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灌装三通单向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7095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3: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灌装三通单向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内设有主流道,所述阀体上还设有与主流道连通的吸液流道和送液流道,且所述吸液流道的端部设有单向吸液阀结构;所述送液流道的端部设有单向送液阀结构;所述阀体上设有与主流道连通的通液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阀体上设有单向吸液阀结构和单向送液阀结构,从而使得灌装泵具有灌装和吸液两个功能,在实际生产时只需一个灌装泵就可,无需另设向储液筒进行吸液调料的送液泵,从而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本。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灌装三通单向阀


[0001]本技术涉及灌装阀门
,具体为一种灌装三通单向阀。

技术介绍

[0002]在果汁、奶类,植物蛋白饮料等液体产品的生产过程中,灌装是不可或缺的一道工序;现有的灌装系统中灌装泵仅仅是起到灌装的作用,在向储液筒添加液体原料时则需要增设输送泵进行加料,从而使得生产设备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4]本技术一种灌装三通单向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内设有主流道,所述阀体上还设有与主流道连通的吸液流道和送液流道,且所述吸液流道的端部设有单向吸液阀结构;所述送液流道的端部设有单向送液阀结构;所述阀体上设有与主流道连通的通液管。
[000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单向吸液阀结构包括设置在阀体上的且与吸液流道的端口连通的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安装有密封块,所述密封块上设有与吸液流道连通的第一流腔,所述密封块上还设有与第一流腔连通的第一通道,阀体上固定有对密封块进行防脱的防脱端盖;所述防脱端盖设有与第一通道连通的吸液口;所述第一通道与第一流腔与连接处设有上宽下窄的圆台型的第一变径口,所述第一流腔内放置有直径大于第一通道的第一密封钢球。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密封块与阀体之间设有第一通液挡圈。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密封块与阀体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防脱端盖与密封块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单向送液阀结构包括设在阀体上的且与送液流道连通的第二流腔,第二流腔与送液流道之间设有上宽下窄的圆台型的第二变径口,所述阀体上固定有对第二流腔进行遮盖的外盖,所述第二流腔内放置有直径大于送液流道的第二密封钢球。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盖与阀体之间设有第二通液挡圈。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盖与阀体之间设有第三橡胶密封圈。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该种灌装三通单向阀在阀体上设有单向吸液阀结构和单向送液阀结构,在使用的时候,若灌装泵处于灌装状态,则在单向吸液阀结构的单向流通性的作用下,对吸液流道进行闭合,而单向送液阀结构则自动打开,使得灌装泵进行灌装工作;而当灌装泵对储液筒进行吸液时则,单向送液阀结构将送液流道闭合,同时单向吸液阀结构开启,则吸液流道与主流道连通;从而使得灌装泵具有灌装和吸液两个功能,在实际生产时只需一个灌装泵就可,
无需另设向储液筒进行吸液调料的送液泵,从而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0013]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4]图1是本技术一种灌装三通单向阀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一种灌装三通单向阀的阀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阀体;2、主流道;3、吸液流道;4、送液流道;5、单向吸液阀结构;501、安装腔;502、密封块;503、第一流腔; 504、第一通道;505、防脱端盖;506、吸液口;507、第一变径口;508、第一密封钢球;509、第一通液挡圈;510、第一密封圈; 511、第二密封圈;6、单向送液阀结构、601、第二流腔;602、第二变径口;603、外盖;604、第二密封钢球;605、第二通液挡圈;606、第三橡胶密封圈;7、通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8]实施例:如图1

