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比乌斯环结构的车用加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3772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6: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莫比乌斯环结构的车用加热器,包括加热膜和第一基板,所述加热膜具有第一面和与第一面相对设置的第二面,所述第一基板设置于第一面,所述加热膜与第一基板均为莫比乌斯环形状,所述第一基板内设置有流体通道,所述流体通道内填充有流体工质,所述流体通道的进口处连通有工质进口,所述流体通道的出口处连通有工质出口,所述工质进口与工质出口用于供流体工质进出;通过上述结构,莫比乌斯环状的三维曲面结构具有较大的换热面积,且三维空间中弯曲的流道结构,有利于利用离心力促进流体边界层脱体,增强换热,流体通道大部分为曲面大拐角,有利于减少局部压力损失;加热膜所传导的热量被两侧的微通道热沉吸收,大幅减少了能量浪费。幅减少了能量浪费。幅减少了能量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莫比乌斯环结构的车用加热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加热器
,具体涉及一种莫比乌斯环结构的车用加热器。

技术介绍

[0002]加热器是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中重要的部件,在环境温度较低时,加热器加热循环工质,以保持驾驶舱和电池包处在适宜的温度。
[0003]现有的车载液体加热器多为冷板结构,一般为片式或膜式发热体贴着一块液冷板,发热体通电发热,热量传递至液冷板,流体工质经过液冷板带走热量,如公开号为CN111194099A的专利所公开的具有翅片的厚膜加热器。在这种结构中,通常需要设计复杂的翅片结构来加强换热能力,但同时也会导致液冷板内部的流体阻力增大,管路中压损增大;此外,平直板面状的加热膜加热面积较小,液冷板的平直流道尺寸受限,导致加热面积和换热效率低下,换热效率和流阻两者难以平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莫比乌斯环结构的车用加热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莫比乌斯环结构的车用加热器,包括加热膜和第一基板,所述加热膜具有第一面和与第一面相对设置的第二面,所述第一基板设置于第一面,所述加热膜与第一基板均为莫比乌斯环形状,所述第一基板内设置有流体通道,所述流体通道内填充有流体工质,所述流体通道的进口处连通有工质进口,所述流体通道的出口处连通有工质出口,所述工质进口与工质出口用于供流体工质进出。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流体通道包括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微通道,所述微通道为莫比乌斯环形状。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微通道的截面为矩形。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微通道宽度为d,1mm≤d≤2mm,所述微通道的高度为h,1.5d≤h≤2.5d。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加热膜的厚度为D,0.5mm≤D≤2mm。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在所述加热膜的第二面还设置有第二基板,所述第二基板的结构与第一基板一致,所述第二基板与第一基板首尾相接。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在所述工质进口与若干个微通道的入口之间设置有平滑的分流区,在所述若干个微通道的出口与工质出口之间设置有平滑的汇流区。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在所述工质进口与工质出口之间填充有隔热材料。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基板和微通道采用铝合金制成。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微通道采用高导热橡胶制成。
[0016]本专利技术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0017]通过上述结构,莫比乌斯环状的三维曲面结构具有较大的换热面积,且三维空间中弯曲的流道结构,有利于利用离心力促进流体边界层脱体,增强换热,流体通道大部分为曲面大拐角,有利于减少局部压力损失;加热膜所传导的热量被两侧的微通道热沉吸收,大幅减少了能量浪费。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莫比乌斯环结构的车用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图1中A处放大图;
[0020]图3是微通道与加热膜的截面示意图;
[0021]图4是工质进口和工质出口处的剖视图。
[0022]其中:1

