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对称复合片材及包装软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4445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2: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非对称复合片材,包括由内至外依次排列的热封层,第一支撑层,第一粘结层,阻隔层,第二粘结层,第二支撑层、第一复合层、连接层、第二复合层,第三支撑层和印刷层;所述片材的总厚度为20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非对称复合片材及包装软管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包装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非对称复合片材及包装软管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复合片材主要是由多层不同材料复合而成的包装材料,通过多层材料的组合,实现协同效应,解决单一材料功能的局限性。复合片材多用于护理用品、食品、药品、工业粘合品的包装。一般的复合片材拉伸强度较低,挺度不高,制成包装袋或管挺度差,降低了商品的耐挤压性能,影响商品的外观,降低产品档次,而良好的包装能树立产品的优质形象,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从而促进产品销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阻隔性优异、片材挺度好的非对称复合片材。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非对称复合片材,包括由内至外依次排列的内膜层、连接层、外膜层;所述内膜层包括由内至外依次排列的热封层,第一支撑层,第一粘结层,阻隔层,第二粘结层,第二支撑层和第一复合层;所述外膜层包括由内至外依次排列的第二复合层,第三支撑层和印刷层;所述片材的总厚度为200

400μm,所述内膜层的厚度占片材总厚度的30

45%,所述外膜层的厚度占片材总厚度的30

45%,所述连接层占片材总厚度的 10

40%。本技术的第一支撑层、第二支撑层、第三支撑层、第一复合层、第二复合层均为高密度聚乙烯层;所述阻隔层为乙烯

乙烯醇聚合物层;所述第一粘结层、第二粘结层为马来酸酐接枝聚烯烃层。本技术的复合片材设置三个支撑层,大幅提高了片材的整体挺度;且片材的三个支撑层和两个复合层均为高密度聚乙烯层,高密度聚乙烯具有较高的刚性、韧性、硬度和拉伸强度,既进一步提高了片材的整体挺度,又使得片材的整体材料组成趋于相同,片材能够实现全回收,回收再利用成本低。
[0005]为了进一步提高片材的挺度,且使得片材制成的包装袋或管具有良好的印刷美观度,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复合层、所述第三支撑层的厚度之和占片材总厚度的60

80%。
[0006]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二复合层的厚度不小于所述外膜层的厚度的20%,第三支撑层厚度占外膜层总厚度的40

