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升淤泥固化搅拌效率的搅拌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6259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升淤泥固化搅拌效率的搅拌工装,包括第一驱动单元,固定于所述搅拌臂上部一侧;第一驱动单元通过传动组件与位于搅拌臂底端的搅拌头组件实现传动连接,实现双头搅拌头在自身切向搅拌的同时,可实现双头搅拌头环向进行搅拌,当固化剂输送浆液管路喷射出固化剂浆液后,在特定范围内搅拌头高效旋转的作用下,将固化剂浆液打散融合入切削破坏的淤泥土内,使得固化剂与淤泥土反应作用效果更佳。效果更佳。效果更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升淤泥固化搅拌效率的搅拌工装


[0001]本技术适用于软基处理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提升淤泥固化搅拌效率的搅拌工装。

技术介绍

[0002]针对大方量淤泥原位固化范围网格化固化,在单个固化方格范围内需进行单次淤泥固化作业,面对大方量淤泥固化范围时,网格化方格数量巨大,如何增大单次淤泥固化搅拌作业的面积、缩短淤泥固化周转时间、提升淤泥固化整体的质量是关键。
[0003]目前为加快现有淤泥固化作业整体工期,往往投入较多的搅拌设备,同时消耗的人工、设备及材料量极大。
[0004]基于此,如何基于现有搅拌设备进行固化效果提升、提高淤泥固化搅拌效率成为本研究的重点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在现有搅拌工装基础之上进行改进,提出一套用于提升淤泥固化搅拌效率的搅拌工装,改进的可旋转式搅拌头设计增大了单次淤泥固化搅拌面积,降低淤泥固化场地转换时间,提升淤泥固化效率,确保搅拌作业更加均匀,采用切向、环向搅拌方形区域内淤泥土,搅拌效果更佳。
[0006]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手段:
[0007]一种提升淤泥固化搅拌效率的搅拌工装,包括:
[0008]搅拌臂;
[0009]固化剂输送管路,安装于所述搅拌臂外部,所述固化剂输送管路的一端管口用以向淤泥喷洒硬化药剂、以及:
[0010]第一驱动单元,通过安装架固定于所述搅拌臂上部一侧;
[0011]第一传动轴,呈水平布置,其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的驱动轴通过第一锥齿轮传动组传动连接,另一端伸入搅拌臂内腔中;
[0012]第二传动轴,竖向布置在所述搅拌臂的中空内腔中,第二传动轴的上端通过第二锥齿轮传动组件与所述第一传动轴的另一端传动连接;
[0013]旋转套筒,竖向布置在所述第二传动轴的下方,旋转套筒与所述第二传动轴之间通过齿轮齿圈传动组件实现传动连接;
[0014]搅拌头组件,与所述旋转套筒的底端通过法兰连接件固定连接。
[0015]所述第二传动轴的外壁上设有环形内凹部分,所述搅拌臂的内壁上对应所述环形内凹部分固定设有支撑轴承,以对所述第二传动轴的轴向位置进行限定。
[0016]所述搅拌头组件包括:筒形连接件、转筒和第二驱动单元,其中,所述筒形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旋转套筒之间通过法兰连接件连接,筒形连接件的另一端转动安装有所述转筒;所述第二驱动单元设置在所述筒形连接件内,用于驱动所述转筒沿转筒轴线自转;
[0017]所述转筒的外周布置有若干搅拌刀片。
[0018]所述第一驱动单元为电机。
[0019]所述第二驱动单元为液压马达,所述第二传动轴为中空结构,液压油管路的一端与液压输送机构连接,另一端伸入所述搅拌臂内,依次经过所述第二传动轴的中空结构、旋转套筒以及法兰连接件后与所述转筒内的液压马达连接。
[0020]在所述搅拌刀片上焊接倒“L”型钢架结构。
[0021]所述固化剂输送管路缠绕在所述搅拌臂外部,位于搅拌臂底部的固化剂输送管路呈水平环形布置,水平环形布置的固化剂输送管路上沿环向均匀布置孔洞。
[0022]所述第二传动轴的底端设有齿轮,所述旋转套筒的内壁设有与所述齿轮相啮合的齿圈。
[0023]所述搅拌头组件为双头搅拌头。
[0024]有益效果:
[0025]本技术一种用于提升淤泥固化搅拌效率的搅拌工装,具体有益效果如下:
[0026]1、搅拌头与搅拌臂间连接舍弃初始的固定连接,改进为可旋转连接,实现双头搅拌头在自身切向搅拌的同时,可实现双头搅拌头环向进行搅拌,当固化剂输送浆液管路喷射出固化剂浆液后,在特定范围内搅拌头高效旋转的作用下,将固化剂浆液打散融合入切削破坏的淤泥土内,使得固化剂与淤泥土反应作用效果更佳;
[0027]2、在原来搅拌头刀片上焊接倒“L”型钢支架,一方面可以降低搅拌头位置出现淤泥堆积而无法有效搅拌,另一方面倒“L”型钢支架结构在搅拌过程中增大搅拌的接触面积,使搅拌更加均匀;
[0028]3、搅拌臂上固化剂输送管路设计由最初的直杆调整为底部环形缠绕开孔式设计,对比初始直杆式输送管路设计,直杆式输送管路在一定输送压力作用下,浆液输送基本沿着搅拌臂径向垂直向下,一方面搅拌头自有切向搅拌无法完全充分利用,另一方面由于搅拌臂与淤泥土间存在一定的“金属

