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流连铸方坯中间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58735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2:57
一种多流连铸方坯中间包结构,属于中间包技术领域,该多流连铸方坯中间包结构,包括中间包壳体及其内部设置的挡渣墙,挡渣墙将中间包壳体内部分割成冲击区和分流区,冲击区内压紧固定有冲击砖,挡渣墙位于分流区中部的两个水口之间,且挡渣墙的中心与中间包壳体远离冲击区一侧的中心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有效减轻了因钢流偏流对中间包使用寿命和连铸生产的影响,大幅提高了中间包的使用寿命。大幅提高了中间包的使用寿命。大幅提高了中间包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流连铸方坯中间包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中间包
,尤其涉及一种多流连铸方坯中间包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方坯中间包结构主要有挡渣墙、冲击杯和水口,挡渣墙将中间包分割成冲击区和分流区。传统的挡渣墙往往会有一段与分流区各水口相平行的平直段,使整个冲击区的区域偏小,而且冲击区内设置冲击杯,冲击杯尺寸小,固定效果差,大包长水口因腕部易结冷钢等原因导致对中效果差,导致钢流易偏流,造成钢流冲击冲击杯边缘或直接冲击冲击区工作层(冲击区底部和三个侧面),冲击杯容易移位甚至浮起,导致中间包冲击区工作层侵蚀异常。
[0003]另外,挡渣墙上的开孔朝向水口塞棒的方向,导致钢流冲刷塞棒,导致有的塞棒侵蚀异常,使塞棒控流不稳,中间包提前下线,非计划停浇事故,严重缩短中间包使用寿命甚至导致中间包穿钢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流连铸方坯中间包结构,其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有效减轻了因钢流偏流对中间包使用寿命和连铸生产的影响,大幅提高了中间包的使用寿命。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多流连铸方坯中间包结构,包括中间包壳体及其内部设置的挡渣墙,所述挡渣墙将所述中间包壳体内部分割成冲击区和分流区,所述冲击区内压紧固定有冲击砖,所述挡渣墙位于分流区中部的两个水口之间,且所述挡渣墙的中心与所述中间包壳体远离冲击区一侧的中心相连。
[0006]所述冲击砖的底部沿周向设置有向外伸出的定位凸台,所述冲击区内设置有容纳所述定位凸台的安装槽,所述定位凸台上铺设有工作层以将所述冲击砖压紧定位。
[0007]所述冲击砖的截面设置为正方形,所述冲击砖的厚度为100~130mm,所述冲击砖的边长为580~620mm。
[0008]所述定位凸台的宽度为50~100mm,所述定位凸台的厚度为50~80mm。
[0009]所述挡渣墙包括密封相连的侧墙Ⅰ和侧墙Ⅱ,所述侧墙Ⅰ远离所述侧墙Ⅱ的一端与所述冲击区的一侧拐角处相连,所述侧墙Ⅱ远离所述侧墙Ⅰ的一端与所述冲击区的另一侧拐角处相连,所述侧墙Ⅰ和侧墙Ⅱ的相交处与所述中间包壳体远离冲击区一侧的中心相连。
[0010]所述侧墙Ⅰ上设置有通孔Ⅰ,所述侧墙Ⅱ上设置有通孔Ⅱ,所述通孔Ⅰ和通孔Ⅱ的中心轴线重合且与分流区内各水口的中心连线相平行。
[0011]所述通孔Ⅰ或通孔Ⅱ的孔径设置为180~220mm,所述通孔Ⅰ或通孔Ⅱ的中心轴线与中间包壳体底部之间的距离为250~300mm。
[0012]所述分流区的各水口外周设置有围挡,所述围挡的高度为15~25mm。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本技术通过将现有的冲击杯改成冲击砖,且冲击砖被工作层压紧固定,避免了冲击砖移位或浮起的问题,减轻了对冲击区工作层的冲刷侵蚀,而且设置的挡渣墙的结构增加了冲击区的区域面积,能有效减轻因大包长水口对中效果差导致钢流偏流对中间包使用寿命和连铸生产的影响;通过调整挡渣墙开孔位置和朝向,能有效避免钢流对塞棒的冲刷,降低对塞棒控流的影响;通过在水口外围增加围挡可有效避免中间包开浇前打开塞棒烘烤导致的熔融残钢渣回流堵塞水口的情况,提高了开浇的成功率。
附图说明
