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喉内镜检查的监测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46367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3:03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鼻咽喉内镜检查的监测方法及装置,该鼻咽喉内镜检查的监测方法通过识别的前鼻孔、后鼻孔、鼻中甲、鼻后甲以及异常区域的结果,可以确定左鼻腔和右鼻腔的病变状态,相应的进行提示,并在左鼻腔和/或右鼻腔的病变状态表征异常,对左鼻腔和右鼻腔分别进行三维模型切片,从而可以根据三维模型切片分别确定左鼻腔和右鼻腔中的鼻中甲体积、鼻后甲体积和鼻腔孔洞体积,则可以评估出现异常的鼻腔的异常程度,或者比对左鼻腔和右鼻腔的异常差距,并进行提示,避免主观判断导致判断结果不准确,同时,对于异常的鼻腔进行咽部的异常识别,并根据识别结果进行提示,使医生进行相应的处理,提高内镜检查的效率和准确性。提高内镜检查的效率和准确性。提高内镜检查的效率和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鼻咽喉内镜检查的监测方法及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图像处理
,尤其是涉及一种鼻咽喉内镜检查的监测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内镜又称内窥镜,是一种经口腔进入胃内或经其他天然孔道进入体内,并观察人体内部状况的医疗仪器。内窥镜以对人体造成最少伤害以达到观察人体内部器官的目的,是现代医学一种非常重要的人体器官观察和治疗手段。在使用内镜对人体进行检查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医生来判断是否检查到各个结构,且在检查后通过对视频或者图像的查看来判断患者的病灶,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且可以在检查过程中出现漏检或者误判的问题,导致检测效率较低。
[0003]所以,现有内镜检查方式存在对医生的依赖性过大导致检测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鼻咽喉内镜检查的监测方法及装置,用以缓解现有内镜检查方式存在对医生的依赖性过大导致检测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000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鼻咽喉内镜检查的监测方法,该鼻咽喉内镜检查的监测方法包括:
[0006]接收携带检查标识的检查指令,并基于所述检查标识获取鼻咽喉内镜在鼻咽喉内检查时的内镜检查数据;
[0007]基于所述内镜检查数据提取内镜检查图像;
[0008]对所述内镜检查图像进行识别,并根据识别到的前鼻孔、后鼻孔、鼻中甲、鼻后甲以及异常区域的结果,确定左鼻腔和右鼻腔的病变状态;
[0009]在左鼻腔和/或右鼻腔的病变状态表征异常时,对左鼻腔和右鼻腔分别进行三维模型切片,得到第一切片数据和第二切片数据;
[0010]对所述三维模型切片进行识别,确定所述三维模型切片中左鼻腔的鼻中甲的面积数据、鼻后甲的面积数据和鼻腔孔洞的面积数据,所述右鼻腔的鼻中甲的面积数据、鼻后甲的面积数据和鼻腔孔洞的面积数据;
[0011]根据所述第一切片数据以及所述三维模型切片中左鼻腔的鼻中甲的面积数据、鼻后甲的面积数据和鼻腔孔洞的面积数据确定左鼻腔的鼻中甲体积、鼻后甲体积和鼻腔孔洞体积;根据所述第二切片数据以及所述三维模型切片中右鼻腔的鼻中甲的面积数据、鼻后甲的面积数据和鼻腔孔洞的面积数据确定右鼻腔的鼻中甲体积、鼻后甲体积和鼻腔孔洞体积;
[0012]根据所述左鼻腔的鼻中甲体积、鼻后甲体积和鼻腔孔洞体积,所述右鼻腔的鼻中甲体积、鼻后甲体积和鼻腔孔洞体积进行提示;
[0013]对病变状态表征异常的鼻腔的内镜检查图像进行识别,并在识别咽部时,对咽部进行异常识别,并根据咽部识别结果进行提示。
[0014]同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鼻咽喉内镜检查的监测装置,该鼻咽喉内镜检查的监测装置包括:
[0015]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携带检查标识的检查指令,并基于所述检查标识获取鼻咽喉内镜在鼻咽喉内检查时的内镜检查数据;
[0016]提取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内镜检查数据提取内镜检查图像;
[0017]识别模块,用于对所述内镜检查图像进行识别,并根据识别到的前鼻孔、后鼻孔、鼻中甲、鼻后甲以及异常区域的结果,确定左鼻腔和右鼻腔的病变状态;
[0018]切片模块,用于在左鼻腔和/或右鼻腔的病变状态表征异常时,对左鼻腔和右鼻腔分别进行三维模型切片,得到第一切片数据和第二切片数据;
