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空冷型燃料电池膜电极的测试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8607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空冷型燃料电池膜电极的测试夹具,属于燃料电池领域。包括:上端板和下端板;上端板和下端板之间通过第一螺杆紧固,在上端板和下端板两侧密封安装有绝缘挡板;在上端板和下端板之间安装有上集流板、双极板、下集流板;待测试膜电极设置于双极板之间;双极板的两侧分别设有阴极气体流道、阳极气体流道;阴极气体流道的一侧设置有喇叭状的进气口;上端板和/或下端板的上设置有气孔,阳极气体流道的进气端、出气端通过气孔分别与燃料气体储存装置相连通形成气流回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空冷型燃料电池膜电极测试夹具,只需人工调整上端板螺纹杆扭矩,即可保证良好的气密性,操作方便,结构简单。结构简单。结构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空冷型燃料电池膜电极的测试夹具


[0001]本技术属于燃料电池
,尤其是一种用于空冷型燃料电池膜电极的测试夹具。

技术介绍

[0002]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具备效率高、清洁、比能量大等优点,是当前技术最成熟稳定的燃料电池类型。根据散热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空冷型和水冷型两种燃料电池。其中,空冷型燃料电池简化了电堆中的冷却系统、空气压缩机、加湿系统等,这使得空冷型燃料电池具有了较小的体积,近年来在两轮车、无人机及叉车领域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
[0003]空冷型燃料电池的操作条件与水冷型燃料电池有较大差异,因此对其性能的测试过程就尤为重要。现有技术中少有设计空冷型燃料电池的测试装置的研究,特别是在测试膜电极时对风扇的固定、进风量的控制过程过于繁琐,为此我们提供一种用于空冷型燃料电池膜电极的测试夹具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空冷型燃料电池膜电极的测试夹具,以解决
技术介绍
所涉及的问题。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空冷型燃料电池膜电极的测试夹具,包括:上端板和下端板;所述上端板和下端板之间通过第一螺杆紧固,在上端板和下端板两侧密封安装有绝缘挡板;在上端板和下端板之间形成一个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内由上至下安装有上集流板、上双极板、下双极板、下集流板;待测试膜电极设置于上双极板和下双极板之间;所述上双极板的上侧、下双极板的下侧分别设有阴极气体流道、阳极气体流道;所述上端板和下端板的一侧设置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与所述阴极气体流道相连通;所述上端板和/或下端板的上设置有气孔,阳极气体流道的进气端、出气端通过气孔分别与燃料气体储存装置相连通形成气流回路。
[0006]优选地或可选地,所述上集流板、上集流板分别通过第二螺杆分别与上端板、下端板固定连接。
[0007]优选地或可选地,所述上端板和/或下端板的上设置有导线孔;正负极导线的一端分别固定在第二螺杆,另一端穿过导线孔分别与测试设备连接,形成测试回路。
[0008]优选地或可选地,在所述进气口外部设置有风扇。
[0009]优选地或可选地,所述风扇通过上下两个镜向对称的安装支架固定在所述进气口处。
[0010]优选地或可选地,所述安装支架包括:与进气口的外部轮廓相适应、并固定安装在所述进气口处的弯折部,与所述弯折部相连接、并位于所述进气口的进风面上的挡风部,以及设置在所述挡风部上、用于安装所述风扇的镂空部。
[0011]优选地或可选地,所述阴极气体流道和/或阳极气体流道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
电压传感器。
[0012]优选地或可选地,所述上双极板、下双极板为石墨板或金属板制成;所述上双极板、下双极板的厚度为3~13mm;在所述上双极板、下双极板的外边缘周边设置有密封胶。
[0013]优选地或可选地,所述绝缘挡板采用亚克力板或环氧板制成。
[0014]优选地或可选地,所述上端板和下端板的内侧截面形状均为凹型。
[0015]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空冷型燃料电池膜电极的测试夹具,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空冷型燃料电池膜电极测试夹具,通过风扇支架和绝缘挡板使测试夹具具备固定风扇的优点,同时燃料电池的阴极进气口形成喇叭状有利于风量的收拢,提高测试效率。另外,本技术的空冷型燃料电池膜电极测试夹具,只需人工调整上端板螺纹杆扭矩,即可保证良好的气密性,操作方便,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中测试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中进气口处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中上端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中绝缘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安装支架的侧视图。
