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抗冲击防撞缓冲装置及防撞缓冲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60787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8:33
本申请提供一种组合式抗冲击防撞缓冲装置及防撞缓冲车,通过设置成多个由前向后依次设置的缓冲模组,位于前侧缓冲模组内缓冲单元的内径尺寸小于位于后侧缓冲模组内缓冲单元的内径尺寸,利用梯度递增变化的多孔缓冲单元,利用中空的多层分级结构,有效改善应力波的传递,增加了能量吸收能力,提高了缓冲装置的抗冲击和缓冲吸能效果,且在缓冲模组和安装板之间设置防撞模组,防撞模组提供相斥力避免缓冲模组撞向安装板,从而对油缸驱动装置进行保护,本申请通过设置防撞模组能够起到后方车辆撞击时对油缸驱动装置起保护作用,避免油缸驱动装置因撞击损坏而报废,降低更换成本。降低更换成本。降低更换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组合式抗冲击防撞缓冲装置及防撞缓冲车
[0001]本申请为分案申请,原申请的申请号为2021114006874,申请日为2021年11月24日,专利技术专利名称为:抗冲击耐用型防撞装置及防撞缓冲车。


[0002]本申请涉及防撞缓冲车设备
,具体涉及组合式抗冲击防撞缓冲装置及防撞缓冲车。

技术介绍

[0003]道路施工时,为了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需在施工位置后方放置防撞车。现有的防撞车包括车体和设于车体尾部的防撞装置。防撞车作业时,油缸驱动装置驱动防撞装置翻转至水平状态,当后方车辆与缓冲车发生撞击时,防撞装置对移动车体提供缓冲,减少对施工人员的伤害,作业完成后,防撞装置翻转至与车身垂直的位置上。
[0004]但是,现有防撞装置防撞能力有限,缓冲稳定性和吸能效果一般,由于缓冲装置是整体设置,被撞后需整体更换。且撞击后,容易向前波及油缸驱动装置,继而造成油缸驱动装置损坏,造成油缸驱动装置报废,增加了成本。
[0005]因此,亟需对现有防撞装置做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申请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组合式抗冲击防撞缓冲装置。
[0007]本申请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撞缓冲车。
[0008]组合式抗冲击防撞缓冲装置,,包括用于连接在车辆后端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后侧由前向后依次设有多个用于吸收车辆碰撞时所产生能量的缓冲模组,所述抗冲击耐用型防撞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安装板与所述缓冲模组之间的防撞模组,所述防撞模组包括防撞壳体,所述防撞壳体内靠近所述安装板侧设有前防撞组,所述防撞壳体内靠近所述缓冲模组侧设有后防撞组,所述前防撞组和所述后防撞组相对设置,当所述缓冲模组往所述安装板靠近时,所述后防撞组带动所述缓冲模组朝远离所述安装板的方向移动,所述前防撞组带动所述安装板朝远离所述缓冲模组的方向移动;
[0009]所述缓冲模组内填充有多个中部为中空并用于吸收车辆碰撞时所产生能量的缓冲单元,且位于前侧所述缓冲模组内填充的所述缓冲单元的内径尺寸小于位于后侧所述缓冲模组内填充的所述缓冲单元的内径尺寸。
[0010]如上所述的组合式抗冲击防撞缓冲装置,所述前防撞组上设有前磁性件,所述后防撞组上设有后磁性件,所述前磁性件和所述后磁性件相对端磁极相同并彼此相斥。
[0011]如上所述的组合式抗冲击防撞缓冲装置,所述前防撞组还包括设于所述防撞壳体靠近所述安装板侧上的前底座,所述前底座上设有向内凹陷的前嵌槽,所述前磁性件嵌设于所述前嵌槽内;
[0012]所述后防撞组还包括设于所述防撞壳体靠近所述缓冲模组侧上的后底座,所述后
底座上设有向内凹陷的后嵌槽,所述后磁性件嵌设于所述后嵌槽内。
[0013]如上所述的组合式抗冲击防撞缓冲装置,所述前防撞组沿垂直方向共设置有多组,包括位于上侧的上前防撞组、位于中间的中前防撞组及位于下侧的下前防撞组,所述上前防撞组上的所述前底座后侧设有朝前下侧倾斜的上前斜面,所述前磁性件呈倾斜设置在所述上前斜面上,所述下前防撞组上的所述前底座后侧设有朝后下侧倾斜的下前斜面,所述前磁性件呈倾斜设置在所述下前斜面上;
[0014]所述后防撞组沿垂直方向共设置有多组,包括位于上侧并与所述上前防撞组相对设置的上后防撞组、位于中间并与所述中前防撞组相对设置的中后防撞组及位于下侧并与所述下前防撞组相对设置的下后防撞组,所述上后防撞组上的所述后底座前侧设有朝前下侧倾斜的上后斜面,所述后磁性件呈倾斜设置在所述上后斜面上,所述下后防撞组上的所述后底座前侧设有朝后下侧倾斜的下后斜面,所述后磁性件呈倾斜设置在所述下后斜面上。
[0015]如上所述的组合式抗冲击防撞缓冲装置,所述缓冲单元的横截面为内凹六边形,且同一所述缓冲模组内部的多个所述缓冲单元呈交错排列分布。
[0016]如上所述的组合式抗冲击防撞缓冲装置,所述缓冲单元包括位于前后两侧的前连接部和后连接部、分别连接所述前连接部和所述后连接部上端并呈∨型的上凹部,以及分别连接所述前连接部和所述后连接部下端并呈∧型的下凹部。
[0017]如上所述的组合式抗冲击防撞缓冲装置,由前向后依次连接的所述缓冲模组内部的所述缓冲单元的内径尺寸依次呈阶梯递增。
[0018]如上所述的组合式抗冲击防撞缓冲装置,相邻的两个所述缓冲模组的中部通过铰接机构铰接,所述缓冲模组前侧端面和/或后侧端面设有弧形部,位于后侧的所述缓冲模组可相对位于前侧的所述缓冲模组往左侧或右侧转动。
[0019]如上所述的组合式抗冲击防撞缓冲装置,相邻的两个所述缓冲模组之间设有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设于所述缓冲模组左右两侧,且其一端与位于前侧的所述缓冲模组铰接,另一端与位于后侧的所述缓冲模组铰接,所述转动机构用于将位于后侧的所述缓冲模组翻转至位于前侧的所述缓冲模组上侧。
