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杂铜生产铜棒的生产工艺及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2224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5: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金属加工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废杂铜生产铜棒的生产工艺及设备,包括以下步骤:S1、分类:根据废杂铜的来源进行分类;S2、预处理:对分类后的废杂铜进行清洁干燥后进行破碎,得到废杂铜碎料;S3、熔炼:对废杂铜碎料进行熔炼,得到铜融液;S4、去杂:将铜融液溶液中的杂物捞出;S5、浇铸;将铜融液浇铸成铜铸坯;S6、成型:将铜铸坯拉丝成型得到铜棒。步骤S2中废杂铜碎料依次通过鼓风炉、转炉以及反射炉进行熔炼,所述转炉包括:炉体、支撑机构、驱动机构,所述炉体上设有风眼,所述炉体的一侧设有用于防止风眼堵塞的捅风眼机构,从而对风眼进行疏通,保证风眼的送风量。保证风眼的送风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废杂铜生产铜棒的生产工艺及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金属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废杂铜生产铜棒的生产工艺及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废杂铜主要来自于冶铜过程中的废品废料、各种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品和废料中的铜以及使用过程中旧的、报废的的仪器、仪表、工具和机械设备中的铜。
[0003]申请号为201611117863.2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利用废杂铜制备低氧铜杆的工艺,步骤如下:步骤一、原料的熔化,将废电机线和光亮铜混合为原料,并在原料表面覆盖碎玻璃;通入天然气作为热源熔化原料,并进行氧化和还原处理;最后将铜液表面的杂物扒出;步骤二、铜液的浇铸,铜液经浇包进入结晶轮进行冷却结晶形成铜铸坯;步骤三、铜铸坯的轧制,将铜铸坯送入连轧机轧制成低氧铜杆;步骤四、出料,用绕杆机将轧制的低氧铜杆绕成螺旋形打包出料。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工艺生产出的低氧铜杆,电阻率低,导电性能优异,铜杆抗拉强度高,延展性能佳,后续进行拉丝处理时不易出现断头现象,且生产成本较低,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益。
[0004]上述工艺中对于废杂铜的分类以及预处理不足,影响后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对废杂铜进行有效分类以及预处理,提高生产效率的废杂铜生产铜棒的生产工艺。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废杂铜生产铜棒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07]S1、分类:根据废杂铜的来源进行分类;
[0008]S2、预处理:对分类后的废杂铜进行清洁干燥后进行破碎,得到废杂铜碎料;
[0009]S3、熔炼:对废杂铜碎料进行熔炼,得到铜融液;
[0010]S4、去杂:将铜融液溶液中的杂物捞出;
[0011]S5、浇铸;将铜融液浇铸成铜铸坯;
[0012]S6、成型:将铜铸坯拉丝成型得到铜棒。
[0013]上述技术方案中,将废杂铜分为一类废杂铜、二类废杂铜以及三类废杂铜,一类废杂铜主要由铜边角料、铜管、铜导线等非合金铜材料构成,此类材料含铜量在95%以上,可以直接送加工厂使用。二类废杂铜主要由氧化的铜边角料、整流器部件、带有焊锡的铜管、氧化的铜线等构成,此类材料的含铜量在80%以上,需要再次精炼才能使用。三类废杂铜主要铜铸件、废轴承、废旧马达以及各种电器设备,此类材料在20%

80%不等,需要再次吹炼、精炼后才能使用。
[001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废杂铜生产铜棒的生产的设备,步骤S2中废杂铜碎料依次通过鼓风炉、转炉以及反射炉进行熔炼,所述转炉包括:
[0015]炉体,其用于吹炼;
[0016]支撑机构,其用于支撑炉体且炉体能够在支撑机构上转动;
[0017]驱动机构,其用于驱动炉体转动;
[0018]其中,所述炉体上设有风眼,所述炉体的一侧设有用于防止风眼堵塞的捅风眼机构。
[0019]本技术方案中,炉体为圆柱状结构并在侧面开设有与炉口。炉体的两侧设置有支撑机构,支撑机构有支撑台以及设置在支撑台上的滚轮构成,滚轮与炉体接触从而使炉体能够在滚轮上转动。驱动机构包括电机与减速机,同时在炉体上设置有驱动齿轮,通过电机与减速机与驱动齿轮的配合从而驱动炉体的转动。在炉体的侧面设有与风眼,通过风眼能够向炉体内送风,保证炉体内吹炼的稳定。在吹炼过程中,风眼内会有杂质残留导致风眼堵塞,影响风眼的进风量,因此在风眼所在的炉体一侧设置有捅风眼机构,从而对风眼进行疏通,保证风眼的送风量。
[0020]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捅风眼机构包括:
[0021]车架;
[0022]推动板,其置于车架上且能够沿车架在水平方向上移动;
[0023]驱动机构,其置于车架上且用于驱动推动板移动;
[0024]其中,所述车架上设有导向架,所述导向架上设有清理杆,推动板推动清理杆穿过导向架插入风眼内。
[0025]本技术方案中,车架为框架结构并为捅风眼机构的其他组件提供支撑与安装的平台。车架朝向风眼的一端设置有导向架,导向架上设置清理杆,清理杆穿过导向架并通过导向架对准风眼,减少清理杆插入风眼时产生磕碰从而对炉壁产生影响。车架的另一端设置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连接有推动板,推动板能够在车架化滑动,同时推动板连接清理杆,从而推动清理杆的伸出与收缩。
