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定子漏电检测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3121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0 22: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定子漏电检测设备,包括定子组件,轴向贯穿定子组件的芯轴两端水平挂装支承于工装上,位于定子组件侧向外部的工装上安装有顶针组件,从其中一个芯轴引出的电缆线端部电性衔接于顶针组件中的顶针上;还包括与测试电源电性连接的正极触板和负极触板,正极触板在正极升降组件带动下与定子组件圆周壁面的硅钢片触碰,负极触板在负极升降组件带动下与顶针触碰;测试时,通过正极触板、负极触板分别将定子组件的硅钢片、电缆线电性连接至正极、负极,在定子组件本身存在漏电情况时,将会在正负极之间形成通路并报警提醒,从而在轮毂电机装配前实现了对定子组件的自动化检测,有效降低对参数异常的轮毂电机的维修成本和耗时。和耗时。和耗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定子漏电检测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定子检测
,尤其是一种定子漏电检测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在轮毂电机装配前,无法提前快速判断其中的定子是否存在因铜线与铁芯接触等绕组问题而引起的漏电现象,这种定子本身的缺陷和不良只能在后续轮毂电机装配完成后,对整台轮毂电机的相关参数进行检测时才会发现;虽然现有相关的手持式耐压测试仪能够对定子进行提前的检测,但是由于操作繁复耗时,无法满足轮毂电机组装前定子的批量性线上测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定子漏电检测设备,从而能够在组装前快速对定子组件进行自动化的检测,通过嵌置检测有效降低了不必要的装配返工、以及后续对轮毂电机的维修。
[0004]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定子漏电检测设备,包括定子组件,轴向贯穿定子组件的芯轴两端水平挂装支承于工装上,位于定子组件侧向外部的工装上安装有顶针组件,从其中一个芯轴引出的电缆线端部电性衔接于顶针组件中的顶针上;还包括与测试电源电性连接的正极触板和负极触板,正极触板在正极升降组件带动下与定子组件圆周壁面的硅钢片触碰,负极触板在负极升降组件带动下与顶针触碰。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0007]还包括报警单元,所述正极触板和负极触板分别与硅钢片、顶针触碰后,若在测试电源正极和负极之间形成通路,则报警单元报警。
[0008]所述正极触板通过正极引线与测试电源的正极电性连接,负极触板通过负极引线与测试电源的负极电性连接;所述正极触板与正极升降组件的驱动动力之间、以及负极触板与负极升降组件的驱动动力之间,均设置有用于电性隔离的尼龙件。
[0009]所述正极升降组件的结构为:包括尼龙材质的升降板,升降板上方衔接安装有推动其上下移动的气缸一,升降板底部间隔平行设置有正极触板;所述正极触板与升降板之间共同垂直安装有缓冲轴,位于正极触板和升降板之间的缓冲轴上套装有弹性件。
[0010]所述负极升降组件的结构为:包括气缸二,气缸二朝下的输出端端部安装有尼龙板,尼龙板底面固定有负极触板。
[0011]测试时,工装上的定子组件位于正极升降组件底端正极触板的正下方,下行后的正极触板底面中部相切接触于定子组件顶端的硅钢片上;所述工装上顶针组件位于负极升降组件底端负极触板的正下方,下行后的负极触板底面中心与顶针顶端接触。
[0012]还包括机架,左右贯穿机架布设有输送线,位于输送线上方的机架内通过顶板安装有正极升降组件和负极升降组件;所述工装随着输送线流转至机架内,工装由固定于输
送线框架上的阻挡限位机构阻挡限位。
[0013]所述工装的结构为:包括支承于输送线的底板,底板顶面间隔安装有侧板,侧板顶面中部开设有轴向一致的内凹弧形结构,通过侧板上的内凹弧形结构架设定子组件的芯轴;位于侧板外部的底板上还对称安装有耳板,耳板位于对应芯轴的轴向外部。
[0014]所述电缆线端部固定安装有端子,端子从上至下套装于顶针上。
[0015]所述顶针朝上插装于支座上,支座固定安装于工装的底板上;所述顶针外壁面设置为锥面,顶针小端朝上布设;所述端子上孔的直径位于顶针小端直径和大端直径之间。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7]本技术结构紧凑、合理,使用方便快速,测试时,通过正极触板、负极触板分别将定子组件的硅钢片、电缆线电性连接至正极、负极,在定子组件本身存在漏电情况时,将会在正负极之间形成通路并报警提醒,从而在轮毂电机装配前实现了对定子组件的自动化检测,通过嵌置检测有效降低对参数异常的轮毂电机的维修成本和耗时,降低了后续不必要的装配返工,并且检测效率高,效果好;
[0018]本技术还包括如下优点:
[0019]本技术的漏电检测设备可以串联于轮毂电机组装线上,能够在进行定子组件装配前对其进行自动化检测,可靠替代现有技术中人工手持检测的不足,提升效率的同时有效助力于降低轮毂电机的返修几率。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省略机架、输送线)。
