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656857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化妆品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包裹体为水包油包水双连续相体系,粒径为1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妆品
,尤其涉及一种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痤疮,又称“痘”、“粉刺”或“暗疮”,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皮肤性炎症病变,多见于头面部等皮脂腺较丰富部位。痤疮形成的主要过程为:首先,毛孔周围的皮肤角质层在雄激素的作用下变厚,同时皮脂腺分泌出大量皮脂;然后,随着角质层变厚,毛孔逐渐被堵塞,皮脂无法顺利排出,逐渐积累形成角质栓(微粉刺);最后,细菌在角质栓里过度繁殖,形成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和囊肿等多种皮肤炎症。痤疮形成的诱因多样,例如荷尔蒙分泌失调、油脂分泌过多、不注意局部卫生、熬夜、喜吃辛辣油腻食物和对化妆品过敏等;据调查,约85%的人群在青春期发生过不同程度的痤疮,且目前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带来的无规律作息、不良饮食习惯与外界压力等因素也会导致痤疮的频繁发生。痤疮不仅会导致皮肤损伤和永久性疤痕产生,更对人们的自我感知、社交和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0003]目前,使用外用祛痘类化妆品是预防和治疗痤疮的主流手段之一,祛痘类化妆品中的功效成分、祛痘机制、安全性等均是决定其祛痘效果和消费者满意度的关键。然而,现有市面上的祛痘产品极少能够实现安全、高效的祛痘效果,其原因是部分祛痘功效成分不稳定,易降解失活,在化妆品中很难达到有效浓度;且皮肤的屏障功能会使祛痘产品中的活性成分较难渗透进入角质层到达皮脂腺发挥作用,使祛痘功效大大降低;此外,部分祛痘产品中还添加了糖皮质激素等违禁成分,易对消费者造成伤害。
[0004]针对目前祛痘类产品中存在的缺陷,开发出一种能充分发挥祛痘功效,且成分绿色、安全的祛痘包裹体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祛痘控油效果好、成分天然、安全性较高的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7]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所述包裹体为水包油包水双连续相体系,粒径为10

200nm,由内到外分别为内水相、油相和外水相,所述内水相包含苦杏仁提取物,所述油相包含柳树提取物、大麦提取物、油脂、乳化剂和助乳化剂,所述外水相包含绿豆提取物、防腐剂和pH调节剂。
[0008]本专利技术所述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中的柳树提取物中的水杨酸、苦杏仁提取物中的扁桃酸和大麦提取物中的壬二酸可以溶解皮肤角质间的构成形物质,软化皮肤角质层,使角质层脱落,从而打开被油脂类物质阻塞的皮脂腺导管口,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大麦提取物中的壬二酸能竞争性地抑制5α

还原酶的活性,从而抑制雄激素的活性,以减少油脂分泌;柳树提取物中的水杨酸、苦杏仁提取物中的扁桃酸与大麦提取物中的壬二酸对于皮肤
粉刺内等各种需氧菌和厌氧菌均有抑制和杀灭作用,绿豆提取物中的单宁、甾醇类和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炎的作用;苦杏仁提取物中的扁桃酸与大麦提取物中的壬二酸可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改善因炎症导致的色素沉着,有效修复痘印;本专利技术通过选取上述特定的组分搭配,并结合痤疮的形成机理,从去除角质、抑制油脂分泌、抗炎抑菌、修复痘印四个方面进行祛痘控油,可协同增强所述祛痘包裹体对皮肤的控油祛痘效果。
[0009]本专利技术所述柳树提取物、苦杏仁提取物、大麦提取物和绿豆提取物均为天然植物提取物,成分来源天然,未添加激素类组分,安全性较高。
[0010]本专利技术所述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为水包油包水双连续相体系,所述水包油包水双连续相体系能同时将油溶活性成分和水溶活性成分层层包裹,提高本专利技术难溶活性成分植物提取物的溶解性,以提高本专利技术包裹体在化妆品中的添加量;同时,被纳米包裹后的植物提取物对皮肤的刺激性较小,对光、热稳定性与刺激性也可得到改善。
[0011]专利技术人进一步发现,当所述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的粒径在上述范围内时,不但可满足实际应用需求,还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在室温下放置12个月后粒径不发生变化,且未出现分层、析出等现象。
[0012]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所述柳树提取物、苦杏仁提取物、大麦提取物、绿豆提取物的状态包括植物单体、提取液和固体提取物中的至少一种。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微囊包裹体包含下述重量百分比的组分:苦杏仁提取物1%

