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液冷散热功能的电池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8630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池箱领域,特别涉及公开一种具液冷散热功能的电池箱,包括电池箱体,所述电池箱体内设有电池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固定架一侧内凹有凹腔,在凹腔中部设有供限位抵触电池的限位件,通过限位件以使凹腔形成两层供安装放置电池的电池层,所述电池层由若干横向并列排布设置的电池腔构成,所述限位件内分别具有供与电池腔紧贴的液冷流道一与液冷流道二,以及连通接驳于液冷流道一与液冷流道二一端的液冷流道三,所述液冷流道一与液冷流道二另一端均设有进水口,所述液冷流道三一端设有出水口。道三一端设有出水口。道三一端设有出水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液冷散热功能的电池箱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箱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液冷散热功能的电池箱。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电动汽车的电池在充电或者放电的时候,都会产生热量,如果不能及时将这种热量散发出去,让热量持续积攒容易造成电池过热而降低其电池的性能,且电池过热甚至可能造成爆炸的危险,但传统的电池箱对电池散热效果不佳。
[0003]因而需一种具液冷散热功能的电池箱对上述提出的问题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液冷散热功能的电池箱。
[0005]一种具液冷散热功能的电池箱,包括电池箱体,所述电池箱体内设有电池固定架,所述电池固定架一侧内凹有凹腔,在凹腔中部设有供限位抵触电池的限位件,通过限位件以使凹腔形成两层供安装放置电池的电池层,所述电池层由若干横向并列排布设置的电池腔构成,所述限位件内分别具有供与电池腔紧贴的液冷流道一与液冷流道二,以及连通接驳于液冷流道一与液冷流道二一端的液冷流道三,所述液冷流道一与液冷流道二另一端均设有进水口,所述液冷流道三一端设有出水口。
[0006]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液冷流道一与液冷流道二分别位于液冷流道三两侧,且液冷流道三壁面分别和液冷流道一与液冷流道二的壁面局部抵触或完全抵触。
[0007]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上横向间隔设有若干散热孔,所述散热孔分别对应排布设置于电池腔两侧。
[0008]在一种实施例中,在位于同一层的相邻电池腔之间留有散热间隙。/>[0009]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凹腔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且其分别间隔设置于电池固定架上。
[0010]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固定架一侧位于相邻凹腔之间内凹有散热腔,且散热腔贯穿连通电池固定架两侧。
[0011]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固定架外表面间隔设有若干散热鳞片。
[0012]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材料为铜质,且液冷流道一、液冷流道二与液冷流道三均为铜管。
[0013]综上所述,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其有益效果是:
[0014]本技术结构简单,通过限位件以使凹腔形成上下两层电池层,且电池层由若干横向并列排布设置的电池腔构成,进而电池分别受限置于限位件与凹腔侧壁所形成的电池腔内,再通过管道与限位件内的液冷流道一与液冷流道二的进水口连接,进而冷却液经管道流置液冷流道一与液冷流道二内吸收电池腔内电池所产生的热量,再由液冷流道三排出,以实现对电池腔内的电池液冷散热,以增强电池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具液冷散热功能的电池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电池固定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电池固定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19]如图1至3所出示的,其本技术的实施例较佳地提供一种具液冷散热功能的电池箱,包括电池箱体1,所述电池箱体1内设有电池固定架2,所述电池固定架2一侧内凹有凹腔3,在凹腔3中部设有供限位抵触电池的限位件4,通过限位件4以使凹腔3形成两层供安装放置电池的电池层,所述电池层由若干横向并列排布设置的电池腔5构成,所述限位件4内分别具有供与电池腔5紧贴的液冷流道一6与液冷流道二7,以及连通接驳于液冷流道一6与液冷流道二7一端的液冷流道三8,所述液冷流道一6与液冷流道二7另一端均设有进水口9,所述液冷流道三8一端设有出水口10。具体的,通过限位件以使凹腔形成上下两层电池层,且电池层由若干横向并列排布设置的电池腔构成,进而电池分别受限置于限位件与凹腔侧壁所形成的电池腔内,再通过管道与限位件内的液冷流道一与液冷流道二的进水口连接,进而冷却液经管道流置液冷流道一与液冷流道二内吸收电池腔内电池所产生的热量,再由液冷流道三的出水口排出,以实现对电池腔内的电池液冷散热,以增强电池的散热效果。
[0020]如图3所出示的,所述液冷流道一6与液冷流道二7分别位于液冷流道三8两侧,且液冷流道三8壁面分别和液冷流道一6与液冷流道二7的壁面局部抵触或完全抵触。具体的,通过液冷流道三壁面分别和液冷流道一与液冷流道二的壁面局部抵触或完全抵触,以使液冷流道一与液冷流道二所吸收的热量可通过液冷流道三相互传导,进而以平衡位于同一凹腔不同电池层内的热量,且能提高冷却液的利用率。
[0021]如图2至图3所出示的,所述限位件4上横向间隔设有若干散热孔11,所述散热孔11分别对应排布设置于电池腔5两侧。具体的,通过设置散热孔以增加散热的空间面积,提高电池腔内电池的散热效果。
[0022]如图2至图3所出示的,在位于同一层的相邻电池腔5之间留有散热间隙。进而以便于增加电池腔内电池的散热效果。
[0023]进一步地,所述凹腔3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且其分别间隔设置于电池固定架2上。
[0024]如图3所出示的,所述电池固定架2一侧位于相邻凹腔3之间内凹有散热腔12,且散热腔12贯穿连通电池固定架2两侧。进而以加大散热的空间面积。
[0025]进一步地,所述电池固定架2外表面间隔设有若干散热鳞片。进而以提高整体的散热效果。
[0026]进一步地,所述限位件4材料为铜质,且液冷流道一6、液冷流道二7与液冷流道三8均为铜管。通过铜质材料以增加导热性。
[0027]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以及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
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液冷散热功能的电池箱,包括电池箱体(1),所述电池箱体(1)内设有电池固定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固定架(2)一侧内凹有凹腔(3),在凹腔(3)中部设有供限位抵触电池的限位件(4),通过限位件(4)以使凹腔(3)形成两层供安装放置电池的电池层,所述电池层由若干横向并列排布设置的电池腔(5)构成,所述限位件(4)内分别具有供与电池腔(5)紧贴的液冷流道一(6)与液冷流道二(7),以及连通接驳于液冷流道一(6)与液冷流道二(7)一端的液冷流道三(8),所述液冷流道一(6)与液冷流道二(7)另一端均设有进水口(9),所述液冷流道三(8)一端设有出水口(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液冷散热功能的电池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流道一(6)与液冷流道二(7)分别位于液冷流道三(8)两侧,且液冷流道三(8)壁面分别和液冷流道一(6)与液冷流道二(7)的壁面局部抵触或完全抵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液冷散热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松华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万通塑料模具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