[0022]图3为本技术正极升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工装上定子组件和顶针组件的布设示意图。
[0024]图5为本技术定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其中:1、测试电源;2、输送线;3、工装;4、定子组件;5、正极触板;6、正极升降组件;7、负极升降组件;8、负极触板;9、顶针组件;
[0026]11、正极引线;12、负极引线;
[0027]21、阻挡限位机构;22、机架;23、顶板;
[0028]31、底板;32、侧板;33、耳板;
[0029]41、电缆线;42、芯轴;43、端子;
[0030]61、气缸一;62、导向轴;63、升降板;64、缓冲轴;65、弹性件;
[0031]71、气缸二;72、尼龙板;
[0032]91、支座;92、顶针。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34]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定子漏电检测设备,包括定子组件4,轴向贯穿定子组件4的芯轴42两端水平挂装支承于工装3上,位于定子组件4侧向外部的工装3上安装有顶针组件9,从其中一个芯轴42引出的电缆线41端部电性衔接于顶针组件9中的顶针92
上;还包括与测试电源1电性连接的正极触板5和负极触板8,正极触板5在正极升降组件6带动下与定子组件4圆周壁面的硅钢片触碰,负极触板8在负极升降组件7带动下与顶针92触碰。
[0035]本实施例中,测试时,通过正极触板5、负极触板8分别将定子组件4的硅钢片、电缆线41电性连接至正极、负极,在定子组件4本身存在漏电情况时,将会在正负极之间形成通路。
[0036]本实施例中,通过顶针组件9的设置,将其作为中间媒介,实现了定子组件4的电缆线41与测试电源1的负极之间的电性连接,尤其便于在定子组件4不断更换情况下,电缆线41与负极之间的快速电性衔接,使用方便,助力于检测效率的提升。
[0037]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在检测异常出现时提醒操作人员及时处理,还包括报警单元,正极触板5和负极触板8分别与硅钢片、顶针92触碰后,若在测试电源1正极和负极之间形成通路,则报警单元报警。
[0038]本实施例的报警单元包括但不限于警示灯、蜂鸣器、语音播报、大屏显示等中的一种或是两种,其可以串联于正、负极的通路中,在通路形成时则发出报警提醒;或者是,将报警单元和正负极的通路均连接至总控器,在通路形成时由总控器控制报警单元工作。
[0039]在一个实施例中,正极触板5通过正极引线11与测试电源1的正极电性连接,负极触板8通过负极引线12与测试电源1的负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定子漏电检测设备,包括定子组件(4),其特征在于:轴向贯穿定子组件(4)的芯轴(42)两端水平挂装支承于工装(3)上,位于定子组件(4)侧向外部的工装(3)上安装有顶针组件(9),从其中一个芯轴(42)引出的电缆线(41)端部电性衔接于顶针组件(9)中的顶针(92)上;还包括与测试电源(1)电性连接的正极触板(5)和负极触板(8),正极触板(5)在正极升降组件(6)带动下与定子组件(4)圆周壁面的硅钢片触碰,负极触板(8)在负极升降组件(7)带动下与顶针(92)触碰。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定子漏电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报警单元,所述正极触板(5)和负极触板(8)分别与硅钢片、顶针(92)触碰后,若在测试电源(1)正极和负极之间形成通路,则报警单元报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定子漏电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触板(5)通过正极引线(11)与测试电源(1)的正极电性连接,负极触板(8)通过负极引线(12)与测试电源(1)的负极电性连接;所述正极触板(5)与正极升降组件(6)的驱动动力之间、以及负极触板(8)与负极升降组件(7)的驱动动力之间,均设置有用于电性隔离的尼龙件。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定子漏电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升降组件(6)的结构为:包括尼龙材质的升降板(63),升降板(63)上方衔接安装有推动其上下移动的气缸一(61),升降板(63)底部间隔平行设置有正极触板(5);所述正极触板(5)与升降板(63)之间共同垂直安装有缓冲轴(64),位于正极触板(5)和升降板(63)之间的缓冲轴(64)上套装有弹性件(65)。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定子漏电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升降组件(7)的结构为:包括气缸二(71),气缸二(71)朝下的输出端端部安装有尼龙板(72),尼龙板(72)底面固定有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浩鹏
申请(专利权)人:雅迪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