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闫晓建专利>正文

一种大修列车车站站台处换枕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45334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2: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大修列车车站站台处换枕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天窗封锁前对施工车列进行编组;大修列车进入站台切入龙口处对位;大修列车采用站台换枕施工方法进行切入作业;大修列车对施工地段旧枕更换为新枕,先进行钢轨空中连接再放动力平砟犁施工;大修列车切出作业;恢复线路扣件、捣固整细机组恢复线路质量。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在车站站台处进行大修列车换枕施工,可以减小150mm的作业限界,这样可以保证站台侧有足够的空间通过作业装置和容纳操作人员进行作业,成功解决了车站站台处施工限界不足的问题,节省封锁天窗点时间,在图定大修施工天窗210min内施工即可,最大限度的减少对运输的影响。少对运输的影响。少对运输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修列车车站站台处换枕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大修列车车站站台处换枕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伴随着铁路的快速化和重型化的发展,使用大型养路机械利用综合“天窗”对铁路线路进行综合维修,不仅适应铁路跨越式发展的要求,而且其降低人的劳动强度、减少施工对运输的干扰、提高维修质量、加快维修速度等各个方面的优越性都日益明显。
[0003]大修列车是在线路大修领域经过了多年的研究和发展,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铁路换轨换枕大型机械设备,其是集机械、电器、液压、测量、控制等多学科技术于一体的、专用于铁路换轨换枕的技术密集型重大工程装备。它能快速的切入工作,换轨、换枕等多工工序同时完成,高效、高质量的完成线路的复制和改造,具有开挖速度快、质量高、人员劳动强度小、安全性高、对原线路状态影响小等优点。
[0004]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也体会到使用大修列车在车站站台处进行换枕存在诸多技术难题:1、大修列车作业时限界要求为既有轨枕顶面以上端部外侧700mm,轨枕顶面以下端部外侧300mm,轨枕底面以下200mm,如图1所示;然而车站站台侧距离轨枕端部外一般约为575mm,站台高度高于钢轨顶面300mm以上;站台处施工空间无法满足大修列换枕施工限界要求,5号夹钳的作用控制钢轨挠度大小保证切入龙口锯轨处前后端钢轨的连接和换枕过程中将钢轨控制在施工限界内,在大修列车切入作业时,5号夹钳不能向外张开足够距离以保证动力平砟犁的下放,且钢轨空中连接时无人员操作空间。因此,在车站站台处换枕需先安排捣固机组进行线路拨道作业,拨移站台处线路,以满足大修列车换枕施工限界。2、施工作业要求封锁时间长,一般需要不少于330min的天窗点,而运输部门一般安排的大修天窗为210min,对运输影响大。3、存在较大的调车作业压力。封锁施工开始后,捣固车需要调车到大修列车作业前方先进行站台拨线,拨线完成后调车至大修列车作业后方将线路拨回原位,再进行捣固整细作业,作业程序复杂。4、作业安全不易卡控。捣固车拨道作业,一般需要将线路拨移200mm以上以满足施工限界要求,拨移后的线路一般会出现方向不良、前后顺拨地段不圆顺等问题,必须对后续大修列车进入的准入条件严格检查和确认,并且对换枕后捣固整细作业也增加难度。
[0005]在车站站台处使用大修列车施工中,常规施工方法先放动力平砟犁再进行钢轨空中连接将会由于车站站台处施工限界的影响造成需要对线路进行拨道作业,如图2所示,换枕结束后还需将线路拨回原位,这样造成施工方案复杂、封锁时间长、施工安全不易保证、对运输影响大的问题。造成站台处使用大修列车换枕施工方案复杂、封锁时间长、施工安全不易保证、对运输影响大的根本原因为站台处作业限界的问题,因此,解决站台处作业限界问题,探索使用大修列车车站站台处换枕施工新方法是急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大修列车车站站台处换枕施工方法,
该方法适用在车站站台处进行大修列车换枕施工,节省封锁天窗点时间,在图定大修施工天窗210min内施工即可,最大限度的减少对运输的影响。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大修列车车站站台处换枕施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9]步骤S1,天窗封锁前对施工车列进行编组;
[0010]步骤S2,天窗封锁命令下达后,机车牵引施工车列进入封锁地段,施工车列到达施工地段前停车点后运行至站台处切入龙口处位置,准备切入作业,所述切入龙口是通过将左右钢轨锯断所形成的;
