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外壳注塑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9410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5: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医疗器械外壳注塑件,包括底座、定模、动模和用于驱动所述动模靠近或远离所述定模所采用的驱动机构,所述定模的上表面设置有凹陷,所述动模上正对所述凹陷设置有凸起,所述动模和定模合模后,所述动模、凸起和凹陷之间合围形成模腔,所述定模中设置有冷却腔,所述冷却腔中设置有冷却水,用于给冷却水制冷所采用的制冷机构,用于将冷却水搅拌均匀所采用的搅拌机构,所述凸起中设置有注塑口和吸附机构,所述注塑口用于给模腔注塑,所述吸附机构用于将成型后的外壳吸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能加快医疗检测胶囊外壳的成型冷却速度,提高了注塑效率,还便于将成型后的外壳取出,操作方便。操作方便。操作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医疗器械外壳注塑件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生产
,具体为医疗器械外壳注塑件。

技术介绍

[0002]胶囊机器人是常见的医疗器械,胶囊机器人技术突破了国内外的被动式胶囊内镜只能随消化道的蠕动而运动、无法定位其在消化道内的准确位置、也不能被医生主动控制的技术局限,在独创的磁场精确控制技术的控制下,使被动式胶囊内镜变为“有眼有脚”的胶囊机器人。
[0003]然而在对医疗检测胶囊外壳进行生产注塑时,需要使用到注塑模具进行注塑操作,现有市场上医疗检测胶囊外壳注塑模具不具备冷却效果好的功能,在注塑完成后,需要冷却很长一段时间后才能进行取料操作,降低了注塑效率;此外,由于医疗检测胶囊外壳的形状特殊,成型后的医疗检测胶囊外壳很难从注塑模具中取出,操作极其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的不足,提供医疗器械外壳注塑件,既能加快医疗检测胶囊外壳的成型冷却速度,提高了注塑效率,还便于将成型后的外壳取出,操作方便。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医疗器械外壳注塑件,包括底座,固定在所述底座上的定模,设置于所述定模上方的动模,用于驱动所述动模靠近或远离所述定模所采用的驱动机构,所述定模的上表面设置有凹陷,所述动模上正对所述凹陷设置有凸起,所述动模和定模合模后,所述动模、凸起和凹陷之间合围形成模腔,所述定模中设置有冷却腔,所述冷却腔中设置有冷却水,用于给冷却水制冷所采用的制冷机构,用于将冷却水搅拌均匀所采用的搅拌机构,所述凸起中设置有注塑口和吸附机构,所述注塑口用于给模腔注塑,所述吸附机构用于将成型后的外壳吸住。
[0007]进一步,所述制冷机构为多片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制冷端朝向所述冷却腔设置,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制热端朝向所述定模外部设置,所述冷却腔中设置有多片吸热翅片,所述吸热翅片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制冷端,所述定模的外侧设置有多片放热翅片,所述放热翅片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制热端。
[0008]进一步,所述搅拌机构包括竖直设置于所述冷却腔中的搅拌轴,设置于所述搅拌轴上的多片搅拌叶片,所述搅拌轴的底端穿出所述冷却腔的底部后、连接有搅拌电机。
[0009]进一步,所述凸起的底端设置有多个盲孔,所述动模上设置有多个连通所述盲孔的负压通道,所述盲孔和负压通道一一对应,所述负压通道中设置有负压管;所述吸附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动模上的负压座和负压泵,设置于所述盲孔底端的电动推杆,和滑动连接在所述盲孔中的堵块,所述负压座中设置有负压腔,所述负压泵的进气端设置有进气主管,所述进气主管的进气端连通所述负压腔,所述负压管远离所述盲孔的一端连通所述负压
腔,所述电动推杆的输出端竖直向下伸出驱动连接所述堵块,所述电动推杆的输出端处于伸出状态时,所述堵块的底端与凸起的底面齐平。
[0010]进一步,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在底座上的支架,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杆头竖直向下伸出驱动连接所述动模。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实际应用中,注塑时,通过驱动机构驱动动模下移,使动模和定模之间合围形成模腔,通过注塑口往模腔中注塑;注塑完成后,通过制冷机构给冷却腔中的水制冷,通过搅拌机构将冷却水搅拌均匀,使注塑成型后的外壳迅速冷却;外壳冷却后,通过吸附机构将外壳吸附在凸起上,驱动机构驱动动模上升,即可将成型后的外壳带出凹陷,吸附机构将外壳松开,即可将成型后的外壳取下;本技术既能加快医疗检测胶囊外壳的成型冷却速度,提高了注塑效率,还便于将成型后的外壳取出,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5]附图标记:底座1;定模2;凹陷21;冷却腔22;动模3;凸起 31;注塑口32;盲孔33;负压通道34;负压管35;驱动机构4;模腔5;半导体制冷片61;吸热翅片62;放热翅片63;搅拌轴71;搅拌叶片72;搅拌电机73;负压座81;负压泵82;电动推杆83;堵块84;进气主管85。