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缆修复装置及其修复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407935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10: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海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海缆修复装置及其修复方法,包括潜水器及设于潜水器下方的修复箱;设于竖板外侧的第一机械手;设于修复箱内的水泵;设于修复箱内顶面的第一滑槽;与第一滑槽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块;用于驱动第一滑块沿着第一滑槽滑动的驱动部;外侧表面与第一滑块的底面固定连接的外圆环,外圆环朝向开口槽的外侧面位置设有外缺口;设于外圆环的内环处的内圆环,内圆环的表面设有内缺口;用于驱动内圆环沿着外圆环的内侧面转动的转动部;设于内圆环内侧面的3D打印机和切割部,切割部用于对海缆进行切割。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海缆的外护层和铠装层遭到损坏时,无需动用船舶这样的大型设备,降低了海缆的维修成本。降低了海缆的维修成本。降低了海缆的维修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缆修复装置及其修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海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海缆修复装置及其修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海缆铺设于海底,由于海底环境复杂,海缆会出现较多的问题,例如海缆损坏,大部分的海缆损坏是由于人类进行渔业、航运等活动造成,主要为捕捞渔具、船锚等造成的外力损坏,海缆包括外护层和铠装层,在海缆受到外力时,首先会破坏外护层和金属丝组成的铠装层,如果海缆继续使用,将会大大降低自身的保护性能及使用寿命,因此通常选择将海缆打捞到专用的船舶上进行修复,在这种情况下,往往海缆的绝缘层并未遭到破坏,仅仅是外护层和铠装层被损坏,就需要动用船舶这样的大型装置,大大增大了维修成本。
[0003]在申请号为CN202110660742.7,专利名称为海缆水下修复方法和海缆的专利中,包括步骤:裁切海缆防护层中待修复的金属丝,预留出修复空间;将连接件与待修复的金属丝一一对应连接;所述连接件与所述金属丝部分重叠,所述连接件与所述金属丝之间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或者,所述连接件的端部与所述金属丝的端部相对设置,所述连接件与所述金属丝之间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缆修复装置,包括潜水器(1)及设于所述潜水器(1)下方的修复箱(3),所述修复箱(3)的底部设有开口槽(10),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缆修复装置还包括:封闭门(11),所述开口槽(10)相对的侧壁对称设有门槽(12),所述封闭门(11)与所述门槽(12)滑动连接,所述封闭门(11)包括横板以及设于所述横板两端的竖板,所述竖板位于开口槽(10)的侧面设有半圆弧槽(19),所述半圆弧槽(19)贯穿竖板的内外侧面,在所述封闭门(11)将开口封闭后,两个半圆弧槽(19)组成一个完整的圆孔;用于驱动封闭门(11)在门槽(12)内滑动的驱动件;设于竖板外侧的第一机械手(2),所述第一机械手(2)用于抓取海缆,且第一机械手(2)的底座固定于潜水器(1)的外表面;设于修复箱(3)内的水泵,所述水泵用于将修复箱(3)内的海水抽到修复箱(3)的外部;设于修复箱(3)内顶面的第一滑槽(5);与所述第一滑槽(5)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块(4);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滑块(4)沿着第一滑槽(5)滑动的驱动部;外侧表面与第一滑块(4)的底面固定连接的外圆环(13),所述外圆环(13)朝向开口槽(10)的外侧面位置设有外缺口(15);设于外圆环(13)的内环处的内圆环(14),所述内圆环(14)的表面设有内缺口(53),所述内圆环(14)的中轴线、外圆环(13)的中轴线以及所述圆孔的中轴线共线;用于驱动内圆环(14)沿着外圆环(13)的内侧面转动的转动部;设于内圆环(14)内侧面的3D打印机(52)和切割部,所述3D打印机(52)的打印头朝向内圆环(14)的中轴线,所述切割部用于对海缆进行切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缆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是第一气缸(20),所述第一气缸(20)固定于门槽(12)的内部,且第一气缸(20)的输出轴与封闭门(11)背向开口槽(10)的侧面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