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锈钢极薄带的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69599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不锈钢极薄带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不锈钢极薄带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第一轧制,原料经过多次冷轧至预设厚度;步骤2、第一次退火:将初步轧制的不锈钢带通过连续退火炉进行退火处理;步骤3、第二轧制,将第一次退火后的不锈钢带再次冷轧至预设厚度;步骤4、第二次退火:将第二轧制的不锈钢带通过连续退火炉进行退火处理。通过三个阶段的轧制退火工艺,细化每道次工艺的道次压下率、轧制张力、轧制压力的范围,保证每个阶段的厚度公差控制在很小的范围内波动,分阶段轧制和采用一中间辊为锥形辊,保证1000mm级超宽幅不锈钢极薄带的板形良好。不锈钢极薄带的板形良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不锈钢极薄带的制备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不锈钢极薄带领域,具体是一种不锈钢极薄带的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科学技术不断的革新促使设备趋向于高性能、高精密、低重量的方向发展,设备的进步对原材料的行业厂家提出更高的产品要求。
[0003]宽幅不锈钢极薄带通过微轧制成形,但宽幅不锈钢极薄带是精密不锈钢行业的一个难题,常出现厚度公差难以保证、板形难以控制、表面粗糙度不均匀、表面光泽度低等问题,为解决1000mm级超宽幅BA级不锈钢极薄带的技术难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亮退火轧制工艺,促进行业的进步。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宽幅不锈钢极薄带通过微轧制成形,常出现厚度公差难以保证、板形难以控制、表面粗糙度不均匀、表面光泽度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不锈钢极薄带的制备工艺。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不锈钢极薄带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第一轧制,原料经过多次冷轧至预设厚度;步骤2、第一次退火:将初步轧制的不锈钢带通过连续退火炉进行退火处理;步骤3、第二轧制,将第一次退火后的不锈钢带再次冷轧至预设厚度;步骤4、第二次退火:将第二轧制的不锈钢带通过连续退火炉进行退火处理;步骤5、第三轧制,将第二次退火后的不锈钢带再次冷轧至成品设计厚度;步骤6、第三次退火,将第三轧制后的不锈钢带酸洗后进行光亮退火;步骤7、成品拉矫,将光亮退火的不锈刚带通过拉矫机拉矫成形。
[0006]原料的选择为3mm
×
1000mm的400系不锈钢带,通过上带、穿带等工序放置在工作辊面宽度为1050mm二十辊轧机两端的卷取机上。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轧制、第二轧制和第三轧制均采用二十辊轧机轧制,辊面宽度为1050mm, 辊轧机为可逆轧机,轧制一道次后需要更换轧制方向,在更换轧制方向的时候暂停更换工作辊。一台轧机多配置几对工作辊轮流更换,使用后的工作辊需要及时通过磨床重新打磨,使工作辊表面摩擦参数稳定在目标参数。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轧制、第二轧制和第三轧制中支撑辊直径为300mm、二中间辊直径为173mm、一中间辊直径为103mm、工作辊直径为63.5mm优选的,所述一中间辊为锥形辊,锥高为16
µ
m,锥长250mm, 中间辊是辊端设计为带有直线倒角的锥形辊,这种辊端带辊型的轧辊配合轧辊轴向横移技术,可以有效改善带钢边部的板形质量。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轧制、第二轧制和第三轧制总轧制次数为20道次,每3

4道次换
一次工作辊。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轧制冷轧道次数为3

5道次,轧制预设厚度为0.72mm

1.23mm;当第一轧制为4道次时,轧制后带材厚度为0.823mm,轧制参数如下:第一道次:压下率为30%、轧制张力为28t、轧制压力为230t,轧制后厚度为2.100mm;第二道次:压下率为30%、轧制张力为25t、轧制压力为260t,轧制后厚度为1.470mm;第三道次:压下率为20%、轧制张力为20t、轧制压力为270t,轧制后厚度为1.176mm;第四道次:压下率为20%、轧制张力为16t、轧制压力为280t,轧制后厚度为0.823mm。
[0011]第二轧制冷轧道次数为7

