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冲片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49438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5:11
缓冲片(30)具有:多个主支承部(31),它们在预定的基准方向(Y)上延伸,以宽幅面(31a)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一构件(A)接触的状态且以与宽幅面(31a)背对的窄幅面(31b)与第二构件(B)接触的状态配置;及带状的连结部(32),其将相邻的主支承部(31)连结,以与第一构件(A)接触的状态且以与第二构件(B)具有距离的状态配置。在主支承部(31)的宽幅面(31a)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形成有在基准方向(Y)上延伸且在第一构件(A)侧开口的主凹部(31c)。在主支承部(31)与连结部(32)的边界部分形成有副凹部(33、34),该副凹部在基准方向(Y)上延伸,在第一构件(A)及第二构件(B)的至少一侧开口,且开口宽度比主凹部(31c)小。凹部(31c)小。凹部(31c)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缓冲片及其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缓冲片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例如,在专利文献1

3中记载了在层叠有多个电池单元的电池模块中,在电池单元之间配置吸收电池单元的变形的缓冲片。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缓冲片(称为间隔件)具备与电池单元接触的凸状部,在凸状部的背面侧形成有凹部(称为间隔部、空间部)。通过使凸状部在背面侧具有凹部,在电池单元发生了膨胀变形的情况下,凸状部能够在厚度方向上弹性变形。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第2012