[0015]下面对本技术说明书各幅附图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中冲击砖安装在冲击区内的结构示意图;
[0018]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1.中间包壳体,2.挡渣墙,21.侧墙Ⅰ,22.侧墙Ⅱ,23.通孔Ⅰ,24.通孔Ⅱ,3.冲击区,31.永久层,32.安装槽,33.工作层,4.分流区,5.冲击砖,51.定位凸台,6.水口,7.围挡。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2]本技术具体的实施方案为: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多流连铸方坯中间包结构,包括中间包壳体1及其内部设置的挡渣墙2,挡渣墙2将中间包壳体1内部分割成冲击区3和分流区4,冲击区3内压紧固定有冲击砖5,避免了冲击砖5移位或浮起的问题,减轻了对冲击区3工作层33的冲刷侵蚀;挡渣墙2位于分流区4中部的两个水口6之间,且挡渣墙2的中心与中间包壳体1远离冲击区3一侧的中心相连,该挡渣墙2的结构设计增加了冲击区3的区域面积,能有效减轻因大包长水口6对中效果差导致钢流偏流对中间包使用寿命和连铸生产的影响。
[0023]具体地,其中的冲击砖5的底部沿周向设置有向外伸出的定位凸台51,冲击区3内设置有容纳定位凸台51的安装槽32,定位凸台51上铺设有工作层33以将冲击砖5压紧定位。冲击砖5的安装步骤为:先在整个中间包内打好永久层31浇注料,再在永久层31上用干式料
找平,并在冲击区3制备安装槽32,然后使冲击砖5的定位凸台51放在安装槽32内,最后用干式料(工作层33)填平并将定位凸台51压紧。其中的永久层31由浇注料浇注而成,可以重复使用,大概可以使用8个月左右,其中的工作层33由干式料铺设烘烤而成,中间包浇注约30炉钢后,工作层33需要全部拆除,同时也需要将冲击砖5拆除,拆除完成后,再重新安装冲击砖5和铺设干式料工作层33以将冲击砖5固定。保证了冲击砖5安装的牢固性,避免了冲击砖5移位或浮起的问题,减轻了对冲击区3工作层33的冲刷侵蚀。
[0024]具体地,其中的冲击砖5的截面设置为正方形,冲击砖5的厚度为100~130mm,冲击砖5的边长为580~620mm,有效增大了冲击砖5与钢流接触面积,防止因钢流偏流造成冲击砖5移位或上浮甚至钢流直接冲击冲击区3底部工作层33;其中的定位凸台51的宽度为50~100mm,定位凸台51的厚度为50~80mm,定位凸台51的具体尺寸可根据实际使用效果而定,保证了冲击砖5的强度和安装的稳定性。
[0025]具体地,其中的挡渣墙2包括密封相连的侧墙Ⅰ21和侧墙Ⅱ22,侧墙Ⅰ21远离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流连铸方坯中间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包壳体及其内部设置的挡渣墙,所述挡渣墙将所述中间包壳体内部分割成冲击区和分流区,所述冲击区内压紧固定有冲击砖,所述挡渣墙位于分流区中部的两个水口之间,且所述挡渣墙的中心与所述中间包壳体远离冲击区一侧的中心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流连铸方坯中间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砖的底部沿周向设置有向外伸出的定位凸台,所述冲击区内设置有容纳所述定位凸台的安装槽,所述定位凸台上铺设有工作层以将所述冲击砖压紧定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流连铸方坯中间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砖的截面设置为正方形,所述冲击砖的厚度为100~130mm,所述冲击砖的边长为580~620m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流连铸方坯中间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凸台的宽度为50~100mm,所述定位凸台的厚度为50~80mm。5.根据权利要求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小伟袁静宋结邹锦忠张菊根孙乐飞操瑞宏唐小勇黄小山张春斌张亚君邱冬
申请(专利权)人:新余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