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可靠的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池的组装外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6082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安全可靠的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池的组装外壳,属于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池领域。盛放筒内放置的柱状电池不会持续碰撞到衔接架的内腔壁接触点,通过设置的形变条与承重片板,当承重片板的两端在受到上方向下的压力后,承重片板的中端向上弹起,在承重片板中端向上弹起形成一个向外凸起型构件,使形变机构与筒体之间存在一个空间,当汽车运行的过程中因路面不平坦而导致颠簸的情况发生时,形变机构与筒体之间存在的空间能够使筒体不与衔接架的内端面接触,避免筒体碰撞到衔接架的内端壁表面,从而能够使柱状电池不会触碰到衔接架,避免发生不必要的碰撞导致柱状电池损坏,提高了柱状电池在装置中的安全性。提高了柱状电池在装置中的安全性。提高了柱状电池在装置中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安全可靠的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池的组装外壳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池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安全可靠的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池的组装外壳。

技术介绍

[0002]电动汽车电池,动力电池即为工具提供动力来源的电源,多指为电动汽车、电动列车、电动自行车、高尔夫球车提供动力的蓄电池。其主要区别于用于汽车发动机起动的起动电池。多采用阀口密封式铅酸蓄电池、敞口式管式铅酸蓄电池以及磷酸铁锂蓄电池,频发的电动汽车自燃事件,已经让许多新能源潜在用户都出现了一丝隐忧,电动车的连接件与电池使用的高压线束,冷却散热、阻燃、寿命周期、导体电阻方面有着极高技术要求。这也是为什么诸多新能源汽车发生自燃的根本原因。
[0003]专利号CN201910679331.5公开了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池的组装外壳,包括壳体,底座,电池,通孔,凸形条,通道,固定杆,弹簧,螺母,固定压板,套圈和板簧;所述底座的通道与壳体的凸形条相互配合安装,且壳体的凸形条外侧开设有通孔;所述底座靠下点设置有整体的减震装置,且装置由螺母与弹簧组成;所述固定杆通过底座两侧上端所开设的固定孔固定,且底座的端面上设有电池的安装槽;所述固定压板套接在固定杆上,且固定压板由套圈与板簧焊接成。
[0004]此专利解决了电动车的连接件与电池使用的高压线束,冷却散热、阻燃、寿命周期、导体电阻方面的问题;但无法对柱状电池的电源传输稳定性进行保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的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池的组装外壳,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7]技术方案
[0008]一种安全可靠的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池的组装外壳,包括组装单元和收集单元,两组所述组装单元之间安装有收集单元,所述组装单元包括组装架及安装于组装架内腔的放置机构,所述放置机构的中间排列穿插设置有形变机构。
[0009]优选的,所述组装架包括架体及设置于架体一侧的承重板,所述架体的两侧均设置有外伸架杆,两组所述外伸架杆之间通过拉动杆连接,所述架体的一侧开设为贯穿槽,所述架体的另一侧内腔壁设置有连接板。
[0010]优选的,所述放置机构包括衔接架及排列开设于衔接架内腔的中空槽,所述衔接架的内腔壁顶端设置有吊接杆,所述吊接杆的下端面安装有盛放筒,所述盛放筒横向贯穿衔接架的两侧。
[0011]优选的,所述吊接杆为一种合成橡胶材质制成的构件。
[0012]优选的,所述盛放筒包括筒体及贯穿开设于贯穿腔内腔的连接杆,每组平行排列
设置所述筒体之间横向贯穿设置有连接杆,工作人员通过吊起设备夹持连通管的内腔,竖向吊起整体装置,使两侧的组装单元之间互相平行,使筒体与地面保持垂直,将需要进行组装的电池通过贯穿腔放置进入筒体的内腔,检查安装柱状电池的正负极,在柱状电池的正负极两端连接串联电线,电池与外接接收设备形成一个闭合电路,使柱状电池能够进行电源输出。
[0013]优选的,所述形变机构包括形变条及设置于形变条两端的承重片板,所述形变条穿插于中空槽的内腔,所述承重片板的内端面贴合于衔接架的外端面,当汽车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颠簸时,因吊接杆的设置使衔接架与盛放筒之间具备弹性,使盛放筒内放置的柱状电池不会持续碰撞到衔接架的内腔壁接触点,通过设置的形变条与承重片板,当承重片板的两端在受到上方向下的压力后,承重片板的中端向上弹起,在承重片板中端向上弹起形成一个向外凸起型构件,使形变机构与筒体之间存在一个空间。当汽车运行的过程中因路面不平坦而导致颠簸的情况发生时,形变机构与筒体之间存在的空间能够使筒体不与衔接架的内端面接触,避免筒体碰撞到衔接架的内端壁表面,从而能够使柱状电池不会触碰到衔接架,避免发生不必要的碰撞导致柱状电池损坏,提高了柱状电池在装置中的安全性。
