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侵彻战斗部分舱隔板部位的缓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38959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侵彻战斗部分舱隔板部位的缓冲装置,属于战斗部结构设计技术领域。所述缓冲装置包括定位平台(1)、缓冲装置主体(2),所述缓冲装置主体(2)底部外缘连接缓冲装置外沿(5),缓冲装置主体(2)顶部中心设置定位平台,缓冲装置主体(2)中心开设装配工装安装孔(3),缓冲装置主体(2)内还设置缓冲装置溢胶孔(4);所述定位平台(1)与缓冲装置主体(2)顶部边缘之间的中部位置开设所述缓冲装置溢胶孔(4)。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缓冲装置能够实现战斗部装配过程中灌封胶顺利通过分舱隔板向外溢出,确保缓冲装置一侧的装药空间被灌封胶全部填充,没有闭气空间,进一步提升战斗部侵彻过程中主装药安定性。程中主装药安定性。程中主装药安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侵彻战斗部分舱隔板部位的缓冲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战斗部结构设计
,尤其涉及用于提升大质量侵彻战斗部装药安定性的分舱装药隔板部位缓冲装置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装药安定性技术是高速条件下大质量侵彻战斗部发展的关键及难点技术。在侵彻目标过程中,一方面大质量侵彻战斗部受力复杂且持续时间达几十ms,主装药内部容易产生热点,并导致爆燃;另一方面,由于装药质量大,不可避免存在初始微缺陷,所述初始微缺陷很容易在持续高应力作用下进一步扩展并产生热点。目前针对大质量侵彻战斗部装药,大都采用分舱缓冲的装药结构方式,其降低内部装药在侵彻过程中的应力峰值,同时保证初始装药工艺质量,从多方面减小了装药热点生成概率,大幅提升了大质量侵彻战斗部装药安定性技术水平,但是会限制主装药在战斗部弹体内运动的幅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用于大质量侵彻战斗部的分舱装药隔板部位缓冲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0004]本技术所述应用于侵彻战斗部分舱隔板部位的缓冲装置包括:定位平台、缓冲装置主体、装配工装安装孔、缓冲装置溢胶孔、缓冲装置外沿结构,所述定位平台,主要用于定位缓冲结构和分舱隔板之间的装配关系,所述定位平台装配到位后,定位平台顶端面与分舱隔板密封接触,缓冲装置主体与分舱隔板之间形成不小于2mm的间隙,确保灌封胶能顺利通过缓冲装置和分舱隔板上的溢胶孔顺利溢出(战斗部装配时,缓冲装置上的溢胶孔通常无法正对分舱隔板上的溢胶孔,若无此处2mm间隙,灌封胶无法溢出)。
>[0005]所述定位平台直径小于溢胶孔分布直径;战斗部装配时,采用螺杆工装,将缓冲装置先装配到战斗部内部(深度大于1m,无法用手装配,需用工装),再装配分舱隔板,装配工装安装孔位于缓冲装置的中心,为通孔结构。
[0006]所述缓冲装置主体均布4个缓冲装置溢胶孔,缓冲装置溢胶孔直径及分布直径与分舱隔板的溢胶孔直径及分布直径相同。
[0007]所述缓冲装置主体底部外侧一通连接缓冲装置外沿,用于隔离分舱隔板边沿与主装药的接触。
[000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分舱装药隔板部位缓冲装置结构,首先有效隔离了战斗部主装药和金属分舱隔板之间的空间接触,缓冲装置选用低阻抗类吸能材料,由于缓冲装置的作用,实现装药内冲击波快速衰减,从而达到对内部装药防护目的;其次是实现了战斗部装配过程中灌封胶顺利通过分舱隔板向外溢出,确保缓冲装置一侧的装药空间被灌封胶全部填充,没有闭气空间,提升了装药质量工艺控制,进一步保证了战斗部侵彻过程中主装药安定性。本专利技术适用于侵彻战斗部装药结构设计,尤其适用于侵彻战斗部采用分舱装药时隔板部位处的装药结构设计。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技术所述实施例中应用于侵彻战斗部分舱隔板部位的缓冲装置安装后与分舱隔板的位置关系图;