60%。
[0007]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三支撑层是包括有色无机填料的膜层,所述片材的遮光度不小于75%。第三支撑层是含有有色无机填料的膜层,提高了片材的整体遮光度,满足被包装产品的遮光需求。
[0008]为了提高片材层与层之间的粘牢程度,避免包装袋或管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片层分离,影响消费者的效果,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支撑层的外侧面、所述第二支撑层的内侧面具有凹槽。与粘结层相连的侧面具有凹槽,粘结层的马来酸酐接枝聚烯烃树
脂一部分覆在第一支撑层和第二支撑层的表面,另一部分位于凹槽内,增加了作为粘结剂的马来酸酐接枝聚烯烃树脂的量,既提高了粘结层与第一支撑层、第二支撑层的粘结效果,又没有增加粘结层的厚度,在相同厚度片材的情况下,提高了片材的机械强度。
[0009]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凹槽的横截面为圆形和/或四边形。使凹槽的横截面为圆形或四边形,可以在所述膜层内添加易溶于水或者易溶于乙醇的填料,例如氯化钙,成膜后将膜浸在水中或者乙醇中溶解去除该无机填料,则在膜层的表面形成凹槽;凹槽的形状可以添加相应形状的填料实现。
[0010]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印刷层为发光层,所述印刷层是采用镂空压花辊印刷形成,所述印刷层具有裸露第三支撑层的镂空部分。发光层可以由光致发光材料制成,如多种离子激活的铝酸盐、硅酸盐、硫化物或者其混合物与透明油墨混合制成。由于不同的光致发光材料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所以用不同光致发光材料制成的发光层在光照后可分别发出红、橙、黄、黄绿、绿、蓝、蓝绿、紫等多种颜色的光,使得本技术更加多彩,从而让使用者有更多的选择;且发光层位于具有遮光效果的第三支撑层的外侧,不会对包装物的品质或性能产生影响;印刷层具有镂空,是指采用光致发光材料与油墨混合在第三支撑层的表面进行印刷图案或者文字,没有图案和文字的部分为镂空部分,镂空部分能够将第三支撑层直接裸露,裸露的具有颜色的遮光的第三支撑层与能够发光的图案或者文字形成对比,进一步提高包装袋或管的印刷文字或图案闪光效果,提高包装品质。
[0011]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包装软管结构,包括采用上述非对称复合片材制成的外管体,所述外管体的上方设有管口,所述外管体的下部具有槽口,所述槽口内设有用于支撑外管体内壁的内凹底盖;外管体的内部设有与其内壁相适配的软质的内管体,内管体的外表面与外管体的内表面通过易揭膜层连接;内管体的上端开口与所述管口的下端密封连接,内管体的下端开口与内凹底盖的外缘密封连接;所述内凹底盖的外缘与外管体的内壁活动连接。外管体内设有软质内管体,内管体的下端与内凹底盖密封连接,内管体与外管体通过易揭膜层连接,内凹底盖与外管体的内壁活动连接,在使用软管内物品时,可以采用挤压外管体或者朝管口方向推动内凹底盖的方式将物品挤出软管,内凹底盖带动内管体的外表面与外管体的内表面易揭分离,能够将软管内的物品全部使用完全;内凹底盖对外管体的底端提供支撑,还能够使软管站立,减小软管的占用空间。
[0012]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外管体沿其外圆周设有至少两条易撕线。外管体设置圆周设置易撕线,使用过程中,软管内物品逐渐变少,朝向管口方向推动内凹底盖越过外管体底部的第一条易撕线,然后沿第一条易撕线将外管体的下端撕下,依此类推,随着外管体的逐步缩小,既减小了软管的内部空间,使软管内的物品聚集便于挤出,又能够对软管内物品的使用量和使用速度进行快速直观的观察和判断,便于物品的及时更换和补量。
[0013]为了便于软管的制作和内凹底盖推挤,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槽口为圆形;所述内凹底盖是为与槽口内壁相适配的圆形。
[0014]本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该非对称复合片材具有优异的拉伸强度,拉伸强度≥30Mpa,优异的阻隔性能,片材挺度好的优点。本技术的复合片材设置三个支撑层,大幅提高了片材的整体挺度;且片材的三个支撑层和两个复合层均为高密度聚乙烯层,高密度聚乙烯具有较高的刚性、韧性、硬度和拉伸强度,既进一步提高了片材的整体挺度,又使得片材的整体材料组成趋于相同,片材能够实现全回收,回收再利用成本低;第三
支撑层是含有有色无机填料的膜层,提高了片材的整体遮光度,满足被包装产品的遮光需求;与粘结层相连的侧面具有凹槽,既提高了粘结层与第一支撑层、第二支撑层的粘结效果,有没有增加粘结层的厚度,在相同厚度片材的情况下,提高了片材的机械强度。采用本技术的包装软管结构包装物品,能够将软管内的物品全部使用完全;内凹底盖对外管体的底端提供支撑,还能够使软管站立,减小软管的占用空间。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非对称复合片材的结构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对称复合片材,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内至外依次排列的内膜层、连接层、外膜层;所述内膜层包括由内至外依次排列的热封层,第一支撑层,第一粘结层,阻隔层,第二粘结层,第二支撑层和第一复合层;所述外膜层包括由内至外依次排列的第二复合层,第三支撑层和印刷层;所述片材的总厚度为200

400μm,所述内膜层的厚度占片材总厚度的30

45%,所述外膜层的厚度占片材总厚度的30

45%,所述连接层占片材总厚度的10

4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对称复合片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合层、所述第三支撑层的厚度之和占片材总厚度的60

8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对称复合片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复合层的厚度不小于所述外膜层的厚度的20%,第三支撑层厚度占外膜层总厚度的40

6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非对称复合片材,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锦丁磊俞国星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宝柏新型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