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筒体自动装卸及滚转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4123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6: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筒体自动装卸及滚转设备;解决现有大直径筒体转载方式,存在的涉及人员较多;抱箍及产品重量较大,在作业过程中存在一定危险性等问题;包括安装基座、控制系统、自动对接插头装置、翻滚装置、抱箍装置;抱箍装置包括下抱箍、两个开合组件、分别铰接在下抱箍两端的右抱箍和左抱箍以及安装在下抱箍上的插座;开合组件用于驱动右抱箍、左抱箍铰接轴旋转,翻滚装置包括两组翻滚组件以及控制两组翻滚组件运行的第一动力组件,通过翻滚组件的摩擦力实现抱箍装置的旋转,两个开合组件均与插座电连接;自动对接插头装置与插座相匹配,用于实现插座的自动上电与断电;控制系统控制第一动力组件、自动对接插头装置、开合组件运行。行。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筒体自动装卸及滚转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装卸及滚转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筒体自动装卸及滚转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针对大直径筒体产品的转运及贮存,需要满足转运时的快速装卸和贮存时的定期自动滚转。
[0003]以往,针对此类产品的转运,采用的是行吊与普通抱箍的配合实现;以装载为例,需要人工操作配合行吊将抱箍打开,再将产品吊至抱箍位置,最后再人工与行吊配合将抱箍闭合及锁紧,从而实现产品的转载,在转载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缺点:1)涉及检查、操作、指挥、观察人员较多;2)抱箍及产品重量较大,在人工配合行吊进行抱箍开合的作业过程中存在一定危险性;3)整体过程需要人工参与的操作步骤多,耗时较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采用现有大直径筒体转载方式,存在的涉及检查、操作、指挥、观察人员较多;抱箍及产品重量较大,在人工配合行吊进行抱箍开合的作业过程中存在一定危险性;以及整体过程需要人工参与的操作步骤多,耗时较长的问题,而提供了一种筒体自动装卸及滚转设备。
[0005]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筒体自动装卸及滚转设备,其特殊之处在于:
[0007]包括安装基座、控制系统、自动对接插头装置、设置在安装基座上的翻滚装置、设置在翻滚装置上的抱箍装置;
[0008]所述抱箍装置包括下抱箍、两个开合组件、分别铰接在下抱箍两端的右抱箍和左抱箍以及安装在下抱箍上的插座;所述下抱箍左右两端均设置有第一空腔,两个开合组件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一空腔内,且与相对应的下抱箍与左抱箍的铰接轴、下抱箍与右抱箍的铰接轴连接,用于驱动铰接轴旋转;所述左抱箍远离下抱箍一端为斜向上的第一倾斜面,所述右抱箍远离下抱箍一端为与第一倾斜面相配合的第二倾斜面;所述下抱箍、左抱箍、右抱箍闭合后,形成一个环形圆柱,环形圆柱的内表面用于与筒体接触;两个所述开合组件均与所述插座电连接;
[0009]所述翻滚装置包括相对设置在环形圆柱底部的两组翻滚组件以及用于控制两组翻滚组件运行的第一动力组件;所述翻滚组件包括安装架和至少两个平行于环形圆柱轴线设置的摩擦滚轮,所述安装架设置在安装基座上,两个摩擦滚轮设置在安装架内,所述摩擦滚轮的外壁与环形圆柱的外壁摩擦接触,第一动力组件与摩擦滚轮连接,用于驱动摩擦滚轮旋转;
[0010]所述自动对接插头装置与插座相匹配,用于实现插座的自动上电与断电;
[0011]所述安装基座的周侧设置有多个吊环;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插座、第一动力组件以及自动对接插头装置电连接,用于控制第一动力组件以及自动对接插头装置运行,以及
通过插座控制开合组件运行;
[0012]抱箍装置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翻滚装置配合使用,在与翻滚装置配合使用时,环形圆柱设置在摩擦滚轮上方,利用摩擦滚轮的摩擦力,驱动环形圆柱旋转。
[0013]进一步地,为了保证左抱箍和右抱箍在闭合时的锁紧程度,保证在筒体外径在一定范围内变动时都能将其夹紧,还包括锁紧组件;
