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门拉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59923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8: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提高实用性(操作性)的车门拉手装置。车门拉手装置(1)具备:把手(21),其是能够从门板(DP)的车室外把持的把手(21),被支承为能够绕沿规定方向延伸的轴转动支承,能够从其外侧面与门板(DP)的外侧面位于同一面内的第一状态向第一方向转动,而向从门板(DP)的外侧面突出的第二状态迁移,并且能够从上述第二状态向与上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而向上述第一状态迁移;施力装置,其使把手(21)向上述第二方向转动;以及阻力产生装置,其产生从车外作用于把手(21)的外力且抵抗使把手(21)向上述第二方向转动的外力的阻力。使把手(21)向上述第二方向转动的外力的阻力。使把手(21)向上述第二方向转动的外力的阻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门拉手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门拉手装置。特别是涉及构成为在通常状态下,将把手收纳于门板内,在用户从车外打开门时,把手向门板的外侧突出(弹出)的车门拉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公知有具备在从车外打开门时被把持的把手的车门拉手装置(以下,记载为“现有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通常,车辆的门板由位于车室内侧的内板和位于车室外侧的外板构成。在内板与外板之间设置有空间。现有装置配置在门板内(内板与外板之间)。
[0003]现有装置具备基座、把手等。基座是支承把手的支承部件。把手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配置。把手被支承为能够绕沿车辆高度方向延伸的第一轴部件转动。在外板设置有开口部,把手位于该开口部内。把手被扭簧施力,以便其长边方向的一端侧(比第一轴部件靠后方的部分)朝向车室内侧。在通常状态(用户没有与把手接触的状态)下,把手与基座抵接而静止。在该状态下,在把手的外侧面与门板的外侧面的边界部不会产生阶梯差,两外侧面(把手的侧面以及门板的外侧面)位于同一面内。若用户将把手的另一端部(比第一轴部件靠前方的部分)向车室内侧按压,则把手绕第一轴部件转动,把手的一端侧比外板的外侧面更向外侧突出(弹出)。
[000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

248631号公报
[0005]在上述现有装置中,若用户使手放开把手,则把手被扭簧施力而返回通常状态。因此,在关闭门的中途,即使用户想再次打开门,但往往把手已经收纳于门板内,用户无法抓住把手。在该情况下,用户需要按动把手的另一端部使把手弹出,来抓住把手。因此,现有装置的实用性(操作性)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正是为了应对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实用性(操作性)的车门拉手装置。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车门拉手装置组装于车辆的门板。
[0008]车门拉手装置具备:把手,其是能够从上述门板的车室外把持的把手,被支承为能够绕沿规定方向延伸的轴转动,能够从其外侧面与上述门板的外侧面位于同一面内的第一状态向第一方向转动,而向从上述门板的外侧面突出的第二状态迁移,并且能够从上述第二状态向与上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而向上述第一状态迁移;施力装置,其使上述把手向上述第二方向转动;以及阻力产生装置,其产生抵抗从车外作用于上述把手且使上述把手向上述第二方向转动的外力的阻力。
[0009]在本专利技术的车门拉手装置中,若用户使把手从第一状态向第二状态迁移(弹出),使手离开把手,则通过阻力产生机构抵抗把手向第二方向的转动的阻力。因此,把手不会立即返回第一状态,在经过规定的时间的时刻之前,把手处于弹出的状态。即、用户能够再次
把持把手。因此,与现有装置相比,本专利技术的车门拉手装置的实用性高。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车门拉手装置中,上述施力装置是弹簧,
[0011]上述阻力产生装置包含:第一杆,其能够与上述把手卡合;限位器,其能够与上述第一杆卡合;以及电动促动器,其在上述第二状态下,使上述第一杆与上述把手卡合,并且使上述限位器与上述第一杆卡合,经由上述第一杆限制上述把手向上述第二方向的转动,在规定的条件成立时,使上述限位器避让上述第一杆而解除两者的卡合。
[0012]在该情况下,上述电动促动器也可以包含:第二杆,其被支承为能够绕规定的轴转动,与上述限位器卡合而驱动上述限位器;以及电动马达,其使上述第二杆转动。
[0013]在本实施方式的车门拉手装置中,若使把手弹出,则第一杆与限位器卡止,暂时保持弹出状态。即、即使用户使手离开把手,把手也处于弹出的状态,用户能够再次把持把手。例如,用户在关闭门的中途,能够把持把手而再次打开门。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其它实施方式的车门拉手装置中,上述施力装置是弹簧,上述阻力产生装置是油阻尼器。
[0015]由此,能够使把手从第二状态向第一状态返回时的把手的转动速度低速化。因此,在用户在第二状态下使手离开把手之后,能够再次把持把手。另外,与构成为使用电动促动器保持弹出状态的结构的情况相比,装置的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应用了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门拉手装置的门(车辆的右侧门)的简图。
[0017]图2A是从车室外侧观察图1所示的车门拉手装置的立体图。
[0018]图2B是从车室内侧观察图1所示的车门拉手装置的立体图。
[0019]图3是从车室外侧观察基座的立体图。
[0020]图4是图2A的IV

