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填料浆搅拌槽胶凝材料进料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4915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充填料浆搅拌槽胶凝材料进料机构,包括充填料浆搅拌槽和进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料机构包括第一进料管、第二进料管、环形进气通道、环形密闭外壳和进气管,所述的第一进料管的上端与胶凝材料输送及计量装置出料口连接,下端插入第二进料管内,所述的第二进料管固定于搅拌槽顶板并向下延伸进入搅拌槽内部,所述的环形密闭外壳两端分别同轴套装且固定在第一进料管和第二进料管上,构成相互连通的缓冲储气腔和环形进气通道,所述的进气管与缓冲储气腔连通。其优点是:可有效防止搅拌槽内水汽进入进料管内,保证胶凝材料顺畅进料,又可避免胶凝材料外溢,减少胶凝材料损耗,进而保证充填体强度满足采矿生产需要,降低充填成本。降低充填成本。降低充填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充填料浆搅拌槽胶凝材料进料机构


[0001]本技术属于矿山开采充填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矿山充填的充填料浆搅拌槽胶凝材料进料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当前矿山充填系统通常是将胶凝材料、水、充填骨料等原料按一定比例连续添加至搅拌槽内进行连续搅拌,制备成高浓度或膏体胶结充填料浆对采空区进行充填。胶凝材料如水泥、胶固粉、粉煤灰等经计量后,按所需比例投入搅拌槽内。搅拌过程中出现的飞溅水滴和大量的水汽会进入搅拌槽顶部的胶凝材料进料管内,导致胶凝材料粘附、淤积在进料管内,严重的甚至导致进料管堵塞,且造成了胶凝材料的不必要损耗;同时,搅拌过程中,进入搅拌槽的胶凝材料还会随着搅拌所产生的气流而产生外溢,进一步增加了胶凝材料的损耗,且影响搅拌槽周边环境。
[0003]由于胶凝材料的无端损耗,还进一步导致了充填料浆中胶凝材料的比例减少,进而造成充填体强度下降,严重时会影响采矿作业安全。现场一般多采用加大胶凝材料用量的办法来进行弥补,以保证充填体强度满足采矿生产需要,但无形中又增加了矿山充填系统的生产经营费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充填料浆搅拌槽胶凝材料进料机构,既可有效防止搅拌槽内水汽进入进料管内,避免胶凝材料因受潮而粘附、淤积在进料管内,保证胶凝材料顺畅进料,又可防止胶凝材料外溢,减少胶凝材料损耗,进而保证充填体强度满足采矿生产需要,降低充填成本。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本技术的一种充填料浆搅拌槽胶凝材料进料机构,包括充填料浆搅拌槽和进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料机构包括第一进料管、第二进料管、环形进气通道、环形密闭外壳和进气管,所述的第一进料管的上端与胶凝材料输送及计量装置出料口连接,下端同轴插入第二进料管内,所述的第二进料管固定于充填料浆搅拌槽顶板并沿搅拌槽的高度方向向下延伸进入搅拌槽内部,所述的环形密闭外壳由环形顶板、环形底板和外壳管组成,环形顶板内环同轴套装且固定在第一进料管上,环形底板内环同轴套装且固定在第二进料管上,所述的外壳管一端与环形顶板外边沿同轴固接,另一端与环形底板外环边沿同轴固接,其外壳管内壁与第二进料管外壁之间的空间形成缓冲储气腔,在外壳管上靠近环形底板处开有进气口,所述的进气管穿过进气口一端与缓冲储气腔相连通,另一端与外部的压缩空气系统管道连接;
[0007]所述的环形进气通道由第一进料管外壁与第二进料管内壁之间的空间构成;
[0008]在环形顶板与第二进料管上端管口之间留有间隙使得缓冲储气腔与环形进气通道连通。
[0009]优选地,所述的第一进料管,其插入第二进料管的长度L1为50mm~100mm。
[0010]优选地,所述的第二进料管,其插入搅拌槽内的长度L2为100mm~150mm。
[0011]优选地,所述的环形密闭外壳的环形顶板和环形底板,两者之间距离≥3倍的进气管内径,进气管中心线至环形底板的距离为0.5倍~1倍的进气管内径。
[0012]优选地,所述的环形进气通道的宽度为1mm~2mm。
[0013]优选地,所述的缓冲储气腔的宽度为2mm~4mm。
[0014]优选地,所述的环形顶板与第二进料管上端管口之间的间隙为1mm~2mm。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1、机构合理,保证进入环形进气通道的气流均匀;
[0017]2、可形成均匀且稳定的环形气幕,有效防止搅拌槽内水汽进入进料管内,避免胶凝材料因受潮而粘附、淤积在进料管内,同时又可防止胶凝材料外溢;
[0018]3、环形进气通道的出流方向与胶凝材料的进料流向相同,气流所产生的负压有利于保证胶凝材料的顺畅下料;
[0019]4、避免胶凝材料进料过程中的不必要损耗,保证充填体强度,降低充填成本。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机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中A

