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挖机枕木更换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0504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5: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枕木更换机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挖机枕木更换机,其在挖机主体上设置有履带总成用于普通工作状态下的行走;挖机主体的前侧和后侧皆设置有升降架;位于前侧的升降架上设置有移动轮和排障装置,位于后侧的升降架上设置有马达,马达上设置有左右两个驱动轮;挖机大臂上设置有夹持端,夹持端上设置有驱动装置可实现夹持臂的开合驱动,通过夹持臂的开合实现枕木的夹持。本装置可开行至铁路上,通过提升挖机主体的前侧或者后侧上的升降架实现移动轮或者驱动轮的提升或者下降,在铁轨上固定后实现前后行走移动,借助挖机大臂上设置的夹持端,通过夹持端实现对枕木的夹取拆装。装。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挖机枕木更换机


[0001]本技术属于枕木更换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挖机枕木更换机。

技术介绍

[0002]在铁路维修领域,经常需将废旧枕木从铁路上拆解,拆解后进行更换或者维护,现有的此种枕木更换的工作多是由人工完成,劳动强度大,效率低。
[0003]随着科技的发展,专用于枕木更换的机械或者设备应运而生,但是此类设备的工作目的仅限于枕木更换,该类设备体积庞大,造价昂贵,用途较窄;铁路部门购置此类设备后,对单位预算以及实际使用频率和需求较小,并且此类设备无法在普通地面道路上行走,必须借助铁路移动,严重影响该类设备的推广。
[0004]鉴于目前本领域尴尬的现状,结合目前的机械领域实际使用需求,铁路领域机械设计人员产生以下构思:目前挖掘机在铁路施工、维护以及铁路地基建设中功能巨大,并且其功能是无法替代的;挖掘机机械臂较长,在作业时与现有枕木更换设备的操作臂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如果将两者功能合二为一,设计一款可在挖掘机上延伸使用的枕木更换设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攻克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挖机枕木更换机,其通过在挖掘机的主机上设置功能调整装置,可同时满足在铁轨或者地面行驶的需求,配合专用的操作端,可实现枕木的拆解作业。
[0006]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挖机枕木更换机,其包括一个挖机主体,挖机主体上设置有履带总成用于行走;所述的挖机主体的前侧和后侧皆设置有升降架;位于前侧的升降架上设置有移动轮,位于后侧的升降架上设置有马达,马达上设置有左右两个驱动轮;挖机大臂上设置有夹持端,所述的夹持端上设置有驱动装置可实现夹持臂的开合驱动,通过夹持臂的开合实现枕木的夹持。
[0008]前侧的升降架包括两个前铰接臂以及一个前升降驱动缸,前铰接臂与前升降板固定至一体,前升降板上铰接有一个摆动板,摆动板的左右两侧皆设置有移动轮。
[0009]所述的前升降板的左右两端皆设置有导向框,摆动板上设置有导向杆与导向框匹所述的摆动板的前侧中部设置有一个排障板,所述的排障板和前升降板之间连接。
[0010]所述的摆动板上,其在左右两侧设置有侧部排障板,所述的侧部排障板用于移动轮前侧的排障。
[0011]后侧的升降架包括两个后铰接臂以及一个后升降驱动缸,后铰接臂与马达固定架固定至一体,马达固定架上固定有两个马达,所述的两个马达左右对称设置,左右两个马达上皆设置有驱动轮。
[0012]所述的夹持端包括一个铰接座,铰接座的下部设置有支撑框,所述的支撑框内设
置有两根铰接轴,两根铰接轴分别用于左侧夹持臂和右侧夹持臂的固定,所述的左侧夹持臂和右侧夹持臂之间设置有豫驱动缸。
[0013]所述的左侧夹持臂和右侧夹持臂之间设置有支撑摆臂,所述的支撑摆臂为弧板设置,其分别铰接在左侧夹持臂和右侧夹持臂上。
[0014]所述的铰接座与支撑框之间设置有转盘组件。
[0015]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以上设计,其在挖机主体上设置有履带总成用于普通工作状态下的行走;挖机主体的前侧和后侧皆设置有升降架;位于前侧的升降架上设置有移动轮和排障装置,位于后侧的升降架上设置有马达,马达上设置有左右两个驱动轮;挖机大臂上设置有夹持端,夹持端上设置有驱动装置可实现夹持臂的开合驱动,通过夹持臂的开合实现枕木的夹持。本装置可开行至铁路上,通过提升挖机主体的前侧或者后侧上的升降架实现移动轮或者驱动轮的提升或者下降,在铁轨上固定后实现前后行走移动,借助挖机大臂上设置的夹持端,通过夹持端实现对枕木的夹取拆装。本技术结构设计新颖,将挖机功能与枕木拆装功能合为一体,可在需求下实现枕木更换使用,普通状态下实现挖机功能作为通用机械使用,拓宽了使用功能,降低了采购成本。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Ⅰ;
