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牵伸组件与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2123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0 22: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关节牵伸组件与支具,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并需要小范围调整第一臂与第二臂的夹角时,使锁止组件切换到接合状态,即第二驱动件通过锁止组件固定地设置于转动轴上以与转动轴保持同步转动,驱动第一驱动件转动,第一驱动件驱动第二驱动件转动,第二驱动件驱动转动轴转动,转动轴带动第二臂转动,从而便实现了调整第一臂与第二臂间的夹角;当需要大范围地调整第一臂与第二臂的夹角时,使得锁止组件切换到分离状态,第二驱动件与转动轴绕其中心轴线能相互转动,即第二驱动件转动时不会同步带动转动轴转动,此时可以直接驱动第二臂大角度转动,能快速地将第一臂与第二臂的夹角调整到预设值,操作较为方便快捷。操作较为方便快捷。操作较为方便快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关节牵伸组件与支具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关节牵伸组件与支具。

技术介绍

[0002]关节外伤后或手术后,需要对其固定来限制关节一段时间的活动,以利于组织的快速修复。而在修复过程中会发生各种软组织挛缩以及粘连,因此去除关节固定装置后,患者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关节僵硬,即活动范围部分或完全丧失,这种关节功能障碍在临床上非常多见。关节功能障碍(尤其是膝/肘关节屈伸功能障碍)会极大地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0003]牵伸疗法是获得更大关节活动范围的主要康复手段,可用于治疗因软组织挛缩导致的关节僵硬。其原理是关节囊、肌腱、韧带等软组织具有黏弹特性,在关节运动的终末位置进行持续牵伸,即可被诱导发生塑性形变(永久伸长)。静态渐进性牵伸(Static progressive stretching,SPS)是指将关节固定在运动范围末端某一位置施加牵伸力,随着软组织被拉长,维持这个位置所需的力减少,然后推进固定位置,如此重复,获得逐步增加的关节运动角度。
[0004]目前,牵伸支具通常是包括转动连接的第一臂与第二臂。当需要调整第一臂与第二臂间的夹角时,仅能通过逐步缓慢调节的方式来驱动第一臂与第二臂两者相对转动,同时不能根据治疗需求而灵活使用多样化的方式实现第一臂与第二臂两者的相对转动,操作起来不方便,比较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关节牵伸组件与支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技术问题。
[0006]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关节牵伸组件,所述关节牵伸组件包括:第一臂、第二臂、转动轴,所述第一臂的一端与所述转动轴转动相连,所述第二臂的一端与所述转动轴固定相连,以使得所述第二臂能与所述转动轴保持同步转动;第一驱动件与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二驱动件相连,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驱动件转动,所述第二驱动件的中心轴线与所述转动轴的中心轴线重合;以及锁止组件,所述锁止组件可活动地与所述转动轴连接,所述锁止组件设有接合状态与分离状态;当所述锁止组件切换至所述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二驱动件通过所述锁止组件连接于所述转动轴上,以使得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转动轴受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而保持同步转动;当所述锁止组件切换至所述分离状态时,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转动轴绕其中心轴线能够相互转动。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件为蜗杆,所述第二驱动件为与所述蜗杆相配合的蜗轮。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件设有通孔,所述转动轴穿设于所述通孔中并与所述通孔间隙配合,所述转动轴还设有沿其中心轴线方向设置的轴向孔,以及位于所述转动轴的侧壁上并与所述轴向孔相连通的活动孔;所述锁止组件包括可活动地设于所述轴向
孔内的推动件,以及与所述推动件相互抵接的活动件;所述活动件活动地设置于所述活动孔中;所述推动件能驱动所述活动件朝向远离于所述中心轴线的方向移动以使得所述活动件与所述通孔的孔壁抵接固定,以及能驱动所述活动件朝向靠近于所述中心轴线的方向移动以使得所述活动件与所述通孔的孔壁分离。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活动孔为至少两个,所述活动件为至少两个并对应地设置于所述活动孔中。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孔的孔壁设有至少两个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与所述中心轴线的距离大于所述通孔的孔壁上其它部位到所述中心轴线的距离;当所述锁止组件切换到所述接合状态时,所述活动件与所述定位部抵接。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孔的轴向截面为多边形,所述多边形的顶点部为所述定位部。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边形为正多边形;和/或,所述活动件为圆球体或椭球体。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锁止组件切换至所述接合状态时,所述推动件位于第一位置;当锁止组件切换至分离状态时,所述推动件位于第二位置;所述关节牵伸组件还包括与所述推动件相连的复位件,所述复位件用于驱动所述推动件由所述第二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一位置。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活动孔为沿着远离于中心轴线的方向上孔径逐渐减小的锥形孔。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推动件为沿着所述中心轴线活动地设置于所述轴向孔的活动杆,所述推动件设有沿着中心轴线依次设置的第一抵接段与第二抵接段,所述第一抵接段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抵接段的直径,当所述第一抵接段与所述活动件抵接时,所述活动件与所述通孔的孔壁抵接固定;当所述第二抵接段与所述活动件抵接时,所述活动件与所述通孔的孔壁分离。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推动件为绕所述中心轴线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轴向孔的转动杆,所述转动杆设有与所述活动件位置相应的抵接段,所述抵接段的外壁面包括绕所述中心轴线设置的第一壁面与第二壁面,所述第一壁面与所述中心轴线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壁面与所述中心轴线的距离,当所述第一壁面与所述活动件抵接时,所述活动件与所述通孔的孔壁抵接固定;当所述第二壁面与所述活动件抵接时,所述活动件与所述通孔的孔壁分离。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关节牵伸组件还包括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驱动件上;所述限位机构用于在所述第二臂转动到极限角度位置时与所述第一臂相互抵接以限制所述第二臂转动。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安装板以及与所述安装板相连的插件,所述安装板转动地套设于所述转动轴上,所述第二驱动件绕所述中心轴线设置有间隔的多个插孔,所述插件能插设定位于任意一个所述插孔内。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件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臂的一端,所述第二驱动件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臂的一端。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臂的一端设有间隔的第一转动板与第二转动板,所述第一转动板与所述第二转动板均转动地套设于所述转动轴;所述第二臂的一端设有间隔的