缆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部包括:底座与内圆环(14)的内侧面固定连接的第一机械手(2);与所述第一机械手(2)的活动端固定连接的第一电机(63);安装于所述第一电机(63)的输出轴的切割轮(6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缆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包括:齿轮环(54)及设于外圆环(13)内侧面的第二内环槽(55),所述齿轮环(54)与所述第二内环槽(55)转动连接;设于齿轮环(54)的环缺口(17);两端均与修复箱(3)内侧面转动连接的联动轴(9),所述外圆环(13)设有贯穿其侧表面的第一通孔(58),所述联动轴(9)与所述第一通孔(58)转动连接;与齿轮环(54)啮合的联动齿轮(60),所述联动齿轮(60)的中部设有贯穿其两端面的第二通孔(61),所述联动轴(9)穿过所述第二通孔(61);设于第二通孔(61)侧壁的第二内块(62),所述第二内块(62)与设于联动轴(9)侧表面的第一表面槽(25)滑动连接;设于第一通孔(58)侧壁的齿轮槽(59),所述联动齿轮(60)位于所述齿轮槽(59)内;用于驱动联动轴(9)转动的转动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海缆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缆修复装置还包括:直径与齿轮环(54)的直径相等的圆弧板(16),所述圆弧板(16)设有贯穿其侧表面的轴孔(43),所述轴孔(43)靠近圆环板的其中一个端面;内轴(18)及一端与设于所述内轴(18)侧表面的表面环槽的侧壁固定连接的涡卷弹簧(44),所述内轴(18)与轴孔(43)转动连接,所述涡卷弹簧(44)的另一端固定于轴孔(43)的侧壁;设于环缺口(17)其中一个端面的缺口槽(42),所述内轴(18)的两端均固定于缺口槽(42)的侧壁;所述圆环板的外侧面设有与联动齿轮(60)相匹配的轮齿。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海缆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是安装于联动轴(9)的副齿轮(24);所述驱动部包括:第二电机(7)及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机(7)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的转轴(8),所述第二电机(7)固定于第一滑槽(5)的一端,所述第一滑块(4)设有螺孔(6),所述转轴(8)穿过所述螺孔(6),且转轴(8)的另一端与第一滑槽(5)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其中一个端面设有圆环槽(33)的主齿轮(22),所述主齿轮(22)设有贯穿其两端面的第一穿孔(32),且主齿轮(22)与所述副齿轮(24)相匹配;设于所述第一穿孔(32)的侧壁的第一内块(23),所述转轴(8)与第一穿孔(32)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内块(23)与设于转轴(8)侧表面的第二表面槽(26)滑动连接;与所述圆环槽(33)转动连接的端块(34);输出轴与所述端块(34)的外侧面固定连接的第二气缸(21),所述第二气缸(21)固定于第一滑槽(5)的其中一个端面,所述第二气缸(21)与第二电机(7)位于同一侧;设于转轴(8)侧表面的第三表面槽(35),所述第三表面槽(35)与第二表面槽(26)一一对应,且第三表面槽(35)靠近对应的第二表面槽(26)的侧壁设有与对应的第二表面槽(26)连通的连通孔(36);一端固定于第二内块(62)侧面的推杆(27),所述推杆(27)与所述连通孔(36)滑动连接,且推杆(27)延伸至第三表面槽(35)内;位于第三表面槽(35)内的螺纹板(29),所述螺纹板(29)位于推杆(27)的外部,所述螺孔(6)的侧壁设有第一螺纹,所述螺纹板(29)的外侧面设有与所述第一螺纹相匹配的第二螺纹;设于推杆(27)朝向螺纹板(29)的侧面的若干凸台(30),所述凸台(30)为半球形,所述螺纹板(29)朝向推杆(27)的侧表面设有与凸台(30)相对应的凹槽(31),所述凹槽(31)的边缘处均采用圆弧过渡;在凸台(30)与螺纹板(29)朝向推杆(27)的侧表面接触时,所述第一螺纹与第二螺纹啮合。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海缆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还包括:至少两个固定板(28),所述固定板(28)的顶端面固定于第一滑槽(5)朝向开口槽(10)的侧壁,固定板(28)设有使得转轴(8)穿过的套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娅刘鑫伟巴银华孙家伟曹聪聪李中琨刘艳慧李振国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万达海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