[0019]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对所述三维模型切片进行识别,确定所述三维模型切片中左鼻腔的鼻中甲的面积数据、鼻后甲的面积数据和鼻腔孔洞的面积数据,所述右鼻腔的鼻中甲的面积数据、鼻后甲的面积数据和鼻腔孔洞的面积数据;
[0020]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切片数据以及所述三维模型切片中左鼻腔的鼻中甲的面积数据、鼻后甲的面积数据和鼻腔孔洞的面积数据确定左鼻腔的鼻中甲体积、鼻后甲体积和鼻腔孔洞体积;根据所述第二切片数据以及所述三维模型切片中右鼻腔的鼻中甲的面积数据、鼻后甲的面积数据和鼻腔孔洞的面积数据确定右鼻腔的鼻中甲体积、鼻后甲体积和鼻腔孔洞体积;
[0021]第一提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左鼻腔的鼻中甲体积、鼻后甲体积和鼻腔孔洞体积,所述右鼻腔的鼻中甲体积、鼻后甲体积和鼻腔孔洞体积进行提示;
[0022]第二提示模块,用于对病变状态表征异常的鼻腔的内镜检查图像进行识别,并在识别咽部时,对咽部进行异常识别,并根据咽部识别结果进行提示。
[0023]有益效果: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鼻咽喉内镜检查的监测方法及装置,该鼻咽喉内镜检查的监测方法在接收到携带检查标识的检查指令后,基于检查标识获取鼻咽喉内镜在鼻咽喉内检查时的内镜检查数据,并基于内镜检查数据提取内镜检查图像,然后对内镜检查图像进行识别,并根据识别到的前鼻孔、后鼻孔、鼻中甲、鼻后甲以及异常区域的结果,确定左鼻腔和右鼻腔的病变状态,并在左鼻腔和/或右鼻腔的病变状态表征异常时,对左鼻腔和右鼻腔分别进行三维模型切片,得到第一切片数据和第二切片数据,然后对三维模型切片进行识别,确定三维模型切片中左鼻腔的鼻中甲的面积数据、鼻后甲的面积数据和鼻腔孔洞的面积数据,右鼻腔的鼻中甲的面积数据、鼻后甲的面积数据和鼻腔孔洞的面积数据;则可以根据第一切片数据以及三维模型切片中左鼻腔的鼻中甲的面积数据、鼻后甲的面积数据和鼻腔孔洞的面积数据确定左鼻腔的鼻中甲体积、鼻后甲体积和鼻腔孔洞体积;根据第二切片数据以及三维模型切片中右鼻腔的鼻中甲的面积数据、鼻后甲的面积数据和鼻腔孔洞的面积数据确定右鼻腔的鼻中甲体积、鼻后甲体积和鼻腔孔洞体积;然后根据左鼻腔的鼻中甲体积、鼻后甲体积和鼻腔孔洞体积,右鼻腔的鼻中甲体积、鼻后甲体积和鼻腔孔洞体积进行提示;并对病变状态表征异常的鼻腔的内镜检查图像进行识别,并在识别咽部时,对咽部进行异常识别,并根据咽部识别结果进行提示。本申请通过识别的前鼻孔、后鼻孔、鼻中甲、鼻后甲以及异常区域的结果,可以确定左鼻腔和右鼻腔的病变状态,相应的
进行提示,并在左鼻腔和/或右鼻腔的病变状态表征异常,对左鼻腔和右鼻腔分别进行三维模型切片,从而可以根据三维模型切片分别确定左鼻腔和右鼻腔中的鼻中甲体积、鼻后甲体积和鼻腔孔洞体积,则可以评估出现异常的鼻腔的异常程度,或者比对左鼻腔和右鼻腔的异常差距,并进行提示,避免主观判断导致判断结果不准确,同时,对于异常的鼻腔进行咽部的异常识别,并根据识别结果进行提示,使医生进行相应的处理,提高内镜检查的效率和准确性。
附图说明
[0024]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0025]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鼻咽喉内镜检查的监测系统的场景示意图。
[0026]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鼻咽喉内镜检查的监测方法的流程图。
[0027]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左鼻腔和右鼻腔的对比图。
[0028]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鼻咽喉内镜检查的监测装置的结构图。
[0029]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鼻咽喉内镜检查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携带检查标识的检查指令,并基于所述检查标识获取鼻咽喉内镜在鼻咽喉内检查时的内镜检查数据;基于所述内镜检查数据提取内镜检查图像;对所述内镜检查图像进行识别,并根据识别到的前鼻孔、后鼻孔、鼻中甲、鼻后甲以及异常区域的结果,确定左鼻腔和右鼻腔的病变状态;在左鼻腔和/或右鼻腔的病变状态表征异常时,对左鼻腔和右鼻腔分别进行三维模型切片,得到第一切片数据和第二切片数据;对所述三维模型切片进行识别,确定所述三维模型切片中左鼻腔的鼻中甲的面积数据、鼻后甲的面积数据和鼻腔孔洞的面积数据,所述右鼻腔的鼻中甲的面积数据、鼻后甲的面积数据和鼻腔孔洞的面积数据;根据所述第一切片数据以及所述三维模型切片中左鼻腔的鼻中甲的面积数据、鼻后甲的面积数据和鼻腔孔洞的面积数据确定左鼻腔的鼻中甲体积、鼻后甲体积和鼻腔孔洞体积;根据所述第二切片数据以及所述三维模型切片中右鼻腔的鼻中甲的面积数据、鼻后甲的面积数据和鼻腔孔洞的面积数据确定右鼻腔的鼻中甲体积、鼻后