[0014]优选的,所述收集单元包括收集盒及开设于收集盒内腔的开设槽,所述收集盒的底端面两侧开设有下开设腔,所述开设槽的内腔横向贯穿设置有传导片,两组相对设置的所述传导片之间设置有连通管,排列在最外端的筒体外端面与传导片的最外端之间互相接触,将柱状电池的电流通过传导片传输至连通管的中间,在连通管的内腔贯穿穿插设置有贯穿电源集合棒,电源集合棒向外插入接收电源设备,将整体装置中的电源向外传输,提高了装置的能源收集利用过程中的整合度。
[0015]优选的,两组所述外伸架杆之间夹持于收集盒的边缘两侧,使组装单元与收集单元成为一个整体,整体装置安装于车体内时,承重板的上方承受的压力最大,承受的压力向下按压时,因承重板与衔接架之间存在一些间距,承重板的下端面不会直接触碰到衔接架的上端面,工作人员在对整体装置进行维修时,仅需要手持拉动杆向上抬起,就抬起整体装置进行移动,方便工作人员对整体装置进行转运。
[0016]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均垂直设置于贯穿槽的内腔壁两侧,使组装架与放置机构成为一个整体。
[0017]有益效果
[0018]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9]1、工作人员通过吊起设备夹持连通管的内腔,竖向吊起整体装置,使两侧的组装单元之间互相平行,使筒体与地面保持垂直,将需要进行组装的电池通过贯穿腔放置进入筒体的内腔,检查安装柱状电池的正负极,在柱状电池的正负极两端连接串联电线,电池与外接接收设备形成一个闭合电路,使柱状电池能够进行电源输出。
[0020]2、当汽车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颠簸时,因吊接杆的设置使衔接架与盛放筒之间具备弹性,使盛放筒内放置的柱状电池不会持续碰撞到衔接架的内腔壁接触点,通过设置的形变条与承重片板,当承重片板的两端在受到上方向下的压力后,承重片板的中端向上弹起,在承重片板中端向上弹起形成一个向外凸起型构件,使形变机构与筒体之间存在一个空间。当汽车运行的过程中因路面不平坦而导致颠簸的情况发生时,形变机构与筒体之间存在的空间能够使筒体不与衔接架的内端面接触,避免筒体碰撞到衔接架的内端壁表面,从
而能够使柱状电池不会触碰到衔接架,避免发生不必要的碰撞导致柱状电池损坏,提高了柱状电池在装置中的安全性。
[0021]3、排列在最外端的筒体外端面与传导片的最外端之间互相接触,将柱状电池的电流通过传导片传输至连通管的中间,在连通管的内腔贯穿穿插设置有贯穿电源集合棒,电源集合棒向外插入接收电源设备,将整体装置中的电源向外传输,提高了装置的能源收集利用过程中的整合度。
[0022]4、整体装置安装于车体内时,承重板的上方承受的压力最大,承受的压力向下按压时,因承重板与衔接架之间存在一些间距,承重板的下端面不会直接触碰到衔接架的上端面,工作人员在对整体装置进行维修时,仅需要手持拉动杆向上抬起,就抬起整体装置进行移动,方便工作人员对整体装置进行转运。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安全可靠的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池的组装外壳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安全可靠的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池的组装外壳组装单元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全可靠的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池的组装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组装单元(1)和收集单元(2),两组所述组装单元(1)之间安装有收集单元(2),所述组装单元(1)包括组装架(11)及安装于组装架(11)内腔的放置机构(12),所述放置机构(12)的中间排列穿插设置有形变机构(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池的组装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架(11)包括架体(111)及设置于架体(111)一侧的承重板(112),所述架体(111)的两侧均设置有外伸架杆(113),两组所述外伸架杆(113)之间通过拉动杆(114)连接,所述架体(111)的一侧开设为贯穿槽(115),所述架体(111)的另一侧内腔壁设置有连接板(11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池的组装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机构(12)包括衔接架(121)及排列开设于衔接架(121)内腔的中空槽(122),所述衔接架(121)的内腔壁顶端设置有吊接杆(123),所述吊接杆(123)的下端面安装有盛放筒(124),所述盛放筒(124)横向贯穿衔接架(121)的两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池的组装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接杆(123)为一种合成橡胶材质制成的构件。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池的组装外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仇华安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捷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