[0018]图2为本技术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Ⅱ;
[0020]图4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Ⅲ;
[0021]图5为图3中A区域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2]图6为图4中B区域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3]图7为图4中C区域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4]图中,1、挖机主体,2、驾驶室,3、夹持端,30、铰接轴,31、铰接座,32、转盘组件,33、支撑框,34、左侧夹持臂,341、左侧夹持臂凸点,35、右侧夹持臂,351、右侧夹持臂凸点,36、夹持驱动缸,37、支撑摆臂,4、前升降架,41、前铰接臂,42、前驱动缸,43、前升降板,431、导向框,432、铰接座,433、铰接凸起,44、摆动板,441、导向杆,45、排障板,451、排障板固定点,46、移动轮,47、排障刮板,5、后升降架,51、后驱动缸,52、后铰接臂,53、马达固定架,54、液压马达,55、驱动轮,6、大臂。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通过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描述,如附图所示,一种挖机枕木更换机,其包括一个挖机主体1,挖机主体1上设置有履带总成用于行走,挖机主体1的上部设置有驾驶室2;挖机主体1上还设置有大臂6,以上所述的挖机主体1的行走功能以及原地转向皆与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做细节赘述。
[0026]所述的挖机主体1的前侧和后侧皆铰接设置有升降架,升降架的目的是实现移动轮和驱动轮的支撑,支撑后作为和铁轨的连接部件实现横移。
[0027]如图1、4、7所示,位于前侧的升降架为前升降架4,前升降架4包括两个前铰接臂41
以及一个前驱动缸42,所述的前驱动缸42设置在两个前铰接臂41之间作为前升降驱动缸使用;两个前铰接臂41共同与前升降板43固定至一体,前升降板43上铰接有一个摆动板44,在摆动板44中心处实现铰接,摆动板44的左右两侧皆设置有移动轮46。设置摆动板的目的是实现左右铁轨存在高度差时进行补偿。进一步的,左右两个移动轮46在行走摆动时,为防止偏摆过大,本装置在前升降板4的左右两端皆设置有导向框431,摆动板44上设置有导向杆441与导向框431匹配约束。
[0028]如图3、5所示,位于后侧的后升降架5包括两个后铰接臂52以及一个后驱动缸51,后驱动缸51位于两个后铰接臂52之间,后铰接臂52与马达固定架53固定至一体,马达固定架53底部上固定有两个液压马达54,所述的两个液压马达54左右对称设置,左右两个液压马达54上皆设置有驱动轮55。
[0029]通过以上结构设置,将本装置驱动至两铁轨之间时,通过前驱动缸42、后驱动缸51同步施力提升,使得驱动轮55和移动轮46同时下压实现与铁轨接触,在两个液压马达54的驱动下实现前移或者后退。
[0030]本装置的设计重点还在于:挖机的大臂6上设置有夹持端3,所述的夹持端3上设置有驱动装置可实现夹持臂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挖机枕木更换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个挖机主体,挖机主体上设置有履带总成;所述的挖机主体的前侧和后侧皆设置有升降架;其中一侧的升降架上设置有移动轮,另外一侧的升降架上设置有马达,马达上设置有驱动轮;挖机大臂上设置有夹持端,所述的夹持端上设置有驱动装置可实现夹持臂的开合驱动,通过夹持臂的开合实现枕木的夹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挖机枕木更换机,其特征在于:前侧的升降架包括两个前铰接臂以及一个前升降驱动缸,前铰接臂与前升降板固定至一体,前升降板上铰接有一个摆动板,摆动板的左右两侧皆设置有移动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挖机枕木更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升降板的左右两端皆设置有导向框,摆动板上设置有导向杆与导向框匹配设置。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挖机枕木更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摆动板的前侧中部设置有一个排障板,所述的排障板和前升降板之间设置有连接装置。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挖机枕木更换机,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村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派力恩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