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乘坐舒适性评价方法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433751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0 22: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乘坐舒适性评价方法和系统,汽车乘坐舒适性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布置传感器,测试设备连接,测试并采集测试数据,处理测试数据,计算舒适性评价指标,评价舒适性。汽车乘坐舒适性评价系统包括第一数据采集模块、第二数据采集模块、多个加速度传感器和多个位移传感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合理设置传感器位置以及合理设置舒适性评价指标,能够在在整车行驶状态下表征行驶过程中汽车的乘坐舒适性,能够更准确的、更有效表征乘员实际舒适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乘坐舒适性评价方法和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具体涉及一种汽车乘坐舒适性评价方法和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工业的大力发展,各大企业越来越重视汽车在各个方向上的发展。乘坐舒适性作为用户在汽车行驶过程中能够明显感知的一环,常常被作为评价汽车优秀与否的重要指标。目前汽车乘坐舒适性的客观评价方法主要是在汽车硬点上安装传感器并采集数据来表征舒适性,只针对汽车进行数据采集来评价汽车乘坐舒适性,而乘员的舒适感受受多种部件的综合影响,采用上述的评价方法难以准确的、有效的表征乘员实际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汽车乘坐舒适性评价方法和系统,以更准确的、更有效表征乘员实际舒适性。
[0004]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汽车乘坐舒适性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布置传感器:在测试员的脚底位置、测试员的坐垫位置、测试员的背部位置、测试员的胸部位置以及测试员的头部位置布置加速度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测试设备连接:将各加速度传感器接入第一数据采集模块,将各位移传感器接入第二数据采集模块,将第一数据采集模块和第二数据采集模块接入数采主机;测试并采集测试数据:待测试汽车按测试要求进入相应测试道路行驶,采集各加速度传感器和各位移传感器的测试数据;处理测试数据:对采集的测试数据进行去噪处理,得到处理后的数据;计算舒适性评价指标:基于处理后的数据计算测试员的脚底位置和测试员的坐垫位置之间的三分量位移差d1和三分量加速度差a1,基于处理后的数据计算测试员的背部位置和测试员的胸部位置的三分量位移差d2和三分量加速度差a2,基于处理后的数据计算测试员的背部位置和测试员的头部位置之间的三分量位移差d3和三分量加速度差a3,基于处理后的数据计算测试员的坐垫位置和测试员的背部位置之间的三分量位移差d4;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将三分量位移差d1、三分量位移差d2、三分量位移差d3、三分量位移差d4、三分量加速度差a1、三分量加速度差a2和三分量加速度差a3的数据变换到频域内,再通过Savitzky

