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吸音材料用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50955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5: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吸音材料用制造方法,首先,分别准备好吸音材料制造所需的PET材料和PP材料;分别将PET材料、PP材料进行加热熔融,形成PET粒子与PP粒子;将熔融后的PET粒子与PP粒子分别送至专用的复合系统中,等待复合,PET粒子水平喷射而出,PP粒子竖直向下喷射而出,实现PP粒子与PET粒子的复合;PP粒子与PET粒子复合后形成所需的吸音材料。通过对PET材料与PP材料的复合过程进行改进,采用先熔融在复合的方式,分别采用水平喷射的PET粒子与竖直喷射的PP粒子进行复合,这样的复合方式使得PET粒子与PP粒子能够被充分打散后进行混合,也就保证了PET材料与PP材料之间的间隙的存在,相对应也就提高了吸音效果。相对应也就提高了吸音效果。相对应也就提高了吸音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吸音材料用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吸音棉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吸音材料用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作为汽车乘坐舒适性的重要评价指标,汽车噪声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生产厂家的设计水平及工艺水平。因此,控制汽车噪声在适当水平也是汽车设计者追求的方向。汽车内吸音降噪材料应运而生,将车体振动所产生的中高频噪音,通过将声能转换为吸音棉内部的细旦纤维的动能,并导成热能而消失。达到吸音降噪的功能。
[0003]目前汽车零部件吸音棉广泛使用的主要材质为:PP+PET纤维材料混合,梳理后多层铺网,然后定型、辊压、冲裁而成。在PP+PET纤维材料混合的过程中,传统的混合方式是:PET材料先成型,然后将熔融的PP材料喷在PET材料表面上,从而实现PP材料与PET材料的混合。上述的这种混合方式,由于先将PET材料进行与成型,这样会导致后续的PP材料在喷射在PET材料时,无法与PET材料很好的混合,而形成PET材料层、PP材料层的双层材料,这样一种结构,会导致PET材料层、PP材料层之间的缝隙很小或没有缝隙,从而导致整个吸音棉的吸音效果比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吸音材料用制造方法,能够使得PET材料与PP材料很好的复合,达到很好的吸音效果。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吸音材料用制造方法,包括下述步骤S1 :首先,分别准备好吸音材料制造所需的原材料,所述原材料包括PET材料和PP材料;S2 :分别将PET材料、PP材料进行加热熔融,形成PET粒子与PP粒子;S3 :将熔融后的PET粒子与PP粒子分别送至专用的复合系统中,等待复合,所述专用的复合系统包括PET供料单元、PP供料单元、混合单元,PP供料单元与混合单元呈上下位置分布,PET供料单元位于PP供料单元的旁侧,并处于PP供料单元与混合单元之间的位置;将熔融后的PET粒子送至PET供料单元处备用,将熔融后的PP粒子送至PP供料单元处备用;S4 :由PET供料单元将熔融后的PET粒子水平喷射而出,同时由PP供料单元将熔融后的PP粒子竖直向下喷射而出,利用竖直喷射的PP粒子改变水平喷射的PET粒子的运动轨迹,使得PET粒子随着PP粒子一起落在混合单元上,同时在改变轨迹的同时,PP粒子与PET粒子很好的混合在一起,实现PP粒子与PET粒子的复合;S5 :PP粒子与PET粒子复合后落在混合单元上,并在混合单元处形成所需的吸音材料。
[0006]进一步的,所述专用的复合系统包括
PET供料单元,所述PET供料单元包括一水平设置的PET供料箱,该PET供料箱内具有第一供料空腔,在PET供料箱的上端开有供料口,在PET供料箱的两侧分别开有一进风口、一出料口,所述PET供料箱的进风口处还安装有将PET供料箱内的PET物料从出料口水平吹射出的第一吹风组件;PP供料单元,所述PP供料单元包括一设置于PET供料箱出料口处的PP供料箱,在PP供料箱的底端开有一出料口,且PP供料箱的出料口的高度要高于PET供料箱的出料口的高度,所述PP供料箱的顶端开有供料口,在PP供料箱的侧端开有一进风口,同时在该进风口处还安装有将PP供料箱内的PP物料从出料口竖直吹射处的第二吹风组件;混合单元,所述混合单元包括设置于PP供料箱下方的混合滚筒,所述混合滚筒有一对,依次为第一混合滚筒、第二混合滚筒,其中,第一混合滚筒位于PP供料箱的正下方,第二混合滚筒位于第一混合滚筒远离PET供料单元的一侧。
[0007]进一步的,所述PET供料箱的供料口处还设置有供料组件,所述供料组件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供料输送带、第二供料输送带,其中,第二供料输送带位于PET供料箱的上方,并且第二供料输送带的出料端与PET供料箱的供料口相对应,第一供料输送带设置在第二供料输送带的进料端处,且第一供料输送带倾斜设置,其倾斜方向为沿着第一供料输送带、第二供料输送带的分布方向逐渐向上倾斜;所述第一吹风组件包括一设置在第一供料输送带下方的第一吸风箱,所述第一吸风箱呈弧形状,该第一吸风箱具有一进风口、一出风口,在第一吸风箱的进风口处安装有第一风机,所述第一吸风箱的出风口对着PET供料箱的进风口。
