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铁路混凝土轨枕方位及歪斜调整装置及调整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43095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0 22: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铁路混凝土轨枕方位及歪斜调整装置及调整方法,装置包括设置于钢轨上的走行系统,所述走行系统侧边设置有识别轨枕位置的位置识别系统,走行系统中间设置有调整轨枕歪斜的歪斜调整装置和调整轨枕左右方位的方位调整装置,所述歪斜调整装置和方位调整装置均连接上下移动装置,所述上下移动装置带动歪斜调整装置和方位调整装置上下移动,所述走行系统、位置识别系统、歪斜调整装置、方位调整装置和上下移动装置均与便携式移动工作站电性连接且便携式移动工作站内设置有电控单元和轨枕位置计算单元,便携式移动工作站无线连接遥控器,走行系统上方设置有供电系统,所述走行系统、位置识别系统和便携式移动工作站均由供电系统供电。站均由供电系统供电。站均由供电系统供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铁路混凝土轨枕方位及歪斜调整装置及调整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交通领域,尤其是一种铁路混凝土轨枕方位及歪斜调整装置及调整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铁路一次性铺设无缝线路时,一般采用专用的铺轨机组进行布枕。TCM60型铺轨机组、CPG500铺轨机组、SVM1000型铺轨机组等是常用的铺轨机组。以CPG500铺轨机组为例:CPG500铺轨机组采用单枕连续作业法,机型为长钢轨铺设和轨枕布设一体机。布枕收轨过程如下:车载龙门吊将枕轨运输车组上的轨枕转运到作业车的轨枕传送装置上,由传送装置中的传送链将轨枕传送给布枕机构。操控长钢轨就位器,夹持待铺钢轨使其轨端与已铺钢轨轨端对位,并用专用无孔夹板将两根长钢轨连接在一起;变换作业车上分收轨装置的空间位置,使其由分轨状态转换为收轨状态;通过各个分收轨装置,逐步将钢轨收入承轨槽内。人工控制布设第一、第二根轨枕,并调整轨枕间距。然后转换控制模式,铺轨机组的轨枕布放系统转为自动控制模式,开始均匀地布放轨枕并收轨;铺轨机组的布枕及匀枕装置在自动控制模式下作业时,计程装置也同时开始工作,向布枕、匀枕机构发出脉冲信号,匀枕机构自动调整轨枕间距;作业车上的液压平碴机构下降至道碴面,实现平碴功能。随着铺轨机组前行,预铺于道碴上的长钢轨通过各个分收轨装置(收轨状态)和长钢轨就位器等,准确放置于承轨槽内,实现铺轨机组的边走边铺。长轨入槽前在作业车下匀枕装置后部进行橡胶垫板的放置;长钢轨就位后,在辅助动力车下可以进行轨道扣件等的初始安装和紧固工作。但上述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0003]为了轨枕传送的顺利,轨枕两端与传送装置有一定间隙。该间隙会使得轨枕偏离铁路线路中心线,或者使得连续布设的轨枕,其轨枕中央出现较大偏差,匀枕杆仅负责将轨枕向前推进某一距离,但并不具备使轨枕中央共线的功能。出现这种偏差后,人工在后期组装扣件时,操作的工作量难度增大,施工的效率也有所降低。
[0004]再有,匀枕时,因道砟颗粒滚动等原因,轨枕很容易出现一定程度的歪斜。当歪斜度达到一定值时,可能对铁路行车造成不良影响,因此需要人工加以矫正。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铁路混凝土轨枕方位及歪斜调整装置及调整方法,通过轨枕方位及歪斜调整装置智能化调整轨枕的外斜度和左右方位,使轨枕位置恢复到理论位置,减轻后续的工作,相对于人工操作,难度低得多,而且施工效率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铁路混凝土轨枕方位及歪斜调整装置,包括设置于钢轨上的走行系统,所述走行系统侧边设置有识别轨枕位置的位置识别系统,所述走行系统中间设置有调整轨枕歪斜的歪斜调整装置和调整轨枕左右方位的方位调整装置,所述歪斜调整装置和方位调整装置均连接上下移动装置,所述上下移动装置带动歪斜调整装置和方位调整装置上下移动,所述走行系统、位置识别系统、歪斜调
整装置、方位调整装置和上下移动装置均与便携式移动工作站电性连接且便携式移动工作站内设置有电控单元和轨枕位置计算单元,所述便携式移动工作站无线连接遥控器,所述走行系统上方设置有供电系统,所述走行系统、位置识别系统和便携式移动工作站均由供电系统供电。
[0007]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走行系统包括滑动设置于钢轨上的前车轮组和后车轮组,所述前车轮组和后车轮组上方固定连接有车架,所述车架的底部侧边固定连接有走行减速驱动电机且走行减速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前车轮组的车轴通过齿轮连接转动。
[0008]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前车轮组的车轴上设置有制动系统,所述制动系统包括固定连接车轴的制动盘,所述制动盘的外侧设置有刹车片单元,所述刹车片单元包括设置于制动盘两侧的半圆刹车外片和设置于半圆刹车外片内侧的半圆橡胶刹车内片,所述半圆刹车外片的上部螺纹连接正反制动杆且正反制动杆连接制动减速驱动电机的输出轴,所述制动减速驱动电机的内侧固定设置有用于罩在刹车片单元外侧的制动毂支架。
