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器及其一体式外导体和绝缘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2298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0 22: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及其一体式外导体和绝缘体,属于连接器技术领域。绝缘体上设有第一挡止面,一体式外导体具有供绝缘体装入的安装孔,安装孔内设有与第一挡止面挡止配合的挡止结构,以限制绝缘体的安装极限位置;绝缘体上还设有第二挡止面,一体式外导体的侧壁上一体设有朝向安装孔内悬伸的弹臂,弹臂在绝缘体装入过程中受压变形、并在绝缘体安装到位后与第二挡止面挡止配合,以阻止绝缘体退出一体式外导体。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一体式外导体和绝缘体在组装时,不需要其他的零部件配合,外导体利用自身的挡止结构加上弹臂、绝缘体利用自身的第一挡止面和第二挡止面即可实现组装,减少了零部件数量,可降低制造成本,简化了安装操作,可提高装配效率。可提高装配效率。可提高装配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接器及其一体式外导体和绝缘体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及其一体式外导体和绝缘体,属于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FAKRA连接器是目前汽车上广泛采用的一种连接器部件,一般应用于GPS定位系统、远程控制系统、车载电话系统、卫星收音机和车载互联网接入等。Mini型FAKRA连接器是公知的汽车电子行业标准连接器,为了满足通用性,连接器的接口标准是标准化的。
[0003]现有的Mini型FAKRA连接器通常包括有塑料外壳、TPA锁止片、多个分体式外导体、多个绝缘体、多个内导体、多个屏蔽套筒等。其典型特征为,外导体为分体式的,即至少由2个及以上零件共同构成外导体接触套筒。
[0004]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0806095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的一种FAKRA四合一线端连接器,包括塑壳,开设于塑壳的若干组插接腔,每组插接腔内均插设有铜管,塑壳两侧开设有连通插接腔的固定槽,固定槽安装有固定片(即锁止片)将铜管固定于插接腔。铜管内安装有绝缘体,绝缘体内封装有连接端子(即内导体)。铜管包括连接部、固定部和夹持部,铜管内孔形成安装孔,绝缘体由后向前插装于固定部并延伸至连接部,固定部使得铜管内壁上形成挡止台阶(即挡止结构),绝缘体上设有与挡止台阶挡止配合的安装台阶(台阶面即挡止面),以限制绝缘体向前移动的移动极限。铜管内还设置有线夹,线夹位于绝缘体的后侧,可以限制绝缘体向后移动的移动极限。
[0005]因此,上述专利中是通过铜管(即外导体)和线夹共同实现绝缘体的安装,需要两个零件,零部件数量较多,增加了制造成本。同时在组装时,当向外导体中安装完绝缘体之后,还需要另外进行线夹的安装,安装步骤较多,操作麻烦,装配效率低。另外,上述专利中仅靠锁止片实现外导体固定于插接腔内,无法保证外导体的固定稳定,可能会影响到连接器整体性能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的一体式外导体,以解决现有绝缘体在安装时需要外导体和线夹两个零件而导致零部件数量多、制造成本高、安装操作麻烦、装配效率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和连接器的绝缘体,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中连接器的一体式外导体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连接器的一体式外导体,该一体式外导体具有供绝缘体装入的安装孔,安装孔内设有用于与绝缘体上的第一挡止面挡止配合的挡止结构,以限制绝缘体的安装极限位置,所述一体式外导体的侧壁上一体设有朝向安装孔内悬伸的弹臂,弹臂用于在绝缘体装入过程中受压变形、并在绝缘体安装到位后与绝缘体上的第二挡止面挡止配合,以阻止绝缘体退出一体式外导体。
[0009]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外导体的安装孔内的挡止结构,可以在绝缘体装入时,与绝缘体上的第一挡止面挡止配合,限制绝缘体的安装极限位置;同时,外导体侧壁
上一体设有朝向安装孔内悬伸的弹臂,在绝缘体装入过程中,弹臂受压变形,以使绝缘体可以通过,而当绝缘体安装到位后,弹臂回弹与绝缘体上的第二挡止面挡止配合,可以阻止绝缘体退出一体式外导体。这样,绝缘体就被很好地限制在外导体内,不需要其他的零部件配合,也即外导体自身的挡止结构加上弹臂即可实现绝缘体的安装,减少了零部件数量,可以降低制造成本,同时也简化了安装操作,只需要将绝缘体朝着一个方向装入安装孔即可,操作简单,可提高装配效率。
[0010]进一步地,所述一体式外导体由前向后依次包括安装部、用于与锁止片配合的固定部以及用于夹持线缆的夹持部,安装部的内孔构成所述的安装孔,以供绝缘体由前向后装入,所述弹臂设置在安装部的侧壁上。
[0011]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安装部位于前侧,因此绝缘体是从外导体的前侧由前向后装入安装部的内孔中,而不是从夹持部的一侧,这样绝缘体全部位于安装部内,不仅方便安装,而且有利于绝缘体的结构优化设计。
