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金属油墨的阻燃型EMI屏蔽胶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3614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0 2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金属油墨的阻燃型EMI屏蔽胶带,涉及屏蔽胶带技术领域,包括胶带本体,所述胶带本体包括基层,所述基层的顶部依次设有阻燃层、散热层、导电油墨层和金属屏蔽层,所述基层的底部依次设有第一导热层、胶黏层和第二导热层,且第二导热层位于胶黏层的两侧,且第二导热层的底面和胶黏层的底面在同一水平面上。通过第一导热层和第二导热层,第一导热层先对电器元件本身的热量进行吸收,然后通过热的传递,传输到第二导热层,在热传输的过程中会有热量的损耗和散发,最后通过散热层的配合进行集中散热,提高散热效率,从而可以保证胶带本体在屏蔽的条件下也不会影响电器元件的工作。电器元件的工作。电器元件的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金属油墨的阻燃型EMI屏蔽胶带


[0001]本技术涉及屏蔽胶带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金属油墨的阻燃型EMI屏蔽胶带。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数码时代的到来,诸如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手机、复印机等电子产品走入千家万户,但这些产品会因高频电磁波干扰产生杂讯,影响使用品质,人体长期暴露于强力电磁场下,则可能易患癌症病变,因此防电磁干扰已是势在必行,屏蔽就是对两个空间区域之间进行金属的隔离,以控制电场、磁场和电磁波由一个区域对另一个区域的感应和辐射。电子产品中的各个元器件需要进行一定的粘贴固定工序,在此工艺中需要使用EMI屏蔽保护胶带来进行粘贴,由于电子元器件一般是在高频的电磁波下工作,为了避免高频电磁波对元器件的干扰,要求电磁屏蔽胶带具有很好的屏蔽效能。
[0003]现有的EMI屏蔽保护胶带在使用的过程中,一方面散热效果不太好,另一方面在屏蔽方面的效果需要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基于金属油墨的阻燃型EMI屏蔽胶带。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金属油墨的阻燃型EMI屏蔽胶带,包括胶带本体,所述胶带本体包括基层,所述基层的顶部依次设有阻燃层、散热层、导电油墨层和金属屏蔽层,所述基层的底部依次设有第一导热层、胶黏层和第二导热层,且第二导热层位于胶黏层的两侧,且第二导热层的底面和胶黏层的底面在同一水平面上。
[0006]优选的,所述散热层中填充石墨烯网,且石墨烯网交替排布。<br/>[0007]优选的,所述基层采用PET材质热塑而成。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导热层和第二导热层内部填充有树脂和石墨片。
[0009]优选的,所述阻燃层的材质为聚酰亚胺薄膜,且阻燃层的厚度为50um
±
10%。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导热层、第二导热层和散热层的厚度均为10um
±
10%。
[0011]有益效果
[0012]本技术中,在胶带本体中设置第一导热层和第二导热层,在胶带本体通过胶黏层进行粘接之后,在运行过程中的电器元件都会产生一定的热量,一方面在保证电器元件正常工作的情况下,通过胶带本体中的金属屏蔽层和导电油墨层的配合对信号干扰进行屏蔽,可以使电器元件在工作的过程中不受到干扰,另一方面在屏蔽的同时不能由于胶带本体对电器元件本体而产生的散热问题,因此通过第一导热层和第二导热层,第一导热层先对电器元件本身的热量进行吸收,然后通过热的传递,传输到第二导热层,在热传输的过程中会有热量的损耗和散发,最后通过散热层的配合进行集中散热,提高散热效率,从而可
以保证胶带本体在屏蔽的条件下也不会影响电器元件的工作。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剖视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平面图。
[0015]图例说明:
[0016]1、阻燃层;2、散热层;3、导电油墨层;4、金属屏蔽层;5、基层;6、第一导热层;7、胶黏层;8、胶带本体;9、第二导热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18]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
[0019]具体实施例:
[0020]参照图1、2,一种基于金属油墨的阻燃型EMI屏蔽胶带,包括胶带本体8,胶带本体8包括基层5,基层5的顶部依次设有阻燃层1、散热层2、导电油墨层3和金属屏蔽层4,基层5的底部依次设有第一导热层6、胶黏层7和第二导热层9,且第二导热层9位于胶黏层7的两侧,且第二导热层9的底面和胶黏层7的底面在同一水平面上,散热层2中填充石墨烯网,且石墨烯网交替排布,第一导热层6和第二导热层9内部填充有树脂和石墨片,第一导热层6、第二导热层9和散热层2的厚度均为10um。
[0021]在胶带本体8中设置第一导热层6和第二导热层9,在胶带本体8通过胶黏层7进行粘接之后,在运行过程中的电器元件都会产生一定的热量,一方面在保证电器元件正常工作的情况下,通过胶带本体8中的金属屏蔽层4和导电油墨层3的配合对信号干扰进行屏蔽,可以使电器元件在工作的过程中不受到干扰,另一方面在屏蔽的同时不能由于胶带本体8对电器元件本体而产生的散热问题,因此通过第一导热层6和第二导热层9,第一导热层6先对电器元件本身的热量进行吸收,然后通过热的传递,传输到第二导热层9,在热传输的过程中会有热量的损耗和散发,最后通过散热层2的配合进行集中散热,提高散热效率,从而可以保证胶带本体8在屏蔽的条件下也不会影响电器元件的工作。
[0022]基层5采用PET材质热塑而成。金属屏蔽层4可以选自银箔、铜箔、镍箔、铝箔中的任意一种,导电油墨层3用导电材料,比如金、银、铜和碳等分散在连结料中制成的糊状油墨,具有一定程度导电性质,可作为印刷导电点或导电线路之用。
[0023]阻燃层1的材质为聚酰亚胺薄膜,且阻燃层1的厚度为50um,聚酰亚胺化学性质稳定,聚酰亚胺不需要加入阻燃剂就可以阻止燃烧,通过聚酰胺酸溶液流延成膜、拉伸后,高温酰亚胺化,薄膜呈黄色透明,相对密度1.39~1.45,有突出的耐高温、耐辐射、耐化学腐蚀和电绝缘性能,可在250~280℃空气中长期使用。
[0024]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
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25]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技术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技术,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金属油墨的阻燃型EMI屏蔽胶带,包括胶带本体(8),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带本体(8)包括基层(5),所述基层(5)的顶部依次设有阻燃层(1)、散热层(2)、导电油墨层(3)和金属屏蔽层(4),所述基层(5)的底部依次设有第一导热层(6)、胶黏层(7)和第二导热层(9),且第二导热层(9)位于胶黏层(7)的两侧,且第二导热层(9)的底面和胶黏层(7)的底面在同一水平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金属油墨的阻燃型EMI屏蔽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层(2)中填充石墨烯网,且石墨烯网交替排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金属油墨的阻燃型EMI屏蔽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超李用军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富和冠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