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牵伸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7994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3: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关节牵伸支具。工作时,根据压力感应器感应的压力信息,控制器能相应及时地获取到关节的牵伸力矩,根据牵伸力矩相应控制动力机构正向牵伸工作、反向牵伸工作以及能控制在某一夹角的停留时间。如此,一方面,利用动力机构提供关节康复牵伸中屈曲、伸直所需的动力扭矩。克服了以往治疗需要患者手动频繁调整、占用患者许多时间精力且依从性低的弊端,极大地增加康复治疗的便捷性、提高康复训练计划的完成质量;另一方面,能长时间使用,减少对医生的依赖,从而能大大降低成本。从而能大大降低成本。从而能大大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关节牵伸支具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关节牵伸支具。

技术介绍

[0002]关节外伤后或手术后,需要对其固定来限制关节一段时间的活动,以利于组织的快速修复。而在修复过程中会发生各种软组织挛缩以及粘连,因此去除关节固定装置后,患者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关节僵硬,即活动范围部分或完全丧失,这种关节功能障碍在临床上非常多见。关节功能障碍(尤其是膝/肘关节屈伸功能障碍)会极大地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0003]牵伸疗法是获得更大关节活动范围的主要康复手段,可用于治疗因软组织挛缩导致的关节僵硬。其原理是关节囊、肌腱、韧带等软组织具有黏弹特性,在关节运动的终末位置进行持续牵伸,即可被诱导发生塑性形变(永久伸长)。静态渐进性牵伸(Static progressive stretching,SPS)是指将关节固定在运动范围末端某一位置施加牵伸力,随着软组织被拉长,维持这个位置所需的力减少,然后推进固定位置,如此重复,获得逐步增加的关节运动角度。然而,传统的牵伸支具通常存在牵伸强度无法客观量化、牵伸推荐时间没有统一的缺陷,使得牵伸支具在患者关节上的使用完全依赖于医生的经验执行,导致康复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关节牵伸支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技术问题。
[0005]其技术方案如下:提供一种关节牵伸支具,所述关节牵伸支具包括:第一支撑组件与第二支撑组件,所述第一支撑组件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组件设有用于支撑肢体的支撑面;动力机构,用于驱动第一支撑组件与第二支撑组件中的一者相对另一者转动;压力感应器,所述压力感应器的数量为至少三个,各所述压力传感器不共线且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上,以用于感应所述支撑面上至少三个不同位置所受到的压力信息;以及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压力感应器及所述动力机构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通过收集所述压力感应器反馈的压力信息得到合力力矩,并基于所述合力力矩控制所述动力机构动作。
[0006]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组件的支撑面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的转动轴线的距离可调;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距离感应器;所述距离感应器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0007]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距离感应器为位移感应器,所述位移感应器用于感应所述支撑面在移动调整后的位置相对于所述转动轴线的位移量,以得到所述支撑面在移动调整后相对于所述转动轴线的力臂长度。
[0008]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距离感应器为位移感应器,所述位移感应器用于感应所述支撑面在移动调整后的位置相对于所述支撑面在移动调整前的位置的位移量,所述控
制器用于根据所述位移量以及所述支撑面在移动调整前相对于所述转动轴线的初始间距值得到所述支撑面在移动调后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的转动轴线的力臂长度。
[0009]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关节牵伸支具还根据压力感应器反馈的压力信息确定施力中心,所述控制器设定坐标系并基于所述施力中心在所述坐标系中的坐标值得到所述施力中心相对于所述转动轴线的力臂长度。
[0010]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关节牵伸支具还包括角度感应器,所述角度感应器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角度感应器用于感应所述第一支撑组件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的夹角。
[0011]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臂与第一支撑护套,所述第一支撑护套装设于所述第一支臂上,所述第一支撑护套设有所述支撑面,所述压力感应器设置于所述支撑面上;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包括第二支臂与第二支撑护套,所述第二支撑护套装设于所述第二支臂上,所述第二支臂与所述第一支臂转动相连。
[0012]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动力机构为单向电机或双向回转电机;和/或,所述关节牵伸支具还包括显示器,所述显示器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0013]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关节牵伸支具还包括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分别与所述动力机构、所述压力感应器以及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和/或,所述关节牵伸支具上设有电源插孔、USB接口以及电源插头中的至少一个。
[0014]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关节牵伸支具还包括机械限位件,所述机械限位件设置于所述动力机构、所述第一支撑组件或所述第二支撑组件三者之一上,用于使得所述第一支撑组件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在预设角度范围内转动。
[0015]上述的关节牵伸支具,工作时,根据压力感应器感应的压力信息,控制器能相应及时地获取到关节的牵伸力矩,根据牵伸力矩相应控制动力机构正向牵伸工作、反向牵伸工作以及能控制在某一夹角的停留时间。如此,一方面,利用动力机构提供关节康复牵伸中屈曲、伸直所需的动力扭矩。克服了以往治疗需要患者手动频繁调整、占用患者许多时间精力且依从性低的弊端,极大地增加康复治疗的便捷性、提高康复训练计划的完成质量;另一方面,能长时间使用,减少对医生的依赖,从而能大大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0016]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关节牵伸支具的其中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关节牵伸支具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关节牵伸支具的第一支撑组件的仰视图;
[0021]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关节牵伸支具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0022]图5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关节牵伸支具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0023]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关节牵伸支具的控制装置示意图。
[0024]10、第一支撑组件;11、第一支臂;12、第一支撑护套;121、支撑面;20、第二支撑组件;21、第二支臂;22、第二支撑护套;30、动力机构;40、压力感应器;50、角度感应器;61、夹角调整模块;62、第一获取模块;63、计算模块;64、控制模块;65、设定模块;66、显示模块;67、第二获取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6]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关节包括膝关节、肘关节、腕关节、踝关节、髋关节、肩关节、手足部关节和颞下颌关节等人体或动物体全身各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关节牵伸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节牵伸支具包括:第一支撑组件与第二支撑组件,所述第一支撑组件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组件设有用于支撑肢体的支撑面;动力机构,用于驱动第一支撑组件与第二支撑组件中的一者相对另一者转动;压力感应器,所述压力感应器的数量为至少三个,各所述压力感应器不共线且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上,以用于感应所述支撑面上至少三个不同位置所受到的压力信息;以及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压力感应器及所述动力机构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通过收集所述压力感应器反馈的压力信息得到合力力矩,并基于所述合力力矩控制所述动力机构动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关节牵伸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的支撑面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的转动轴线的距离可调;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距离感应器;所述距离感应器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关节牵伸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距离感应器为位移感应器,所述位移感应器用于感应所述支撑面在移动调整后的位置相对于所述转动轴线的位移量,以得到所述支撑面在移动调整后相对于所述转动轴线的力臂长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关节牵伸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距离感应器为位移感应器,所述位移感应器用于感应所述支撑面在移动调整后的位置相对于所述支撑面在移动调整前的位置的位移量,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位移量以及所述支撑面在移动调整前相对于所述转动轴线的初始间距值得到所述支撑面在移动调后相对于所述转动轴线的力臂长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关节牵伸支具,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存义郁诗阳刘蔚轩黄超阮剑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