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河湖污染底泥修复治理的注射式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60215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8:18
一种用于河湖污染底泥修复治理的注射式装置及方法,底泥修复剂通过泵送装置的蠕动泵经修复剂输送管路输送至注射装置,同时船型主体给予平衡轴前行的动力,带动平衡轴贴底泥表面前行,随之带动注射叶片转动,在注射叶片转至正下方时,修复剂在蠕动泵的注射压力下注射入底泥中,修复底泥污染,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底泥的原位固定修复,实现底泥修复剂直接注射入底泥,无需降排河湖水,对底泥扰动小,不破坏原有生态系统,其有益效果在于工艺简单、无需外接电源,运行成本低,修复剂利用率高,无二次污染,操作简单方便,有利于推广。有利于推广。有利于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河湖污染底泥修复治理的注射式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河湖底泥修复治理
,涉及一种用于河湖污染底泥修复治理的注射式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由于长期的外源输入和水生生物残渣的沉积,城市河道底泥富集了大量的污染物,如重金属、N、P等营养物和难降解有机物等,成为水体污染的重要次生污染源(内污染源),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构成严重的威胁。
[0003]现阶段底泥的修复技术主要有现阶段底泥的修复技术主要有底泥疏浚和底泥原位修复两大类。底泥疏浚操作简单,修复见效快,但疏浚技术成本高昂,而且疏浚后的底泥可能会由于再悬浮作用继续向上覆水释放污染物,使水体的污染物浓度增高,使得水体水质难以得到改善,同时处理底泥存在污泥脱水困难、处理周期长、污泥中含有的各种具有富营养化的成分无法彻底清除等,后续仍需要不断地投入人力、物力和经济来不断地对污泥进行处理,同时也会不断地对附近的人和动植物生活和生长造成污染,以致影响逐渐变大等问题,因此目前大都采用底泥原位修复技术对底泥进行稳定修复。
[0004]现有的原位修复技术主要采用人工投加修复剂的方法,人工投加修复剂的方法具有两者实施方式。一种是通过排干河湖水,人工投撒修复剂于污染底泥表面,该方式可能修复表层底泥,但存在排干河湖水工程量大及费用高、对底栖生态系统具有破坏性、应用易受水力条件限制、工程操作性较差等缺点;一种是通过向水体投加修复剂对底泥进行修复治理,由于受水流冲击和稀释作用,该方法存在易造成河湖水体污染、修复剂修复效率低、投加量很难精准掌控等缺点,往往难以达到预计的修复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河湖污染底泥修复治理的注射式装置及方法,底泥修复剂通过泵送装置的蠕动泵经修复剂输送管路输送至注射装置,同时船型主体给予平衡轴前行的动力,带动平衡轴贴底泥表面前行,随之带动注射叶片转动,在注射叶片转至正下方时,修复剂在蠕动泵的注射压力下注射入底泥中,修复底泥污染,本专利技术用于底泥的原位固定修复,实现底泥修复剂直接注射入底泥,无需降排河湖水,对底泥扰动小,不破坏原有生态系统,其有益效果在于工艺简单、无需外接电源,运行成本低,修复剂利用率高,无二次污染,操作简单方便,有利于推广。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河湖污染底泥修复治理的注射式装置,它包括船型主体,船型主体上层从两端往中心依次设置动力系统单元、智能控制系统、修复剂投入口和泵送装置,船型主体下层依次从两端往中心依次为推流器和底泥修复剂料仓;推流器位于船型主体两端外侧,底泥修复剂料仓位于船型主体内部;注射装置通过牵引杆与牵引线相连,牵引线与浮板中心两侧相连;浮板位于船型主体上层。
[0007]所述船型主体顶部开口,顶部四周分别固定于浮板中心缺口四周边沿上。
[0008]所述底泥修复剂料仓位于船型主体水下层,底泥修复剂料仓内部设置有搅拌装置。
[0009]所述泵送装置包括蠕动泵连接的修复剂输送管路;修复剂输送管路与底泥修复剂料仓和修复剂注射腔体连接。
[0010]所述注射装置包括修复剂注射腔体、滚动叶片、牵引杆、滚轴、注射管路、注射口和注射装置筒壁;修复剂注射腔体位于注射装置的中心,其两端与牵引杆相连;注射装置筒壁通过滚轴与修复剂注射腔体相连;注射装置筒壁外侧安装滚动叶片;注射口安装于滚动叶片前进方向一侧。
[0011]所述修复剂注射腔体底部设置孔洞,其大小大于注射管路管径;注射管路安装于滚动叶片内部,并与修复剂注射腔体底部的孔洞相对。
[0012]所述牵引线分成两支,上部分别与船型主体两侧通过活动扣相连,下部与牵引杆通过活动扣相连接。
[0013]所述动力系统单元包括光伏发电系统电性连接的电动机和蓄电池;蓄电池与智能控制系统和泵送装置电性连接。
[0014]所述智能控制系统主要包括定位控制系统、推流器智能控制系统和远程遥控系统;定位控制系统为船型主体进行实时定位;推流器智能控制系统与推流器连接,对推流器进行控制;远程遥控系统与后台控制系统无线连接。
[0015]如上所述的用于河湖污染底泥修复治理的注射式装置的注射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S1,下水,将安装好的装置直接拖入河湖水体中,并将牵引线连接在船型主体两侧;此步骤中,修复剂投入口处于开启状态,蠕动泵及推流器关闭;S1