9道次,轧制预设厚度为0.12mm

0.2mm;当第二轧制为8道次时,轧制后带材厚度为0.176mm,轧制参数如下:第一道次:压下率为20%、轧制张力为15t、轧制压力为300t,轧制后厚度为0.659mm。
[0012]第二道次:压下率为20%、轧制张力为15t、轧制压力为320t,轧制后厚度为0.527mm。
[0013]第三道次:压下率为20%、轧制张力为13t、轧制压力为320t,轧制后厚度为0.421mm。
[0014]第四道次:压下率为20%、轧制张力为13t、轧制压力为340t,轧制后厚度为0.337mm。
[0015]第五道次:压下率为15%、轧制张力为13t、轧制压力为340t,轧制后厚度为0.287mm。
[0016]第六道次:压下率为15%、轧制张力为10t、轧制压力为340t,轧制后厚度为0.240mm。
[0017]第七道次:压下率为15%、轧制张力为10t、轧制压力为355t,轧制后厚度为0.207mm。
[0018]第八道次:压下率为15%、轧制张力为9t、轧制压力为355t,轧制后厚度为0.176mm。
[0019]第三轧制冷轧道次数为7

9道次,轧制预设厚度为0.065mm

0.075mm。
[0020]当第三轧制为8道次时,轧制后带材厚度为0.073mm,轧制参数如下:第一道次:压下率为12%、轧制张力为7t、轧制压力为370t,轧制后厚度为0.155mm。
[0021]第二道次:压下率为12%、轧制张力为7t、轧制压力为410t,轧制后厚度为0.136mm。
[0022]第三道次:压下率为12%、轧制张力为6t、轧制压力为410t,轧制后厚度为0.120mm。
[0023]第四道次:压下率为12%、轧制张力为6t、轧制压力为430t,轧制后厚度为0.106mm。
[0024]第五道次:压下率为10%、轧制张力为5t、轧制压力为430t,轧制后厚度为0.095mm。
[0025]第六道次:压下率为10%、轧制张力为5t、轧制压力为440t,轧制后厚度为0.085mm。
[0026]第七道次:压下率为8%、轧制张力为4t、轧制压力为440t,轧制后厚度为0.078mm。
[0027]第八道次:压下率为7%、轧制张力为2t、轧制压力为450t,轧制后厚度为0.073mm。
[0028]单道次压下率也是随着轧制阶段进行逐渐减低,方便控制板形质量,初步轧制通
过较大的压下率,迅速减薄,轧制道次也相对二次轧制和成品轧制较少,二次轧制和成品轧制减小了压下率,减小带材出现板形的概率。
[0029]优选的,所述第一轧制中工作辊表面粗糙度为Ra0.7;所述第二轧制中工作辊表面粗糙度为Ra0.5;所述第三轧制中N

1道次之前表面粗糙度为Ra0.34,第N

1道次表面粗糙度为Ra0.2,第N道次表面粗糙度为Ra0.02;工作辊的表面粗糙度直接影响带材的表面质量,特别是成品轧制步骤中,需要更换三次越来越低的表面粗糙度,确保最终的带材的表面质量。
[0030]优选的,所述第一轧制冷轧单道次压下率在20%

30%,轧制张力为15t

30t,轧制压力为220t

290t;所述第二轧制冷轧单道次压下量为15%

20%,轧制张力为8t

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不锈钢极薄带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第一轧制,原料经过多次冷轧至预设厚度;步骤2、第一次退火:将初步轧制的不锈钢带通过连续退火炉进行退火处理;步骤3、第二轧制,将第一次退火后的不锈钢带再次冷轧至预设厚度;步骤4、第二次退火:将第二轧制的不锈钢带通过连续退火炉进行退火处理;步骤5、第三轧制,将第二次退火后的不锈钢带再次冷轧至成品设计厚度;步骤6、第三次退火,将第三轧制后的不锈钢带酸洗后进行光亮退火;步骤7、成品拉矫,将光亮退火的不锈刚带通过拉矫机拉矫成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锈钢极薄带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轧制、第二轧制和第三轧制均采用二十辊轧机轧制,辊面宽度为1050m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不锈钢极薄带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轧制、第二轧制和第三轧制中支撑辊直径为300mm、二中间辊直径为173mm、一中间辊直径为103mm、工作辊直径为63.5m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不锈钢极薄带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中间辊为锥形辊,锥高为16
µ
m,锥长250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锈钢极薄带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轧制、第二轧制和第三轧制总轧制次数为20道次,每3

4道次换一次工作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不锈钢极薄带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轧制冷轧道次数为3

5道次;第二轧制冷轧道次数为7

9道次;第三轧制冷轧道次数为7

9道次。7.根据权利要求1

6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不锈钢极薄带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洁鹏郑亮福宋孟林伟凯
申请(专利权)人:揭阳市佳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