第三转动板与第四转动板,所述第三转动板与所述第四转动板均套设于所述转动轴上并均能与所述转动轴保持同步转动;所述第三转动板、所述第一转动板、所述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转动板与所述第四转动板沿着所述中心轴线依次设置。
[00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板通过第一耐磨套套设于所述转动轴上,所述第二转动板通过第二耐磨套套设于所述转动轴上;所述转动轴上还套设有两个所述耐磨挡圈,其中一个所述耐磨挡圈位于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第一转动板之间,另一个所述耐磨挡圈位于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第二转动板之间。
[00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关节牵伸组件还包括角度传感器,所述角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臂上,所述角度传感器用于感应所述转动轴的转动角度。
[0023]本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关节牵伸支具,所述关节牵伸支具包括前述任意实施例所述的关节牵伸组件,还包括第一支撑护套与第二支撑护套,所述第一支撑护套与所述第一臂相连,所述第二支撑护套与所述第二臂相连。
[0024]有益效果:上述的关节牵伸组件与支具,在使用过程中,当需要小范围调整第一臂与第二臂的夹角时,使锁止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关节牵伸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节牵伸组件包括:第一臂、第二臂、转动轴,所述第一臂的一端与所述转动轴转动相连,所述第二臂的一端与所述转动轴固定相连,以使得所述第二臂能与所述转动轴保持同步转动;第一驱动件与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二驱动件相连,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驱动件转动,所述第二驱动件的中心轴线与所述转动轴的中心轴线重合;以及锁止组件,所述锁止组件可活动地与所述转动轴连接,所述锁止组件设有接合状态与分离状态;当所述锁止组件切换至所述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二驱动件通过所述锁止组件连接于所述转动轴上,以使得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转动轴受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而保持同步转动;当所述锁止组件切换至所述分离状态时,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转动轴绕其中心轴线能够相互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关节牵伸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为蜗杆,所述第二驱动件为与所述蜗杆相配合的蜗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关节牵伸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件设有通孔,所述转动轴穿设于所述通孔中并与所述通孔间隙配合,所述转动轴还设有沿其中心轴线方向设置的轴向孔,以及位于所述转动轴的侧壁上并与所述轴向孔相连通的活动孔;所述锁止组件包括可活动地设于所述轴向孔内的推动件,以及与所述推动件相互抵接的活动件;所述活动件活动地设置于所述活动孔中;所述推动件能驱动所述活动件朝向远离于所述中心轴线的方向移动以使得所述活动件与所述通孔的孔壁抵接固定,以及能驱动所述活动件朝向靠近于所述中心轴线的方向移动以使得所述活动件与所述通孔的孔壁分离。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关节牵伸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孔为至少两个,所述活动件为至少两个并对应地设置于所述活动孔中。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关节牵伸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孔壁设有至少两个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与所述中心轴线的距离大于所述通孔的孔壁上其它部位到所述中心轴线的距离;当所述锁止组件切换到所述接合状态时,所述活动件与所述定位部抵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关节牵伸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轴向截面为多边形,所述多边形的顶点部为所述定位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关节牵伸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边形为正多边形;和/或,所述活动件为圆球体或椭球体。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关节牵伸组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锁止组件切换至所述接合状态时,所述推动件位于第一位置;当锁止组件切换至分离状态时,所述推动件位于第二位置;所述关节牵伸组件还包括与所述推动件相连的复位件,所述复位件用于驱动所述推动件由所述第二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一位置。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关节牵伸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孔为沿着远离于中心轴线的方向上孔径逐渐减小的锥形孔。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关节牵伸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件为沿着所述中心轴线活动地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存义郁诗阳刘蔚轩黄超阮剑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