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材制造设备的光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42981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0 22:41
一种增材制造设备的光路系统,包括激光器、光束发散角可调单元、振镜单元,直线运动模块,以及设置于振镜单元和光束发散角可调单元之间的方形的安装盒,安装盒的四角内分别竖向固定设置有四片反射镜,且安装盒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入、出光孔,安装盒可移动地设置于直线运动模块上,以将安装盒移入或移出光束发散角可调单元和振镜单元之间的光路,使得激光通过或不通过四片反射镜形成的光路而最终在粉面输出两种不同光斑大小的聚焦光斑,且所有不同光斑大小的聚焦光斑经振镜单元的偏转后在工作区域的粉面处于同一焦平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生成的所有不同光斑大小的聚焦光斑处在同一焦平面,使得其能显著提升激光扫描系统的成型效率和成型质量。和成型质量。和成型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增材制造设备的光路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增材制造
,特别是涉及一种增材制造设备的光路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增材制造技术是一种通过控制激光逐层扫描,层层叠加形成三维工件的快速制造技术。其工艺流程如下:首先对工件的三维模型进行切片处理,得到工件每一层的轮廓信息;将粉末状材料均匀地铺洒在工作平台表面上,激光根据系统指令选择性地熔化粉末;一个截面完成后,再铺上一层新材料,继续有选择性地根据三维物体对应的截面信息进行扫描;按照此方法再对下一个截面进行铺粉扫描,最终得到三维工件。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可用来制造过程柔性程度高、工件力学性能优异和尺寸精度高的金属工件。
[0003]现有技术的增材制造设备,特别是金属粉末增材制造设备,单套激光扫描组件(如两轴振镜加场镜或者三轴振镜和激光器)在粉床上只有一个确定大小的聚焦光斑,在保证现有成型质量(1.全粉床幅面烧结时熔池火光均匀;2.尽量少的熔渣飞溅和黑烟;3.全粉床幅面制件表面较为光滑;4.制件金相质地紧密无孔洞;5.金相腐蚀之后熔道均匀等评价标准)的情况下,这个确定大小的聚焦光斑决定了单种材料的填充线或者轮廓线的扫描功率、扫描速度、填充线间距、粉层厚度是一组确定值,因此无法提升单套激光扫描组件的成型效率,只能通过增加激光扫描组件的数量来增加成型效率。扫描填充线在扫描时间中占比比较大,现有技术也有采用离焦光斑作为填充线扫描的方法来在粉床上获得一个更大的光斑来提升成型效率,但是因为光路系统的不稳定性及加工环节的复杂环境导致整个粉床幅面填充线光斑尺寸稳定性差,会出现不可控变化,进而影响成型质量。另外,现有技术也有采用双激光加双振镜方式,一套激光扫描组件做聚焦大光斑,进行填充线扫描,另一套激光扫描组件做聚焦小光斑,进行轮廓线扫描,这种双激光双加工系统的设计导致填充线扫描光路无法进行轮廓线扫描,同样轮廓线扫描光路无法进行填充线扫描,在成本增加的基础上,激光加工稼动率很低,无法满足正常工业加工要求。还有一种采用同轴式光斑切换的方式,比如采用同轴式电动扩束镜,但是这种方式无法实现不同聚焦光斑在同一平面位置的聚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增材制造设备的光路系统,该光路系统由一套激光器和一套振镜组成,且生成两种以上的不同光斑大小的聚焦光斑,而且这些不同光斑大小的聚焦光斑都能处在同一焦平面,这样便能显著提升待打印工件的成型效率和成型质量。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增材制造设备的光路系统,包括激光器、光束发散角可调单元、振镜单元,直线运动模块,以及设置于振镜单元和光束发散角可调单元之间的方形的安装盒,所述激光器安装在光束发散角可调单元中,所述安装盒的四角内分别竖向固定设置有四片反射镜,且所述安装盒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入光孔,出光孔,
所述安装盒可移动地设置于直线运动模块上,以将安装盒移入或移出光束发散角可调单元和振镜单元之间的光路,使得激光器的激光通过或不通过所述四片反射镜形成的光路而最终在粉面输出两种不同光斑大小的聚焦光斑,且所有不同光斑大小的聚焦光斑经振镜单元的偏转后在工作区域的粉面处于同一焦平面;其中,所述四片反射镜形成的光路中设有至少一个衍射光学元件和/或扩束镜。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案,将最靠近入光孔的反射镜记作第一反射镜,以第一反射镜为起点,按照顺时针方向将设置在安装盒其它三个角的反射镜分别记作第二反射镜、第三反射镜和第四反射镜。
