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媒冷却器及绝热蒸发工业冷冻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53061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6: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冷媒冷却器,包括:至少一个呈密闭倒三角形结构的密闭腔体;位于所述密闭腔体上方的至少一个冷媒盘管;位于所述冷媒盘管上方,提供由下向上的风场的至少一个风扇;位于所述密闭腔体的密闭倒三角形结构的中心正下方的接水盘;其中,所述密闭腔体内顶部设置有用于喷出流体的至少两个喷头。具有较好的冷却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绝热蒸发工业冷冻系统,提供较稳定的工业生产环境。通过设置环境温度进行干湿模式切换,达到最佳节电节水效果。在夏季高环温下,机组湿模式运行,通过绝热蒸发对机组进风进行预处理,降低压缩机功耗,降低高环温下机组能力衰减/跳机风险。在环境温度较低时,机组进入干模式运转,节省水资源。源。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媒冷却器及绝热蒸发工业冷冻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冷/冷冻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媒冷却器及绝热蒸发工业冷冻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传统冷冻系统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和企业对产品节能和环保的需求。传统风冷冷冻机组产品,能效偏低,并且在夏天高环温运行时,存在能力衰减和机组高压跳机停止运转等风险。
[0003]目前市场上已有的蒸发冷却产品,存在结垢、能效衰减、污水排放等弊病。另外,风冷和蒸发冷产品,昼夜温差大的应用下,机组工艺冷冻水温波动大/恢复慢,极大影响生产工艺稳定性,造成生产不良率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媒冷却器,提高冷却效果。
[000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绝热蒸发工业冷冻系统,提供较稳定的工业生产环境。
[0006]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冷媒冷却器,包括:
[0008]至少一个呈密闭倒三角形结构的密闭腔体;
[0009]位于所述密闭腔体上方的至少一个冷媒盘管;
[0010]位于所述冷媒盘管上方,提供由下向上的风场的至少一个风扇;以及
[0011]位于所述密闭腔体的密闭倒三角形结构的中心正下方的接水盘;
[0012]其中,所述密闭腔体内顶部设置有用于喷出流体的至少两个喷头;所述密闭腔体底部中心开孔。
[0013]优选的,所述密闭腔体包括:
[0014]V型的第一材料板;
[0015]与第一材料板前后连接的侧板;以及
[0016]通过钣金连接所述第一材料板上方,并构成密闭倒三角形结构的第二材料板,
[0017]其中,第一材料板和第二材料板均采用介孔绝热材料。
[0018]优选的,两个所述喷头喷出的流体方向正对第一材料板的两个长边。
[0019]优选的,所述喷头外接射流泵和流体阀门,
[0020]所述接水盘设置液位探测部件,液位检测部件实时检测液位情况,控制调节射流泵和/或流体阀门,调节所述喷头喷出的流量。
[0021]包含上述冷媒冷却器的一种绝热蒸发工业冷冻系统,还包括压缩机、蒸发器、节流装置,
[0022]所述压缩机、所述蒸发器、节流装置以及冷媒盘管依次串联并构成环路。
[0023]优选的,所述蒸发器为双流体换热器,内部一个通路连接所述压缩机和节流装置,内部另一个通路通过第一电磁阀门连接冷冻水系统水泵。
[0024]优选的,还包括:过滤器,所述过滤器连接在所述节流装置和所述冷媒盘管之间的管路上。
[0025]优选的,还包括:自然冷却换热器、第二电磁阀门和第三电磁阀门,
[0026]所述自然冷却换热器、第二电磁阀门、第一电磁阀门和第三电磁阀门依次串联并构成回路;
[0027]所述自然冷却换热器置于由所述由风扇驱动的风场内,气流方向上置于所述冷媒盘管的下游,或者置于封闭腔体和所述冷媒盘管之间,或者置于封闭腔体的上游。
[0028]优选的,所述喷头的流体喷出量同时联动降低压缩机的压比。
[002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密闭腔体、冷媒盘管等组合,雾化喷水方向和空气流向为逆流结构特征,确保高效绝热蒸发换热,对空气进行冷却降温。密闭腔体挡掉空气中的残留水分,防止水分接触冷媒换热器造成腐蚀。通过机械制冷系统提供较稳定的工业生产环境,确保产品合格率。通过机械制冷系统、绝热蒸发系统、自然冷却系统的配合,可以通过设置环境温度或其他方式进行干湿模式切换,达到最佳节电节水效果。在夏季高环温下,机组湿模式运行,通过绝热蒸发对机组进风进行预处理,降低压缩机功耗,降低高环温下机组能力衰减/跳机风险。在环境温度较低时,机组进入干模式运转,并结合自然冷却免费取冷,节省水资源和显著降低机组耗电量。在环境温度极低时,完全通过自然冷却免费取冷,极大降低机组耗电量。并且,本专利技术不采用循环水从而避免防冻液添加/污水排放等污染。
附图说明
[0030]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冷媒冷却器的结构图;