加热膜,2

第一基板,3

工质进口,4

工质出口,5

微通道,6

第二基板,7

分流区,8

汇流区,9

隔热材料,F1

第一面,F2

第二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专利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0024]如果本专利技术在表述的时候涉及方位(例如,上、下、左、右、前、后、外、内等),则需要对涉及到的方位进行定义,例如“为清楚地表达本专利技术内所描述的位置与方向,以器械操作者作为参照,靠近操作者的一端为近端,远离操作者的一端为远端。”或者以纸面作为参照等进行定义。当然,如果在后续描述时,是通过相互参照来定义两者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则可不在此定义。
[0025]本专利技术所述“第一面”为图2中“F1”所标注的面,所述“第二面”为图2中“F2”所标注的面。
[0026]一种莫比乌斯环结构的车用加热器,如图1、图2所示,包括加热膜1和第一基板2,所述加热膜1具有第一面F1和与第一面F1相对设置的第二面F2,所述第一面F1与第二面F2均指所述加热膜1所处空间的整体较宽的两侧。所述第一基板2设置于第一面F1,所述加热膜1与第一基板2均为莫比乌斯环形状,所述第一基板2内设置有流体通道,所述流体通道内填充有流体工质,所述流体通道的进口和出口分别与工质进口3与工质出口4相连通,所述工质进口3与工质出口4用于供流体工质进出循环。通电后,所述加热膜1发热,热量传递至所述第一基板2的流体通道内的流体工质,所述流体工质在整个流体通道内循环,以达到加热的目的。
[0027]如图3所示,所述流体通道包括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微通道5,所述微通道5也为莫比乌斯环形状,此种三维弯曲的微通道5结构,除了所述工质进口3和工质出口4处存在拐角外,所述流体通道整体都是大弧度曲面弯道,结构平滑且换热面积大,使得内部流体压降非常小,减少了所述流体工质在微通道5中流动而导致的能量损失,实现了充分换热。三维弯曲的设计,利用离心力有利于促进边界层脱体,增强换热,同时综合了微尺度换热强化,具备优异的换热效率,结构紧凑,造型优雅独特。
[0028]所述微通道5的截面为矩形,与所述第一基板2的截面形状一致,充分利用所述第
一基板2内的空间,有利于激发流体旋涡,增强换热。
[002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微通道5宽度为d,1mm≤d≤2mm,所述微通道5的高度为h,1.5d≤h≤2.5d。
[0030]所述加热膜1的厚度为D,0.5mm≤D≤2mm。
[003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在所述加热膜1的第二面还设置有第二基板6,所述第二基板6的结构与第一基板2一致,所述第二基板6与第一基板2首尾相接,即所述第一基板2的出口连通第二基板6的进口,所述第一基板2的进口连通工质进口3,所述第二基板6的出口连通工质出口4,利用所述第二基板6与第一基板2将加热膜1夹在中间,所述加热膜1散发的热量能够被第二基板6与第一基板2完全吸收,避免了热量的浪费。
[0032]如图4所示,在所述工质进口3与若干个微通道5的入口之间设置有平滑的分流区7,在所述若干个微通道5的出口与工质出口4之间设置有平滑的汇流区8,尽可能的减小流体工质进入微通道5时所可能受到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莫比乌斯环结构的车用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膜(1)和第一基板(2),所述加热膜(1)具有第一面(F1)和与第一面(F1)相对设置的第二面(F2),所述第一基板(2)设置于第一面(F1)上,所述加热膜(1)与第一基板(2)均为莫比乌斯环形状,所述第一基板(2)内设置有流体通道,所述流体通道内填充有流体工质,所述流体通道的进口处连通有工质进口(3),所述流体通道的出口处连通有工质出口(4),所述工质进口(3)与工质出口(4)用于供流体工质进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莫比乌斯环结构的车用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通道包括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微通道(5),所述微通道(5)为莫比乌斯环形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莫比乌斯环结构的车用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通道(5)的截面为矩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莫比乌斯环结构的车用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通道(5)宽度为d,1mm≤d≤2mm,所述微通道(5)的高度为h,1.5d≤h≤2.5d。5.根据权利要求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奕周斌张少林顾友懂张裕森
申请(专利权)人:莱顿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