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地形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40643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0 2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地形车,全地形车包括驾驶舱和动力舱,所述驾驶舱包括下横梁、竖梁、上横梁,所述上横梁位于所述下横梁的上方,所述竖梁连接于所述上横梁和所述下横梁之间,所述动力舱设置于所述驾驶舱的后方,所述动力舱包括:下纵梁、上纵梁和连接梁,所述下纵梁的前端连接于所述下横梁上,所述上纵梁的前端连接于所述上横梁上,所述上纵梁的后端连接于对应的所述下纵梁的后端上,所述连接梁连接于所述上纵梁之间,所述上纵梁为一体成型的梁体结构。由此,通过一体成型的上纵梁设计可以大大降低与连接梁连接时的焊缝数量,从而降低焊接处产生的热应力对车架精度的影响,降低焊接处潜在的失效概率。接处潜在的失效概率。接处潜在的失效概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地形车


[0001]本技术涉及全地形车
,尤其是涉及一种全地形车。

技术介绍

[0002]全地形车的车架是整个车辆的装配基础,其上装有发动机、变速器、传动轴、方向机等总成及管路、支架等附件,且用于支承、连接车辆的各总成及管路、支架等附件,使各总成及附件保持相对正确的位置,并承受车辆内外的载荷。全地形车的车架后部一般设计为多根管状构件和钣金结构件焊接而成,在制造过程中存在多点位,焊接部位较多容易产生热应力变形从而不好控制车架制造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全地形车,该全地形车通过一体成型的上纵梁配合连接梁形成独特的结构,降低两者之间焊接的焊缝数量。
[0004]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全地形车,包括
[0005]驾驶舱,所述驾驶舱包括下横梁、竖梁、上横梁,所述上横梁位于所述下横梁的上方,所述竖梁连接于所述上横梁和所述下横梁之间;以及
[0006]动力舱,所述动力舱设置于所述驾驶舱的后方,所述动力舱包括:下纵梁、上纵梁和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包括:驾驶舱,所述驾驶舱包括下横梁、竖梁、上横梁,所述上横梁位于所述下横梁的上方,所述竖梁连接于所述上横梁和所述下横梁之间;以及动力舱,所述动力舱设置于所述驾驶舱的后方,所述动力舱包括:下纵梁、上纵梁和连接梁,所述下纵梁的前端连接于所述下横梁上,所述上纵梁的前端连接于所述上横梁上,所述上纵梁的后端连接于对应的所述下纵梁的后端上,所述连接梁连接于所述上纵梁之间,所述上纵梁为一体成型的梁体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纵梁包括:前梁段和后梁段,所述后梁段相对所述前梁段向后下方弯折设置,所述后梁段和所述前梁段之间的弯折处呈弧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梁段上设置有内凹部,所述内凹部邻近所述后梁段的上端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纵梁为管状梁,所述下纵梁的后端连接于所述后梁段的侧壁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后悬挂装置,所述后悬挂装置包括:拖曳臂、轮轴支座、上连杆、下连杆和约束杆,所述拖曳臂的前端连接于所述下横梁上,所述轮轴支座连接于所述拖曳臂的后端上,所述上连杆、所述下连杆和所述约束杆的外端均连接于所述轮轴支座上,所述上连杆、所述下连杆和所述约束杆的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赛格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