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硬岩地层隧道施工的支护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46500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3:05
本公开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硬岩地层隧道施工的支护方法。本公开提供的用于硬岩地层隧道施工的支护方法,包括步骤:在开挖拱顶面和边墙面上方钻孔,钻孔后插入锚杆,锚杆插入后在锚杆内注浆;在隧道内安装拱形支架,多个所述拱形支架沿隧道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拱形支架与所述锚杆连接;在隧道内安装纵向支架,所述纵向支架沿所述隧道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纵向支架分别与所述拱形支架和所述锚杆连接;在所述拱顶面和所述边墙面喷射混凝土,解决了硬岩地层的隧道开挖容易出现超挖,产生不规则轮廓,钢拱架支护效果差的技术问题。的技术问题。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硬岩地层隧道施工的支护方法


[0001]本公开涉及隧道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硬岩地层隧道施工的支护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超挖是指实际开挖轮廓线超出设计开挖轮廓线,即实际开挖量大于设计开挖量。在硬岩地层中进行隧道开挖,容易出现超挖现象,导致不能产生光滑平整的轮廓,起伏较大。这种情况下,传统的钢拱架等支护方式无法与开挖轮廓紧密贴合,会降低支护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硬岩地层隧道施工的支护方法。
[0004]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硬岩地层隧道施工的支护方法,包括步骤:
[0005]在开挖拱顶面和边墙面上方钻孔,钻孔后插入锚杆,锚杆插入后在锚杆内注浆;
[0006]在隧道内安装拱形支架,多个所述拱形支架沿隧道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拱形支架与所述锚杆连接;
[0007]在隧道内安装纵向支架,所述纵向支架沿所述隧道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纵向支架分别与所述拱形支架和所述锚杆连接;
[0008]在所述拱顶面和所述边墙面喷射混凝土。
[0009]进一步的,所述锚杆采用φ25mm树脂锚杆;
[0010]其中,沿隧道的延伸方向,Ⅲ级以下围岩锚杆间距控制在1.2~1.5m,Ⅳ级围岩、

级围岩及破碎带锚杆间距在0.8~1.0m;沿垂直于隧道的延伸方向,锚杆环向间距为1.0m。
[0011]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配比按照重量份的原料包括:水泥150~250份、粉煤灰300~400份、砂石800~1200份、水400~550份。
[0012]进一步的,控制所述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为4.5~5.5h;
[0013]控制所述混凝土10h抗压强度不低于6MPa。
[0014]进一步的,沿隧道的延伸方向,相邻两个所述拱形支架的间距与相邻两个所述锚杆的间距一致。
[0015]进一步的,所述拱形支架或所述纵向支架包括钢筋束:
[0016]或,所述拱形支架或所述纵向支架包括钢管,所述钢管内浇筑混凝土。
[0017]进一步的,Ⅲ级以下围岩中钢筋采用直径φ20mm的螺纹钢筋,Ⅳ级围岩、