[0014]所述左抱箍远离下抱箍一端内部设置有第二空腔,且左抱箍的外部沿其圆周延伸设置有卡接架,所述右抱箍远离下抱箍一端的厚度与卡接架的内部厚度相适配,置于卡接架内的右抱箍上端设置有贯穿顶部与端部的凹槽;
[0015]所述锁紧组件包括第二动力组件、丝杆升降机、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
[0016]所述第二动力组件设置在第二空腔内,且第二动力组件的动力输出端与丝杆升降机的动力输入端连接,丝杆升降机的丝杆穿出第二空腔后,置于卡接架内,丝杆的上端与第一连杆的一端铰接,第一连杆另一端与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卡接架的内壁铰接,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的铰接轴和第二连杆与卡接架的铰接轴分布在丝杆运动路径的两侧,且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的铰接轴位于丝杆的右侧;
[0017]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的铰接轴用于在锁紧时,压在凹槽内;并且保证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的铰接轴位于最高点时,不会干涉到右抱箍的运动;
[0018]所述第二动力组件与所述插座电连接,所述控制系统通过插座控制第二动力组件运行。
[0019]进一步地,所述自动对接插头装置包括第二电机、直线模组以及安装在直线模组动力输出端的对接插头;
[0020]所述第二电机与直线模组均设置在安装基座上,且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与直线模组的动力输入端连接;
[0021]所述插座与对接插头相适配,插座位于对接插头的运动路径上,所述第二电机与控制系统电连接,直线模组为封闭式结构,防尘性能好,通过油嘴定期润滑,维护方便。
[002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动力组件包括第一电机、伞齿轮换向器、两个转接轴、两个第一减速机、两个第一齿轮以及与摩擦滚轮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的第二齿轮;
[0023]所述摩擦滚轮一端穿过安装架后与第二齿轮连接;
[0024]所述第一电机与伞齿轮换向器设置在安装基座上,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伞齿轮换向器的动力输入端连接,伞齿轮换向器的两个输出端分别与两个转接轴的一端连接,两个转接轴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第一减速机的输入端连接,两个第一减速机的输出端分别与两个第一齿轮连接,所述第一齿轮和与其对应的翻滚组件连接的所有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一电机与控制系统电连接,采用伞齿轮换向器及转接轴的优点在于:可以将单个第一电机的动力同步转接到两个第一减速机上,保证了两个第一减速机上的第一齿轮的同步转动。
[0025]进一步地,所述开合组件包括第四电机、安装在第四电机输出端的第二减速机、安装在第二减速机输出端的第三齿轮以及与第三齿轮啮合的第四齿轮;
[0026]所述第四电机与下抱箍的内壁连接,所述第四齿轮同轴安装在左抱箍与下抱箍的铰接轴上,用于带动左抱箍与下抱箍的铰接轴旋转;所述第四电机通过插座与控制系统电连接;
[0027]所述开合组件与右抱箍的连接结构和其与左抱箍的连接结构相同。
[002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动力组件包括第三电机、安装在电机输出端的第五齿轮以及与第五齿轮啮合的第六齿轮;
[0029]所述第三电机与左抱箍的内部连接,所述第六齿轮与丝杆升降机的动力输入端同轴连接,所述第三电机通过插座与控制系统电连接。
[0030]进一步地,为了防止筒体在运输过程或不可抗外力作用下晃动,还包括分别与两组翻滚组件对应设置的两组固定组,每组固定组包括沿环形圆柱轴线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的至少两个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花篮螺栓和两个分别固定在安装架上和环形圆柱上的固定柱;所述花篮螺栓一端与安装架上的固定柱连接,另一端与环形圆柱上的固定柱连接,用于固定安装架与环形圆柱的相对位置;
[0031]为了防止环形圆柱转动时,出现轴向窜动,还包括与两组翻滚组件对应设置的两组限位件组;
[0032]每组限位件组包括沿环形圆柱轴线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的至少两个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包括支撑座、螺杆、水平滚轮与滑块;
