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里印铝塑片材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55762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5: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里印铝塑片材,包括依次设置的流延聚乙烯层、油墨层、聚乙烯薄膜层、Al箔层、粘结层和热封PE层,所述流延聚乙烯层包括至少三层流延聚乙烯膜。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里印铝塑片材的制备方法。使用流延聚乙烯膜代替挤出吹塑PE膜作为铝塑片材的最外层,并将其依次与铝箔和内层热封PE层相复合制作的里印铝塑片材具有较鲜艳的颜色和较高的光泽度,在流延聚乙烯的外层添加20~60%的HDPE、中层添加50~70%的HDPE以提高流延聚乙烯的挺度和耐热能力,使得流延聚乙烯膜在80℃的烘箱中烘烤时不会出现卷曲或褶皱,从而增加油墨的附着能力,并可实现多色印刷,纳米沸石的加入可进一步增加薄膜的耐热性能。一步增加薄膜的耐热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里印铝塑片材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里印铝塑片材
,具体涉及一种里印铝塑片材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塑料大分子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的各个方面。在管材领域,塑料片材尤其是塑料软管以其对水蒸气以及空气的高阻隔性,安全卫生无毒性等特点,在现代化妆品、食品、药品等包装领域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按照印刷油墨所处的位置分类,铝塑片材可被分为两大类,表印铝塑片材和里印铝塑片材,表印铝塑片材是指将印刷油墨印刷在片材最外面的结构,人们在使用该结构的铝塑片材或者是由该结构制作的铝塑软管时,长时间使用很容易导致手上残留油墨,以致出现污染食品或药品的情况。为了减少此类现象的发生,越来越多的企业或研究学者开始致力于里印铝塑片材的研发。
[0003]里印铝塑片材是将油墨印刷在薄膜内层,再将薄膜依次与铝箔、内层热封层进行复合后形成的片材结构,现有的铝塑片材主要有两大类,结构分别为PET/INK/WPE/AL/PE和PE/INK/SWPE/AL/PE,片材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干复与挤复两种。对于结构为PET/INK/WPE/AL/PE的铝塑片材,现有技术通常采用干复工艺将PET印刷膜和铝箔以及PE膜进行复合,为了保证层与层之间的复合牢度,复合的过程中往往需要使用大量的胶水与溶剂,这种制作方式不仅工艺复杂,而且容易有溶剂残留,对残留溶剂的处理也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针对结构为PE/INK/SWPE/AL/PE的铝塑片材,PE印刷层中的PE膜通常采用挤出吹塑工艺制备,吹塑的PE膜雾度较高,可高达30%以上,导致油墨颜色呈现不出,印刷效果差。其次,为了印刷油墨能更好的附着在PE膜上,PE膜的内外层均需要使用80%以上的茂金属聚乙烯,致使PE膜的拉伸延展性太强,从而导致印刷复合过程中图案光标控制不稳定。另外,吹塑的PE膜通常会在配方中添加爽滑剂,爽滑剂的析出会影响油墨的附着,导致叠色区域经常出现没有油墨的白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里印铝塑片材,旨在解决现有铝塑片材溶剂残留大、片材颜色不鲜艳、印刷效果较差等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里印铝塑片材,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流延聚乙烯层、油墨层、聚乙烯薄膜层、Al箔层、粘结层和热封PE层,所述流延聚乙烯层包括至少三层流延聚乙烯膜。为了减少干复工艺带来的溶剂残留等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采用聚乙烯膜作为最外层材料,并使用挤出复合工艺使其与铝箔以及内层热封PE层进行复合。为了改善现有技术中在吹塑PE膜上印刷油墨带来的颜色不鲜艳、油墨附着性差以及印刷时图案光标控制不稳定等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使用流延聚乙烯膜代替挤出吹塑PE膜作为铝塑片材的最外层,并将其依次与铝箔和内层热封PE层相复合制作里印铝塑片材。流延聚乙烯膜是将聚乙烯膜原材料放入挤出机中熔融并从模头挤出,使其流延在冷却辊上成型而成,采用挤出流延工艺制作的聚乙烯膜透明度较高,光泽度和厚度
均匀性都较好,将油墨印刷在流延聚乙烯的内表面,使用印有油墨的流延聚乙烯作为最外层制作的铝塑片材有较鲜艳的颜色和较高的光泽度。使用至少由三层聚乙烯组成的流延聚乙烯膜作为最外层制作铝塑片材,有助于进一步提升铝塑片材的挺度和印刷效果。
[0006]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流延聚乙烯层包括依次设置的外层聚乙烯层、中间层和印刷层,按质量百分含量计,所述外层聚乙烯层包括20~60%的HDPE和40~80%的LLDPE,所述中间层包括50~70%的HDPE和30~50%的LDPE,所述印刷层包括35~55%的LDPE和45~65%的LLDPE。采用挤出流延工艺制作的聚乙烯膜尤其是多层聚乙烯膜虽然具有透明度高、光泽性好和厚度均匀性好等优点,但其缺点也很明显,即流延聚乙烯膜能够耐受的温度较低。在制作里印铝塑片材时,将油墨印在流延聚乙烯上后,需要将其送进烘箱进行烘烤,若烘烤温度较高,则会导致流延聚乙烯膜发生卷曲或褶皱,一方面会导致套印追踪失效,无法实现多色印刷,另一方面也会导致制作的铝塑片材的良品率大大下降。为了解决流延聚乙烯在复合过程中发生卷曲和褶皱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流延聚乙烯的外层添加20~60%的HDPE、中层添加50~70%的HDPE以提高流延聚乙烯的挺度和耐热能力,使得流延聚乙烯膜在80℃的烘箱中烘烤时不会出现卷曲或褶皱,从而增加油墨的附着能力,并可实现多色印刷。
