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式电位计及具有其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60865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8: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位移检测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直线式电位计及具有其的装置。直线式电位计包括绝缘骨架、导体、电阻条以及电刷片。绝缘骨架包括第一平面;导体设置于第一平面并沿第一方向延伸;电阻条设置于第一平面并与导体间隔且平行设置;电刷片搭接于导体和电阻条之间并可沿第一方向往复运动;电刷片包括第一定位段、第二定位段、第一搭接段以及第二搭接段,第一搭接段和第二搭接段均呈U形或者V形设置,且第一搭接段通过U形或者V形的底端与导体搭接,第二搭接段通过U形或者V形的底端与电阻条搭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直线式电位计的电刷容易出现“跳点”现象而无法及时反馈被测物体位移位置的难题。馈被测物体位移位置的难题。馈被测物体位移位置的难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直线式电位计及具有其的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位移检测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直线式电位计及具有其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直线式电位计是一种位移传感器,由于其稳定的性能和较高的精度,被广泛运用于稳定性和检测精度高的工作环境中,如航天领域伺服机构的位置反馈系统。随着精准控制的概念在航天领域中被逐渐接受,产品对伺服机构的响应带宽逐渐提高,因此对直线式电位计电刷的高速运动和高速响应的要求逐步提升。同时,伺服机构属于典型的弹上伺服控制系统,控制导弹的飞行姿态,且发射后一旦发生故障无法排除,因此对伺服机构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要求极高。
[0003]目前常用的直线式电位计电刷结构为单固定式,当电刷在碳膜电阻片上高速滑动时,电刷在高速运动中会出现“跳点”现象(“跳点”现象是指碳膜电阻片上存在加工凸点,电刷沿碳膜电阻片高速滑动时至凸点时跳起而无法与碳膜电阻片保持接触的现象),无法及时反馈被测物体位移位置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直线式电位计及具有其的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直线式电位计的电刷容易出现“跳点”现象而无法及时反馈被测物体位移位置的难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直线式电位计,包括:
[0006]绝缘骨架,所述绝缘骨架包括第一平面;
[0007]导体,所述导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平面并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导体的第一端连接有第一导线;
[0008]电阻条,所述电阻条设置于所述第一平面并与所述导体间隔且平行设置,所述电阻条与第一端对应的端部连接有第二导线;以及
[0009]电刷片,所述电刷片搭接于所述导体和所述电阻条之间并可沿所述第一方向往复运动;
[0010]其中,所述电刷片包括第一定位段、第二定位段、第一搭接段以及第二搭接段,所述第一搭接段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定位段和第二定位段,所述第二搭接段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定位段和第二定位段,所述第一搭接段和所述第二搭接段均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呈U形或者V形设置,且所述第一搭接段通过所述U形或者V形的底端与所述导体搭接,所述第二搭接段通过所述U形或者V形的底端与所述电阻条搭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搭接段和所述第二搭接段关于所述电刷片的纵剖面对称设置。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搭接段和/或所述第二搭接段靠近所述第一定位段和第二定位段的位置处设置有折弯段,所述折弯段朝向所述U形或者V形的内侧凸起。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段、所述第一搭接段、所述第二定位段、所述第二搭接段一体成型并围设形成环形结构。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段和所述第二定位段均为长条片,所述长条片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多个定位部。
[0015]进一步地,所述定位部至少位于所述长条片的两端。
[0016]进一步地,所述定位部为定位光孔或者螺纹孔。
[0017]进一步地,所述导体和所述电阻条均为薄膜结构。
[0018]进一步地,所述导体和所述电阻条至少之一为碳膜条。
[0019]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装置,该装置包括上述的直线式电位计。