[0033]所述支撑座安装在所述安装基座上,支撑座靠近摩擦滚轮一侧设置有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筒体自动装卸及滚转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基座(1)、控制系统、自动对接插头装置(2)、设置在安装基座(1)上的翻滚装置(3)、设置在翻滚装置(3)上的抱箍装置(4);所述抱箍装置(4)包括下抱箍(41)、两个开合组件(42)、分别铰接在下抱箍(41)两端的右抱箍(43)和左抱箍(44)以及安装在下抱箍(41)上的插座(45);所述下抱箍(41)左右两端均设置有第一空腔,两个开合组件(42)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一空腔内,且与相对应的下抱箍(41)与左抱箍(44)的铰接轴、下抱箍(41)与右抱箍(43)的铰接轴连接,用于驱动铰接轴旋转;所述左抱箍(44)远离下抱箍(41)一端为斜向上的第一倾斜面,所述右抱箍(43)远离下抱箍(41)一端为与第一倾斜面相配合的第二倾斜面;所述下抱箍(41)、左抱箍(44)、右抱箍(43)闭合后,形成一个环形圆柱,环形圆柱的内表面用于与筒体接触;两个所述开合组件(42)均与所述插座(45)电连接;所述翻滚装置(3)包括相对设置在环形圆柱底部的两组翻滚组件以及用于控制两组翻滚组件运行的第一动力组件;所述翻滚组件包括安装架(32)和至少两个平行于环形圆柱轴线设置的摩擦滚轮(31),所述安装架(32)设置在安装基座(1)上,两个摩擦滚轮(31)设置在安装架(32)内,所述摩擦滚轮(31)的外壁与环形圆柱的外壁摩擦接触,第一动力组件与摩擦滚轮(31)连接,用于驱动摩擦滚轮(31)旋转;所述自动对接插头装置(2)与插座(45)相匹配,用于实现插座(45)的自动上电与断电;所述安装基座(1)的周侧设置有多个吊环;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插座(45)、第一动力组件以及自动对接插头装置(2)电连接,用于控制第一动力组件以及自动对接插头装置(2)运行,以及通过插座(45)控制开合组件(42)运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筒体自动装卸及滚转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锁紧组件(5);所述左抱箍(44)远离下抱箍(41)一端内部设置有第二空腔,且左抱箍(44)的外部沿其圆周延伸设置有卡接架(6),所述右抱箍(43)远离下抱箍(41)一端的厚度与卡接架(6)的内部厚度相适配,置于卡接架(6)内的右抱箍(43)上端设置有贯穿顶部与端部的凹槽;所述锁紧组件(5)包括第二动力组件、丝杆升降机(54)、第一连杆(55)与第二连杆(56);所述第二动力组件设置在第二空腔内,且第二动力组件的动力输出端与丝杆升降机(54)的动力输入端连接,丝杆升降机(54)的丝杆穿出第二空腔后,置于卡接架(6)内,丝杆的上端与第一连杆(55)的一端铰接,第一连杆(55)另一端与第二连杆(56)的一端铰接,第二连杆(56)的另一端与卡接架(6)的内壁铰接,第一连杆(55)与第二连杆(56)的铰接轴和第二连杆(56)与卡接架(6)的铰接轴分布在丝杆运动路径的两侧,且第一连杆(55)与第二连杆(56)的铰接轴位于丝杆的右侧;第一连杆(55)与第二连杆(56)的铰接轴用于在锁紧时,压在凹槽内;所述第二动力组件与所述插座(45)电连接,所述控制系统通过插座(45)控制第二动力组件运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筒体自动装卸及滚转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对接插头装置(2)包括第二电机(22)、直线模组(23)以及安装在直线模组(23)动力输出端的对接插头(21);
所述第二电机(22)与直线模组(23)均设置在安装基座(1)上,且第二电机(22)的输出端与直线模组(23)的动力输入端连接;所述插座(45)与对接插头(21)相适配,插座(45)位于对接插头(21)的运动路径上,所述第二电机(22)与控制系统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筒体自动装卸及滚转设备,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永高原孙浩杨晓春符磊刘峥郝海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九六九零一部队二四分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