[0009]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位置识别系统包括固定设置于车架前后两侧的倒L型安放支架、固定设置于倒L型安放支架下方且位于线路中央位置的面阵激光雷达和高清摄像机、固定设置于一侧倒L型安放支架上方的便携式移动工作站,所述面阵激光雷达和高清摄像机电性连接便携式移动工作站。
[0010]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上下移动装置包括固定设置于车架中间的多个导向柱和滑动套于多个导向柱上的上下位移平台,所述上下位移平台固定连接上下移动液压油缸的伸缩端。
[0011]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歪斜调整装置包括外推拉单元和内推拉单元,所述外推拉单元包括固定连接上下移动液压油缸固定端的外推拉架和设置于外推拉架两端的外推拉杆组,所述外推拉杆组包括分别设置于钢轨外侧轨枕轨身两侧的外推拉杆,所述内推拉单元包括固定设置于上下位移平台两侧的内推拉杆组,所述内推拉杆组包括分别设置于钢轨内侧轨枕轨身两侧的内推拉杆,所述外推拉架的一侧下方固定设置有扶正臂用支架,所述扶正臂用支架下方固定连接有扶正导轨且扶正导轨固定设置于上下位移平台上,所述扶正导轨固定连接歪斜液压油缸的伸缩端且歪斜液压油缸伸缩端的动作位移由歪斜光栅尺监测并反馈给便携式移动工作站内的电控单元。
[0012]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方位调整装置包括抓手单元,所述抓手单元包括设置于外推拉架下方的抓手支架和设置于抓手支架两端的抓手,所述抓手支架的中间开有位移长孔且位移长孔活动套于上下移动液压油缸固定端,所述抓手设置于轨枕轨端外侧,所述抓手支架两端下方分别固定设置有滑轨且一侧滑轨前端固定设置有油缸顶座,所述滑轨上滑动设置有滑块,一侧滑块内固定设置有方位液压油缸固定端且方位液压油缸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油缸顶座,所述方位液压油缸伸缩端的动作位移由方位光栅尺监测并反馈给便携式移动工作站内的电控单元。
[0013]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歪斜调整装置和方位调整装置的外侧沿车架中心对称设置有4个顶起单元,所述顶起单元包括固定设置于车架内侧的顶起油缸支座,所述顶起油缸支座上固定连接顶起液压油缸固定端,所述顶起液压油缸伸缩端固定连
接圆盘底座。
[0014]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车架上设置有液压站,所述上下移动液压油缸、歪斜液压油缸、方位液压油缸和顶起液压油缸的油管均连接液压站。
[0015]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一种铁路混凝土轨枕方位及歪斜调整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6]步骤S1、预处理:在便携式移动工作站内预存轨枕的理论布轨位置、歪斜调整装置和方位调整装置位于线路中央位置上方的初始位置;
[0017]步骤S2、轨枕识别:走行系统行进时,上下移动装置控制歪斜调整装置和方位调整装置向上移动300~600mm,走行系统行进过程中,高清摄像机拍摄轨枕实际位置,面阵激光雷达扫描轨枕的实际位置情况传输给便携式移动工作站,面阵激光雷达位于轨枕中央位置上方,便携式移动工作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铁路混凝土轨枕方位及歪斜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钢轨(1)上的走行系统(2),所述走行系统(2)侧边设置有识别轨枕位置的位置识别系统,所述走行系统(2)中间设置有调整轨枕歪斜的歪斜调整装置(3)和调整轨枕(4)左右方位的方位调整装置(5),所述歪斜调整装置(3)和方位调整装置(5)均连接上下移动装置(6),所述上下移动装置(6)带动歪斜调整装置(3)和方位调整装置(5)上下移动,所述走行系统(2)、位置识别系统、歪斜调整装置(3)、方位调整装置(5)和上下移动装置(6)均与便携式移动工作站(7)电性连接且便携式移动工作站(7)内设置有电控单元和轨枕位置计算单元,所述便携式移动工作站(7)无线连接遥控器,所述走行系统(2)上方设置有供电系统(8),所述走行系统(2)、位置识别系统和便携式移动工作站(7)均由供电系统(8)供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铁路混凝土轨枕方位及歪斜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走行系统(2)包括滑动设置于钢轨(1)上的前车轮组(9)和后车轮组(10),所述前车轮组(9)和后车轮组(10)上方固定连接有车架(11),所述车架(11)的底部侧边固定连接有走行减速驱动电机(12)且走行减速驱动电机(12)的输出轴与前车轮组(9)的车轴(13)通过齿轮连接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铁路混凝土轨枕方位及歪斜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