2所示,本技术一种灌装三通单向阀,包括阀体1,所述阀体1内设有主流道2,所述阀体1上还设有与主流道2连通的吸液流道3和送液流道4,且所述吸液流道3的端部设有单向吸液阀结构5;所述送液流道4的端部设有单向送液阀结构6;所述阀体1上设有与主流道2连通的通液管7。在阀体1上设有单向吸液阀结构5和单向送液阀结构6,在使用的时候,若灌装泵处于灌装状态,则在单向吸液阀结构5的单向流通性的作用下,对吸液流道3进行闭合,而单向送液阀结构6则自动打开,使得灌装泵进行灌装工作;而当灌装泵对储液筒进行吸液时则,单向送液阀结构6将送液流道4闭合,同时单向吸液阀结构5开启,则吸液流道3与主流道2连通;从而使得灌装泵具有灌装和吸液两个功能,在实际生产时只需一个灌装泵就可,无需另设向储液筒进行吸液调料的送液泵,从而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
[0019]所述单向吸液阀结构5包括设置在阀体1上的且与吸液流道3 的端口连通的安装腔501,所述安装腔501内安装有密封块502,所述密封块502上设有与吸液流道3连通的第一流腔503,所述密封块503上还设有与第一流腔503连通的第一通道504,阀体1上固定有对密封块502进行防脱的防脱端盖505;所述防脱端盖505 设有与第一通道504连通的吸液口506;所述第一通道与第一流腔 503与连接处设有上宽下窄的圆台型的第一变径口507,所述第一流腔503内放置有直径大于第一通道504的第一密封钢球508。通过第一密封钢球508的移动来起到了单向导通的作用,具有结构简单的特点,且易于生产和制造。
[0020]所述密封块502与阀体1之间设有第一通液挡圈509,避免第一密封钢球对阀体造成撞击损伤。
[0021]所述密封块502与阀体1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510,所述防脱端盖505与密封块502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511,确保整体具有较好的密封性。
[0022]所述单向送液阀结构6包括设在阀体1上的且与送液流道4 连通的第二流腔601,第二流腔601与送液流道4之间设有上宽下窄的圆台型的第二变径口602,所述阀体1上固定有对第二流腔 601进行遮盖的外盖603,所述第二流腔601内放置有直径大于送液流道4的
第二密封钢球604,通过第二密封钢球604的移动来起到了单向导通的作用,具有结构简单的特点,且易于生产和制造。
[0023]所述外盖603与阀体1之间设有第二通液挡圈605,避免第二密封钢球604对外盖603造成撞击损伤。
[0024]所述外盖603与阀体1之间设有第三橡胶密封圈606,确保整体具有较好的密封性。
[0025]工作原理:在阀体1上设有单向吸液阀结构5和单向送液阀结构6,在使用的时候,若灌装泵处于灌装状态,则在单向吸液阀结构5的单向流通性的作用下,对吸液流道3进行闭合,而单向送液阀结构6则自动打开,使得灌装泵进行灌装工作;而当灌装泵对储液筒进行吸液时则,单向送液阀结构6将送液流道4闭合,同时单向吸液阀结构5开启,则吸液流道3与主流道2连通;从而使得灌装泵具有灌装和吸液两个功能,在实际生产时只需一个灌装泵就可,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灌装三通单向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所述阀体(1)内设有主流道(2),所述阀体(1)上还设有与主流道(2)连通的吸液流道(3)和送液流道(4),且所述吸液流道(3)的端部设有单向吸液阀结构(5);所述送液流道(4)的端部设有单向送液阀结构(6);所述阀体(1)上设有与主流道(2)连通的通液管(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灌装三通单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吸液阀结构(5)包括设置在阀体(1)上的且与吸液流道(3)的端口连通的安装腔(501),所述安装腔(501)内安装有密封块(502),所述密封块(502)上设有与吸液流道(3)连通的第一流腔(503),所述密封块(502)上还设有与第一流腔(503)连通的第一通道(504),阀体(1)上固定有对密封块(502)进行防脱的防脱端盖(505);所述防脱端盖(505)设有与第一通道(504)连通的吸液口(506);所述第一通道(504)与第一流腔(503)与连接处设有上宽下窄的圆台型的第一变径口(507),所述第一流腔(503)内放置有直径大于第一通道(504)的第一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世俊谈叶庆周建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枫拓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