IV剖视图。
[0021]图5A是从车室外侧观察开关罩的立体图。图5B是从车室内侧观察开关罩的立体图。
[0022]图6A是从车室外侧观察支架的立体图。图6B是从车室内侧观察支架的立体图。
[0023]图7A是图2A的VII

VII剖视图,是不是将支架固定于基座的工序的剖视图。图7B是图2A的VII

VII剖视图,是表示将支架固定于基座的状态的剖视图。
[0024]图8A(a)是从车室外侧观察初始状态的车门拉手装置的立体图。图8A(b)是从车室内侧观察初始状态的车门拉手装置的立体图。
[0025]图8B(a)是从上方观察初始状态的车门拉手装置的俯视图。图8B(b)是从车室内侧观察初始状态的车门拉手装置的侧视图。
[0026]图9A(a)是从车室外侧观察待机状态的车门拉手装置的立体图。图9A(b)是从车室内侧观察待机状态的车门拉手装置的立体图。
[0027]图9B(a)是从上方观察待机状态的车门拉手装置的俯视图。图9B(b)是从车室内侧观察待机状态的车门拉手装置的侧视图。
[0028]图10A(a)是从车室外侧观察弹出状态的车门拉手装置的立体图。图10A(b)是从车室内侧观察弹出状态的车门拉手装置的立体图。
[0029]图10B(a)是从上方观察弹出状态的车门拉手装置的俯视图。图10B(b)是从车室内侧观察弹出状态的车门拉手装置的侧视图。
[0030]图11A(a)是从车室外侧观察门打开状态的车门拉手装置的立体图。图11A(b)是从车室内侧观察门打开状态的车门拉手装置的立体图。
[0031]图11B(a)是从上方观察门打开状态的车门拉手装置的俯视图。图11B(b)是从车室内侧观察门打开状态的车门拉手装置的侧视图。
[0032]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门拉手装置的侧视图,是从车室内侧观察初始状态的车门拉手装置的侧视图。
[0033]图13是从车室内侧观察从初始状态到弹出状态的中途的第一阶段的车门拉手装置的侧视图。
[0034]图14是从车室内侧观察从初始状态到弹出状态的中途的第二阶段的车门拉手装置的侧视图。
[0035]图15是从车室内侧观察从初始状态到弹出状态的中途的第三阶段的车门拉手装置的侧视图。
[0036]图16是从车室内侧观察弹出状态的车门拉手装置的侧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门拉手装置,是组装于车辆的门板的车门拉手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把手,其是能够从上述门板的车室外把持的把手,被支承为能够绕沿规定方向延伸的轴转动,能够从其外侧面与上述门板的外侧面位于同一面内的第一状态向第一方向转动,而向从上述门板的外侧面突出的第二状态迁移,并且能够从上述第二状态向与上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而向上述第一状态迁移;施力装置,其使上述把手向上述第二方向转动;以及阻力产生装置,其产生抵抗从车外作用于上述把手且使上述把手向上述第二方向转动的外力的阻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拉手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施力装置是弹簧,上述阻力产生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坂本瑞弥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爱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