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嘧啶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660124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8: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嘧啶类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该嘧啶类衍生物具有如下式(I)所示的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该嘧啶类衍生物关键的化学结构等进行改进,并将该嘧啶类衍生物作为有机电致发光层材料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有效解决了现有蓝光、深蓝光TADF材料及主体材料较少的问题。体材料较少的问题。体材料较少的问题。体材料较少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嘧啶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设计有机电致发光
,特别涉及一种嘧啶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1987年,美国Kodak公司的C.W.Tang等人制备了以氧化铟锡(ITO)和金属合金薄膜分别为阳极和阴极,以芳香胺类材料作为空穴传输层,以8

羟基喹啉的铝配合物(Alq3)作为电子传输层与发光层的发光器件,器件效率为1.51lm/W(见C.W.Tang and S.A.WanSlyke,Appl.Phys.Lett.,1978,51,913),从此全球掀起了对于有机电致发光技术的研究。
[0003]根据电子自旋守恒的量子力学跃迁规律的约束,传统荧光染料只能够利用25%的单线态激子的能量,内量子效率的极限是25%。1998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Forrest等人利用金属铂配合物磷光材料制备出内量子效率23%、外量子效率4%的发光器件(见M.A.Baldo,D.F.O

Brienetal,Nature,1998,395,151)。铱、铂等重金属诱导的自旋轨道耦合作用使得三线态激子可以直接通过辐射跃迁过程回到基态发射磷光,其理论内量子效率可以达到100%。但是铱铂等重金属的引入提高了磷光材料的成本,而且深蓝光磷光材料的化学稳定性差,器件在高亮度下的效率滚降严重。因此急需开发廉价稳定的有机小分子材料实现高效稳定的OLED器件。
[0004]近年来,热活化延迟荧光(TADF:Thermally Activated Delayed Fluorescence)材料由于具有三线态激子可以反系间窜越过程回到单线态,进而发射延迟荧光的特点,同样可以实现100%的激子利用率(见H.Uoyama,K.Goushi,K.Shizu,H.Nomura,C.Adachi,Nature,2012,492,234)。近年来天蓝光、绿光、红光等发光波长的TADF材料获得了飞速的发展(见T.A.Lin,T.Chatterjee,W.L.Tsai,W.K.Lee,M.J.Wu,M.Jiao,K.C.Pan,C.L.Yi,C.L.Chung,K.T.Wong,and C.C.Wu,Adv.Mater.,2016,28,6976;Tien

Lin Wu,Min

Jie Huang,Chih

Chun Lin,Pei

Yun Huang,Tsu

Yu Chou,Ren

Wu Chen

Cheng,Hao

Wu Lin,Rai

Shung Liu,and Chien

Hong Cheng,Nature Photonics,2018,12,235;Yasuhiro Kondo,Kazuki Yoshiura,Sayuri Kitera,Hiroki Nishi,Susumu Oda,Hajime Gotoh,Yasuyuki Sasada,Motoki Yanai,and Takuji Hatakeyama,Nature Photonics,2019,13,678;J.X.Chen,W.W.Tao,W.C.Chen,Y.F.Xiao,K.Wang,C.Cao,J.Yu,S.Li,F.X.Geng,C.Adachi,C.S.Lee,and X.H.Zhang,Angew.Chem.Int.Ed.Engl.,2019,58,14660;J.Xue,Q.Liang,R.Wang,J.Hou,W.Li,Q.Peng,Z.Shuai,and J.Qiao,Adv.Mater.,2019,31,1808242;Y.L.Zhang,Q.Ran,Q.Wang,Y.Liu,C.Hanisch,S.Reineke,J.Fan,and L.S.Liao,Adv.Mater.,2019,31,1902368.)。但是由于TADF材料分子内电荷转移的激发态特性使得光谱红移,因此,现有蓝光、深蓝光TADF材料十分稀少,从而导致适用于蓝光、深蓝光的主体材料的发展也受到限制,而这也影响了高效TADF材料在全彩显示和白光照明中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TADF特性的嘧啶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旨在解决现有蓝光、深蓝光TADF材料及主体材料较少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嘧啶类衍生物,其具有如下式(I)所示的结构:
[0008][0009]其中,R1、R2每次出现时独立地为C6~C
14
芳基、被一个或多个R
a
取代的C6~C
14
芳基、5

至18

元杂芳基、被一个或多个R
a
取代的5

至18

元杂芳基;
[0010]R
a
每次出现时独立地为D(氘)、氟、C1~C
12
烷基、C1~C
12
烷氧基、C3~C
10
环烷基、或者C6~C
14
芳基;
[0011]R3每次出现时独立地为C1~C
20
烷基、C1~C
20
烷氧基、C3‑
C
10
环烷基、C6~C
14
芳基、被一个或多个R
b
取代的C6~C
14
芳基、5

至18

元杂芳基、被一个或多个R
b
取代的5

至18

元杂芳基、二苯胺基、或者被一个或多个R
b
取代的二苯胺基;
[0012]R
b
每次出现时独立地为D(氘)、氟、C1~C
12
烷基、C1~C
12
烷氧基、C3~C
10
环烷基、C6~C
14
芳基、被一个或多个R
c
取代的C6~C
14
芳基、5

至18

元杂芳基、被一个或多个R
c
取代的5

至18

元杂芳基、二苯胺基、或者被一个或多个R
c
取代的二苯胺基;
[0013]R
c
每次出现时独立地为D(氘)、氟、C1~C
12
烷基、C1~C
12
烷氧基、C3~C
10
环烷基、C6~C
14
芳基、被一个或多个Rc取代的C6~C
14
芳基、被一个或多个R
d
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嘧啶类衍生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嘧啶类衍生物具有如下式(I)所示结构:其中,R1、R2每次出现时独立地为C6~C
14
芳基、被一个或多个R
a
取代的C6~C
14
芳基、5

至18

元杂芳基、被一个或多个R
a
取代的5

至18

元杂芳基;R
a
每次出现时独立地为D(氘)、氟、C1~C
12
烷基、C1~C
12
烷氧基、C3~C
10
环烷基、或者C6~C
14
芳基;R3每次出现时独立地为C1~C
20
烷基、C1~C
20
烷氧基、C3‑
C
10
环烷基、C6~C
14
芳基、被一个或多个R
b
取代的C6~C
14
芳基、5

至18

元杂芳基、被一个或多个R
b
取代的5

至18

元杂芳基、二苯胺基、或者被一个或多个R
b
取代的二苯胺基;R
b
每次出现时独立地为D(氘)、氟、C1~C
12
烷基、C1~C
12
烷氧基、C3~C
10
环烷基、C6~C
14
芳基、被一个或多个R
c
取代的C6~C
14
芳基、5

至18

元杂芳基、被一个或多个R
c
取代的5

至18

元杂芳基、二苯胺基、或者被一个或多个R
c
取代的二苯胺基;R
c
每次出现时独立地为D(氘)、氟、C1~C
12
烷基、C1~C
12
烷氧基、C3~C
10
环烷基、C6~C
14
芳基、被一个或多个Rc取代的C6~C
14
芳基、被一个或多个R
d
取代的C6~C
14
芳基、5

至18

元杂芳基、被一个或多个R
d
取代的5

至18

元杂芳基、二苯胺基、或者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宝炎庄旭鸣毕海宋小贤王悦
申请(专利权)人:季华恒烨佛山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