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2822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6:08
本案公开一种风扇,包含定子结构及转子结构,转子结构与定子结构相配合设置,且包含轮毂、多个主扇叶及多个副扇叶,轮毂具有转轴、底部及环绕侧壁,转轴与底部连接,且环绕侧壁环绕底部使轮毂的内表面构成容置空间。多个主扇叶自轮毂的外表面轴向延伸,多个副扇叶自内表面轴向延伸并相间隔地环绕于转轴,每一副扇叶于径向上的内端至外端为线性延伸,每一副扇叶于径向上的内端至外端的延伸方向与相邻的另一副扇叶于径向上的内端至外端的延伸方向之间具有锐角。因此,本案的风扇不容易损坏而具有较高的产品信赖性,此外,本案的风扇的转子结构根据特定结构所设置的副扇叶更可进一步提高散热能力,以提升产品寿命。以提升产品寿命。以提升产品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扇


[0001]本案涉及一种风扇,尤其涉及一种包含两种扇叶的风扇。

技术介绍

[0002]风扇具有马达及扇叶,马达提供扭力以带动扇叶转动,进而提供气流以进行散热。于马达运转的过程中,马达产生热量而使其本体的温度过高,而为了进一步进行散热,传统风扇的扇叶上具有开孔,以增加气流导入马达使其增加散热能力,然而,扇叶上设置开孔的散热方式使得马达的线圈经由开孔暴露,而外部水气或灰尘可能经由开孔而污染马达的线圈,可能对马达造成损害,进而使风扇的产品信赖性降低。
[0003]因此,如何发展一种克服上述缺点的风扇,实为目前迫切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案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扇,其中风扇的转子结构包含主扇叶及副扇叶,且副扇叶设置于轮毂的容置空间内,因此于风扇运转时,风扇除了利用主扇叶于风扇外部所产生的气流而对整体系统进行散热外,风扇更可利用副扇叶于风扇内部所产生的气流而对风扇本体进行散热,因此,本案的风扇不容易损坏而具有较高的产品信赖性,此外,本案的风扇的转子结构根据特定结构所设置的副扇叶更可进一步提高散热能力,以提升产品寿命。
[0005]为达上述目的,本案的一实施例为一种风扇,包含定子结构及转子结构。转子结构与定子结构相配合设置,且包含轮毂、多个主扇叶及多个副扇叶。轮毂具有转轴、底部及环绕侧壁,转轴与底部连接,且环绕侧壁环绕底部使轮毂的内表面构成容置空间。多个主扇叶自轮毂的外表面轴向延伸。多个副扇叶自内表面轴向延伸并相间隔地环绕于转轴,每一副扇叶于径向上的内端至外端为线性延伸,每一副扇叶于径向上的内端至外端的延伸方向与相邻的另一副扇叶于径向上的内端至外端的延伸方向之间具有锐角。
[0006]根据本实用新的一实施例,每一所述副扇叶的所述内端至所述转轴之间的最短距离小于对应的所述副扇叶的所述外端至所述转轴之间的最短距离。
[0007]根据本实用新的一实施例,每一所述副扇叶于轴向上的长度小于每一所述主扇叶于轴向上的长度。
[0008]根据本实用新的一实施例,所述轮毂、所述多个主扇叶及所述多个副扇叶为一体成型的结构。
[0009]根据本实用新的一实施例,所述定子结构包含定子本体及穿设部,所述穿设部贯穿所述定子本体,且位于所述定子本体的中心位置,所述转轴具有凹槽,所述穿设部于空间上与所述转子结构的所述轮毂的所述转轴的所述凹槽相对应,所述穿设部穿设于所述凹槽,以使所述转子结构与所述定子结构相配合设置。
[0010]根据本实用新的一实施例,所述容置空间的开口面向所述定子结构。
[0011]根据本实用新的一实施例,所述多个副扇叶中的每一所述副扇叶的所述内端至所述转轴之间的距离皆相等,且所述多个副扇叶中的每一所述副扇叶的所述外端至所述转轴
之间的距离皆相等。
[0012]根据本实用新的一实施例,所述多个副扇叶中的每一所述副扇叶的所述内端至相邻的另一所述副扇叶的所述内端之间的距离皆相等,且所述多个副扇叶中的每一所述副扇叶的所述外端至相邻的另一所述副扇叶的所述外端之间的距离皆相等。
[0013]根据本实用新的一实施例,每一所述主扇叶于径向上具有内凹面,所述多个主扇叶以所述内凹面面向第一圆周方向方式依序设置。
[0014]根据本实用新的一实施例,所述多个副扇叶的所述锐角的开口方向面向第二圆周方向而依序环绕设置,其中所述第二圆周方向与所述第一圆周方向为反向。
[0015]根据本实用新的一实施例,所述第二圆周方向为逆时针方向且所述第一圆周方向为顺时针方向,或所述第二圆周方向为顺时针方向且所述第一圆周方向为逆时针方向。
[0016]根据本实用新的一实施例,所述轮毂还包括转轴,所述转轴由所述底部朝所述容置空间延伸。
[0017]根据本实用新的一实施例,所述容置空间的形状为锥形、筒形、平顶锥形或多段伞型。
[0018]根据本实用新的一实施例,所述底部的倾斜角及所述环绕侧壁的倾斜角不同。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案第一实施例的风扇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所示的风扇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图1所示的风扇的转子结构的俯视图;