Golay滤波器对变换到频域内的数据进行滤波,得到滤波后的数据;评价舒适性:针对同一测试员在不同汽车或不同汽车状态下的评价方式为:采用三分量位移差
d1、三分量位移差d4、三分量加速度差a1、三分量加速度差a2、三分量加速度差a3的滤波后的数据作为舒适性抖动的评价指标,采用三分量位移差d2的数据作为舒适性身体部位晃动的评价指标,采用三分量位移差d3的数据作为舒适性头部晃动的评价指标;针对不同测试员在不同汽车或不同汽车状态下的评价方式为:采用三分量加速度差a1、三分量加速度差a2以及三分量加速度差a3的滤波后的数据作为舒适性抖动的评价指标。
[0005]可选的,所述测试员的脚底位置为测试员的脚部或者供汽车地板上供测试员放脚的部位,所述测试员的坐垫位置为测试员的臀部或者汽车座椅的坐垫,所述测试员的背部位置为测试员的背部或者汽车座椅的靠背,所述测试员的胸部位置为测试员的胸部,所述测试员的头部位置为测试员的头部或者汽车座椅的头枕。
[0006]可选的,所述测试设备连接还包括以下步骤:将数采主机与电脑连接,在电脑中设置采样频率和信号采集模式。
[0007]可选的,所述采集传感器数据还包括以下步骤:在测试开始前,将测试汽车熄火停于零坡度区域,采集加速度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的数据n秒,其中n为预设值。
[0008]可选的,所述采集传感器数据具体为:在测试开始前,将测试汽车熄火停于零坡度区域,采集加速度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的数据n秒得到测试前数据,其中n为预设值;待测试汽车按测试要求进入相应测试道路行驶,待测试汽车的后车轮进入试验道路3米后,开始采集各加速度传感器和各位移传感器的测试数据。
[0009]可选的,所述处理测试数据包括以下步骤:先计算测试前数据的平均值,基于测试前数据的平均值,利用零位自学习功能去除测试数据的零点漂移,得到修正后的测试数据;再利用合适频段的带通滤波器去除修正后的测试数据中的高频噪音;然后利用卡尔曼滤波方式对修正后的测试数据进行优化,得到处理后的数据。
[0010]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汽车乘坐舒适性评价系统,包括第一数据采集模块、第二数据采集模块、多个加速度传感器和多个位移传感器,多个加速度传感器均与第一数据采集模块相连,多个位移传感器均与第二数据采集模块相连;多个加速度传感器分别用于布置在测试员的脚底位置、测试员的坐垫位置、测试员的背部位置、测试员的胸部位置以及测试员的头部位置;多个位移传感器分别用于布置在测试员的脚底位置、测试员的坐垫位置、测试员的背部位置、测试员的胸部位置以及测试员的头部位置。
[0011]本专利技术通过合理设置传感器位置以及合理设置舒适性评价指标,能够在在整车行驶状态下表征行驶过程中汽车的乘坐舒适性,能够更准确的、更有效表征乘员实际舒适性。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汽车乘坐舒适性评价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汽车乘坐舒适性评价系统的示意图;图3为传感器安装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4]如图1所示的一种汽车乘坐舒适性评价方法,包括步骤一至步骤六:步骤一、布置传感器:如图3所示,在测试员的脚底位置35、测试员的坐垫位置34、测试员的背部位置33、测试员的胸部位置32以及测试员的头部位置31布置加速度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
[0015]步骤二、测试设备连接:将各加速度传感器接入第一数据采集模块,将各位移传感器接入第二数据采集模块,将第一数据采集模块和第二数据采集模块接入数采主机。
[0016]步骤三、测试并采集测试数据:待测试汽车按测试要求进入相应测试道路行驶,采集各加速度传感器和各位移传感器的测试数据。
[0017]步骤四、处理测试数据:对采集的测试数据进行去噪处理,得到处理后的数据。
[0018]步骤五、计算舒适性评价指标:基于处理后的数据计算测试员的脚底位置和测试员的坐垫位置之间的三分量位移差d1和三分量加速度差a1,基于处理后的数据计算测试员的背部位置和测试员的胸部位置的三分量位移差d2和三分量加速度差a2,基于处理后的数据计算测试员的背部位置和测试员的头部位置之间的三分量位移差d3和三分量加速度差a3,基于处理后的数据计算测试员的坐垫位置和测试员的背部位置之间的三分量位移差d4;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将三分量位移差d1、三分量位移差d2、三分量位移差d3、三分量位移差d4、三分量加速度差a1、三分量加速度差a2和三分量加速度差a3的数据变换到频域内,再通过Savitzky

Golay滤波器对变换到频域内的数据进行滤波(其窗口长度推荐为11,多项式拟合的阶数推荐为1),得到滤波后的数据,分析各数据5

50Hz内的振幅大小;在具体实施时,记录频域内幅值最大5个波峰的频率和幅值作为滤波后的数据。
[0019]步骤六、评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乘坐舒适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布置传感器:在测试员的脚底位置、测试员的坐垫位置、测试员的背部位置、测试员的胸部位置以及测试员的头部位置布置加速度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测试设备连接:将各加速度传感器接入第一数据采集模块,将各位移传感器接入第二数据采集模块,将第一数据采集模块和第二数据采集模块接入数采主机;测试并采集测试数据:待测试汽车按测试要求进入相应测试道路行驶,采集各加速度传感器和各位移传感器的测试数据;处理测试数据:对采集的测试数据进行去噪处理,得到处理后的数据;计算舒适性评价指标:基于处理后的数据计算测试员的脚底位置和测试员的坐垫位置之间的三分量位移差d1和三分量加速度差a1,基于处理后的数据计算测试员的背部位置和测试员的胸部位置的三分量位移差d2和三分量加速度差a2,基于处理后的数据计算测试员的背部位置和测试员的头部位置之间的三分量位移差d3和三分量加速度差a3,基于处理后的数据计算测试员的坐垫位置和测试员的背部位置之间的三分量位移差d4;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将三分量位移差d1、三分量位移差d2、三分量位移差d3、三分量位移差d4、三分量加速度差a1、三分量加速度差a2和三分量加速度差a3的数据变换到频域内,再通过Savitzky

Golay滤波器对变换到频域内的数据进行滤波,得到滤波后的数据;评价舒适性:针对同一测试员在不同汽车或不同汽车状态下的评价方式为:采用三分量位移差d1、三分量位移差d4、三分量加速度差a1、三分量加速度差a2、三分量加速度差a3的滤波后的数据作为舒适性抖动的评价指标,采用三分量位移差d2的数据作为舒适性身体部位晃动的评价指标,采用三分量位移差d3的数据作为舒适性头部晃动的评价指标;针对不同测试员在不同汽车或不同汽车状态下的评价方式为:采用三分量加速度差a1、三分量加速度差a2以及三分量加速度差a3的滤波后的数据作为舒适性抖动的评价指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乘坐舒适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员的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晋霏李慷张开瑞龙杨东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