[000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反射镜和第三反射镜之间、第三反射镜和第四反射镜之间,以及第四反射镜和第一反射镜之间的三个位置中至少一个位置设有衍射光学元件和/或扩束镜。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案,第一反射镜的反射面的法线和首次入射安装盒的激光的轴心射线呈135度,第二反射镜的反射面的法线和首次入射安装盒的激光的轴心射线呈45度,第三反射镜和第二反射镜平行设置,第四反射镜和第一反射镜平行设置。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光束发散角可调单元为可调焦激光准直头,该可调焦激光准直头安装在准直头安装座中。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入光孔的轴心与入射该入光孔的激光的轴心重合,且入光孔的直径大于激光的直径。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振镜单元包括二轴振镜和动态聚焦模块,或者包括二轴振镜和场镜。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直线运动模块包括两根平行布设的导轨,以及可在导轨上进行移动的滑块。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增材制造设备的光路系统还包括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安装盒在直线运动模块上进行移动。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案,当所述四片反射镜形成的光路设有扩束镜时,调整该扩束镜的调节单元和光束发散角可调单元,否则,调整光束发散角可调单元,以使所有不同光斑大小的聚焦光斑经振镜单元的偏转后在工作区域的粉面处于同一焦平面。
[0014]本技术的增材制造设备的光路系统,通过包括激光器、光束发散角可调单元、振镜单元,直线运动模块,以及设置于振镜单元和光束发散角可调单元之间的方形的安装盒,所述激光器安装在光束发散角可调单元中,所述安装盒的四角内分别竖向固定设置有四片反射镜,且所述安装盒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入光孔,出光孔,所述安装盒可移动地设置于直线运动模块上,以将安装盒移入或移出光束发散角可调单元和振镜单元之间的光路,使得激光器的激光通过或不通过所述四片反射镜形成的光路而最终在粉面输出两种不同光斑大小的聚焦光斑,且所有不同光斑大小的聚焦光斑经振镜单元的偏转后在工作区域的粉面处于同一焦平面;其中,所述四片反射镜形成的光路中设有至少一个衍射光学元件和/或扩束镜,使得本技术的增材制造设备的光路系统得到的聚焦光斑和离焦光斑相比,即使光路系统存在不稳定性,聚焦光斑有一定的焦深,在设计焦深范围内整个粉床幅面的光斑大小基本不会发生变化,从而保证了成型质量;而且,本技术生成的所有不同光斑大小的聚焦光斑都处在同一焦平面,使得其能显著提升激光扫描系统的成型效率和成型质量,同时可有效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增材制造设备的光路系统提供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中安装盒的俯视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增材制造设备的光路系统提供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标记如下:
[0019]1、激光器,2、可调焦激光准直头,3、准直头安装座,4、激光,5、安装盒,51、入光孔,52、出光孔,53、第一反射镜,54、第二反射镜,55、第三反射镜,56、第四反射镜,6、直线运动模块,61、滑块,62、导轨,7、动态聚焦模块,8、二轴振镜,9、场镜。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材制造设备的光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激光器、光束发散角可调单元、振镜单元,直线运动模块,以及设置于振镜单元和光束发散角可调单元之间的方形的安装盒,所述激光器安装在光束发散角可调单元中,所述安装盒的四角内分别竖向固定设置有四片反射镜,且所述安装盒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入光孔,出光孔,所述安装盒可移动地设置于直线运动模块上,以将安装盒移入或移出光束发散角可调单元和振镜单元之间的光路,使得激光器的激光通过或不通过所述四片反射镜形成的光路而最终在粉面输出两种不同光斑大小的聚焦光斑,且所有不同光斑大小的聚焦光斑经振镜单元的偏转后在工作区域的粉面处于同一焦平面;其中,所述四片反射镜形成的光路中设有至少一个衍射光学元件和/或扩束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材制造设备的光路系统,其特征在于,将最靠近入光孔的反射镜记作第一反射镜,以第一反射镜为起点,按照顺时针方向将设置在安装盒其它三个角的反射镜分别记作第二反射镜、第三反射镜和第四反射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材制造设备的光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射镜和第三反射镜之间、第三反射镜和第四反射镜之间,以及第四反射镜和第一反射镜之间的三个位置中至少一个位置设有衍射光学元件和/或扩束镜。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增材制造设备的光路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反射镜的反射面的法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鲍光肖攀曾思齐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华曙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