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装膜、电极引线部件及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9635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5:15
封装膜(1)将金属制的第一基体与第二基体之间进行封装。封装膜(1)具备第一粘接层(2)、第二粘接层(3)和基材层(4)。第一粘接层(2)主要包含酸改性聚烯烃并粘接于第一基体。第二粘接层(3)主要包含聚烯烃并粘接于第二基体。基材层(4)设置于第一粘接层(2)与第二粘接层(3)之间。将封装膜(1)的整体厚度设为100,则第一粘接层(2)的厚度为25以上且70以下。基材层(4)的厚度为25以上且70以下。第二粘接层(3)的厚度为5以上且50以下。度为5以上且50以下。度为5以上且50以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封装膜、电极引线部件及电池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封装膜、电极引线部件及电池。
[0002]本申请主张基于2020年5月25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特愿2020

90651号的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引于此。

技术介绍

[0003]近年来,作为用于储存电能的蓄电池,锂离子电池等二次电池、电容器等受到关注。蓄电池例如具备电池主体、收纳电池主体的收纳容器、以及连接于电池主体的电极引线。收纳容器使用防水性、遮光性优异的电池外包装用层叠体来制作。电池外包装用层叠体例如是将由聚酰胺等构成的基材层和铝箔层叠而成的层叠体。电极引线以包含一端的部分被从收纳容器引出到外部的状态被封装于收纳容器。
[0004]在蓄电池中,如果水进入收纳容器,则水有可能与电解液中的成分反应而生成氟化氢。有时氟化氢使电极引线劣化并影响电池寿命。因此,提出了将封装用的膜(树脂膜)介于收纳容器与电极引线之间的方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5]封装用的膜将电极引线与收纳容器粘接,抑制在收纳容器与电极引线之间产生间隙。由此,水难以从外部通过所述间隙浸入收纳容器内部。
[0006]现有技术文献
[0007]专利文献
[0008]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

7320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技术问题
[0010]封装用的膜(以下称为封装膜)优选针对电极引线和收纳容器的粘接强度高。另外,因为封装膜有可能与收纳容器内的电解液接触,所以谋求针对电解液的耐性。也就是说,对封装膜谋求以下三个特性。
[0011](i)针对电极引线(第一基体)的粘接强度。
[0012](ii)针对收纳容器(第二基体)的粘接强度。
[0013](iii)针对电解液的耐性。
[0014]然而,三个特性(i)~(iii)为权衡关系,提高特性(i)~(iii)中任一个均不容易。
[0015]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针对第一基体和第二基体的粘接强度高且具备针对电解液的耐性的封装膜、电极引线部件及电池。
[0016]技术方案
[0017]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包括以下方式。
[0018][1]一种封装膜,是将金属制的第一基体与第二基体之间封装的封装膜,所述封装膜具备:第一粘接层,其主要包含酸改性聚烯烃并粘接于所述第一基体;第二粘接层,其主要包含聚烯烃并粘接于所述第二基体;以及基材层,其设置于所述第一粘接层与所述第二
粘接层之间,将所述封装膜的整体厚度设为100,则所述第一粘接层的厚度为25以上且70以下,将所述封装膜的整体厚度设为100,则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25以上且70以下,将所述封装膜的整体厚度设为100,则所述第二粘接层的厚度为5以上且50以下。
[0019][2]根据[1]所述的封装膜,构成所述基材层的树脂的熔点高于构成所述第一粘接层或第二粘接层的树脂的熔点。
[0020][3]根据[1]或[2]所述的封装膜,构成所述第二粘接层的所述聚烯烃为酸改性聚烯烃。
[0021][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封装膜,构成所述基材层的树脂的熔点为150℃以上且170℃以下,构成所述第二粘接层的树脂的熔点为110℃以上且150℃以下。
[0022][5]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封装膜,构成所述第一粘接层的树脂的熔点为110℃以上且150℃以下。
[0023][6]一种电极引线部件,具备[1]~[5]中任一项所述的封装膜和作为沿一个方向延伸的电极引线的所述第一基体。
[0024][7]一种电池,具备[6]所述的电极引线部件;电池主体,其与所述电极引线连接;以及所述第二基体,其是收纳所述电池主体的收纳容器。
[0025]专利技术效果
[002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能够提供针对第一基体和第二基体的粘接强度高且具备针对电解液的耐性的封装膜、电极引线部件及电池。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封装膜的简略截面图。
[0028]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电极引线部件的简略立体图。
[0029]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电池的简略立体图。
[0030]图4是图3的线段I