[0021]附图标记为:1、上端板;2、下端板;3、上集流板;4、下集流板;5、上双极板; 6、下双极板;7、阴极气体流道;8、阳极气体流道;9、膜电极放置空间;10、绝缘挡板;11、第一螺杆;12、第二螺杆;13、安装支架;14、风扇;15、导线孔;16、气孔;17、进气口;18、定位孔;131、弯折部;132、挡风部;133、镂空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技术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技术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0023]参阅附图1至4,一种用于空冷型燃料电池膜电极的测试夹具,包括:上端板1和下端板2;所述上端板1和下端板2之间通过第一螺杆11紧固,在上端板1和下端板2 两侧密封安装有两个绝缘挡板10;所述上端板1和下端板2的内侧截面形状均为凹型,在上端板1和下端板2之间形成一个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内由上至下安装有上集流板3、上双极板5、下双极板6、下集流板4;所述上双极板5、下双极板6为石墨板或金属板制成,厚度为3~13mm,待测试膜电极设置于上双极板5和下双极板6之间的膜电极放置空间9上;所述上双极板5的上侧、下双极板6的下侧分别设有阴极气体流道7、阳极气体流道8;所述上端板1和下端板2的一侧设置有喇叭状的进气口17,所述进气口17与所述阴极气体流道7相连通;所述上端板1和/或下端板2的上设置有气孔16,阳极气体流道8的进气端、出气端通过气孔16分别与燃料气体储存装置相连通形成气流回路。所述阴极气体流道7和/或阳极气体流道8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电压传感器。在本实施例中为,燃料气体为氢气。
[0024]另外,所述上集流板3、上集流板3分别通过第二螺杆12分别与上端板1、下端板 2
固定连接。所述上端板1和/或下端板2的上设置有导线孔15;正负极导线的一端分别固定在第二螺杆12,另一端穿过导线孔15分别与测试设备连接,形成测试回路。
[0025]其中,燃料电池的阴极进气口17形成喇叭状有利于风量的收拢,提高测试效率。另外,本技术的空冷型燃料电池膜电极测试夹具,只需人工调整上端板1螺纹杆扭矩,即可保证良好的气密性,操作方便,结构简单。
[0026]在进一步实施例中,在所述进气口17外部设置有风扇14。所述风扇14通过上下两个镜向对称的安装支架13固定在所述进气口17处。参阅附图5,所述安装支架13包括:与进气口17的外部轮廓相适应、并固定安装在所述进气口17处的弯折部131,与所述弯折部131相连接、并位于所述进气口17的进风面上的挡风部132,以及设置在所述挡风部132上、用于安装所述风扇14的镂空部133。所述镂空部133的形状与风扇14的形状相适应,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镂空部133为半圆形。通过弯折部131套装在喇叭形状的进气口17外部,并与上端板1固定连接,此时挡风部132刚好位于进气口17的进风面,仅能够通过风扇将外部空气或氧气导入阴极气体流道7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空冷型燃料电池膜电极的测试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端板(1)和下端板(2);所述上端板(1)和下端板(2)之间通过第一螺杆(11)紧固,在上端板(1)和下端板(2)两侧密封安装有绝缘挡板(10);在上端板(1)和下端板(2)之间形成一个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内由上至下安装有上集流板(3)、上双极板(5)、下双极板(6)、下集流板(4);待测试膜电极设置于上双极板(5)和下双极板(6)之间;所述上双极板(5)的上侧、下双极板(6)的下侧分别设有阴极气体流道(7)、阳极气体流道(8);所述上端板(1)和下端板(2)的一侧设置有进气口(17),所述进气口(17)与所述阴极气体流道(7)相连通;所述上端板(1)和/或下端板(2)的上设置有气孔(16),阳极气体流道(8)的进气端、出气端通过气孔(16)分别与燃料气体储存装置相连通形成气流回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空冷型燃料电池膜电极的测试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集流板(3)、上集流板(3)分别通过第二螺杆(12)分别与上端板(1)、下端板(2)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空冷型燃料电池膜电极的测试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板(1)和/或下端板(2)的上设置有导线孔(15);正负极导线的一端分别固定在第二螺杆(12),另一端穿过导线孔(15)分别与测试设备连接,形成测试回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空冷型燃料电池膜电极的测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超孙涛寇亚青谢振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永安行氢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