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预制混凝土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7961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3: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预制混凝土板,包括:第一L型预制混凝土板和第二L型预制混凝土板,两个第一L型预制混凝土板和两个第二L型预制混凝土板依次相连构成一个回形预制混凝土板,所述第一阶梯部横端面均匀立设有若干个预埋钢管,所述第二阶梯部横端面均匀开设有若干个预留钢管洞,所述第一阶梯部与第二阶梯部相配合,所述预留钢管洞与预埋钢管插接配合,所述第二L型预制混凝土板通过其两端的若干个预留钢管洞分别插接在两个第一L型预制混凝土板与第二L型预制混凝土板相邻一端的若干个预埋钢管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提高施工效率且能够保证施工质量的新型预制混凝土板。工质量的新型预制混凝土板。工质量的新型预制混凝土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预制混凝土板


[0001]本技术涉及工程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预制混凝土板。

技术介绍

[0002]砖胎模砌筑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物中,砖胎模是用砖砌体作为地下结构施工用的外侧模板,主要用于基础梁、承台、集水坑等部位施工。
[0003]目前,在电梯井施工过程中主要采用砖胎膜砌筑的方式进行施工,但是由于电梯井通常深度较深,砌筑基础砖胎膜施工过程中,由于砖胎膜砌筑不牢固、土质松软坍塌等原因会造成反复开挖的现象,严重影响施工进度且无法保证施工质量。
[0004]砖胎膜与地下结构连为一体,所以无法拆除,并且砖胎膜砌筑完成后需要等待砌体强度满足要求后才能回填土和夯实,影响工程进度。砖胎膜砌筑工程量大,需要大量灰砂砖,砌筑完成后还需要抹灰找平,工序繁杂,劳动力投入大,耗材多,浪费多,质量控制难,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预制混凝土板,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新型预制混凝土板,包括:第一L型预制混凝土板和第二L型预制混凝土板,所述第一L型预制混凝土板和第二L型预制混凝土板均设置有两块,所述第一L型预制混凝土板和第二L型预制混凝土板的两端夹角均为90
°
,两个第一L型预制混凝土板和两个第二L型预制混凝土板依次相连构成一个回形预制混凝土板,所述第一L型预制混凝土板两端分别开设有两个第一阶梯部,所述第一阶梯部横端面均匀立设有若干个预埋钢管,所述第二L型预制混凝土板两端分别开设有两个第二阶梯部,所述第二阶梯部横端面均匀开设有若干个预留钢管洞,所述第一阶梯部与第二阶梯部相配合,所述预留钢管洞与预埋钢管插接配合,所述第二L型预制混凝土板通过其两端的若干个预留钢管洞分别插接在两个第一L型预制混凝土板与第二L型预制混凝土板相邻一端的若干个预埋钢管上。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L型预制混凝土板和第二L型预制混凝土板的板厚相同且不低于80mm,所述第一L型预制混凝土板和第二L型预制混凝土板的板高相同。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阶梯部相对于第一阶梯部颠倒设置,所述第一阶梯部横端面的长度与第二阶梯部横端面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一阶梯部与第二阶梯部的上部侧端面高度相同,所述第一阶梯部与第二阶梯部的下部侧端面高度相同。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阶梯部横端面设置于第一L型预制混凝土板板高1/2处,所述第二阶梯部横端面设置于第二L型预制混凝土板板高1/2处。
[0011]进一步的,所述预埋钢管直径为48mm,所述预埋钢管的长度不小于第一L型预制混凝土板板高的1/3,且单侧若干个预埋钢管预埋区域的长度不小于第一L型预制混凝土板单
侧板长的1/4。
[0012]进一步的,所述预留钢管洞的深度大于预埋钢管露出部分的长度。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采用两块第一L型预制混凝土板和两块第二L型预制混凝土板组合成的回形预制混凝土板,使得在电梯井施工效率大大提高,且安装操作方便,同时预制混凝土板的尺寸大小可根据现场操作需要进行现场制作,通过第一L型预制混凝土板上的若干个预埋钢管与第二L型预制混凝土板上的若干个预留钢管洞配合使用,使组装后的回形预制混凝土板具有较高的支护强度,且抗震性较好。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视图;
[0016]图2是本技术第一L型预制混凝土板的结构视图;
[0017]图3是本技术第二L型预制混凝土板的结构视图。
[0018]附图中的标号为:1

