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线缆连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53155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6: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线缆连接装置,包括充电桩主体、第一连接组件、充电线缆、第二连接组件、充电枪和放置槽,充电桩主体的底端一侧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组件,第一连接组件的外壁上安装有充电线缆,充电线缆的另一端上设置有第二连接组件,第二连接组件的外壁上安装有充电枪,充电桩主体位于充电线缆上方的外壁上开设有放置槽;本发明专利技术设置的第一连接组件,使充电桩主体和充电线缆的连接比较稳定也比较牢固,也增加了充电桩主体和充电线缆连接处的密封性,防止雨水的侵入,比较完善,设置的伸缩管,也有效的避免连接处的磨损,增加了充电线缆和充电枪的连接的稳定性和密封性,密封效果比较,能有效的避免雨水的侵入,造成短路。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线缆连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0001]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充电桩线缆连接设备
,具体为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线缆连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3]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的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都装有充电插头用于为电动汽车充电;然而目前的充电桩,不等对充电线缆连接处进行保护,充电桩、充电线缆和充电枪的连接也不稳定,长时间使用连接处容易磨损,连接处的密封也比较差,下雨时,容易进水,给设备造成短路,不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线缆连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本专利技术设置的第一连接组件,使充电桩主体和充电线缆的连接比较稳定也比较牢固,也增加了充电桩主体和充电线缆连接处的密封性,防止雨水的侵入,比较完善,设置的伸缩管,也有效的避免连接处的磨损,增加了充电线缆和充电枪的连接的稳定性和密封性,密封效果比较,能有效的避免雨水的侵入,造成短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线缆连接装置,包括充电桩主体、第一连接组件、充电线缆、第二连接组件、充电枪和放置槽,所述充电桩主体的底端一侧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的外壁上安装有充电线缆,所述充电线缆的另一端上设置有第二连接组件,所述第二连接组件的外壁上安装有充电枪,所述充电桩主体位于充电线缆上方的外壁上开设有放置槽;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口、固定盘、第四密封圈、旋转环块、伸缩管、第一固定管、转动块、锥形挤压槽、第一插接槽、第一插接块、挤压块、第一滑块、第一滑槽、弹簧和第一密封圈,所述充电桩主体的底端一侧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口,所述第一连接口的内部上安装有充电线缆,所述充电线缆的外壁上调节有固定盘,且固定盘通过螺栓固定于充电桩主体的外壁,所述固定盘与充电桩主体的连接处镶嵌有第四密封圈,所述固定盘的另一侧上转动安装有旋转环块,所述旋转环块的一侧外壁上固定有伸缩管,所述的充电线缆的外壁上对应伸缩管套接有第一固定管,且第一固定管的一侧固定于伸缩管的外壁,所述第一固定管的外壁上套接有转动块,且转动块与第一固定管螺纹活动连接。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动块的一侧上开设有锥形挤压槽,所述第一固定管的外壁上贯通开设有多个第一插接槽,所述第一插接槽的内部上对应锥形挤压槽插接
有第一插接块,且第一插接块的顶端与锥形挤压槽的内壁贴合,所述第一插接块穿过第一插接槽内的底端上固定有挤压块,且挤压块的外壁与充电线缆的外壁紧贴,所述第一插接槽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插接块的外壁上对应第一滑槽焊接有第一滑块,且第一滑块的外壁与第一滑槽的内壁贴合,所述第一滑块的底端外壁上固定有弹簧,且弹簧的底端固定于第一滑槽的内壁。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固定管位于挤压块一侧的内壁上固定有多个第一密封圈,且第一密封圈的内壁与充电线缆的外壁贴合。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保护管、凹形密封圈、凸形密封圈、第二密封圈、第三密封圈、锥形挤压管、转动环、固定齿和通槽,所述充电线缆的另一端外壁上套接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侧上固定有锥形挤压管,所述锥形挤压管的外壁上开设有多个转动环,且转动环与锥形挤压管螺纹活动连接,所述充电枪的一侧上对应第二连接管固定有第一连接管,且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螺纹旋接,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另一侧上固定有凹形密封圈,所述充电枪的外壁上对应凹形密封圈固定有凸形密封圈,且凸形密封圈的外壁与凹形密封圈的内壁贴合。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充电枪的外壁上对应第二连接管固定有保护管,且第二连接管位于保护管内,所述保护管的内壁上固定有多个第二密封圈,且第二密封圈的内壁与第二连接管的外壁贴合。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连接管位于第一连接管一侧的内壁上固定有第三密封圈,且第三密封圈的内壁与充电线缆的外壁贴合。