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轮辐重力传感器的复检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9363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09: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具有轮辐重力传感器的复检秤,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面固定有轮辐重力传感器和显示器,所述轮辐重力传感器和显示器之间连接有电缆,所述轮辐重力传感器顶面设置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顶面连接有秤台组件,所述秤台组件侧边绕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有第一转置组件、第二转置组件以及第三转置组件,所述第一转置组件、第二转置组件以及第三转置组件结构相同且均连接于底板顶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待检测物品从第二转置组件上导入到秤盘上,利用轮辐重力传感器将压力信号通过电缆传输到显示器,然后根据显示器上的复检结果,通过秤台组件将待检测物品推向第一转置组件或第三转置组件,操作简便,提高了对待检测物品压力的复检效率。品压力的复检效率。品压力的复检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轮辐重力传感器的复检秤


[0001]本技术涉及传感器应用
,具体涉及具有轮辐重力传感器的复检秤。

技术介绍

[0002]压力传感器是能感受压力信号,并能按照一定的规律将压力信号转换成可用的输出的电信号的器件或装置。其中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的使用也较为广泛,在压阻式压力传感器中,电阻应变片是主要组成部分之一,金属箔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是电阻应变效应,是通过金属箔电阻应变片吸附在传感器的基体内部,随基体的机械形变而发生阻值变化,并将阻值变化信号通过电缆传递,得出该阻值变化对应的压力大小。
[0003]其中轮辐重力传感器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压阻式压力传感器,轮辐重力传感器常用于复检秤中,但是一般的复检秤在对待检测物品检测时,需要重复的在复检秤的同一侧边位置搬运转移待检测物品,这种复检秤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下两点问题:
[0004]1、每次都需要上下搬运待检测物品,转移操作繁琐,降低了复检效率;
[0005]2、在转移过程中,重复在同一侧边位置转移待检测物品,容易使复检秤的秤盘向一侧发生倾斜变形,导致轮辐重力传感器对秤盘的支撑发生倾斜,容易降低轮辐重力传感器应用在这种复检秤内的检测精度。
[0006]综上,目前需要一种能高效、稳定转移待检测物品且具有轮辐重力传感器的复检秤。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具有轮辐重力传感器的复检秤,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
[0008]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9]具有轮辐重力传感器的复检秤,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面固定有轮辐重力传感器和显示器,所述轮辐重力传感器和显示器之间连接有电缆,所述轮辐重力传感器顶面设置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顶面连接有秤台组件,所述秤台组件侧边绕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有第一转置组件、第二转置组件以及第三转置组件,所述第一转置组件、第二转置组件以及第三转置组件结构相同且均连接于底板顶面;
[0010]所述秤台组件包括秤盘、背板、第二侧板、推板、齿板以及驱动部件,所述秤盘为圆盘形结构,所述秤盘转动连接于支撑组件顶端,所述秤盘顶面连接有背板,所述背板两端均垂直连接有第二侧板,两个第二侧板之间垂直设置有推板,所述第二侧板内部开设有滑接口,所述推板两端分别贯穿滑接口连接有齿板,所述齿板滑动贴合于第二侧板外壁,所述齿板的齿槽啮合连接有驱动部件,所述驱动部件连接于秤盘顶面。
[0011]进一步的,所述驱动部件包括第二电机、第三定位板、齿轮以及第四定位板,所述第二电机连接于秤盘顶面,所述第二电机转动顶端连接有第三定位板,所述第三定位板顶面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顶面连接有第四定位板,所述齿轮与齿板的齿槽啮合连接,所述齿
板贴合设置于第三定位板和第四定位板之间。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置组件包括第二固定板、斜撑板、放置板、第一侧板以及第二定位板,所述第二固定板连接于底板顶面,所述第二固定板顶面固定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底面和第二固定板侧壁之间连接有斜撑板,所述放置板两侧顶面均固定有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外壁固定有第二定位板,所述齿板底面通过驱动部件驱动贴合于第二定位板顶面。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定位板远离秤盘一侧固定有挡板,所述挡板与第二定位板一体成型为L字形结构。
[0014]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组件为可升降结构,所述秤盘通过支撑组件升降控制有上升状态和下降状态,所述放置板靠近秤盘的侧壁顶面开设有垫转槽,所述垫转槽内壁为圆弧形结构,所述秤盘上升状态顶面高度高于放置板顶面高度,所述秤盘下降状态底面贴合于垫转槽内部底面且秤盘顶面与放置板顶面平齐。