[0020]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由于电刷片的第一搭接段和第二搭接段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定位段和第二定位段上,当被测结构带动电刷片沿第一方向高速往复运动时,由于电阻条表面比较粗糙,其表面的凸起会对高速运动的电刷片的第一搭接段和第二搭接段产生一个斜向上的反作用力,第一搭接段和第二搭接段在该反作用力下会有一个向上的位移分量,在第一搭接段和第二搭接段往上运动过程中,由于第一搭接段和第二搭接段两端均通过第一定位段和第二定位段连接在被测结构上,第一定位段和第二定位段会阻碍第一搭接段和第二搭接段向上运动,可以使第一搭接段和第二搭接段贴合在电阻条的表面上,使直线电位计时刻形成稳定的闭环电路,避免电刷片出现“跳点”现象,电刷片响应快,测试电路则能快速将被测结构的位移位置通过电压或电流输出。也即是说,本申请中的电刷片通过第一定位段和第二定位段连接在被测结构上,可以实现双固定模式,能使电刷片保持与电阻条接触,获得及时的数据反馈,能够提高本申请中的直线式电位计的检测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1]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2]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直线式电位计的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
[0024]10、绝缘骨架;11、第一平面;20、导体;30、电阻条;40、电刷片;41、第一定位段;42、第二定位段;43、第一搭接段;44、第二搭接段;401、折弯段;402、纵剖面;403、定位部;50、第一导线;60、第二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要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适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
[0026]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内容,本专利技术特举多个实施例以进一步阐释本专利技术的不同实现方式,其中,该多个实施例是列举式而非穷举式。此外,为了说明的简洁,前实施例中已提及的内容往往在后实施例中予以省略,因此,后实施例中未提及的内容可相应参考前实施例。
[0027]参见图1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直线式电位计,该直线式电位
计包括绝缘骨架10、导体20、电阻条30以及电刷片40。
[0028]具体来说,绝缘骨架10包括第一平面11;导体20设置于第一平面11并沿第一方向延伸,导体20的第一端连接有第一导线50;电阻条30设置于第一平面11并与导体20间隔且平行设置,该电阻条30的与导体20的第一端对应的端部(即电阻条30靠近导体20的第一端的端部)连接有第二导线60;电刷片40搭接于导体20和电阻条30之间并可沿第一方向往复运动;其中,电刷片40包括第一定位段41、第二定位段42、第一搭接段43以及第二搭接段44,第一搭接段43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定位段41和第二定位段42,第二搭接段44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定位段41和第二定位段42,第一搭接段43和第二搭接段44均沿第一方向延伸并呈U形或者V形设置,且第一搭接段43通过U形或者V形的底端(即U形或者V形的尖端:如图1所示)与导体20搭接,第二搭接段44通过U形或者V形的底端(即U形或者V形的尖端:如图1所示)与电阻条30搭接。
[0029]当采用本申请的直线式电位计进行位移检测时,将电刷片40通过第一定位段41和第二定位段42固定连接在被检测结构(例如滑块)上,并使得第一方向与被测结构的位移方向一致。当被检测结构发生位移时,可以带动电刷片40沿第一方向运动,电刷片40移动到不同的位置时,接入直线式电位计的测试电路中的电阻条30的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线式电位计,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骨架(10),所述绝缘骨架(10)包括第一平面(11);导体(20),所述导体(20)设置于所述第一平面(11)并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导体(20)的第一端连接有第一导线(50);电阻条(30),所述电阻条(30)设置于所述第一平面(11)并与所述导体(20)间隔且平行设置,所述电阻条(30)与第一端对应的端部连接有第二导线(60);以及电刷片(40),所述电刷片(40)搭接于所述导体(20)和所述电阻条(30)之间并可沿所述第一方向往复运动;其中,所述电刷片(40)包括第一定位段(41)、第二定位段(42)、第一搭接段(43)以及第二搭接段(44),所述第一搭接段(43)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定位段(41)和第二定位段(42),所述第二搭接段(44)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定位段(41)和第二定位段(42),所述第一搭接段(43)和所述第二搭接段(44)均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呈U形或者V形设置,且所述第一搭接段(43)通过所述U形或者V形的底端与所述导体(20)搭接,所述第二搭接段(44)通过所述U形或者V形的底端与所述电阻条(30)搭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式电位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搭接段(43)和所述第二搭接段(4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志伏陈永红罗天文军李发伟杨洋王竟曾威姜杰赵中华黄璐王家恋徐德浩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航天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