[0007]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外层聚乙烯层或中间层还包括纳米沸石,所述纳米沸石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5~2%。为了更进一步提高流延聚乙烯膜的耐热性能,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在流延聚乙烯膜的最外层或中间层中增加纳米沸石。由于纳米沸石为多孔结构,将纳米沸石添加进聚乙烯中后,聚乙烯的长分子链端被其孔隙所固定,不仅更规范有序,而且纳米沸石作为“连接点”,连接长分子链在一起,降低了分子链的运动,增加结构的密度和结晶度,较高的结晶度可以提高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使得材料在较高的温度下不易软化,添加质量百分含量为0.5~2%的纳米沸石可提高流延聚乙烯的耐热性。在优选的技术方案中,可仅在外层聚乙烯或中间层中添加纳米沸石,也可在外层聚乙烯和中间层中均添加纳米沸石,纳米沸石的添加量为0.5~2%。
[0008]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聚乙烯薄膜层为淋膜聚乙烯层。在制作色泽较为鲜艳的铝塑片材时,为了凸显印刷效果,通常需要在油墨层的内表面增加衬底层,衬底层除了配合油墨显现颜色外,还起到粘结油墨层与铝箔层的作用,即起到粘结层的作用。衬底层的制作方法主要包括挤出复合和挤出涂布(淋膜)两种方法,优选淋膜方法制作聚乙烯层,淋膜不仅可以减少衬底层聚乙烯的使用量,同时可增加聚乙烯层与油墨层之间的结合,也增加了油墨与铝箔的粘结。
[0009]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铝箔与热封PE层之间通过挤出复合或挤出涂敷的方式连接,所述粘结层包括PE、EAA和EMAA。
[0010]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按质量百分含量计,所述粘结层包括LLDPE 12~30%、LDPE 35~50%、EAA 12~18%、EMAA 5~20%。
[0011]为了减少溶剂的使用量并减少溶剂残留的风险,铝塑片材优选的复合方式为挤出复合或挤出涂敷。由于聚乙烯和铝箔之间的黏附性能较差,单独使用聚乙烯作为粘结剂的铝塑片材在长时间使用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层间开裂或破包的现象。为了增加铝箔与内层聚乙烯之间的结合强度,本专利技术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是,在粘结层的聚乙烯树脂中增加乙烯

丙烯酸共聚物和乙烯

甲基丙烯酸共聚物,EAA和EMAA的添加量均可控制在2~20%之
间。更进一步地,所述粘结层包括LLDPE 12~30%、LDPE 35~50%、EAA 12~18%和EMAA 5~20%。
[0012]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按质量百分含量计,所述聚乙烯薄膜层包括聚乙烯92~99%、色母粒1~8%。作为油墨的衬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里印铝塑片材,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流延聚乙烯层、油墨层、聚乙烯薄膜层、Al箔层、粘结层和热封PE层,所述流延聚乙烯层包括至少三层流延聚乙烯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塑片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延聚乙烯层包括依次设置的外层聚乙烯层、中间层和印刷层,按质量百分含量计,所述外层聚乙烯层包括20~60%的HDPE和40~80%的LLDPE,所述中间层包括50~70%的HDPE和30~50%的LDPE,所述印刷层包括35~55%的LDPE和45~65%的LLDPE。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塑片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聚乙烯层或中间层还包括纳米沸石,所述纳米沸石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5~2%。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铝塑片材,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烯薄膜层为淋膜聚乙烯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铝塑片材,其特征在于,所述铝箔与热封PE层之间通过挤出复合或挤出涂敷的方式连接,所述粘结层包括PE、EAA和EMAA。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铝塑片材,其特征在于,按质量百分含量计,所述粘结层包括LLDPE 12~30%、LDPE 35~50%、EAA 12~18%、EMAA 5~20%。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铝塑片材,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哲斌丁磊高伟俞国星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宝柏新型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