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青岛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明胶/聚酯纤维敷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52056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5: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复合纤维敷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明胶/聚酯纤维敷料及其制备方法,明胶/聚酯纤维敷料由直径为30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明胶/聚酯纤维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复合纤维敷料
,具体涉及一种明胶/聚酯纤维敷料及其制备方法,能够包载和释放pH指示剂。

技术介绍

[0002]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在纤维敷料中载入pH指示剂,可以检测创面缺损、感染和愈合过程,有利于指导药物和敷料的使用。在临床上可吸收纤维材料,如聚丙交酯、明胶等,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其中,明胶是胶原部分水解后的产物,属于一种大分子的亲水胶体,作为胶原蛋白的变性产物,具有良好亲水性、降解性和细胞粘附性。
[0003]与常见的合成类pH指示剂不同,姜黄素是一种天然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炎和抗癌特性,是从姜科、天南星科中的一些植物的根茎中提取的一种二酮类化合物,除了具有pH指示功能以外,还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为了提高变色灵敏性,高剂量的姜黄素被加入到聚酯电纺纤维,这样做虽然可以获得多功能的纤维敷料,但是,高剂量的姜黄素具有显著的细胞毒性(M.Sampatha,R.Lakrab,P.Korrapatib,etal,Curcumin loaded poly(lactic

co

glycolic)acid nanofiber for the treatment of carcinoma.Colloids and Surfaces B:Biointerfaces 117(2014)128

134),不利于创面的愈合和修复。因此,研发设计一种明胶/聚酯纤维敷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包载pH指示剂的同时,能够保证高变色灵敏度和细胞相容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研发设计一种变色灵敏度和生物相容性较高,且制备方法过程简单的包载pH指示剂的可吸收明胶/聚酯纤维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明胶/聚酯纤维敷料的厚度为100

1500μm,由直径为300

1500nm的超细纤维构成,超细纤维由包含pH指示剂的聚酯和明胶按照2:(1

3)的质量比构成,其中,pH指示剂为姜黄素,每毫克超细纤维中姜黄素的含量为2

5mg。
[0006]本专利技术涉及的聚酯为可降解聚酯,包括聚己内酯、聚丙交酯、聚乙交酯及其共聚物。
[0007]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明胶/聚酯纤维敷料及其制备方法的工艺过程如下:
[0008]1)将聚酯溶于混合溶剂中,配制成浓度为50

250mg/mL的溶液,同时,按照每毫克聚酯含2

5mg姜黄素的标准,加入姜黄素粉末混合均匀,作为聚酯纺丝液;
[0009]混合溶剂为氯仿和N,N

二甲基甲酰胺按照8:2的体积比组成的混合物;
[0010]2)将明胶溶于三氟乙醇中,配制成浓度为50

200mg/mL的明胶纺丝液;
[0011]3)对聚酯纺丝液和明胶纺丝液进行电纺,得到厚度为100

1500μm的包载pH指示剂的明胶/聚酯纤维敷料;
[0012]电纺条件为:聚酯纺丝液的流量为0.2

1.0mL/h,明胶纺丝液的流量为0.2

1.0mL/
h,纺丝电压为10

20kV,接收距离为10

25cm。
[0013]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明胶/聚酯纤维敷料由直径为300

1500nm的超细纤维构成,包含pH指示剂,能够实现在pH5

9范围内的可视化变色,同时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明胶/聚酯纤维敷料制备方法为,将聚酯、姜黄素溶于氯仿和N,N

二甲基甲酰胺组成的混合溶剂中作为聚酯纺丝液,将明胶溶于三氟乙醇溶剂中作为明胶纺丝液,对聚酯纺丝液和明胶纺丝液进行共电纺,即可得到明胶/聚酯纤维敷料;制备过程简单,明胶作为亲水组分,提高了明胶/聚酯纤维敷料的亲水性和变色灵敏度。
[0014]具体实施方法:
[0015]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法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
[0016]实施例1:
[0017]本实施例涉及的明胶/聚酯纤维敷料制备方法的工艺过程为:
[0018]将200mg聚己内酯溶于0.8mL氯仿与0.2mLN,N

二甲基甲酰胺组成的混合溶剂中,同时,加入6mg姜黄素粉末,混合均匀,得到聚酯纺丝液;
[0019]将100mg明胶溶于1mL三氟乙醇中,得到明胶纺丝液;
[0020]在聚酯纺丝液和明胶纺丝液的流量均为0.5mL/h,纺丝电压为12kV,接收距离为15cm的条件下通过同轴电纺装置进行电纺,收集直径为300

800nm的超细纤维,堆积得到厚度为100

1500μm的可吸收明胶/聚酯纤维敷料;
[0021]同时,作为对比组:将200mg聚己内酯溶于0.8mL氯仿与0.2mLN,N

二甲基甲酰胺组成的混合溶剂中,同时,加入4mg姜黄素粉末,混合均匀,作为纺丝液;
[0022]在纺丝液的流量为0.5mL/h,纺丝电压为12kV,接收距离为15cm的条件下通过同轴电纺装置进行电纺,收集直径300

1500nm的超细纤维,堆积得到的厚度为100

1500μm的纤维敷料;
[0023]经实验验证,本实施例制备的明胶/聚酯纤维敷料的细胞活性大于90%,在pH值为5.6、7.2和8.5的环境中,颜色表现出从浅黄色至暗红色的演变,总色差值分别为15、42和58,显著高于对比组的总色差值(5、7和10);
[0024]当材料的总色差大于5时,材料的颜色变化是可以肉眼识别的,色差值越大其可视性越强(A.Agarwal,A.Raheja,T.S.Natarajan,T.S.Chandra,Development of universal pH sensing electrospun nanofibers,Sensor.Actuat.B

Chem.161(2012)1097

1101.),产生这种优点的原因是,一方面,明胶作为亲水组分,提高了明胶/聚酯纤维敷料的亲水性和变色灵敏度;另一方面,明胶具有良好的细胞粘附性和细胞相容性,提高了明胶/聚酯纤维敷料的细胞活性。
[0025]实施例2:
[0026]本实施例涉及的明胶/聚酯纤维敷料制备方法的工艺过程为:
[0027]将100mg聚己内酯溶于0.8mL氯仿与0.2mLN,N

二甲基甲酰胺组成的混合溶剂中,同时,加入2mg姜黄素粉末,混合均匀,得到聚酯纺丝液;
[0028]将100mg明胶溶于1mL三氟乙醇中,得到明胶纺丝液;
[0029]在聚酯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明胶/聚酯纤维敷料,厚度为100

1500μm,由直径为300

1500nm的超细纤维构成,其特征在于,超细纤维由包含pH指示剂的聚酯和明胶按照2:(1

3)的质量比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明胶/聚酯纤维敷料,其特征在于,pH指示剂为姜黄素,每毫克超细纤维中姜黄素的含量为2

5mg。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明胶/聚酯纤维敷料,其特征在于,聚酯为可降解聚酯,包括聚己内酯、聚丙交酯、聚乙交酯及其共聚物。4.一种明胶/聚酯纤维敷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工艺过程如下:1)将聚酯溶于混合溶剂中,配制成溶液,同时,按照设定的标准,加入姜黄素粉末混合均匀,作为聚酯纺丝液;混合溶剂为氯仿和N,N

二甲基甲酰胺组成的混合物;2)将明胶溶于三氟乙醇中,配制成明胶纺丝液;3)对聚酯纺丝液和明胶纺丝液进行电纺,得到包载pH指示剂的明胶/聚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文华周芳陈韶娟孙世斌刘伊明马建伟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