[0015]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电机、固定筒、插柱、套环、套筒、垫板、第二环槽以及气动杆,所述垫板连接于轮辐重力传感器顶面,所述垫板内部插接固定有套筒,所述固定筒底面固定有插柱,所述插柱滑动插接于套筒内部,所述固定筒内部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转动顶端连接于秤盘底面,所述固定筒外壁套接固定有套环,所述套环外壁连接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底面和垫板顶面之间连接有气动杆。
[0016]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导杆,所述套环外壁固定有第一定位板,所述导杆滑动插接第一定位板内部,所述导杆底端连接于垫板顶面。
[0017]进一步的,所述垫板底面开设有第二环槽,所述轮辐重力传感器顶面配合插接于第二环槽内部,所述轮辐重力传感器顶面开设有第一环槽,所述垫板底面配合插接于第一环槽内部,所述轮辐重力传感器顶面沿圆周方向开设有多个定位孔,所述第二环槽内端面沿圆周方向固定有多个插栓,所述插栓配合插接于定位孔内部,所述套筒底端贯穿垫板插接于轮辐重力传感器内部。
[0018]本技术提供了具有轮辐重力传感器的复检秤。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将待检测物品从第二转置组件上转移到秤盘上,使得待检测物品随秤台组件和支撑组件对轮辐重力传感器产生压力,利用轮辐重力传感器将压力信号通过电缆传输到显示器,然后根据显示器上的复检结果,通过秤台组件将待检测物品沿水平方向推向第一转置组件或第三转置组件,转移操作稳定、简便,提高了对待检测物品压力的复检精度效率。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具有轮辐重力传感器的复检秤结构示意图;
[0021]图2示出了本技术的第一转置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2]图3示出了本技术的支撑组件与秤台组件和轮辐重力传感器连接结构示意
图;
[0023]图4示出了本技术的支撑组件与秤台组件和轮辐重力传感器连接结构爆炸图;
[0024]图5示出了本技术的秤台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5]图6示出了本技术的垫板底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7示出了本技术的整体在将待检测物品转移推出至第一转置组件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8示出了本技术的轮辐重力传感器内部与电缆连接的电路原理图;
[0028]图中所示:1、轮辐重力传感器;11、第一环槽;12、定位孔;2、底板;3、电缆;4、显示器;5、支撑组件;51、第一电机;52、固定筒;521、插柱;53、导杆;54、套环;541、第一定位板;542、第一固定板;55、套筒;56、垫板;561、第二环槽;562、插栓;57、气动杆;6、第一转置组件;61、第二固定板;62、斜撑板;63、放置板;631、垫转槽;64、第一侧板;65、第二定位板;651、挡板;7、秤台组件;71、秤盘;72、背板;73、第二侧板;731、滑接口;74、推板;75、齿板;76、驱动部件;761、第二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具有轮辐重力传感器的复检秤,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面固定有轮辐重力传感器和显示器,所述轮辐重力传感器和显示器之间连接有电缆,所述轮辐重力传感器顶面设置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顶面连接有秤台组件,所述秤台组件侧边绕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有第一转置组件、第二转置组件以及第三转置组件,所述第一转置组件、第二转置组件以及第三转置组件结构相同且均连接于底板顶面;所述秤台组件包括秤盘、背板、第二侧板、推板、齿板以及驱动部件,所述秤盘为圆盘形结构,所述秤盘转动连接于支撑组件顶端,所述秤盘顶面连接有背板,所述背板两端均垂直连接有第二侧板,两个第二侧板之间垂直设置有推板,所述第二侧板内部开设有滑接口,所述推板两端分别贯穿滑接口连接有齿板,所述齿板滑动贴合于第二侧板外壁,所述齿板的齿槽啮合连接有驱动部件,所述驱动部件连接于秤盘顶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轮辐重力传感器的复检秤,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件包括第二电机、第三定位板、齿轮以及第四定位板,所述第二电机连接于秤盘顶面,所述第二电机转动顶端连接有第三定位板,所述第三定位板顶面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顶面连接有第四定位板,所述齿轮与齿板的齿槽啮合连接,所述齿板贴合设置于第三定位板和第四定位板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轮辐重力传感器的复检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置组件包括第二固定板、斜撑板、放置板、第一侧板以及第二定位板,所述第二固定板连接于底板顶面,所述第二固定板顶面固定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底面和第二固定板侧壁之间连接有斜撑板,所述放置板两侧顶面均固定有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外壁固定有第二定位板,所述齿板底面通过驱动部件驱动贴合于第二定位板顶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勇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博兰森测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