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分布式车用加热器及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分布式车用加热器及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126226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7: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布式车用加热器及加热装置,分布式车用加热器包括进口接头、出口接头、发热单元、弯管、进口温度传感器和出口温度传感器,进口接头和出口接头分别固定连接在弯管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在弯管内填充有扰流件,进口温度传感器穿过进口接头延伸至进口接头内,出口温度传感器穿过出口接头延伸至出口接头内,进口温度传感器和出口温度传感器分别对弯管内的泡沫金属块限位,发热单元设置在弯管的外壁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分布式车用加热器整体为弯头结构,利用热管理系统中必然存在的“弯头”部位进行加热,利用了“弯头”部位的漩涡现象,局部换热能力远高于直管段的优势,使加热器结构简洁,流体在其中的流阻小,而且具有更高的加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配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分布式车用加热器及车载的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1、热管理系统在新能源汽车中起到调节冷热的作用,热管理系统中的加热器的功能是通过一定的换热结构给管路中的流体工质加热升温。目前市场上存在各式各样的加热器,虽然能够给流体工质升温加热,但不可避免地会占用一定的车内空间、增加系统流阻并可能会在流体工质中引入焊料等杂质。

2、目前加热器增强换热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改变通道截面形状以增加换热面积,公开号为cn 115164617 a的专利文件公开的换热器,在金属微通道基板上设置若干个微通道,微通道用于连接冷却工质入口和冷却工质出口,微通道为壁面具有粗糙纹理的内陷槽结构,内陷槽由矩形狭缝和凹陷腔体构成,粗糙纹理的横截面为三角形或者梯形,该方案采用了在微通道的壁面上设置粗糙纹理的方式来增加换热面积。

3、第二种通过增加导流、扰流结构以增强换热,如公开号为cn 212778792 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带导流区和圆角的微通道板式换热器芯体,其中,高温介质流道3由若干条相互平行的z形微通道等间距并列组成,所述z形微通道的转弯处均为平滑圆角折弯结构。通过这种z形微通道的设置,使传热能力强,回流阻力降低,流体分布均匀,热效率提高。

4、上述两篇专利文件的问题是,首先,这种加热器的体积较大,占用空间、进出口方向、布置姿态等与整车系统不易匹配,因而这种设计难以应用在车载加热器中。其次,这种加热器增加了流体通道的结构复杂性,制造工艺复杂,增加了设备成本和流体的流动阻力;产品整体的温度分布不均,存在局部高温的问题;通过焊接工艺组合部件时,焊料或助焊剂易接触流体工质,产生不良反应。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
技术介绍
中所述的现有的加热器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解决前述问题的分布式车用加热器。

2、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分布式车用加热器,包括进口接头、出口接头、发热单元、弯管、进口温度传感器和出口温度传感器,进口接头和出口接头分别固定连接在弯管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在弯管内填充有扰流件,进口温度传感器穿过进口接头延伸至进口接头内,出口温度传感器穿过出口接头延伸至出口接头内,进口温度传感器和出口温度传感器分别对弯管内的泡沫金属块限位,发热单元设置在弯管的外壁上。

3、在上述方案中,所述进口接头和出口接头为螺纹式接头或宝塔式接头。进口接头和出口接头的接头形式可以选用常用的管道连接方式,例如可以选择螺纹式接头或宝塔式接头。

4、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扰流件为泡沫金属块或空心扰流翅片,泡沫金属块和空心扰流翅片的材料均为高导热金属材质件。

5、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泡沫金属块的形状与弯管内部腔体一致,外缘与弯管的内壁相贴合。泡沫金属是指含有泡沫气孔的特种金属材料,其内部是相互连通的孔隙,能够保障流体在其中通过,又能起到扰流的作用,本专利技术中,泡沫金属块的形状与弯管内部腔体一致,外缘与弯管的内壁相贴合,能强化发热单元的加热效果。

6、在上述方案中,所述进口接头和出口接头都包括连接座和连接头,连接头固定连接在连接座的一侧,连接座的另一侧与弯管固定连接,在连接座上设有传感器安装孔,传感器安装孔为径向的通孔,所述进口温度传感器和出口温度传感器分别对应连接在进口接头和出口接头上的传感器安装孔中。

7、在上述方案中,所述进口温度传感器和出口温度传感器为铠装式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安装孔为螺纹孔,进口温度传感器和出口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头穿过传感器安装孔延伸至进口接头或出口接头内,并延伸至扰流件旁。通过这种设置,能对扰流件形成轴向的限位,使扰流件保持在弯管内,防止扰流件发生轴向位移。

8、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发热单元为薄膜发热单元。发热单元要紧贴弯管外壁面设置,因而为了保障发热单元与弯管外壁的结合性,发热单元优选薄膜发热单元,例如可以选用pi加热膜等较软的薄膜发热单元。

9、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所述的分布式车用加热器的加热装置,其包括流体管路、分布式车用加热器和加热控制器,流体管路有至少两根,流体管路通过分布式车用加热器的进口接头和出口接头连接,分布式车用加热器分别与加热控制器电连接。