I处的向视截面图。
[0031]符号说明
[0032]1…
封装膜、2

第一粘接层、3

第二粘接层、4

基材层、10

电极引线部件、11

电极引线(第一基体)、20

收纳容器(第二基体)、30

锂离子电池(电池主体)、100

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以下,参照图1~图4,对实施方式的封装膜、电极引线部件及电池进行说明。应予说明,在附图中,构成要素的尺寸、比率等有时与实际不同。
[0034]<封装膜>
[0035]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封装膜1的简略截面图。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电极引线部件10的简略立体图。
[0036]如图2所示,电极引线部件10具备电极引线11和封装膜1。电极引线11为“第一基体”的一例。
[0037]如图1所示,封装膜1具备第一粘接层2、第二粘接层3、基材层4。
[0038][第一粘接层][0039]第一粘接层2是通过加热或加压而与电极引线11(参照图2)熔接(粘接)的层。第一
粘接层2的表面为封装膜1的一个表面1a。第一粘接层2由树脂构成。
[0040]第一粘接层2主要包含酸改性聚烯烃。第一粘接层2“主要包含酸改性聚烯烃”是指,在构成第一粘接层2的树脂中,酸改性聚烯烃的含有率最高。第一粘接层2优选相对于第一粘接层2的总量包含50质量%以上的酸改性聚烯烃(优选包含超过50质量%的酸改性聚烯烃)。第一粘接层2优选相对于第一粘接层2的总量包含80质量%以上的酸改性聚烯烃。
[0041]第一粘接层2可以相对于第一粘接层2的总量包含100质量%的酸改性聚烯烃。
[004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粘接层2“主要包含酸改性聚烯烃”是指,第一粘接层2相对于第一粘接层2的总量包含80质量%以上且100质量%以下的酸改性聚烯烃的方式。
[0043]作为构成第一粘接层2的聚烯烃,可列举聚丙烯、聚乙烯、聚
‑1‑
丁烯、聚异丁烯等。其中,聚丙烯因柔软性优异而优选。以下,有时将聚丙烯简称为“PP”。
[0044]聚烯烃也可以是丙烯与乙烯的共聚物(丙烯

乙烯共聚物)。其中,优选丙烯与乙烯的无规共聚物。聚烯烃可以为丙烯与烯烃系单体的共聚物。作为烯烃系单体,可列举1

丁烯、异丁烯、1

己烯等。
[0045]酸改性聚烯烃是用不饱和羧酸或其衍生物改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封装膜,其特征在于,将金属制的第一基体与第二基体之间封装,所述封装膜具备:第一粘接层,其主要包含酸改性聚烯烃并粘接于所述第一基体;第二粘接层,其主要包含聚烯烃并粘接于所述第二基体;以及基材层,其设置于所述第一粘接层与所述第二粘接层之间,将所述封装膜的整体厚度设为100,则所述第一粘接层的厚度为25以上且70以下,将所述封装膜的整体厚度设为100,则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25以上且70以下,将所述封装膜的整体厚度设为100,则所述第二粘接层的厚度为5以上且50以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装膜,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基材层的树脂的熔点高于构成所述第一粘接层或第二粘接层的树脂的熔点。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封装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竹山俊辅樱木乔规目黑敦史清水崇
申请(专利权)人:藤森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