土质”间隙,垂直向下的固化剂浆液会沿着搅拌臂与淤泥土间隙向上窜,导致固化剂浆液利用不充分,废浆量急速增加;采用环形缠绕开孔式固化剂输送管路,在固化剂输送至临近搅拌头的环形开孔管路时,固化剂浆液喷出形式类似于“散花状”均匀散开,同时配合改进后的搅拌头切向+环向双向旋转效果,使得固化剂浆液均匀融入淤泥土内,极大提升了搅拌效果及固化剂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技术工装现场改进淤泥深层搅拌示意图,
[0030]其中,1为搅拌臂;2为固化剂输送管路;3为呈水平环形布置的固化剂输送管路;4为固化剂输送管路出口端;5为搅拌头;6为淤泥固化浮挖大臂;7为淤泥固化搅拌控制系统;8为淤泥固化浮挖浮箱;9为淤泥固化浮挖设备;
[0031]图2为改进后注浆管及可环向旋转搅拌头细部示意图,
[0032]其中,52

电机、53

密封罩、54

第一锥齿轮传动组、55

加筋肋、56

第二传动轴、57

旋转套筒、58

法兰连接件、59

搅拌头组件;60为法兰连接件保护罩;61为连接传动轴固定支撑;62为液压油管路;
[0033]图3为改进前不可环向旋转搅拌头可搅拌范围示意图;
[0034]其中,401为不可环向旋转搅拌头可搅拌范围外框线;
[0035]图4为本技术可环向旋转搅拌头可搅拌范围示意图;
[0036]其中,402为本技术可环向旋转搅拌头可搅拌范围外框线;500为可旋转搅拌头运行轨迹线。
[0037]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0038]专利技术中涉及方位指示词均以地面为参考系,纵向即为垂直于地面方向,横向为水平于地面方向。“上”为挖机搅拌头向远离地面方向,远离地层,“下”为挖机搅拌头向靠近地面方向,靠近地层。
[0039]图1为现场改进淤泥深层搅拌工艺。为降低现场淤泥固化方块倒转次数、提升淤泥固化的搅拌效果、降低淤泥固化剂用量及翻浆量,将传统挖机10进行设备改装及优化升级。设备改装部分主要包括浮箱履带行走装置9、搅拌臂1、搅拌头6、呈水平环形布置的固化剂输送管路3及可环向旋转的双头搅拌头5。
[0040]一种提升淤泥固化搅拌效率的搅拌工装,包括:
[0041]搅拌臂1;
[0042]固化剂输送管路2,安装于所述搅拌臂1外部,所述固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升淤泥固化搅拌效率的搅拌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搅拌臂;固化剂输送管路,安装于所述搅拌臂外部,所述固化剂输送管路的一端管口用以向淤泥喷洒硬化药剂、以及:第一驱动单元,通过安装架固定于所述搅拌臂上部一侧;第一传动轴,呈水平布置,其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的驱动轴通过第一锥齿轮传动组传动连接,另一端伸入搅拌臂内腔中;第二传动轴,竖向布置在所述搅拌臂的中空内腔中,第二传动轴的上端通过第二锥齿轮传动组件与所述第一传动轴的另一端传动连接;旋转套筒,竖向布置在所述第二传动轴的下方,旋转套筒与所述第二传动轴之间通过齿轮齿圈传动组件实现传动连接;搅拌头组件,与所述旋转套筒的底端通过法兰连接件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淤泥固化搅拌效率的搅拌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头组件包括:筒形连接件、转筒和第二驱动单元,其中,所述筒形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旋转套筒之间通过法兰连接件连接,筒形连接件的另一端转动安装有所述转筒;所述第二驱动单元设置在所述筒形连接件内,用于驱动所述转筒沿转筒轴线自转;所述转筒的外周布置有若干搅拌刀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淤泥固化搅拌效率的搅拌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轴的外壁上设有环形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晓明宋相帅何源吴康屈天葵陈雄峰嵇建雷王飞周博周启南杨巍巴特尔王山刘刚吕康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南京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