10、本专利技术的加热装置的布置方式灵活多变,可以根据车载加热器的需要来进行设置,例如可以用多个分布式车用加热器作为弯头将多根流体管路组装成矩形、涡旋形或沿着汽车内的换热管路的排布路线设置的加热装置,通过这种设置,能使车载加热器的布置更灵活,能适应不同的车内布局需求,并保障车载加热器的加热效率。

11、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流体管路与进口接头和出口接头通过螺纹连接或通过宝塔接头插接。通过这种方式,能使流体管路与进口接头和出口接头的连接简便,且保障接头处的密封性,而且不需要密封圈和焊接等材料,能避免密封圈的老化问题以及对流体工质的污染。

12、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加热控制器用于控制各个分布式车用加热器的发热单元的开关或加热功率。通过这种设置,能对加热装置的输出功率进行灵活控制,例如每个分布式车用加热器的输出功率为2w,如果需要输出6w的功率,那么可以通过加热控制器控制其中的3个分布式车用加热器开启,其余的分布式车用加热器关闭,则可以保障加热装置的输出功率为6w。在另一种工作模式下,如果每个分布式车用加热器都采用了功率可调的发热单元,那么可以通过加热控制器来调节各个发热单元的输出功率,使输出功率满足使用需求。此外,在加热控制器控制分布式车用加热器进行加热时,可以根据最需要加热的零部件选择最靠近的分布式车用加热器进行加热,以避免过长的管距导致的热损失。

13、本专利技术具有积极的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分布式车用加热器,整体为弯头结构,利用热管理系统中必然存在的“弯头”部位进行加热,“弯头”部位的流体一般会产生漩涡,由于离心力的作用局部流速较大,所以其局部换热能力远高于直管段,是一个天然的强化换热部位,本专利技术利用了“弯头”部位的优势,理念新颖,安装方便,结构简洁,流体在其中的流阻小,而且具有更高的加热效率;2)本专利技术的分布式车用加热器,弯头中设置了扰流件,通过扰流件能使流体的混合作用更强,进而进一步提高加热效率;3)本专利技术的分布式车用加热器,在进口接头和出口接头处分别设置了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既能精确检测流体的温度,又能用于对扰流件的轴向限位,防止扰流件沿着轴线方向滑动;4)本专利技术的分布式车用加热器,没有焊接连接,流体工质在管道内流动不会接触焊接材料,不会对流体工质造成污染;5)本专利技术的分布式车用加热器能够根据车载加热器的应用需求,与流体管路灵活组合成各种结构的车载加热装置,化整为零,能充分利用车载环境中的零散空间,提高空间的利用率,更便于其余车载零件的设计。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布式车用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进口接头、出口接头、发热单元、弯管、进口温度传感器和出口温度传感器,进口接头和出口接头分别固定连接在弯管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在弯管内填充有扰流件,进口温度传感器穿过进口接头延伸至进口接头内,出口温度传感器穿过出口接头延伸至出口接头内,进口温度传感器和出口温度传感器分别对弯管内的泡沫金属块限位,发热单元设置在弯管的外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车用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接头和出口接头为螺纹式接头或宝塔式接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车用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件为泡沫金属块或空心扰流翅片,泡沫金属块和空心扰流翅片的材料均为高导热金属材质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布式车用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泡沫金属块的形状与弯管内部腔体一致,外缘与弯管的内壁相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车用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接头和出口接头都包括连接座和连接头,连接头固定连接在连接座的一侧,连接座的另一侧与弯管固定连接,在连接座上设有传感器安装孔,传感器安装孔为径向的通孔,所述进口温度传感器和出口温度传感器分别对应连接在进口接头和出口接头上的传感器安装孔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布式车用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温度传感器和出口温度传感器为铠装式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安装孔为螺纹孔,进口温度传感器和出口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头穿过传感器安装孔延伸至进口接头或出口接头内,并延伸至扰流件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车用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单元为薄膜发热单元。

8.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分布式车用加热器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流体管路、分布式车用加热器和加热控制器,流体管路有至少两根,流体管路通过分布式车用加热器的进口接头和出口接头连接,分布式车用加热器分别与加热控制器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布式车用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管路与进口接头和出口接头通过螺纹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车用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控制器用于控制各个分布式车用加热器的发热单元的开关或加热功率。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布式车用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进口接头、出口接头、发热单元、弯管、进口温度传感器和出口温度传感器,进口接头和出口接头分别固定连接在弯管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在弯管内填充有扰流件,进口温度传感器穿过进口接头延伸至进口接头内,出口温度传感器穿过出口接头延伸至出口接头内,进口温度传感器和出口温度传感器分别对弯管内的泡沫金属块限位,发热单元设置在弯管的外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车用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接头和出口接头为螺纹式接头或宝塔式接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车用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件为泡沫金属块或空心扰流翅片,泡沫金属块和空心扰流翅片的材料均为高导热金属材质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布式车用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泡沫金属块的形状与弯管内部腔体一致,外缘与弯管的内壁相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车用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接头和出口接头都包括连接座和连接头,连接头固定连接在连接座的一侧,连接座的另一侧与弯管固定连接,在连接座上设有传感器安装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奕程宇云王文星李飞虎王之伟
申请(专利权)人:莱顿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