59380号公报
[0006]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第2018

81790号公报
[0007]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第2019

12899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
[0009]在随着电池单元的膨胀变形而夹着缓冲片的两个电池单元的间隔距离变短的情况下,缓冲片的凸状部的压缩变形量变大。随着凸状部的压缩变形,凸状部的背面侧的凹部的体积变小。这样,能够吸收凹部的体积量的弹性变形。但是,若成为凹部被填充的状态,则凸状部的支承力急剧变大。
[0010]因此,为了进一步增大缓冲片的厚度方向的变形量,能够通过增大凸状部的背面侧的凹部来实现。但是,为了确保凸状部的刚性(凸状部的支承力),增大凹部并不容易。
[0011]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背景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缓冲片及其制造方法,该缓冲片能够充分地具有缓冲片的支承力,并且能够增大缓冲片的厚度方向的变形量。
[0012]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0013]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涉及一种缓冲片,其由弹性材料形成,并被夹在对置的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之间,所述缓冲片具备:
[0014]多个主支承部,它们在所述缓冲片的面方向上的预定的基准方向上延伸,形成为在与所述基准方向正交的截面中具有背对的宽幅面以及窄幅面的窄头形状,并以所述宽幅面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一构件接触的状态且以所述窄幅面与所述第二构件接触的状态配置;以及
[0015]带状的连结部,其在相邻的所述主支承部中将所述窄头形状的倾斜侧面中的所述宽幅面侧彼此连结,以与所述第一构件接触的状态且以与所述第二构件具有距离的状态配置,
[0016]在所述主支承部的所述宽幅面中的所述窄头形状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形成有在
所述基准方向上延伸且在所述第一构件侧开口的主凹部,
[0017]在所述主支承部与所述连结部的边界部分,形成有在所述基准方向上延伸且在所述第一构件以及所述第二构件的至少一方侧开口且开口宽度比所述主凹部小的副凹部。
[0018]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式涉及上述缓冲片的制造方法,在所述制造方法中,
[0019]使用以树脂或弹性体为主材的弹性材料,利用挤出机使挤出方向与所述基准方向一致,将与挤出方向正交的截面形状挤出成形为C字状或U字状,
[0020]以所述主凹部以及所述副凹部为起点,以挤出成形的所述C字状或所述U字状的狭缝成为两端的方式展开。
[0021]专利技术效果
[0022]根据上述的缓冲片,在主支承部的宽幅面侧形成有主凹部。因此,在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的间隔距离变短的情况下,主支承部以减小主凹部的体积的方式在高度方向上变形。这样,主凹部作为吸收主支承部的变形的区域而发挥功能。
[0023]另外,副凹部形成于主支承部与连结部的边界部分。因此,在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的间隔距离变短的情况下,除了主凹部之外,副凹部还作为吸收主支承部的变形的区域而发挥功能。
[0024]进一步地,通过在主支承部的宽幅面侧形成有主凹部,从而在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的间隔距离变短的情况下,主支承部欲以宽幅面的宽度扩大的方式变形。其结果是,连结部从相邻的主支承部在连结部的带宽方向上承受压缩载荷。此时,连结部容易以副凹部为起点在带宽方向上压曲。即,连结部成为随着主支承部的宽幅面的扩大而以副凹部为起点向第二构件侧弯曲变形为凸状的状态。通过连结部的弯曲变形,主支承部能够在面方向上进一步变形,能够增大主支承部的高度方向的变形量。
[0025]这样,通过形成主凹部以及副凹部,主凹部、副凹部、主支承部的倾斜侧面的相邻空间作为吸收主支承部的变形的区域而发挥功能。其结果是,能够增大主支承部的高度方向的变形量。另外,由于不是仅有主凹部作为吸收主支承部的变形的区域而发挥功能的构造,因此能够确保主支承部的宽度方向两侧的倾斜腰部的刚性,作为结果能够充分确保主支承部的支承力。
[0026]假设在利用挤出机对平板状的缓冲片进行挤出成形的情况下,挤出机的模具的最大宽度需要为缓冲片的宽度以上。因此,若缓冲片的宽度变大,则挤出机的模具大型化。但是,如上所述,根据缓冲片的制造方法,通过挤出机将与挤出方向正交的截面形状挤出成形为C字状或U字状,然后以C字状或U字状的狭缝成为两端的方式展开,由此制造缓冲片。因此,挤出机的模具能够比缓冲片的宽度小。
[0027]另外,在将挤出成形的具有C字状或U字状的截面形状的预成形品展开时,以主凹部以及副凹部为起点。因此,即使在利用挤出机挤出成形为C字状或U字状后展开,也能够使缓冲片成为所期望的形状。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表示应用了缓冲片的电池模块的图,表示电池单元未膨胀的状态。
[0029]图2表示在图1所示的电池模块中电池单元伴随充满电的最大膨胀状态。
[0030]图3是第一例的缓冲片的立体图。
[0031]图4是第一例的缓冲片的放大主视图,表示基准状态(非变形时的状态)。
[0032]图5是第一例的缓冲片的放大主视图,表示变形时的状态。
[0033]图6是第二例的缓冲片的放大主视图,表示基准状态(非变形时的状态)。
[0034]图7是第二例的缓冲片的放大主视图,表示变形时的状态。
[0035]图8是第三例的缓冲片的放大主视图,表示基准状态(非变形时的状态)。
[0036]图9是第四例的缓冲片的放大主视图,表示基准状态(非变形时的状态)。
[0037]图10是第五例的缓冲片的放大主视图,表示基准状态(非变形时的状态)。
[0038]图11是第六例的缓冲片的立体图。
[0039]图12是第七例的缓冲片的立体图。
[0040]图13是表示缓冲片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0041]图14是表示挤出成形后的缓冲片的立体图。
[0042]图15是挤出成形后的缓冲片的放大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3](1.缓冲片的适用对象)
[0044]缓冲片夹在对置的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之间,具有在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接近的情况下缓和施加于第一构件以及第二构件的载荷的功能。特别是,缓冲片将与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接触的状态作为基准状态,在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从该基准状态接近的情况下发挥缓冲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缓冲片,其由弹性材料形成,并被夹在对置的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之间,其中,所述缓冲片具备:多个主支承部,它们在所述缓冲片的面方向上的预定的基准方向上延伸,形成为在与所述基准方向正交的截面中具有背对的宽幅面以及窄幅面的窄头形状,并以所述宽幅面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一构件接触的状态且以所述窄幅面与所述第二构件接触的状态配置;以及带状的连结部,其在相邻的所述主支承部中将所述窄头形状的倾斜侧面中的所述宽幅面侧彼此连结,以与所述第一构件接触的状态且以与所述第二构件具有距离的状态配置,在所述主支承部的所述宽幅面中的所述窄头形状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形成有在所述基准方向上延伸且在所述第一构件侧开口的主凹部,在所述主支承部与所述连结部的边界部分,形成有在所述基准方向上延伸且在所述第一构件以及所述第二构件的至少一方侧开口且开口宽度比所述主凹部小的副凹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片,其中,所述副凹部的从开口起的深度比所述主凹部的从开口起的深度浅。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缓冲片,其中,在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的间隔距离变短的情况下,所述主支承部进行压缩变形,并且以所述宽幅面的宽度在宽度方向上扩大的方式进行变形,随着所述主支承部的变形,以所述副凹部为起点,所述连结部的带宽方向的截面向所述第二构件侧弯曲变形为凸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缓冲片,其中,所述副凹部在所述第一构件侧开口,所述连结部以所述副凹部的开口宽度发生变化的变形为起点而弯曲变形为所述凸状。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缓冲片,其中,所述副凹部在所述第二构件侧开口,所述连结部以所述副凹部的开口宽度发生变化的变形为起点而弯曲变形为所述凸状。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缓冲片,其中,在弯曲变形为所述凸状的状态下,所述连结部按压所述第二构件。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缓冲片,其中,所述连结部在所述第二构件侧的面具备比所述主支承部的突出高度小的小突起,在所述连结部弯曲变形为所述凸状的状态下,所述小突起按压所述第二构件。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缓冲片,其中,所述连结部的所述第二构件侧的面在非变形状态下形成为平面状,在弯曲变形为所述凸状的状态下,所述连结部的所述第二构件侧的面按压所述第二构件。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缓冲片,其中,所述缓冲片还具备外支承部,所述外支承部位于多个所述主支承部的两外侧,经由所述连结部而与两端的所述主支承部连结,所述外支承部在所述基准方向上延伸,并形成为在与所述基准方向正交的截面中具有背对的宽幅面及窄幅面的窄头形状,所述外支承部以所述宽幅面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一构件接触的状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牧野启二田中荣治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