1,在日照充足的情况下,太阳能光伏板通过光照发电,并将电能存储于蓄电池中,为蠕动泵、推流器运行提供动力来源;S1

2,通过修复剂投入口往底泥修复剂料仓注入修复剂料液;S2,启动,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开启推流器,船型主体向前移动,通过牵引线带动注射装置3向前移动;S3,向下输送修复剂,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启动蠕动泵,将修复剂通过修复剂输送管路输送到修复剂注射腔体;此步骤中,修复剂包括生石灰、生物试剂、重金属钝化剂等的一种或几种;S4,叶片旋转,修复剂进入修复剂注射腔体后,在重力作用下,储存于腔体底部,腔体内压力随着修复剂的注入压力逐渐增大,此时注射装置筒壁在牵引线的迁移下,带动滚动叶片旋转;S5,注射修复剂,待滚动叶片旋转至底部,并插入底泥中时,注射管路上端与修复剂注射腔体底部孔洞正口相对,修复剂通过注射管路经注射口注射入底泥中。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于:在装置内设置动力系统单元、智能控制系统、泵送装置、注射装置,形成模块化,集成度高,装置轻便简单,有利于推广。
[0017]修复剂通过修复剂投入口进入修复剂料仓,经蠕动泵泵送至修复剂注射腔体,最终在压力的作用下,注射入底泥中,采用太阳能光伏板发电并储存电能,无需额外能源和设
备驱动。
[0018]底泥修复剂通过插入底泥的叶片直接注射入底泥,不受水流冲击和稀释作用,不会造成河湖水体污染、修复剂利用率高,可实现底泥高效率修复。
[0019]通过智能控制系统设定巡航路线,实现河湖水体底泥修复无死角、全覆盖治理;同时还可根据不同区域底泥污染程度,设置巡航的速度,控制底泥修复剂投加量,实现底泥修复剂投加精准掌控、精准治理。
[0020]滚动叶片上设置有桶水孔,在保证注射装置在水底前行的同时,减少了对水体的扰动。
[0021]船型主体上设置有修复剂料仓,整体结构紧凑,可实现长距离、长时段的无人值守巡航,对于大中小型河道湖泊的底泥修复均适用。
[0022]该装置融入了注射治理理念,实现污染底泥精准治理,解决了现有技术治标不治本、易造成二次污染、后续治理工程复杂、费用高、效率低的难题。
附图说明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示意图。
[0024]图2为图1侧视示意图。
[0025]图3为本专利技术注射式装置的主视示意图。
[0026]图4为图3中A

A处剖视示意图。
[0027]图5为图3中B

B处剖视示意图。
[0028]图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河湖污染底泥修复治理的注射式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船型主体(1),船型主体(1)上层从两端往中心依次设置动力系统单元、智能控制系统(8)、修复剂投入口(6)和泵送装置,船型主体(1)下层依次从两端往中心依次为推流器(9)和底泥修复剂料仓(5);推流器(9)位于船型主体(1)两端外侧,底泥修复剂料仓(5)位于船型主体(1)内部;注射装置(3)通过牵引杆(3

3)与牵引线(4)相连,牵引线(4)与浮板(10)中心两侧相连;浮板(10)位于船型主体(1)上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河湖污染底泥修复治理的注射式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船型主体(1)顶部开口,顶部四周分别固定于浮板(10)中心缺口四周边沿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河湖污染底泥修复治理的注射式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底泥修复剂料仓(5)位于船型主体水下层,底泥修复剂料仓(5)内部设置有搅拌装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河湖污染底泥修复治理的注射式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泵送装置包括蠕动泵(2

1)连接的修复剂输送管路(2

2);修复剂输送管路(2

2)与底泥修复剂料仓(5)和修复剂注射腔体(3

1)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河湖污染底泥修复治理的注射式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注射装置(3)包括修复剂注射腔体(3

1)、滚动叶片(3

2)、牵引杆(3

3)、滚轴(3

4)、注射管路(3

5)、注射口(3

6)和注射装置筒壁(3

7);修复剂注射腔体(3

1)位于注射装置(3)的中心,其两端与牵引杆(3

3)相连;注射装置筒壁(3

7)通过滚轴(3

4)与修复剂注射腔体(3

1)相连;注射装置筒壁(3

7)外侧安装滚动叶片(3

2);注射口(3

6)安装于滚动叶片(3

2)前进方向一侧。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河湖污染底泥修复治理的注射式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修复剂注射腔体(3

1)底部设置孔洞,其大小大于注射管路(3

5)管径;注射管路(3

5)安装于滚动叶片(3

2)内部,并与修复剂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轰彭寿海周小国钟洲文张超廖少波谷举胡军王硕谢家强王斐李程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