[0020]防撞缓冲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后端设有上述的组合式抗冲击防撞缓冲装置,所述防撞缓冲车还包括设于所述车体和所述安装板之间且可往复驱使所述组合式抗冲击防撞缓冲装置相对所述车体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可驱动所述组合式抗冲击防撞缓冲装置转动至水平状态或垂直状态。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2]1、本申请通过在缓冲模组和安装板之间设置防撞模组,防撞模组包括设置在安装板侧的前防撞组以及设置在缓冲模组侧的后防撞组,在缓冲模组受到撞击时,缓冲模组带动后防撞组向安装板和前防撞组靠近,此时通过后防撞组和前防撞组之间的相斥作用,后防撞组带动缓冲模组朝远离安装板的方向移动,后防撞组带动安装板朝远离缓冲模组的方向移动,通过此设计避免缓冲模组撞向安装板,从而对油缸驱动装置进行保护,本申请通过设置防撞模组能够起到后方车辆撞击时对油缸驱动装置起保护作用,避免油缸驱动装置因撞击损坏而报废,降低更换成本。
[0023]2、本申请每个缓冲模组内部均填充有多个中部为中空的缓冲单元,同时由前向后
设置的缓冲模组的缓冲单元设置成,位于前侧缓冲模组内缓冲单元的内径尺寸小于位于后侧缓冲模组内缓冲单元的内径尺寸,利用梯度递增变化的多孔缓冲单元,在高速撞击时,不仅建立了仿生柚子皮表皮多层复合的缓冲结构,同时也利用中空的多层分级结构,有效改善应力波的传递,增加了能量吸收能力,提高了缓冲装置的抗冲击和缓冲吸能效果,保障后方撞击车辆和防撞缓冲车的安全,同时将缓冲装置设置成多个,被撞后只需将损坏的缓冲模组局部更换即可,无需将缓冲装置整体更换,提高了维修效率以及降低了成本。
[0024]3、本申请通过设置多个前向后依次铰接的缓冲模组,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缓冲模组中,位于后侧的所述缓冲模组可相对位于前侧的所述缓冲模组往左侧或右侧转动,通过此设计,当后方车辆没有沿正中撞向缓冲模组时,后侧的缓冲模组相对前侧铰接的缓冲模组往撞击位置侧转动,通过自适应撞击车辆位置进行调整缓冲角度,达到保护后方车辆的目的,起到很好缓冲保护作用。
[0025]4、本申请通过设置成多个由前向后依次设置的缓冲模组,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缓冲模组之间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组合式抗冲击防撞缓冲装置,包括用于连接在车辆后端的安装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3)后侧由前向后依次设有多个用于吸收车辆碰撞时所产生能量的缓冲模组(1),所述抗冲击耐用型防撞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安装板(3)与所述缓冲模组(1)之间的防撞模组(4),所述防撞模组(4)包括防撞壳体(40),所述防撞壳体(40)内靠近所述安装板(3)侧设有前防撞组(41),所述防撞壳体(40)内靠近所述缓冲模组(1)侧设有后防撞组(42),所述前防撞组(41)和所述后防撞组(42)相对设置,当所述缓冲模组(1)往所述安装板(3)靠近时,所述后防撞组(42)带动所述缓冲模组(1)朝远离所述安装板(3)的方向移动,所述前防撞组(41)带动所述安装板(3)朝远离所述缓冲模组(1)的方向移动;所述缓冲模组(1)内填充有多个中部为中空并用于吸收车辆碰撞时所产生能量的缓冲单元(10),且位于前侧所述缓冲模组(1)内填充的所述缓冲单元(10)的内径尺寸小于位于后侧所述缓冲模组(1)内填充的所述缓冲单元(10)的内径尺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抗冲击防撞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防撞组(41)上设有前磁性件(411),所述后防撞组(42)上设有后磁性件(421),所述前磁性件(411)和所述后磁性件(421)相对端磁极相同并彼此相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抗冲击防撞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防撞组(41)还包括设于所述防撞壳体(40)靠近所述安装板(3)侧上的前底座(412),所述前底座(412)上设有向内凹陷的前嵌槽,所述前磁性件(411)嵌设于所述前嵌槽内;所述后防撞组(42)还包括设于所述防撞壳体(40)靠近所述缓冲模组(1)侧上的后底座(422),所述后底座(422)上设有向内凹陷的后嵌槽,所述后磁性件(421)嵌设于所述后嵌槽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抗冲击防撞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防撞组(41)沿垂直方向共设置有多组,包括位于上侧的上前防撞组(415)、位于中间的中前防撞组(416)及位于下侧的下前防撞组(417),所述上前防撞组(415)上的所述前底座(412)后侧设有朝前下侧倾斜的上前斜面(413),所述前磁性件(411)呈倾斜设置在所述上前斜面(413)上,所述下前防撞组(417)上的所述前底座(412)后侧设有朝后下侧倾斜的下前斜面(414),所述前磁性件(411)呈倾斜设置在所述下前斜面(414)上;所述后防撞组(42)沿垂直方向共设置有多组,包括位于上侧并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洪芝贾永力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易路美道路养护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