[0026]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推动板与导向架之间设有滑动机构,所述滑动机构包括:
[0027]固定件,其置于车架上且与车架固定连接;
[0028]滑动件,其置于车架上且能够在车架上沿固定件移动;
[0029]其中,所述滑动件连接推动板,
[0030]所述固定件上设有第一容纳腔,第一容纳腔内设有第一滑轨,
[0031]所述滑动件上设有第二容纳腔,第二容纳腔内设有第二滑轨,
[0032]第一滑轨上设有能够沿第一滑轨移动的第一卡位件,第二滑轨上设有能够沿第二滑轨移动且与第一卡位件相互卡位的第二卡位件,
[0033]第一容纳腔内设有连接第一卡位件的第一阻尼件,第二容纳腔内设有连接第二卡位件的第二阻尼件。
[0034]本技术方案中,固定件固定在车架上,同时在车架上还设置有导轨,滑动件能够在导轨上移动,从而使滑动件与固定件之间能够相对移动。推动板设置在滑动件上,从而使推动板能够在车架上移动。在固定件上设置有沿第一滑轨移动的第一卡位件,在滑动件上设置沿第二滑轨移动的第二卡位件,第一卡位件和第二卡位件能够卡位,使滑动件在滑动从而与固定件发生相对移动使,第一阻尼件或第二阻尼件能够对滑动件与固定件之间的相对移动进行缓冲,减缓移动时的冲击与振动,保证推动板移动的稳定性,从而加强与推动板连
接的清理杆伸缩时的稳定性,减少清理杆与插入风眼时产生磕碰的可能。
[0035]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卡位件包括第一上卡位件和第一下卡位件,第一上卡位件与第一下卡位件可转动连接;
[0036]所述第二卡位件包括第二上卡位件和第二下卡位件,第二上卡位件和第二下卡位件可转动连接;
[0037]所述第一上卡位件与第二上卡位件相互抵触,所述第二下卡位件与第一下卡位件相互抵触;
[0038]所述第一滑轨的一端设有第一弧形滑轨,第一弧形滑轨的一侧设有第一限位柱,第一下卡位件上设有第一限位块,第一限位块与第一下卡位件构成能够与第一限位柱配合卡位的第一卡勾;
[0039]所述第二滑轨的一端设有第二弧形滑轨,第二弧形滑轨的一侧设有第二限位柱,第二上卡位件上设有第二限位块,第二限位块与第二上卡位件构成能够与第二限位柱配合卡位的第二卡勾。
[0040]本技术方案中,清理杆伸出时滑动件相对固定件向前移动,第一下卡位件与第二下卡位件相互抵触卡位,第二卡位件带动第一下卡位件在第一滑轨上朝向第限位柱移动,当第一下卡位件移动至第一弧形滑轨上时第一卡位件沿第一弧形滑轨移动使角度发生转动,从而使第一卡勾勾住第一限位柱,从而使第一卡位件保持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杂铜生产铜棒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分类:根据废杂铜的来源进行分类;S2、预处理:对分类后的废杂铜进行清洁干燥后进行破碎,得到废杂铜碎料;S3、熔炼:对废杂铜碎料进行熔炼,得到铜融液;S4、去杂:将铜融液溶液中的杂物捞出;S5、浇铸;将铜融液浇铸成铜铸坯;S6、成型:将铜铸坯拉丝成型得到铜棒。2.一种用于权利要求1废杂铜生产铜棒的生产工艺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废杂铜碎料依次通过鼓风炉、转炉(100)以及反射炉进行熔炼,所述转炉(100)包括:炉体,其用于吹炼;支撑机构,其用于支撑炉体且炉体能够在支撑机构上转动;驱动机构,其用于驱动炉体转动;其中,所述炉体上设有风眼(110),所述炉体的一侧设有用于防止风眼(110)堵塞的捅风眼(110)机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捅风眼(110)机构包括:车架(200);推动板(230),其置于车架(200)上且能够沿车架(200)在水平方向上移动;驱动机构,其置于车架(200)上且用于驱动推动板(230)移动;其中,所述车架(200)上设有导向架(300),所述导向架(300)上设有清理杆(310),推动板(230)推动清理杆(310)穿过导向架(300)插入风眼(110)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板(230)与导向架(300)之间设有滑动机构,所述滑动机构包括:固定件(210),其置于车架(200)上且与车架(200)固定连接;滑动件(220),其置于车架(200)上且能够在车架(200)上沿固定件(210)移动;其中,所述滑动件(220)连接推动板(230),所述固定件(210)上设有第一容纳腔,第一容纳腔内设有第一滑轨(213),所述滑动件(220)上设有第二容纳腔,第二容纳腔内设有第二滑轨(223),第一滑轨(213)上设有能够沿第一滑轨(213)移动的第一卡位件,第二滑轨(223)上设有能够沿第二滑轨(223)移动且与第一卡位件相互卡位的第二卡位件,第一容纳腔内设有连接第一卡位件的第一阻尼件(217),第二容纳腔内设有连接第二卡位件的第二阻尼件(227)。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位件包括第一上卡位件(212)和第一下卡位件(211),第一上卡位件(212)与第一下卡位件(211)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卡位件包括第二上卡位件(221)和第二下卡位件(222),第二上卡位件(221)和第二下卡位件(222)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上卡位件(212)与第二上卡位件(221)相互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永贵林芷嫣
申请(专利权)人:诸暨永博铜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