[0031]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绝热蒸发工业冷冻系统的结构图;
[0032]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模式切换控制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34]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冷媒冷却器,包括:至少一个密闭腔体、至少一个冷媒盘管5、至少一个风扇6和至少一个接水盘13。密闭腔体呈密闭倒三角形结构。冷媒盘管5位于密闭腔体上方。密闭腔体、冷媒盘管5、风扇6和接水盘13均设置负压腔内。
[0035]风扇6位于冷媒盘管5上方,提供由下向上的风场。接水盘13位于密闭腔体的密闭倒三角形结构的中心正下方。密闭腔体内顶部设置有用于喷出流体的至少两个喷头3;密闭腔体底部中心开孔,正对接水盘13。
[0036]风扇6提供动力,使空气从下到上,通过密闭倒三角结构下面的V型的第一材料板81进入密闭倒三角结构内部,并和喷头3喷出的流体进行绝热蒸发换热,空气温度下降,再通过密闭倒三角结构上面的第二材料板82,挡掉空气中残留的流体,流过冷媒盘管5和其内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吸热后的空气通过风扇6排出。
[0037]密闭腔体包括:V型的第一材料板81和第二材料板82。第二材料板82通过钣金连接第一材料板81上方,并构成密闭倒三角形结构。第一材料板81前后连接侧板。
[0038]其中,第一材料板81和第二材料板82均采用介孔绝热材料,吸附、分散、二次过滤
结合微颗粒射流技术(空气通过时引起空气涡流,和换热流体充分接触/换热)实现微米级的蒸发换热及精确控温。
[0039]喷头3外接射流泵10和流体阀门123,其具有相应供液管路,由射流泵10提供喷射流体。
[0040]两个喷头3喷出的流体方向正对第一材料板81的两个长边,和空气流入的方向相反,成逆流换热特征。第一材料板81接住换热后多余的流体,流体沿第一材料板81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入接水盘13。第一板材81可以底部开孔,也可以设置专用排水特征。第二材料板82挡掉空气中残余的液态流体,防止液态流体接触冷媒盘管5后,对冷媒盘管5造成腐蚀。
[0041]接水盘13设置液位探测部件14,液位检测部件14实时检测液位情况,控制调节射流泵10和/或流体阀门123,调节喷头3喷出的流量。在确保接水盘13内流体不溢出的前提下,以最大喷头喷出流量达到最佳空气绝热预冷效果。
[0042]请参阅图2,本专利技术的绝热蒸发工业冷冻系统,包括冷媒冷却器、压缩机1、蒸发器2、节流装置3、过滤器4、冷却换热器7、第二电磁阀门121和第三电磁阀门122。
[0043]压缩机1、蒸发器2、节流装置3以及冷媒盘管5依次串联并构成环路。
[0044]蒸发器2为双流体换热器,内部一个通路连接压缩机1和节流装置3,内部另一个通路通过第一电磁阀门120连接冷冻水系统水泵11。即:一种流体作为制冷剂,其流经压缩机1、冷媒冷却器5、节流装置3、蒸发器2等。相应连接管路和阀件构成完整的制冷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媒冷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呈密闭倒三角形结构的密闭腔体;位于所述密闭腔体上方的至少一个冷媒盘管(5);位于所述冷媒盘管(5)上方,提供由下向上的风场的至少一个风扇(6);以及位于所述密闭腔体的密闭倒三角形结构的中心正下方的接水盘(13);其中,所述密闭腔体内顶部设置有用于喷出流体的至少两个喷头(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媒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密闭腔体包括:V型的第一材料板(81);与第一材料板(81)前后连接的侧板;以及通过钣金连接所述第一材料板(81)上方,并构成密闭倒三角形结构的第二材料板(82),其中,第一材料板(81)和第二材料板(82)均采用介孔绝热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媒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喷头(3)喷出的流体方向正对第一材料板(81)的两个长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媒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3)外接射流泵(10)和流体阀门(123),所述接水盘(13)设置液位探测部件(14),液位检测部件(14)实时检测液位情况,控制调节射流泵(10)和/或流体阀门(123),调节所述喷头(3)喷出的流量。5.包含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冷媒冷却器的一种绝热蒸发工业冷冻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梦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浒君科技有限公司徐远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