20%、柳树提取物5%

30%、大麦提取物0.1%

10%、油脂1%

20%、乳化剂1%

20%、助乳化剂1%

20%、绿豆提取物0.01%

10%、防腐剂0.001%

2%、pH调节剂0.1%

10%和水余量;专利技术人发现,当所述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中各组分在上述重量百分比的范围内,制备得到的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具有良好的水分散性与稳定性。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的更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微囊包裹体包含下述重量百分比的组分:苦杏仁提取物2%

15%、柳树提取物10%

30%、大麦提取物0.5%

8%、油脂3%

15%、乳化剂3%

15%、助乳化剂5%

20%、绿豆提取物0.01%

5%、防腐剂0.001%

1%、pH调节剂0.1%

8%和水余量;专利技术人通过实验发现,当所述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中各组分在该重量百分比范围内时,可使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在具有良好的水分散性与稳定性同时粒径为10

200nm。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的最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微囊包裹体包含下述重量百分比的组分:苦杏仁提取物2%

8%、柳树提取物15%

30%、大麦提取物1%

5%、油脂5%10%、乳化剂5%

10%、助乳化剂8%

20%、绿豆提取物0.01%

3%、防腐剂0.002%

0.5%、pH调节剂0.1%

5%和水余量,专利技术人通过实验发现,当所述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中各组分在该重量百分比范围内时,可使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粒径大小更加符合应用要求,粒径分布均一性增加。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的优选实施方式,采用如下(Ⅰ)

(Ⅲ)中的至少一种:
[0017](Ⅰ)所述油脂包括辛酸/癸酸甘油三酯、棕榈酸甘油三酯、棕榈酸异丙酯、甘油三(乙基己酸)酯、肉豆蔻酸异丙酯、椰油酸乙基己酯、棕榈酸乙基己酯、月桂酸异戊酯、角鲨烷、橄榄油、大豆油、霍霍巴籽油中的至少一种;
[0018](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裹体为水包油包水双连续相体系,粒径为10

200nm,由内到外分别为内水相、油相和外水相,所述内水相包含苦杏仁提取物,所述油相包含柳树提取物、大麦提取物、油脂、乳化剂和助乳化剂,所述外水相包含绿豆提取物、防腐剂和pH调节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囊包裹体包含下述重量百分比的组分:苦杏仁提取物1%

20%、柳树提取物5%

30%、大麦提取物0.1%

10%、油脂1%

20%、乳化剂1%

20%、助乳化剂1%

20%、绿豆提取物0.01%

10%、防腐剂0.001%

2%、pH调节剂0.1%

10%和水余量。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囊包裹体包含下述重量百分比的组分:苦杏仁提取物2%

15%、柳树提取物10%

30%、大麦提取物0.5%

8%、油脂3%

15%、乳化剂3%

15%、助乳化剂5%

20%、绿豆提取物0.01%

5%、防腐剂0.001%

1%、pH调节剂0.1%

8%和水余量;优选地,所述微囊包裹体包含下述重量百分比的组分:苦杏仁提取物2%

8%、柳树提取物15%

30%、大麦提取物1%

5%、油脂5%10%、乳化剂5%

10%、助乳化剂8%

20%、绿豆提取物0.01%

3%、防腐剂0.002%

0.5%、pH调节剂0.1%

5%和水余量。4.如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其特征在于,采用如下(Ⅰ)

(Ⅲ)中的至少一种:(Ⅰ)所述油脂包括辛酸/癸酸甘油三酯、棕榈酸甘油三酯、棕榈酸异丙酯、甘油三(乙基己酸)酯、肉豆蔻酸异丙酯、椰油酸乙基己酯、棕榈酸乙基己酯、月桂酸异戊酯、角鲨烷、橄榄油、大豆油、霍霍巴籽油中的至少一种;(Ⅱ)所述乳化剂包括辛基葡糖苷、花生醇葡糖苷、聚甘油

10油酸酯、聚甘油

10肉豆蔻酸酯、聚甘油

10二异硬脂酸酯、聚甘油

4油酸酯、聚甘油

6聚蓖麻醇酸酯、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聚山梨醇酯

80、聚山梨醇酯

60中的至少一种;(Ⅲ)所述助乳化剂包括PPG

26

丁醇聚醚

26、十三烷醇聚醚

12、蓖麻油醇聚醚

40、胆甾醇聚醚

10、甘油聚醚

26、乙氧基二甘醇、甲基丙二醇、花生醇聚醚

20、椰油醇聚醚

10、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目黄晓东刘卫洪延涵张明浩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悦荟化妆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