[0010]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缓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3是图2所示实施例中缓冲装置的俯视图;
[0012]图1

图3中数字标记的含义是:
[0013]1定位平台2缓冲装置主体3装配工装安装孔
[0014]4缓冲装置溢胶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应用于侵彻战斗部分舱隔板部位的缓冲装置,其包括定位平台1、缓冲装置主体2、装配工装安装孔3、缓冲装置溢胶孔4、缓冲装置外沿5,缓冲装置主体2为圆柱形结构,缓冲装置主体2底部外缘一体连接缓冲装置外沿5,缓冲装置主体2顶部中心设置定位平台1,缓冲装置主体2中心开设装配工装安装孔3,缓冲装置主体2内还设置缓冲装置溢胶孔4。
[0017]所述定位平台1与缓冲装置主体2顶部边缘之间的中部位置开设所述缓冲装置溢胶孔4。
[0018]定位平台1凸出缓冲装置主体2顶部平面的高度为2mm。
[0019]本实施例中,缓冲装置主体2上沿圆周均布四个缓冲装置溢胶孔4。
[0020]所述缓冲装置外沿5与所述缓冲装置主体2的底部平齐,所述缓冲装置外沿5的厚度是缓冲装置主体2厚度的1/4。
[0021]本实施例中的缓冲装置材料选用聚碳酸酯,所述应用于侵彻战斗部分舱隔板部位的缓冲装置的整体结构呈阶梯式圆柱体,用于吸收或衰减由大质量战斗部高速侵彻目标时在装药内部引起的高应力,有效隔离主装药和金属分舱隔板之间的接触,确保主装药的安定性。
[0022]本实施例中定位平台主要用于定位缓冲结构和分舱隔板之间的装配关系,装配到位后,顶端面与分舱隔板零间隙接触,由于定位平台1的凸出于缓冲装置主体2上表面,从而使缓冲装置主体2与分舱隔板之间形成2mm间隙,确保灌封胶能顺利通过缓冲装置和分舱隔板上的溢胶孔顺利溢出(战斗部装配时,缓冲装置上的溢胶孔通常无法正对分舱隔板上的溢胶孔),定位平台直径小于溢胶孔分布直径;战斗部装配时,采用螺杆工装,将缓冲装置先装配到战斗部内部(深度大于1m,无法用手装配,需用工装),再装配分舱隔板,装配安装孔位于缓冲装置的中心,为通孔结构;缓冲装置溢胶孔直径及分布直径与分舱隔板的溢胶孔直径及分布直径相同;缓冲装置外沿5用于隔离分舱隔板边沿与主装药的接触。
[0023]综上所述,为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但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凡与本技术的创造精神及特征、模式相关的内容,都应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侵彻战斗部分舱隔板部位的缓冲装置,其包括定位平台(1)、缓冲装置主体(2)、装配工装安装孔(3)、缓冲装置溢胶孔(4)、缓冲装置外沿(5),缓冲装置主体(2)为圆柱形结构,其特征在于,缓冲装置主体(2)底部外缘连接缓冲装置外沿(5),缓冲装置主体(2)顶部中心设置定位平台(1),缓冲装置主体(2)中心开设装配工装安装孔(3),缓冲装置主体(2)内还设置缓冲装置溢胶孔(4);所述定位平台(1)与缓冲装置主体(2)顶部边缘之间的中部位置开设所述缓冲装置溢胶孔(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侵彻战斗部分舱隔板部位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平台(1)凸出缓冲装置主体(2)顶部平面的高度不小于2m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侵彻战斗部分舱隔板部位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缓冲装置主体(2)上沿圆周均布四个缓冲装置溢胶孔(4)。4.如权利要求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德武成丽蓉张丁山高洪泉赵升韩秀凤杨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九六九零一部队二四分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