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餐盒的自动分盒下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59533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8: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餐盒的自动分盒下料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由上至下贯穿有落盒通道,所述落盒通道内落入有叠放的餐盒,所述壳体内还包括有承载机构和分盒机构,所述承载机构位于分盒机构下方,所述承载机构用于托住或脱离叠放的餐盒,所述分盒机构用于将底部的餐盒与上方叠放的餐盒分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优点是能够快速的将叠放的餐盒依次有序的进行单个分离,提高后续餐品的制作效率。提高后续餐品的制作效率。提高后续餐品的制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餐盒的自动分盒下料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餐品加工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餐盒的自动分盒下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以及人们对时间的珍惜度日益提高,每天的正餐饮食不再是以往的集体蒸饭或者带饭,而是购买盒饭的方式,目前较为普遍的餐品手段有外卖、便利店或者自行前往商店,外卖这种点餐方式需要提前一段时间进行下单,在一些特殊的情景下容易错过或者没有机会提前点餐,导致用户需要另想他法;便利店这种解决餐品的方式也存在不足之处,1、特定的一些商业楼或办公楼会有便利店,但是有些地方没有便利店,因此会有地域的局限性,2、便利店在特定时间如中午11点至12点半之间,下班购买的人过多,店内消费者过多导致其他消费者选择另寻他处;自行前方商店的方式更存在弊端,需要消费者行走路程前往商店,还需要等待较长时间。
[0003]目前通过设置固定的贩卖机来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但是贩卖机中的盒饭往往都是已经加工完成,消费者无法对餐品的食材自动选择,为了解决该问题,炒菜机或者餐品制作机逐渐面向用户,但是现有的餐品制作机中将叠放的餐盒进行分置还是依靠机械手,该机械手还需要进行食材的提取以及后续一些操作,因此机械手的负担较重,餐品的制作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餐盒的自动分盒下料装置,该种自动分盒下料装置能够快速的将叠放的餐盒依次有序的进行单个分离,提高后续餐品的制作效率。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r/>[0006]一种餐盒的自动分盒下料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由上至下贯穿有落盒通道,所述落盒通道内落入有叠放的餐盒,所述壳体内还包括有承载机构和分盒机构,所述承载机构位于分盒机构下方,所述承载机构用于托住或脱离叠放的餐盒,所述分盒机构用于将底部的餐盒与上方叠放的餐盒分离。
[0007]进一步的,所述承载机构包括承载板以及第一动力源,所述第一动力源驱动承载板运动以使所述承载板托住或脱离底部的餐盒。
[0008]进一步的,所述承载板为相互对称设置的两块,所述承载机构还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根导轨,所述承载板的两端分别滑动连接在两根导轨上。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动力源驱动两块承载板相向运动时,以使所述两块承载板的上表面抵接在底部餐盒的底面上。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动力源驱动两块承载板相向运动时,以使所述两块承载板的上表面分别抵接在底部餐盒的碗唇下表面上。
[0011]进一步的,所述两块承载板的相对一侧设有与餐盒外侧面适配的第一弧形缺口。
[0012]进一步的,所述分盒机构包括插板以及第二动力源,所述第二动力源驱动插板运动,以使所述插板插入底部餐盒的碗唇与上方相邻餐盒的碗唇之间。
[0013]进一步的,所述插板为相互对称设置的两块,所述分盒机构还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根丝杆,所述插板的两端分别螺纹连接在两根丝杆上。
[0014]进一步的,所述两块插板的相对一侧设有与餐盒外侧面适配的第二弧形缺口。
[0015]进一步的,所述插板的第二弧形缺口处设有插接部,所述插接部的厚度向另一块插板的一侧逐渐减小。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承载机构能够托住叠放的餐盒,避免所有餐盒直接从落盒通道内掉落,再通过分盒机构将最底部的餐盒与上方叠放的餐盒进行分离,当分离后,承载机构脱离底部的餐盒,分盒机构能够托住上方叠放的餐盒,底部分离的餐盒从落盒通道内掉落,相对于传统的机械手分离的方式,本方案中的分离效率高,且减少了机械手的负担。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中内部结构的第一立体图;
