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压功率变换电路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562801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升压功率变换电路及装置,电路包括直流/直流升压电路与直流母线,所述直流/直流升压电路与直流母线之间设有中点电位平衡通道,所述中点电位平衡通道包括串联的第一二极管D11与第二二极管D12,还包括双向电压箝位元件ZD,所述第一二极管D11阴极与直流/直流升压电路的升压变换桥中飞跨电容Cf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D12阳极与飞跨电容Cf的负极连接,所述双向电压箝位元件ZD一端与第一二极管D11的阳极及第二二极管D12的阴极连接,另一端与直流母线中点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升压功率变换电路增加可抑制直流母线中点电位偏离平衡的功能,提高功率变换装置的可靠性、安全性。安全性。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升压功率变换电路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气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升压功率变换电路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发电及储能市场的发展,系统电压等级逐步提高、系统容量也趋向大容量化,由此能量转换装置的功率变换电路也随之向多电平化、多级变换化发展。
[0003]以光伏发电领域为例,目前通常采用前级为多路并联(输出端并联在一起)的三电平的直流/直流升压电路、后级为三电平的DC/AC(直流/交流)逆变器的两级转换拓扑形式。如图1所示,前级升压电路输出与后级逆变器输入在直流母线处汇集。直流母线中两电容的连接点,通常称为直流母线中点,其是否平衡,即上下电容的的电压是否大致相等,对后级的DC/AC逆变器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其直接关系到半导体功率器件的承受电压和逆变电路能否正常工作。
[0004]直流/直流升压电路通常采用如图2所示的飞跨电容三电平升压功率变换电路拓扑,包括输入电感L、串联连接的两个开关管T1、T2和两个续流二极管D1、D2组成的变换桥、飞跨电容Cf、输出滤波电容Co。通过升压变换桥的开关管的ON/OFF动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升压功率变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直流/直流升压电路(1)与直流母线(2),所述直流/直流升压电路(1)与直流母线(2)之间设有中点电位平衡通道(3),所述中点电位平衡通道(3)包括串联的第一二极管D11与第二二极管D12,还包括双向电压箝位元件ZD,所述第一二极管D11阴极与直流/直流升压电路(1)的升压变换桥中飞跨电容Cf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D12阳极与飞跨电容Cf的负极连接,所述双向电压箝位元件ZD一端与第一二极管D11的阳极及第二二极管D12的阴极连接,另一端与直流母线(2)中点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压功率变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电压箝位元件ZD通过电流限制电阻R与直流母线(2)中点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压功率变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电压箝位元件ZD通过开关S1与直流母线(2)中点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压功率变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直流升压电路(1)至少为两个,所述中点电位平衡通道(3)的第一二极管D11、第二二极管D12、双向电压箝位元件ZD均与直流/直流升压电路(1)一一对应,每个直流/直流升压电路(1)的升压变换桥中飞跨电容Cf的正极依次通过对应的第一二极管D11、第二二极管D12连接飞跨电容Cf的负极,每个双向电压箝位元件ZD一端均与对应的第一二极管D11的阳极及第二二极管D12的阴极连接,且另一端依次通过电流限制电阻R、开关S1与直流母线(2)中点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压功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艺峰朱淇凉宋桂智张洪浩唐洲刘华东罗剑波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