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锥形挤压管的内壁上固定有多个固定齿,且固定齿的外壁与充电线缆外壁紧贴。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在使用时,检查各部件是否连接稳定,从放置槽内取出充电枪,插入汽车的上的充电孔内,充电完成,拔下充电枪放回到放置槽内;在第一连接口处通过螺栓固定固定盘,固定盘、旋转环块、伸缩管和第一固定管相互连接,并套在充电线缆上,转动块与第一固定管螺纹连接,在旋转转动块时,转动块在第一固定管上移动,转动块移动时,带动锥形挤压槽移动并挤压第一插接块,第一插接块带动挤压块挤压充电线缆,对第一固定管进行固定;第二连接管套在充电线缆上,旋转转动环,转动环与锥形挤压管螺纹旋接,使锥形挤压管挤压充电线缆,对第二连接管进行固定,第二连接管内壁旋接有在第一连接管的外壁,使充电线缆与充电枪进行固定。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设置的第一连接组件,通过第一连接口、固定盘、第一密封圈、旋转环块、伸缩管、第一固定管、转动块、锥形挤压槽、第一插接槽、第一插接块、挤压块、第一滑块、第一滑槽、弹簧和第一密封圈的配合,使充电桩主体和充电线缆的连接比较稳定也比较牢固,也增加了充电桩主体和充电线缆连接处的密封性,防止雨水的侵入,比较完善,设置的伸缩管,也有效的避免连接处的磨损,设置的第二连接组件,通过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保护管、凹形密封圈、凸形密封圈、第二密封圈、第三密封圈、锥形挤压管、转动环、固定齿和通槽的配合,增加了充电线缆和充电枪的连接的稳定性和密封性,密封效果比较,能有效的避免雨水的侵入,造成短路,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0014]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正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连接组件的侧视剖切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二连接组件的侧视剖切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A区域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B区域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图2中C区域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充电桩主体;2、第一连接组件;3、充电线缆;4、第二连接组件;5、充电枪;6、放置槽;21、第一连接口;22、固定盘;23、第四密封圈;24、旋转环块;25、伸缩管;26、第一固定管;27、转动块;28、锥形挤压槽;29、第一插接槽;210、第一插接块;211、挤压块;212、第一滑块;213、第一滑槽;214、弹簧;215、第一密封圈;41、第一连接管;42、第二连接管;43、保护管;44、凹形密封圈;45、凸形密封圈;46、第二密封圈;47、第三密封圈;48、锥形挤压管;49、转动环;410、固定齿;411、通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线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桩主体、第一连接组件、充电线缆、第二连接组件、充电枪和放置槽,所述充电桩主体的底端一侧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的外壁上安装有充电线缆,所述充电线缆的另一端上设置有第二连接组件,所述第二连接组件的外壁上安装有充电枪,所述充电桩主体位于充电线缆上方的外壁上开设有放置槽;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口、固定盘、第四密封圈、旋转环块、伸缩管、第一固定管、转动块、锥形挤压槽、第一插接槽、第一插接块、挤压块、第一滑块、第一滑槽、弹簧和第一密封圈,所述充电桩主体的底端一侧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口,所述第一连接口的内部上安装有充电线缆,所述充电线缆的外壁上调节有固定盘,且固定盘通过螺栓固定于充电桩主体的外壁,所述固定盘与充电桩主体的连接处镶嵌有第四密封圈,所述固定盘的另一侧上转动安装有旋转环块,所述旋转环块的一侧外壁上固定有伸缩管,所述的充电线缆的外壁上对应伸缩管套接有第一固定管,且第一固定管的一侧固定于伸缩管的外壁,所述第一固定管的外壁上套接有转动块,且转动块与第一固定管螺纹活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线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块的一侧上开设有锥形挤压槽,所述第一固定管的外壁上贯通开设有多个第一插接槽,所述第一插接槽的内部上对应锥形挤压槽插接有第一插接块,且第一插接块的顶端与锥形挤压槽的内壁贴合,所述第一插接块穿过第一插接槽内的底端上固定有挤压块,且挤压块的外壁与充电线缆的外壁紧贴,所述第一插接槽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插接块的外壁上对应第一滑槽焊接有第一滑块,且第一滑块的外壁与第一滑槽的内壁贴合,所述第一滑块的底端外壁上固定有弹簧,且弹簧的底端固定于第一滑槽的内壁。3.根据权利要求所述1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线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管位于挤压块一侧的内壁上固定有多个第一密封圈,且第一密封圈的内壁与充电线缆的外壁贴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线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亚男
申请(专利权)人: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