甲体积和鼻腔孔洞体积;根据所述左鼻腔的鼻中甲体积、鼻后甲体积和鼻腔孔洞体积,所述右鼻腔的鼻中甲体积、鼻后甲体积和鼻腔孔洞体积进行提示;对病变状态表征异常的鼻腔的内镜检查图像进行识别,并在识别咽部时,对咽部进行异常识别,并根据咽部识别结果进行提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咽喉内镜检查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内镜检查图像进行识别,并根据识别到的前鼻孔、后鼻孔、鼻中甲、鼻后甲以及异常区域的结果,确定左鼻腔和右鼻腔的病变状态的步骤,包括:对所述内镜检查图像进行识别,并在识别到左鼻腔和右鼻腔中的一个时,依次对鼻腔和前鼻孔进行识别,在识别到前鼻孔时,对后鼻孔进行识别,并在识别到后鼻孔、鼻中甲和鼻后甲时,分别确定第一数据、第二数据和第三数据;对所述左鼻腔和所述右鼻腔中的一个的所述内镜检查图像进行异常识别,并根据异常识别结果确定第四数据和第五数据;对所述左鼻腔和所述右鼻腔中的另一个依次进行鼻腔和前鼻孔识别,在识别到前鼻孔时,对后鼻孔进行识别,并在识别到后鼻孔、鼻中甲和鼻后甲时,分别确定第六数据、第七数据和第八数据;对所述左鼻腔和所述右鼻腔中的另一个的所述内镜检查图像进行异常识别,并根据异常识别结果确定第九数据和第十数据;根据所述第一数据、第二数据、第三数据、第四数据、第五数据、第六数据、第七数据、第八数据、第九数据、第十数据以及预设值,确定左鼻腔和右鼻腔的病变状态。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鼻咽喉内镜检查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左鼻腔和所述右鼻腔中的一个的所述内镜检查图像进行异常识别,并根据异常识别结果确定第四数据和第五数据的步骤,包括:对所述左鼻腔和所述右鼻腔中的一个的所述内镜检查图像进行异常识别,并在识别到
第一异常区域时,确定第四数据,并提示清除第一异常区域;在清除第一异常区域后,对所述内镜检查图像进行识别,并在识别到第二异常区域时,确定第五数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鼻咽喉内镜检查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病变状态表征异常的鼻腔的内镜检查图像进行识别,并在识别咽部时,对咽部进行异常识别,并根据咽部识别结果进行提示的步骤,包括:对病变状态表征异常的鼻腔的内镜检查图像进行识别,并在识别咽部时,对咽部进行第三异常区域识别;所述第三异常区域的异常类型与所述第二异常区域的异常类型相同;在识别到所述第三异常区域时,提示鼻腔与咽部均出现异常;在未识别到第三异常区域时,提示鼻腔出现异常。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咽喉内镜检查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三维模型切片进行识别,确定所述三维模型切片中左鼻腔的鼻中甲的面积数据、鼻后甲的面积数据和鼻腔孔洞的面积数据,所述右鼻腔的鼻中甲的面积数据、鼻后甲的面积数据和鼻腔孔洞的面积数据的步骤,包括:对所述三维模型切片中左鼻腔的鼻中甲、鼻后甲和鼻腔孔洞进行识别,确定所述三维模型切片中存在左鼻腔的鼻中甲的切片中左鼻腔的鼻中甲的面积和切片的编号、存在左鼻腔的鼻后甲的切片中左鼻腔的鼻后甲的面积和切片的编号、存在左鼻腔的鼻腔孔洞的切片中左鼻腔的鼻腔孔洞的面积和切片的编号;根据左鼻腔的鼻中甲的面积和切片的编号、左鼻腔的鼻后甲的面积和切片的编号、左鼻腔的鼻腔孔洞的面积和切片的编号分别确定左鼻腔的鼻中甲的面积数据、鼻后甲的面积数据和鼻腔孔洞的面积数据;对所述三维模型切片中右鼻腔的鼻中甲、鼻后甲和鼻腔孔洞进行识别,确定所述三维模型切片中存在右鼻腔的鼻中甲的切片中右鼻腔的鼻中甲的面积和切片的编号、存在右鼻腔的鼻后甲的切片中右鼻腔的鼻后甲的面积和切片的编号、存在右鼻腔的鼻腔孔洞的切片中右鼻腔的鼻腔孔洞的面积和切片的编号;根据右鼻腔的鼻中甲的面积和切片的编号、右鼻腔的鼻后甲的面积和切片的编号、右鼻腔的鼻腔孔洞的面积和切片的编号分别确定右鼻腔的鼻中甲的面积数据、鼻后甲的面积数据和鼻腔孔洞的面积数据。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鼻咽喉内镜检查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切片数据以及所述三维模型切片中左鼻腔的鼻中甲的面积数据、鼻后甲的面积数据和鼻腔孔洞的面积数据确定左鼻腔的鼻中甲体积、鼻后甲体积和鼻腔孔洞体积的步骤,包括:根据所述第一切片数据,确定左鼻腔的鼻中甲的第一切片间隔数据;根据所述左鼻腔的鼻中甲的面积数据,确定存在左鼻腔的鼻中甲的切片中左鼻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昊胡珊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楚精灵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