第一L型预制混凝土板,2

第二L型预制混凝土板,3

预埋钢管,4

预留钢管洞。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0]参见图1~3所示,一种新型预制混凝土板,包括:第一L型预制混凝土板1和第二L型预制混凝土板2,第一L型预制混凝土板1和第二L型预制混凝土板2均设置有两块,第一L型预制混凝土板1和第二L型预制混凝土板2的两端夹角均为90
°
,两个第一L型预制混凝土板1和两个第二L型预制混凝土板2依次相连构成一个回形预制混凝土板,第一L型预制混凝土板1两端分别开设有两个第一阶梯部,第一阶梯部横端面均匀立设有若干个预埋钢管3,第二L型预制混凝土板2两端分别开设有两个第二阶梯部,第二阶梯部横端面均匀开设有若干个预留钢管洞4,第一阶梯部与第二阶梯部相配合,预留钢管洞4与预埋钢管3插接配合,第二L型预制混凝土板2通过其两端的若干个预留钢管洞4分别插接在两个第一L型预制混凝土板1与第二L型预制混凝土板2相邻一端的若干个预埋钢管3上。
[0021]第一L型预制混凝土板1和第二L型预制混凝土板2的板厚相同且不低于80mm,使安装后的回形预制混凝土板具有很高的支护强度,第一L型预制混凝土板1和第二L型预制混凝土板2的板高相同,使得组装后的回形预制混凝土板的底端面和顶端面均平整无凸起,方便施工。
[0022]第二阶梯部相对于第一阶梯部颠倒设置,第一阶梯部横端面的长度与第二阶梯部横端面的长度相同,第一阶梯部与第二阶梯部的上部侧端面高度相同,第一阶梯部与第二阶梯部的下部侧端面高度相同。
[0023]第一阶梯部横端面设置于第一L型预制混凝土板1板高1/2处,第二阶梯部横端面设置于第二L型预制混凝土板2板高1/2处。
[0024]预埋钢管3直径为48mm,预埋钢管3的长度不小于第一L型预制混凝土板1板高的1/3,且单侧若干个预埋钢管3预埋区域的长度不小于第一L型预制混凝土板1单侧板长的1/4,使第一L型预制混凝土板1和第二L型预制混凝土板2连接部分具有较高的强度,保证整个回
形预制混凝土板的支护强度。
[0025]预留钢管洞4的深度大于预埋钢管3露出部分的长度,保证第二L型预制混凝土板2与第一L型预制混凝土板1能够完美的组合在一起。
[0026]在制作该装置的时候,首先根据现场实际需求将预埋钢管3预埋进第一L型预制混凝土板1中,同时在第二L型预制混凝土板2上预留与预埋钢管3相匹配的预留钢管洞4,待第一L型预制混凝土板1和第二L型预制混凝土板2预制完成后即可进行现场施工,现场施工的时候,将两块第一L型预制混凝土板1吊装至矩形电梯井底部两个对角的位置处,然后在分别将两块第二L型预制混凝土板2吊装至矩形电梯井底部另外两个对角处,在进行吊装组装的时候,需要将一块第二L型预制混凝土板2两端的若干个预留钢管洞4分别插接在两个第一L型预制混凝土板1与第二L型预制混凝土板2相邻一端的若干个预埋钢管3上,吊装完成后即可形成一个回形的预制混凝土板,将该回形预制混凝土板作为电梯井的支护模板,使得在电梯井施工效率大大提高,且安装操作方便,同时预制混凝土板的尺寸大小可根据现场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预制混凝土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L型预制混凝土板(1)和第二L型预制混凝土板(2),所述第一L型预制混凝土板(1)和第二L型预制混凝土板(2)均设置有两块,所述第一L型预制混凝土板(1)和第二L型预制混凝土板(2)的两端夹角均为90
°
,两个第一L型预制混凝土板(1)和两个第二L型预制混凝土板(2)依次相连构成一个回形预制混凝土板,所述第一L型预制混凝土板(1)两端分别开设有两个第一阶梯部,所述第一阶梯部横端面均匀立设有若干个预埋钢管(3),所述第二L型预制混凝土板(2)两端分别开设有两个第二阶梯部,所述第二阶梯部横端面均匀开设有若干个预留钢管洞(4),所述第一阶梯部与第二阶梯部相配合,所述预留钢管洞(4)与预埋钢管(3)插接配合,所述第二L型预制混凝土板(2)通过其两端的若干个预留钢管洞(4)分别插接在两个第一L型预制混凝土板(1)与第二L型预制混凝土板(2)相邻一端的若干个预埋钢管(3)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预制混凝土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L型预制混凝土板(1)和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增卫侯俊杰戴硕董波胡琼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