级以上围岩或破碎带采用φ42mm钢管并配注水泥浆。
[0018]进一步的,所述拱形支架或所述纵向支架均为钢管结构,所述钢管内浇筑混凝土。
[0019]进一步的,所述拱形支架包括依次连接的六个拱架单元;
[0020]相邻的两个拱架单元之间设有吸能结构。
[0021]进一步的,还包括以下步骤:
[0022]预制锚杆、钢筋束,并准备喷射混凝土配比材料;
[0023]循环开挖,开挖一个循环进尺后立即在围岩表面喷射混凝土,厚度为10~15cm;
[0024]在混凝土表面施作锚杆,并配合施作钢筋束,保证形成支护系统。
[0025]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0026]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硬岩地层隧道施工的支护方法,包括步骤:在开挖拱顶面和边墙面上方钻孔,钻孔后插入锚杆,锚杆插入后在锚杆内注浆;在隧道内安装拱形支架,多个所述拱形支架沿隧道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拱形支架与所述锚杆连接;在隧道内安装纵向支架,所述纵向支架沿所述隧道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纵向支架分别与所述拱形支架和所述锚杆连接;在所述拱顶面和所述边墙面喷射混凝土。本公开通过采用锚杆、纵向支架、拱形支架和喷射混凝土的支护系统,对开挖轮廓形状适应性强,即使轮廓不平顺,喷层也能贴合岩面,支护效果较佳,解决了硬岩地层的隧道开挖容易出现超挖,产生不规则轮廓,钢拱架支护效果差的技术问题。相比传统支护工艺,本公开实施例通过锚杆与纵向支架、拱形支架协同支护,施工便捷,耗费人力较小,经济成本较低。本公开实施例中先施工锚杆、再架设拱形支架2,施工便捷,耗费人力较小,利于锚杆与拱形支架2协同支护,通过锚杆+钢架的支护方式,完成隧道的协同支护,抑制变形,提高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27]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00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9]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隧道横断面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隧道纵断面的结构示意图。
[0031]附图标记:1、锚杆;2、拱形支架;3、纵向支架;4、混凝土;5、围岩。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3]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34]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硬岩地层隧道施工的支护方法,包括步骤:在开挖拱顶面和边墙面上方钻孔,钻孔后插入锚杆1,锚杆1插入后在锚杆1内注浆;在隧道内安装拱形支架2,多个拱形支架2沿隧道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拱形支架2与锚杆1连接;在隧道内安装纵向支架3,纵向支架3沿隧道的延伸方向延伸,纵向支架3分别与拱形支架2和锚杆1连接;在拱顶面和边墙面喷射混凝土4。本公开通过采用锚杆1、纵向支架3、拱形支架2和喷射混凝土4的支护系统,对开挖轮廓形状适应性强,即使轮廓不平顺,喷层也能贴合岩面,支护效果较佳,解决了硬岩地层的隧道开挖容易出现超挖,产生不规则轮廓,钢
拱架支护效果差的技术问题。相比传统支护工艺,本公开实施例通过锚杆1与纵向支架3、拱形支架2协同支护,施工便捷,耗费人力较小,经济成本较低。
[0035]锚杆1、纵向支架3和拱形支架2两两之间可以通过钢丝连接,也可以通过焊接连接,使锚杆1、纵向支架3和拱形支架2之间形成一个整体。喷射混凝土4后,使锚杆1、纵向支架3、拱形支架2和喷射混凝土4形成的支护系统,对开挖轮廓形状适应性强,即使轮廓不平顺,喷层也能贴合岩面,支护效果较佳,
[0036]硬岩隧道施工中,容易发生开挖面附近的围岩变形、开裂、甚至掉块,因此开挖后及时进行锚杆支护可以使隧道围岩稳定。本公开实施例中先施工锚杆、再架设拱形支架2,施工便捷,耗费人力较小,利于锚杆与拱形支架2协同支护,通过锚杆+钢架的支护方式,完成隧道的协同支护,抑制变形,提高安全性。
[0037]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锚杆1采用φ25mm树脂锚杆1;其中,沿隧道的延伸方向,Ⅲ级以下围岩5锚杆1间距控制在1.2~1.5m,Ⅳ级围岩5、

级围岩5及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硬岩地层隧道施工的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在开挖拱顶面和边墙面上方钻孔,钻孔后插入锚杆(1),锚杆(1)插入后在锚杆(1)内注浆;在隧道内安装拱形支架(2),多个所述拱形支架(2)沿隧道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拱形支架(2)与所述锚杆(1)连接;在隧道内安装纵向支架(3),所述纵向支架(3)沿所述隧道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纵向支架(3)分别与所述拱形支架(2)和所述锚杆(1)连接;在所述拱顶面和所述边墙面喷射混凝土(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硬岩地层隧道施工的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杆(1)采用φ25mm树脂锚杆(1);其中,沿隧道的延伸方向,Ⅲ级以下围岩(5)锚杆(1)间距控制在1.2~1.5m,Ⅳ级围岩(5)、

级围岩(5)及破碎带锚杆(1)间距在0.8~1.0m;沿垂直于隧道的延伸方向,锚杆(1)环向间距为1.0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硬岩地层隧道施工的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4)配比按照重量份的原料包括:水泥150~250份、粉煤灰300~400份、砂石800~1200份、水400~550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硬岩地层隧道施工的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混凝土(4)的初凝时间为4.5~5.5h;控制所述混凝土(4)10h抗压强度不低于6MPa。5.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良李宁杨木高李雷黄双林张旭珍丁彦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