[0018]图2是本技术中内部结构的第二立体图;
[0019]图3是本技术中内部结构的第三立体图;
[0020]图4是本技术中第一视角的剖视图;
[0021]图5是本技术的使用场景图。
[0022]附图标记:1、壳体;2、落盒通道;3、餐盒;4、承载机构;41、承载板;42、第一动力源;43、导轨;5、分离机构;51、插板;52、第二动力源;53、丝杆;54、第二弧形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0024]由于现有的贩卖机中的盒饭往往都是已经加工完成,消费者无法对餐品的食材自动选择,为了解决该问题,炒菜机或者餐品制作机逐渐面向用户,但是现有的餐品制作机中将叠放的餐盒3进行分置还是依靠机械手,该机械手还需要进行食材的提取以及后续一些操作,因此机械手的负担较重,餐品的制作效率较低;因此本技术设计这种餐盒的自动分盒下料装置,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壳体1,壳体1由上至下贯穿有落盒通道2,落盒通道2内落入有叠放的餐盒3,壳体1内还包括有承载机构4和分盒机构,承载机构4位于分盒机构下方,承载机构4用于托住或脱离叠放的餐盒3,分盒机构用于将底部的餐盒3与上方叠放的餐盒3分离。
[0025]实施例1:
[0026]如图3和图4所示,承载机构4包括承载板41以及第一动力源42,第一动力源42驱动承载板41运动以使承载板41托住或脱离底部的餐盒3,具体的,承载板41为水平设置的一块
板,承载板41在第一动力源42的驱动下移动至最底部的餐盒3下表面处,且托住在落盒通道2内的整个叠放的餐盒3。
[0027]另一种,承载板41可以是两块,且作用位置也是最底部的餐盒3下表面处,如图1所示,承载机构4还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根导轨43,两根导轨43均是水平设置的,承载板41的两端分别滑动连接在两根导轨43上,第一动力源42驱动两块承载板41相向运动时,以使两块承载板41的上表面抵接在底部餐盒3的底面上,如图3和图4所示,本技术中的第一动力源42为电机,位于承载板41的下方,电机的输出端上具有皮带轮组,一块承载板41的一端有一个与皮带连接的连接块,另一块承载板41的一端也有一个与皮带连接的连接块,两个连接块是位于相对两侧的,皮带传动时,两个连接块是相反方向运动的,因此能够实现两块承载板41的相向或相反运动,导轨43起到的导向作用,避免两块承载板41运动是错位。
[0028]本技术中的第一动力源42可以是气缸,也可以是电机,若是气缸的方式,则直接将气缸的输出部与承载板41连接,若是电机的方式,则设置丝杆53与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承载板41通过套与丝杆53螺纹连接,又或者通过皮带轮组实现传动。
[0029]如图2所示,分盒机构包括插板51以及第二动力源52(本技术中的第二动力源52为电机),其中,插板51可以是一块,也可以是相互对称设置的两块,一块插板51插入容易出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餐盒的自动分盒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由上至下贯穿有落盒通道(2),所述落盒通道(2)内落入有叠放的餐盒(3),所述壳体(1)内还包括有承载机构(4)和分盒机构,所述承载机构(4)位于分盒机构下方,所述承载机构(4)用于托住或脱离叠放的餐盒(3),所述分盒机构用于将底部的餐盒(3)与上方叠放的餐盒(3)分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餐盒的自动分盒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机构(4)包括承载板(41)以及第一动力源(42),所述第一动力源(42)驱动承载板(41)运动以使所述承载板(41)托住或脱离底部的餐盒(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餐盒的自动分盒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41)为相互对称设置的两块,所述承载机构(4)还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根导轨(43),所述承载板(41)的两端分别滑动连接在两根导轨(43)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餐盒的自动分盒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力源(42)驱动两块承载板(41)相向运动时,以使所述两块承载板(41)的上表面抵接在底部餐盒(3)的底面上。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餐盒的自动分盒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力源(42)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成辉翟永辉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好面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