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风结构以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12802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5:42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空调的出风结构和车辆,出风结构包括整流件和导风件,整流件设有通风格栅,可以对冷气进行整流和导向。导风件连接于整流件,可以将从整流件流出的冷气导向车辆内部。导风件包括出风面,出风面位于导风件背离通风孔的一侧,出风面设有多个出风孔,出风孔贯穿出风面并与通风格栅连通,冷气从通风格栅流出后可以通过多个出风孔流向车辆内部实现对车辆内部的降温。另外,出风孔的法线方向与出风面呈夹角设置,夹角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50度,通风格栅的长宽比大于8。如此,冷气可以大致沿导风件所在平面的水平方向流动,冷气发散后沉降至人体表面进行降温,有助于使得人体体表的温度更为均匀,进一步地提高了人体的舒适度。适度。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出风结构以及车辆


[0001]本申请涉及车辆
,具体涉及一种出风结构以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乘用车中,顶棚风道多用于7座的SUV和MPV车型,用于保证二排和三排的制冷效果。目前的顶棚出风通常是后空调提供冷风源,冷气经过顶棚风道到达出风口,直接向乘员舱内送风。当前出风口数量一般为4~6个,外观通常为长方形或圆形,布置在顶棚或者B柱上。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的出风结构以及车辆,以改善上述至少一项技术问题。本申请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0004]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空调的出风结构,出风结构包括整流件和导风件。整流件设有通风格栅,通风格栅的长宽比大于8。导风件连接于整流件,导风件包括出风面,出风面位于导风件背离通风格栅的一侧,出风面设有多个出风孔,出风孔贯穿出风面并与通风格栅连通,出风孔的法线方向与出风面呈夹角设置,夹角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50度。
[0005]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整流件包括板体,板体与导风件共同围成通风空间,通风空间、通风格栅以及出风孔连通。
[0006]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通风格栅包括多个通风孔,多个通风孔沿板体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每个通风孔与通风空间连通。
[0007]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通风格栅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通风格栅沿板体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每个通风格栅凸设于板体朝向导风件的一侧,通风格栅与导风件间隔。
[0008]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导风件还包括导风面,导风面连接出风面,导风面为弧面。
[0009]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导风面自出风面朝整流件的方向延伸,自出风面向导风面的方向为导风件的宽度方向,通风格栅的宽度方向和导风件的宽度方向一致。
[0010]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车辆,车辆包括车身、空调、顶棚、出风管道以及上述任一实施方式中的出风结构。空调安装于车身。顶棚安装于车身,整流件固定连接于顶棚。出风管道安装于车身,出风管道连接空调。出风结构装配于顶棚,通风格栅与出风管道连通,出风面和顶棚倾斜设置,出风面朝向车身内部。
[0011]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出风管道设有进风端和出风端,进风端和出风端连通;进风端连接空调,出风端的数量为多个,每个出风端连通通风格栅。
[0012]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车辆还包括密封件,密封件套设于出风端的外周面并密封出风端与整流件之间的间隙。
[0013]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出风管道包括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沿车辆的宽度方向相对设置于顶棚,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均设有出风端,顶棚在第一风道和
第二风道处均装配有出风结构。
[0014]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空调的出风结构和车辆中,出风结构包括整流件和导风件。整流件设有通风格栅,通风格栅可以改变冷气的方向,并对冷气进行整流,使得冷气通过通风格栅后可以相对均匀地流向导风件,最后流向车辆内部,以实现对车辆内部的降温。导风件连接于整流件,导风件包括出风面,出风面位于导风件背离通风格栅的一侧,出风面设有多个出风孔,出风孔贯穿出风面并与通风格栅连通。如此,冷气可以依次通过通风格栅、出风孔流向车辆内部,以实现对车辆内部的降温。
[0015]另外,通风格栅的长宽比大于8,出风孔的法线方向与出风面呈夹角设置,夹角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50度。如此,冷气经出风面时可以形成康达效应,使得出风面可以改变冷气的流动方向,从而可以利用出风面引导冷气大致沿导风件所在平面的水平方向流动,冷气发散后由上至下沉降至人体表面,以此可以降低人体的体表温度。由于冷气不直接吹向人体,冷气沉降到体表的风速可以低于0.5m/s,几乎不可感知,提高了舒适度。另外,由于冷气经过发散后沉降,有助于使得人体体表的温度更为均匀,进一步地提高了人体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车辆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8]图2示出了图1的Ⅱ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图3示出了图1的车辆的另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0]图4示出了图3的Ⅳ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5示出了图1的车辆的又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2]图6示出了图1的整流件、导风件以及顶棚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23]图7示出了图1的车辆的再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0025]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6]目前的乘用车中,顶棚风道主要包括风道和出风口总成。其出风原理为后空调提供冷风源,冷气经过顶棚风道到达出风口总成,由出风口总成向乘员舱内送风。出风口总成内设有导风叶片,用户可以通过导风叶片控制出风的方向。传统顶棚风道的出风方案中,单
个出风口面积约为2500~2800mm2,单个风口吹出的冷气约能覆盖人体0.06m2的区域,被覆盖区域的体表风速最大可达3~5m/s。
[0027]由于冷气直接吹向吹人体,且出风口数量较少,出风相对集中,在炎热环境中,冷气覆盖区域过高的风速和过低的温度容易让人体感不适,而未被冷气覆盖的部位则体感过热,舒适性差。比较常见的解决办法是在出风口总成设置调节导风叶片,通过调节导风叶片使冷气避开人体,但因体表缺少冷气覆盖,会导致乘客体表过热,舒适性差。
[0028]请参阅图1至图2,本申请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空调的出风结构100,出风结构100可以应用于车辆10,有助于将冷气导入车辆10内部,从而实现车辆内部的制冷降温。例如,出风结构100可以装配于车辆10的顶棚。
[0029]出风结构100包括整流件110和导风件120。
[0030]其中,整流件110设有通风格栅111,通风格栅111可以改变冷气的方向,并对冷气进行整流,使得冷气通过通风格栅111后可以相对均匀地流向导风件 120,最后流向车辆内部,以实现对车辆内部的降温。
[0031]导风件120连接于整流件110,导风件120包括出风面121,出风面121位于导风件120背离通风格栅111的一侧,出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的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结构包括:整流件,所述整流件设有通风格栅,所述通风格栅的长宽比大于8;以及导风件,所述导风件连接于所述整流件,所述导风件包括出风面,所述出风面位于所述导风件背离所述通风格栅的一侧,所述出风面设有多个出风孔,所述出风孔贯穿所述出风面并与所述通风格栅连通,所述出风孔的法线方向与所述出风面呈夹角设置,所述夹角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50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件包括板体,所述板体与所述导风件共同围成通风空间,所述通风空间、所述通风格栅以及所述出风孔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格栅包括多个通风孔,多个所述通风孔沿所述板体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每个所述通风孔与所述通风空间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格栅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通风格栅沿所述板体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每个所述通风格栅凸设于所述板体朝向所述导风件的一侧,所述通风格栅与所述导风件间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件还包括导风面,所述导风面连接所述出风面,所述导风面为弧面。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面自所述出风面朝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亚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