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如图1和图2所示,医疗器械外壳注塑件,包括底座1,固定在所述底座1上的定模2,设置于所述定模2上方的动模3,用于驱动所述动模3靠近或远离所述定模2所采用的驱动机构4,所述定模2 的上表面设置有凹陷21,所述动模3上正对所述凹陷21设置有凸起 31,所述动模3和定模2合模后,所述动模3、凸起31和凹陷21之间合围形成模腔5,所述定模2中设置有冷却腔22,所述冷却腔22 中设置有冷却水,用于给冷却水制冷所采用的制冷机构,用于将冷却水搅拌均匀所采用的搅拌机构,所述凸起31中设置有注塑口32和吸附机构,所述注塑口32用于给模腔5注塑,所述吸附机构用于将成型后的外壳吸住。
[0017]注塑时,通过驱动机构4驱动动模3下移,使动模3和定模2之间合围形成模腔5,通过注塑口32往模腔5中注塑;注塑完成后,通过制冷机构给冷却腔22中的水制冷,通过搅拌机构将冷却水搅拌均匀,使注塑成型后的外壳迅速冷却;外壳冷却后,通过吸附机构将外壳吸附在凸起31上,驱动机构4驱动动模3上升,即可将成型后的外壳带出凹陷21,吸附机构将外壳松开,即可将成型后的外壳取下;本技术既能加快医疗检测胶囊外壳的成型冷却速度,提高了注塑效率,还便于将成型后的外壳取出,操作方便。
[0018]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制冷机构为多片半导体制冷片61,所述半导体制冷片61的制冷端朝向所述冷却腔22设置,所述半导体制冷片61的制热端朝向所述定模2外部设置,所述冷却腔22中设置有多片吸热翅片62,所述吸热翅片62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半导体制冷片 61的制冷端,所述定模2的外侧设置有多片放热翅片63,所述放热翅片63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半导体制冷片61的制热端;本实施例中,通过半导体制冷片61的制冷端给冷却腔22的水制冷,通过吸热翅片 62增大半导体制冷片61制冷端的制冷面积;通过半导体制冷片61 的
制热端散热,通过放热翅片63增大半导体制冷片61制热端的散热面积。
[0019]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搅拌机构包括竖直设置于所述冷却腔 22中的搅拌轴71,设置于所述搅拌轴71上的多片搅拌叶片72,所述搅拌轴71的底端穿出所述冷却腔22的底部后、连接有搅拌电机 73;本实施例中,当制冷机构在制冷过程中,通过搅拌电机73驱动搅拌轴71带动搅拌叶片72旋转搅拌,使冷却水的温度降温更均匀。
[0020]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凸起31的底端设置有多个盲孔33,所述动模3上设置有多个连通所述盲孔33的负压通道34,所述盲孔33 和负压通道34一一对应,所述负压通道34中设置有负压管35;所述吸附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动模3上的负压座81和负压泵82,设置于所述盲孔33底端的电动推杆83,和滑动连接在所述盲孔33中的堵块84,所述负压座81中设置有负压腔,所述负压泵82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医疗器械外壳注塑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固定在所述底座(1)上的定模(2),设置于所述定模(2)上方的动模(3),用于驱动所述动模(3)靠近或远离所述定模(2)所采用的驱动机构(4),所述定模(2)的上表面设置有凹陷(21),所述动模(3)上正对所述凹陷(21)设置有凸起(31),所述动模(3)和定模(2)合模后,所述动模(3)、凸起(31)和凹陷(21)之间合围形成模腔(5),所述定模(2)中设置有冷却腔(22),所述冷却腔(22)中设置有冷却水,用于给冷却水制冷所采用的制冷机构,用于将冷却水搅拌均匀所采用的搅拌机构,所述凸起(31)中设置有注塑口(32)和吸附机构,所述注塑口(32)用于给模腔(5)注塑,所述吸附机构用于将成型后的外壳吸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器械外壳注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机构为多片半导体制冷片(61),所述半导体制冷片(61)的制冷端朝向所述冷却腔(22)设置,所述半导体制冷片(61)的制热端朝向所述定模(2)外部设置,所述冷却腔(22)中设置有多片吸热翅片(62),所述吸热翅片(62)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半导体制冷片(61)的制冷端,所述定模(2)的外侧设置有多片放热翅片(63),所述放热翅片(63)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半导体制冷片(61)的制热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器械外壳注塑件,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超王奎陈祖雄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爱友精密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