[0008]进一步的,所述PP供料箱的上方还安装有PP料箱,该PP料箱的底端通过供料管道与PP供料箱的供料口相连通;所述第二吹风组件包括一连接在PP供料箱的进风口处的第二吹风管道,所述第二吹风管道的另一侧连接有热风源,在PP供料箱上还安装有若干电加热丝。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混合滚筒的内部具有一吸附空腔,同时在第一混合滚筒的圆周外壁上还开有若干吸附孔,在第一混合滚筒的圆周外壁上还套装有一层滤网,所述第一混合滚筒的侧端还具有一吸风口,该吸风口通过吸风管道与吸风机相连。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混合滚筒位于远离第一混合滚筒的一侧还设置有一保护网,该保护网对着PET供料箱的出料口。
[0011]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的制造方法,通过对PET材料与PP材料的复合过程进行改进,采用先熔融在复合的方式,分别采用水平喷射的PET粒子与竖直喷射的PP粒子进行复合,这样的复合方式使得PET粒子与PP粒子能够被充分打散后进行混合,也就保证了PET材料与PP材料之间的间隙的存在,相对应也就提高了吸音效果。
[0012]对于第一吸风单元的设计,由于第一供料输送带、第二供料输送带分布位置的影响,为了节省厂房空间,从而将第一吸风箱设置在第一供料输送带的下方,并为了能够确保供给PET供料箱水平吹射的风,将第一吸风箱设计为弧形状。
[0013]第一混合滚筒上的吸附空腔以及吸附孔的设计,则是为了对混合后的PET材料与PP材料起吸附作用,从而将混合后的物料紧紧吸附在第一混合滚筒的表面上,避免出现混合物料在PP物料竖直喷射的带动下撞击在第一混合滚筒上后,因此冲击力的作用而导致混合好的物料出现分散的现象,保证两个物料混合后的凝聚;而滤网的作用则是为了避免物
料直接从吸附孔中进入吸附空腔内,保证混合后的物料聚集在第一混合滚筒的表面。
[0014]对于保护网的设计,则是为了与PET物料相配合,避免因部分水平喷射的PET物料未能全部与PP物料解除混合,而导致在水平风的吹动下直接吹散到空气处,而对周围的工作环境造成影响,通过保护网来对这部分的物料进行回收。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专用的复合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的实施例可以使本专业的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但并不因此将本专利技术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0018]本专利技术的汽车吸音材料用制造方法通过下述步骤得以实现:S1 :首先,分别准备好吸音材料制造所需的原材料,所述原材料包括PET材料和PP材料。
[0019]S2 :分别将PET材料、PP材料进行加热熔融,PET材料升温至270

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吸音材料用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S1 :首先,分别准备好吸音材料制造所需的原材料,所述原材料包括PET材料和PP材料;S2 :分别将PET材料、PP材料进行加热熔融,形成PET粒子与PP粒子;S3 :将熔融后的PET粒子与PP粒子分别送至专用的复合系统中,等待复合,所述专用的复合系统包括PET供料单元、PP供料单元、混合单元,PP供料单元与混合单元呈上下位置分布,PET供料单元位于PP供料单元的旁侧,并处于PP供料单元与混合单元之间的位置;将熔融后的PET粒子送至PET供料单元处备用,将熔融后的PP粒子送至PP供料单元处备用;S4 :由PET供料单元将熔融后的PET粒子水平喷射而出,同时由PP供料单元将熔融后的PP粒子竖直向下喷射而出,利用竖直喷射的PP粒子改变水平喷射的PET粒子的运动轨迹,使得PET粒子随着PP粒子一起落在混合单元上,同时在改变轨迹的同时,PP粒子与PET粒子很好的混合在一起,实现PP粒子与PET粒子的复合;S5 :PP粒子与PET粒子复合后落在混合单元上,并在混合单元处形成所需的吸音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吸音材料用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专用的复合系统包括PET供料单元,所述PET供料单元包括一水平设置的PET供料箱,该PET供料箱内具有第一供料空腔,在PET供料箱的上端开有供料口,在PET供料箱的两侧分别开有一进风口、一出料口,所述PET供料箱的进风口处还安装有将PET供料箱内的PET物料从出料口水平吹射出的第一吹风组件;PP供料单元,所述PP供料单元包括一设置于PET供料箱出料口处的PP供料箱,在PP供料箱的底端开有一出料口,且PP供料箱的出料口的高度要高于PET供料箱的出料口的高度,所述PP供料箱的顶端开有供料口,在PP供料箱的侧端开有一进风口,同时在该进风口处还安装有将PP供料箱内的PP物料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国柱明星章强杨志合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皓凯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