A向剖面图。
[0022]图中序号说明:1

第一进料管道、2

第二进料管、3

环形进气通道、4

环形密闭外壳、5

缓冲储气腔、6

进气管、41

环形顶板、42

环形底板、43

外壳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的充填料浆搅拌槽胶凝材料进料机构,包括充填料浆搅拌槽和进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料机构包括第一进料管1、第二进料管2、环形进气通道3、环形密闭外壳4和进气管6,所述的第一进料管1的上端与胶凝材料输送及计量装置出料口连接,下端同轴插入第二进料管2内,所述的第二进料管2固定于充填料浆搅拌槽顶板并沿搅拌槽的高度方向向下延伸进入搅拌槽内部,所述的环形密闭外壳4由环形顶板41、环形底板42和外壳管43组成,环形顶板41内环同轴套装且固定在第一进料管1上,环形底板42内环同轴套装且固定在第二进料管2上,所述的外壳管43一端与环形顶板41外环边沿同轴固接,另一端与环形底板42外环边沿同轴固接,其外壳管43内壁与第二进料管2外壁之间的空间形成缓冲储气腔5,在外壳管43上靠近环形底板42处开有进气口,所述的进气管6穿过进气口一端与缓冲储气腔5相连通,另一端与外部的压缩空气系统管道连接;
[0024]所述的环形进气通道3由第一进料管1外壁与第二进料管2内壁之间的空间构成;
[0025]在环形顶板41与第二进料管1上端管口之间留有间隙使得缓冲储气腔5与环形进气通道3连通。
[0026]下面结合具体示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0027]某矿山采用本技术的充填料浆搅拌槽胶凝材料进料机构,其中,第一进料管1
的外径为325mm,内径为309mm;第二进料管2的内径为340mm,外径为328mm;第一进料管1插入第二进料管2的长度为L1=80mm;第二进料管2插入搅拌槽内的长度L2为150mm。环形进气通道3的宽度为1.5mm;环形密闭外壳4的内径为344mm,缓冲储气腔5的宽度为2mm;环形密闭外壳4的环形顶板41和环形底板42的厚度均为6mm,环形顶板41和第二进料管2上端管口之间的间隙为1.5mm;进气管6的内径为32mm,进气管6中心线至环形底板42之间的距离为40mm;环形顶板41和环形底板42之间距离为100mm。
[0028]同等条件下,胶凝材料降低损耗指标请参照表1。
[0029]表1示例中胶凝材料降低损耗指标
[0030][0031]实践表明,采用本技术的充填料浆搅拌槽胶凝材料进料机构之后,既有效地防止了搅拌槽内水汽进入进料管内,避免了胶凝材料因受潮而粘附、淤积在进料管内,保证了胶凝材料顺畅进料,又防止了胶凝材料外溢,减少了胶凝材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填料浆搅拌槽胶凝材料进料机构,包括充填料浆搅拌槽和进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料机构包括第一进料管、第二进料管、环形进气通道、环形密闭外壳和进气管,所述的第一进料管的上端与胶凝材料输送及计量装置出料口连接,下端同轴插入第二进料管内,所述的第二进料管固定于充填料浆搅拌槽顶板并沿搅拌槽的高度方向向下延伸进入搅拌槽内部,所述的环形密闭外壳由环形顶板、环形底板和外壳管组成,环形顶板内环同轴套装且固定在第一进料管上,环形底板内环同轴套装且固定在第二进料管上,所述的外壳管一端与环形顶板外边沿同轴固接,另一端与环形底板外环边沿同轴固接,其外壳管内壁与第二进料管外壁之间的空间形成缓冲储气腔,在外壳管上靠近环形底板处开有进气口,所述的进气管穿过进气口一端与缓冲储气腔相连通,另一端与外部的压缩空气系统管道连接;所述的环形进气通道由第一进料管外壁与第二进料管内壁之间的空间构成;在环形顶板与第二进料管上端管口之间留有间隙使得缓冲储气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冠男巴家泓周育刘召胜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北方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