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组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2470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0 22: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电连接器,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设置于绝缘本体内的至少一第一端子以及可活动连接于绝缘本体的压制件,压制件包括至少一压制部,第一端子包括一接触臂,接触臂包括一接触点;一对接连接器,对接连接器沿一对接方向插接于电连接器,对接连接器包括一绝缘壳体以及设置于绝缘壳体内的至少一第二端子,第二端子包括一配合表面、凸设于配合表面上的一突出部;其中,对接连接器插接于电连接器时,接触点抵接突出部,以接触点为分割点将接触臂划分为第一段和第二段,压制部压制第二段,第二段以接触点为支点向靠近配合表面的方向位移。段以接触点为支点向靠近配合表面的方向位移。段以接触点为支点向靠近配合表面的方向位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器组合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组合,尤其是指一种连接稳定的连接器组合。

技术介绍

[0002]一种电连接器,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在一对接方向上相互插接,电连接器包括一第一端子以及一压制件,压制件用于压制第一端子从而使得第一端子与对接连接器的第二端子压紧配合,但在现有技术中,压制件通常压制第一端子使得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通过平面接触的方式达成电性导通,此种情况下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之间的作用力会被分散在接触的平面内,作用力的分散使得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之间的相互摩擦力也会被分散在接触的平面内,当对接连接器和电连接器在对接方向有相互退出的趋势时,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之间被分散的摩擦力不足以保持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的接触稳定,故而电连接器和对接连接器相互插接后在受到拉扯或振动时,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之间沿对接方向上的配合容易松动,导致电连接器和对接连接器之间的电性连接不稳定。
[0003]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连接器组合,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创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在第二端子上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至少一第一端子以及可活动连接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压制件,所述压制件包括至少一压制部,所述第一端子包括一接触臂,所述接触臂包括一接触点;一对接连接器,所述对接连接器沿一对接方向插接于所述电连接器,所述对接连接器包括一绝缘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绝缘壳体内的至少一第二端子,所述第二端子包括一配合表面、凸设于所述配合表面上的一突出部;其中,所述对接连接器插接于所述电连接器时,所述接触点抵接所述突出部,以所述接触点为分割点将所述接触臂划分为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压制部压制所述第二段,所述第二段以所述接触点为支点向靠近所述配合表面的方向位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包括一第一压接点,所述第二段以所述接触点为支点之前,所述第一压接点和所述配合表面相互抵接,所述接触臂以所述第一压接点为支点向所述配合表面的方向位移。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还包括一主体部,所述第一段自所述主体部上弯折形成,从而所述主体部对应所述第一段形成一缺口,所述第二段自所述第一段向背离所述对接方向的方向延伸形成,且所述第二段远离所述第一段的一端是自由端,所述对接连接器插接于所述电连接器时,所述第二端子位于所述主体部与所述接触臂之间。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子包括自所述配合表面凹陷的一凹部,所述凹部的底表面与所述配合表面通过一台阶面相互连接,所述压制部压制所述第二段,所述第二段向靠近所述底表面的方向位移而进入所述凹部,所述台阶面挡止所述第二段沿所述对接方向位移。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段包括一第二压接点,且所述第二压接点较所述接触点远离所述第一段,所述接触点抵接所述突出部之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永生裴文协
申请(专利权)人: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