[0011]步骤S3,大修列车进行切入作业,利用大修列车的5号夹钳及其他夹钳共同作业将钢轨提起;大修列车放下走行履带后,大修列车的抓枕机构抓取4根旧轨枕,为放下动力平砟犁和作业小车留出位置;
[0012]所述大修列车两侧各设有一组夹钳,每组夹钳包括一个5号夹钳和若干其他夹钳,靠近车站站台侧的5号夹钳及其他夹钳排列呈向车站站台侧弯曲的弧线,该组夹钳将靠近车站站台侧的前端钢轨和后端钢轨提起,该组夹钳中5号夹钳位于弧线中部,最靠近车站站台;远离车站站台侧的5号夹钳及其他夹钳排列呈远离车站站台弯曲的弧线,该组夹钳将远离站台侧的前端钢轨和后端钢轨提起,该组夹钳中5号夹钳位于弧线中部且位置最靠外;
[0013]步骤S4,先将大修列车左右两侧的5号夹钳及其他夹钳内收,使左右侧钢轨向道心收拢,使后端钢轨在小挠度情况下与前端钢轨进行空中连接,钢轨连接后将靠近站台侧的5号夹钳的外侧夹钳收起,然后靠近车站站台侧5号夹钳的内侧夹钳及该侧其他夹钳向外撑起一条钢轨,远离车站站台侧的5号夹钳及其他夹钳向外撑起另一条钢轨,再下放动力平砟犁和作业小车进行换枕作业;由于靠近车站站台侧5号夹钳的外侧夹钳收起,大修列车作业限界可以减小150mm;
[0014]步骤S5,大修列车到达切出龙口位置,进行切出作业;
[0015]步骤S6,恢复线路扣件、捣固整细机组恢复线路质量,保证施工地段线路质量达到开通条件;
[0016]步骤S7,施工车列全部到达开通车站后,开通线路。
[0017]作为优选,步骤S4中,靠近车站站台侧的5号夹钳的内侧夹钳向外撑起钢轨,如果钢轨接触到车站站台,车站站台临时起到5号夹钳外侧夹钳的作用,即防护作用。
[0018]作为优选,步骤S1中,按换枕施工车列正常编组进行编组,编组完成后顺作业方向顺序为1台机车、1辆隔离车、1辆空专用轨枕平板车、N辆新枕专用轨枕平板车、1辆大修列车、1辆新扣件车、1辆整形车、2辆捣固车、1辆稳定车。
[0019]作为优选,步骤S2中,施工车列到达施工地段前停车点后按不超过5km/h的速度运行至站台处切入龙口处位置。
[0020]作为优选,锯锯断钢轨后需在切入龙口两端钢轨钻螺栓孔,并安装夹板临时连接钢轨;当大修列车到达切入龙口位置,要进行切入作业时,将切入龙口锯轨处的夹板松开。
[0021]作为优选,切出龙口通过将左右钢轨锯断所形成,大修列车到达切出龙口位置前,切出龙口的锯轨处安装有夹板临时连接钢轨,当大修列车到达切出龙口位置,将切出龙口的锯轨处夹板松开,大修列车进行切出作业。
[0022]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3]与利用捣固机组进行线路拨道,采用先放动力平砟犁后再进行钢轨空中连接常规施工方法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的优点和效果如下:
[0024]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大修列车车站站台处换枕施工方法,对传统车站站台处换枕采用线路拨道的方法进行改进创新,通过梳理大修列车各作业装置放置顺序、可变程度,仔细推演各作业过程,打破常规作业工序,制定了大修列车切入作业时先进行钢轨空中连接再放动力平砟犁施工新方法,很好的消除了站台处换枕前与换枕后拨道作业、减少了机械车调车转线,做到了在不增加封锁时间的情况下完成站台处大修列车换枕任务,最大程度减少对运输的影响。
[0025]本专利技术在车站站台处使用大修列车进行换枕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修列车车站站台处换枕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天窗封锁前对施工车列进行编组;步骤S2,天窗封锁命令下达后,机车牵引施工车列进入封锁地段,施工车列到达施工地段前停车点后运行至站台处切入龙口处位置,准备切入作业,所述切入龙口是通过将左右钢轨锯断所形成的;步骤S3,大修列车进行切入作业,利用大修列车的5号夹钳及其他夹钳共同作业将钢轨提起;大修列车放下走行履带后,大修列车的抓枕机构抓取4根旧轨枕,为放下动力平砟犁和作业小车留出位置;所述大修列车两侧各设有一组夹钳,每组夹钳包括一个5号夹钳和若干其他夹钳,靠近车站站台侧的5号夹钳及其他夹钳排列呈向车站站台侧弯曲的弧线,该组夹钳将靠近车站站台侧的前端钢轨和后端钢轨提起,该组夹钳中5号夹钳位于弧线中部,最靠近车站站台;远离车站站台侧的5号夹钳及其他夹钳排列呈远离车站站台弯曲的弧线,该组夹钳将远离站台侧的前端钢轨和后端钢轨提起,该组夹钳中5号夹钳位于弧线中部且位置最靠外;步骤S4,先将大修列车左右两侧的5号夹钳及其他夹钳内收,使左右侧钢轨向道心收拢,使后端钢轨在小挠度情况下与前端钢轨进行空中连接,钢轨连接后将靠近站台侧的5号夹钳的外侧夹钳收起,然后靠近车站站台侧5号夹钳的内侧夹钳及该侧其他夹钳向外撑起一条钢轨,远离车站站台侧的5号夹钳及其他夹钳向外撑起另一条钢轨,再下放动力平砟犁和作业小车进行换枕作业;由于靠近车站站台侧5号夹钳的外侧夹钳收起,大修列车作业限界可以减小15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晓建李楠何朝永闫鹏飞胡庆福
申请(专利权)人:闫晓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