[0012]进一步地,固定部由设置在一体式外导体上的缩颈结构形成,缩颈结构在一体式外导体的外表面形成环形凹槽、在一体式外导体的内表面形成环形凸起,所述挡止结构由环形凸起朝前的端面构成。
[0013]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缩颈结构既形成环形凹槽,同时又形成环形凸起,环形凹槽方便与锁止片配合,环形凸起朝前的端面构成挡止结构,这样结构简单紧凑,方便加工。
[0014]进一步地,所述环形凹槽朝后的槽侧壁用于与外壳体上的悬臂挡止配合,以限制一体式外导体相对于外壳体向后移动;安装部的外周面上一体凸设有用于与所述外壳体上的止挡面挡止配合的凸起结构,以限制一体式外导体相对于外壳体向前移动。
[0015]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环形凹槽朝后的槽侧壁与外壳体上的悬臂挡止配合,可以限制一体式外导体相对于外壳体向后移动;同时,安装部的外周面上一体凸设有凸起结构,可以与外壳体上的止挡面挡止配合,限制外导体相对于外壳体向前移动,这样就实现了外导体在外壳体内的前后限位,从而辅助锁止片保证外导体的固定稳定,避免影响连接器整体性能的稳定性。
[0016]进一步地,所述凸起结构由安装部上“一”字型切缝的后侧局部材料经塑性变形后形成。
[0017]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方便凸起结构的加工成型。
[0018]进一步地,凸起结构凸出于安装部外周面的高度小于安装部的壁厚。
[0019]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避免在外导体上形成穿破空隙,保证信号传输的完整性。
[0020]进一步地,所述弹臂凸出于安装孔孔壁的高度小于一体式外导体的壁厚。
[0021]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避免在外导体上形成穿破空隙,保证信号传输的完整性。
[002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中连接器的绝缘体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23]一种连接器的绝缘体,该绝缘体上设置有用于与一体式外导体的安装孔内的挡止结构挡止配合的第一挡止面,以限制绝缘体的安装极限位置,所述绝缘体上还设置有用于在绝缘体安装到位后与一体式外导体侧壁上的弹臂挡止配合的第二挡止面,以阻止绝缘体
退出一体式外导体。
[0024]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绝缘体上设置的第一挡止面,可以与外导体的安装孔内的挡止结构挡止配合,限制绝缘体的安装极限位置;同时,绝缘体上还设置有第二挡止面,第二挡止面是在绝缘体安装到位后与一体式外导体侧壁上的弹臂挡止配合,用于阻止绝缘体退出一体式外导体,这样就将绝缘体很好地限制在外导体内,不需要其他的零部件配合,也即绝缘体利用自身的第一挡止面和第二挡止面与外导体上的相应结构挡止配合即可实现绝缘体的安装,减少了零部件数量,可以降低制造成本,同时也简化了安装操作,只需要将绝缘体朝着一个方向装入安装孔即可,操作简单,可提高装配效率。
[002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挡止面为绝缘体的后端面,绝缘体的外周设置有环槽,环槽朝前的槽侧壁构成所述的第二挡止面。
[0026]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直接利用绝缘体的后端面作为第一挡止面,同时绝缘体的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器的一体式外导体,该一体式外导体(3)具有供绝缘体(4)装入的安装孔,安装孔内设有用于与绝缘体(4)上的第一挡止面挡止配合的挡止结构,以限制绝缘体(4)的安装极限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式外导体(3)的侧壁上一体设有朝向安装孔内悬伸的弹臂(311),弹臂(311)用于在绝缘体(4)装入过程中受压变形、并在绝缘体(4)安装到位后与绝缘体(4)上的第二挡止面挡止配合,以阻止绝缘体(4)退出一体式外导体(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的一体式外导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式外导体(3)由前向后依次包括安装部(31)、用于与锁止片(2)配合的固定部(32)以及用于夹持线缆的夹持部(33),安装部(31)的内孔构成所述的安装孔,以供绝缘体(4)由前向后装入,所述弹臂(311)设置在安装部(31)的侧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的一体式外导体,其特征在于,固定部(32)由设置在一体式外导体(3)上的缩颈结构形成,缩颈结构在一体式外导体(3)的外表面形成环形凹槽、在一体式外导体(3)的内表面形成环形凸起,所述挡止结构由环形凸起朝前的端面(321)构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的一体式外导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凹槽朝后的槽侧壁(322)用于与外壳体(1)上的悬臂(11)挡止配合,以限制一体式外导体(3)相对于外壳体(1)向后移动;安装部(31)的外周面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文杰陈朋辉张启帆韩见强郭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