[0022]图4为本案第二实施例的风扇的转子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图4所示的风扇的转子结构的俯视图;
[0024]图6为本案第三实施例的风扇的转子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图6所示的风扇的转子结构的俯视图。
[0026]附图标记说明
[0027]1:风扇
[0028]2:定子结构
[0029]21:定子本体
[0030]22:穿设部
[0031]3、3a、3b:转子结构
[0032]4:轮毂
[0033]41:底部
[0034]42:环绕侧壁
[0035]421:内表面
[0036]422:外表面
[0037]43:转轴
[0038]431:凹槽
[0039]44:容置空间
[0040]5:主扇叶
[0041]51:第一内凹面
[0042]6:副扇叶
[0043]61:内端
[0044]62:外端
[0045]C1:第一圆周方向
[0046]C2:第二圆周方向
[0047]θ:锐角
[0048]L1、L2、L3、L4:长度
[0049]7:第一副扇叶
[0050]71:第二内凹面
[0051]8:第二副扇叶
[0052]81:第三内凹面
[0053]91、92: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0054]体现本案特征与优点的一些典型实施例将在后段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案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案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附图在本质上系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于限制本案。
[0055]请参阅图1、图2及图3,其中图1为本案第一实施例的风扇的组合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风扇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风扇的转子结构的俯视图。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风扇1包含定子结构2及转子结构3。定子结构2具有定子本体21及穿设部22,穿设部22贯穿于定子本体21,且位于定子本体21的中心位置。
[0056]转子结构3与定子结构2相配合设置,且包含轮毂4、多个主扇叶5及多个副扇叶6。于本实施例中,转子结构3的轮毂4、多个主扇叶5及多个副扇叶6为一体成型的结构。而于另一实施例中,转子结构3中的至少部分轮毂4及多个主扇叶5为第一个一体成型的结构,而转子结构3中的另外至少部分轮毂4及多个副扇叶6为第二个一体成型的结构,且上述第一个结构及第二个结构之间相互独立,即代表转子结构3由两件式结构所构成。
[0057]如图2所示,轮毂4具有底部41、环绕侧壁42及转轴43。环绕侧壁42环绕连接于底部41的边缘处,且底部41及环绕侧壁42共同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扇,其特征在于,包含:定子结构;以及转子结构,与所述定子结构相配合设置,且包含:轮毂,具有转轴、底部及环绕侧壁,所述转轴与所述底部连接,且所述环绕侧壁环绕所述底部使所述轮毂的内表面构成容置空间;多个主扇叶,自所述轮毂的外表面轴向延伸;及多个副扇叶,自所述内表面轴向延伸并相间隔地环绕于所述转轴,每一所述副扇叶于径向上的内端至外端为线性延伸,每一所述副扇叶于径向上的所述内端至所述外端的延伸方向与相邻的另一所述副扇叶于径向上的所述内端至所述外端的延伸方向之间具有锐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副扇叶的所述内端至所述转轴之间的最短距离小于对应的所述副扇叶的所述外端至所述转轴之间的最短距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副扇叶于轴向上的长度小于每一所述主扇叶于轴向上的长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所述多个主扇叶及所述多个副扇叶为一体成型的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结构包含定子本体及穿设部,所述穿设部贯穿所述定子本体,且位于所述定子本体的中心位置,所述转轴具有凹槽,所述穿设部于空间上与所述转子结构的所述轮毂的所述转轴的所述凹槽相对应,所述穿设部穿设于所述凹槽,以使所述转子结构与所述定子结构相配合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空间的开口面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一正翁振兴洪振祐王庆顺
申请(专利权)人: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