顶出结构的球墨铸铁消失模,包括上模具1,以及上模具1上表面中端开设有进料口2,且上模具1下表面的左右两端连接有伸缩杆4,而且上模具1下表面中端开设有上膜腔12,并且上膜腔12顶部连通进料口2下端;启动模座3左右两侧设置的伸缩杆4向上推动进料口2向上移动,使得上模具1下表面于下模具6上表面脱离贴合状态,且嵌合槽7于脱离于上模具1的嵌合状态;拆解时先将托举架9使电动升降杆8进行分离,然后将模座3内的下模具6向上提起,使得卡块5、下模具6与模座3脱离;
[0032]伸缩杆4下端分别设置于模座3左右两端内部,且模座3中端设置有下模具6,而且下模具6左右两侧固定安装有卡块5,并且卡块5嵌合连接有模座3;下模具6中端的上表面低于下模具6两侧上表面,且下模具6嵌合连接于模座3中端内;
[0033]下模具6中端开设有下模腔11,且下模腔11位于升降槽601内部,而且升降槽601左右两端嵌合连接有电动升降杆8,并且升降槽601两侧的下模具6上表面均开设有嵌合槽7;电动升降杆8设置有两个,且两个电动升降杆8均贯穿下模具6,而且两个电动升降杆8位于下模腔11左右两侧;升降槽601上表面设置有固定圈14,且下模具6位于两个电动升降杆8之间,而且固定圈14直径大于下模腔11,并且固定圈14与固定槽13相对应;将制作消失模10所需的液体材料通过设置于上模具1上表面中端的进料口2向下注入进下模腔11和上膜腔12内,并等待一段时间,使得消失模10能够进行冷却塑性,从而达到液体材料在下模腔11和上膜腔12形成所需的消失模10的目的;托举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产品自动顶出结构的球墨铸铁消失模,包括上模具(1),以及上模具(1)上表面中端开设有进料口(2),且上模具(1)下表面的左右两端连接有伸缩杆(4),而且上模具(1)下表面中端开设有上膜腔(12),并且上膜腔(12)顶部连通进料口(2)下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伸缩杆(4)下端分别设置于模座(3)左右两端内部,且模座(3)中端设置有下模具(6),而且下模具(6)左右两侧固定安装有卡块(5),并且卡块(5)嵌合连接有模座(3);所述下模具(6)中端开设有下模腔(11),且下模腔(11)位于升降槽(601)内部,而且升降槽(601)左右两端嵌合连接有电动升降杆(8),并且升降槽(601)两侧的下模具(6)上表面均开设有嵌合槽(7);所述电动升降杆(8)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托举架(9),且电动升降杆(8)下端固定安装于模座(3)内部,而且托举架(9)上表面低于下模腔(11)上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产品自动顶出结构的球墨铸铁消失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具(6)中端的上表面低于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斌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亿丰精密铸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