轮组(9)的车轴(13)上设置有制动系统(14),所述制动系统(14)包括固定连接车轴(13)的制动盘(15),所述制动盘(15)的外侧设置有刹车片单元,所述刹车片单元包括设置于制动盘(15)两侧的半圆刹车外片(16)和设置于半圆刹车外片(16)内侧的半圆橡胶刹车内片(17),所述半圆刹车外片(16)的上部螺纹连接正反制动杆(18)且正反制动杆(18)连接制动减速驱动电机(19)的输出轴,所述制动减速驱动电机(19)的内侧固定设置有用于罩在刹车片单元外侧的制动毂支架(2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铁路混凝土轨枕方位及歪斜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识别系统包括固定设置于车架(11)前后两侧的倒L型安放支架(21)、固定设置于倒L型安放支架(21)下方且位于线路中央位置的面阵激光雷达(22)和高清摄像机(23)、固定设置于一侧倒L型安放支架(21)上方的便携式移动工作站(7),所述面阵激光雷达(22)和高清摄像机(23)电性连接便携式移动工作站(7)。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铁路混凝土轨枕方位及歪斜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移动装置(6)包括固定设置于车架(11)中间的多个导向柱(24)和滑动套于多个导向柱(24)上的上下位移平台(25),所述上下位移平台(25)固定连接上下移动液压油缸(26)的伸缩端。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铁路混凝土轨枕方位及歪斜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歪斜调整装置(3)包括外推拉单元和内推拉单元,所述外推拉单元包括固定连接上下移动液压油缸(26)固定端的外推拉架(27)和设置于外推拉架(27)两端的外推拉杆组,所述外推拉杆组包括分别设置于钢轨(1)外侧轨枕(4)轨身两侧的外推拉杆(28),所述内推拉单元包括固定设置于上下位移平台(25)两侧的内推拉杆组,所述内推拉杆组包括分别设置于钢轨(1)内侧轨枕(4)轨身两侧的内推拉杆(29),所述外推拉架(27)的一侧下方固定设置有扶正臂用支架(30),所述扶正臂用支架(30)下方固定连接有扶正导轨(31)且扶正导轨(31)固定设置于上下位移平台(25)上,所述扶正导轨(31)固定连接歪斜液压油缸(32)的伸缩端且歪斜液压油缸(32)伸缩端的动作位移由歪斜光栅尺监测并反馈给便携式移动工作站(7)内的
电控单元。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铁路混凝土轨枕方位及歪斜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方位调整装置(5)包括抓手单元,所述抓手单元包括设置于外推拉架(27)下方的抓手支架(33)和设置于抓手支架(33)两端的抓手(34),所述抓手支架(33)的中间开有位移长孔且位移长孔活动套于上下移动液压油缸(26)固定端,所述抓手(34)设置于轨枕(4)轨端外侧,所述抓手支架(33)两端下方分别固定设置有滑轨(35)且一侧滑轨(35)前端固定设置有油缸顶座(36),所述滑轨(35)上滑动设置有滑块(37),一侧滑块(37)内固定设置有方位液压油缸(38)固定端且方位液压油缸(38)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油缸顶座(36),所述方位液压油缸(38)伸缩端的动作位移由方位光栅尺监测并反馈给便携式移动工作站(7)内的电控单元。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铁路混凝土轨枕方位及歪斜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歪斜调整装置(3)和方位调整装置(5)的外侧沿车架(11)中心对称设置有4个顶起单元(39),所述顶起单元(39)包括固定设置于车架(11)内侧的顶起油缸支座(40),所述顶起油缸支座(40)上固定连接顶起液压油缸(41)固定端,所述顶起液压油缸(41)伸缩端固定连接圆盘底座(42)。9.根据权利要求5

8任一所述的一种铁路混凝土轨枕方位及歪斜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1)上设置有液压站(43),所述上下移动液压油缸(26)、歪斜液压油缸(32)、方位液压油缸和顶起液压油缸(41)的油管均连接液压站(43)。10.一种铁路混凝土轨枕方位及歪斜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预处理:在便携式移动工作站(7)内预存轨枕(4)的理论布轨位置、歪斜调整装置(3)和方位调整装置(5)位于线路中央位置上方的初始位置;步骤S2、轨枕识别:走行系统(2)行进时,上下移动装置(6)控制歪斜调整装置(3)和方位调整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晓军蒋万军袁斌冉海洋武永强葛富强张佳佳薛张鹏吴桐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二公局铁路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